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1月7日,位于柴达木盆地英西下盘的狮42井移交采油单,正式投入生产。值此,被确定为青海油田2014年重点勘探区域的柴达木盆地英西盐下组合深层裂缝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今年8月油田勘探部门和研究单位经过科学论证,在英西狮子沟区块先后部署了3口探井,其目的就是想揭开英西盐下组合深层裂缝油气藏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湖南省首个页岩气预探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碗米坡镇"保页2井"正式开钻。保靖页岩气勘查区块由神华集团投资,面积1189平方公里,是湖南省5个页岩气中标区块中开展工作最早、进展最快、完成工作量最多的区块。神华集团在该区块的碗米坡、毛沟分别部署了2口重点探井,目前已累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经专家鉴定,这一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开采百年的延长油田新发现石油地质储量8.31亿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石油集团,拥有"特低渗""、超低渗"的低品位油田,开采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技术"获国家科技大奖,这标志着陕西省在深层石油勘探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延长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香增表示,发现了8亿多的储量,建成了210万吨的产能。随着项目  相似文献   

4.
选取湘东丘陵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挖掘土壤剖面并分层采集土壤样品至母质层/母岩,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数量和分布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深层土壤DOC的宏观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DOC含量(2.33~185.26 mg·kg^-1)在板岩红壤和酸性紫色土剖面上某些深层土层出现升高现象。DOC/SOC除第四纪红土红壤在浅层表土最高(1.5%)外,其他3种土壤均在60~80 cm深层土层达到最高峰值(1.0%~2.5%)。SOC数量是控制不同母质土壤DOC数量的重要因素。但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DOC的宏观化学组成、结构趋于复杂,化学稳定性升高。尽管一些深层土层中DOC/SOC升高,但其DOC化学结构更为复杂,评价深层土壤SOC和DOC稳定性还应考虑其化学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央地勘基金投资实施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矿区、昆特依矿区深部新发现平均厚度581.74米~681.11米巨厚沙砾石层孔隙卤水矿层,卤水中氯化钾平均品位在0.30%~0.48%之间,单井涌水量最大达6,000立方米/天,降深19.6米。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预计可提交氯化钾资源量超过2亿吨,潜在经济价值在千亿元以上,不仅意味着我国深层卤水找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深部钾盐勘查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西部背斜构造深层卤水资源勘查和评价成果显示,第三系背斜构造赋存深层卤水,具有良好的资源成矿条件,且潜力大。采集柴达木盆地中西部(一里坪拗陷和三湖拗陷)9处背斜构造深层卤水,分析了其水化学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深层卤水矿化度一般低于150 g/L,水化学类型均为氯化物型;K+、Na+、Mg2+含量较低,不具找矿价值;而B2O3、Li+含量普遍高于评价指标,Br-、I-含量普遍高于综合评价指标,为主要成矿元素;卤水的元素特征系数和分布规律及微量离子组成揭示,深层卤水是大气降水溶滤盆地周缘岩浆岩和火山岩及火山热泉的补给后,汇入古近纪—新近纪湖盆经蒸发浓缩封存在地层中的沉积卤水。  相似文献   

7.
郭文光 《西部资源》2013,(3):101-102
广东连州岭脚锡矿属连州市瑶安镇管辖。面积约4.08km2,1967年5月至7月,我队对岭脚锡矿点进行踏勘检查,圈出3.3Km2的锡、钨重砂异常,发现大于5cm的含锡石黑钨矿石英脉158条,构成长2km、宽50~200m的矿脉带,认为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意义。后因工作任务调整,未开展中深部揭露。2010年5月至今,我队从"攻深找盲"上下攻夫,向深部地区勘探,深部找矿勘探给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钻孔越深,施工周期越长,孔内往往越复杂,施工难度越大。在复杂地层进行深钻孔更是如此,护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岭脚锡矿深孔钻探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就深孔钻探事故预防与处理、及复杂地层深孔钻进泥浆护壁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海马齿对锌的耐性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盐生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对Zn的耐性和富集特征,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实验,进行不同质量浓度Zn处理(0 mg/L、10 mg/L、20 mg/L、30 mg/L、50 mg/L、90 mg/L和300 mg/L)30 d后,测定海马齿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并测定其根、茎和叶的Fe、Mg、Cu和Zn含量;计算耐性指数、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和移除率。结果表明,Zn质量浓度为0~50 mg/L时,海马齿能正常生长;当Zn质量浓度大于50 mg/L时,海马齿生长受到抑制;当Zn质量浓度大于90 mg/L时,海马齿出现死亡,完全致死的Zn质量浓度为300 mg/L。Zn处理显著抑制了根部对Fe的吸收,促进了叶对Mg的吸收。海马齿Zn含量最高的部位为根。海马齿的Zn富集系数远大于1,转运系数小于1。海马齿对Zn的移除作用主要体现在生物量大且富集能力强的地上部分。海马齿适用于修复Zn质量浓度小于90 mg/L水域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1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获取的海水样,检测了Chla、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Chla的含量普遍具有冰架边缘>陆架区>陆坡及深海区的分布特征,海冰的消融及水体的稳定性是影响表层海水Chla分布的主要原因。Chla含量的垂直分布与光照条件相关,具有上层水体含量高,随着深度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磷酸盐、硅酸盐和硝酸盐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都与Chla的分布格局相反。表层海水中铵盐的分布特征与磷酸盐等主要营养盐的分布格局相反,冰架边缘、陆架区铵盐的垂直分布特征与陆坡及深海区不同,在冰架边缘和陆架区有机质降解过程主导着水柱中铵盐的浓度,而浮游植物吸收作用与有机质降解过程之间的平衡控制着陆坡及深海区铵盐的垂直分布。根据Chla与营养盐的浓度及分布特征,结合温度、盐度、溶解氧等水文要素,分析探讨了Chla深层最大值现象(DCM)的成因及67.5°S以南表层海水中铵盐对硝酸盐吸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鄂博梁Ⅱ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西部鄂博梁Ⅰ-Ⅲ号褶皱带中的一个局部构造,在古新世—上新世以来主要为河流泛滥平原相、滨浅湖相和深湖相构造环境,在“高山深盆”的构造环境下,接受了大量造山带物源碎屑补给并赋存卤水矿床。通过对钻孔岩性、孔隙度、给水度、地球物理测井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下油砂山组下部和干柴沟组地层是区内相对较好的深层卤水赋存层位,可作为深层卤水的重点探矿层位进一步勘查。同时,鄂博梁Ⅱ号构造钻孔深层卤水化学组成及特征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该水体为低矿化度(平均值为73.00 g/L)、Na+、Cl-为主的卤水,其中Li、B等元素含量达到边界品位以上,Br、I元素含量也达到或接近综合利用标准,具有较好的深层卤水找矿前景;卤水的成因为柴达木盆地周缘中新生代以来深部火山热泉补给、造山带火山岩物质风化和溶滤盐岩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2,(23):60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胡德金教授课题组与宝钢科技人员经过十多年的联合攻关,使钻杆性能大大提高,成功钻成数百口中国乃至世界钻井难度最高、深度达6000米以上的山前超深井,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成为名副其实的"金钢钻"。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海盆氟氯烃的分布及其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娜  李文权 《极地研究》2006,18(1):21-29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2003年7-9月)于加拿大海盆采集了9个站位的水样,用于氟氯烃(CFCs)的分析。结果表明加拿大海盆表层水中的CFC-11浓度最高为6.70pmol/kg,CCl4浓度最高为9.62pmol/kg,但均未达到饱和状态。二者在表层水中的饱和度分别在70.54%-84.70%和76.54%-91.53%之间,这可能与海冰覆盖和低CFCs浓度的太平洋水的入侵有关。在2000m深度仍存在相当浓度的氟氯烃,这表明加拿大海盆深层水与外界水体存在交换更新。氟氯烃的垂直分布进一步证实了加拿大海盆水团呈层状的垂直分布结构。同时采用pCFC-11、pCCl4测年法对各水团年龄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地区3种典型林分土壤DOM数量及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土壤有机质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也是土壤有机库中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部分,它参与了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腐殖化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此,在调节土壤养分周转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采用水浸提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探讨了亚热带米槠人促林(AR)、米槠次生林(SF)、杉木人工林(CF)的土壤DOM的数量和光谱特征,以期深入评价森林转换对不同林分土壤肥力及其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A层土壤DOC、DON浓度均高于B层。B层土壤中,米槠人促林的DOC浓度显著低于其他2种林分(P0.05),而各林分A层土壤的DOC和DON浓度并无显著差异。各林分A、B层土壤DOM的芳香化指数无显著差异。米槠次生林A层土壤DOM的荧光发射光谱腐殖化指数(HIXem)、荧光效率(Feff)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分(P0.05),其HIXem分别是米槠人促林、杉木人工林的1.3、1.2倍,其Feff分别是米槠人促林、杉木人工林的2.7、2.5倍。三维荧光光谱表明,各林分A层土壤DOM主要以类腐殖酸物质为主;B层土壤中,米槠人促林和杉木人工林以类蛋白物质为主。各林分土壤的荧光指数(FI)均大于1.4,且B层土壤DOM的鲜度指数(β∶α)均高于A层。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米槠人促林土壤DOM没有羧酸的吸收,土壤pH最高;而米槠次生林土壤羧酸的相对含量最高;杉木林土壤DOC含量少,芳香化合物、羧酸等难分解物质相对富集。综合来看,除了建群树种的影响外,林下植被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天山哈密榆树沟流域地下水的pH 值、总可溶性固体(TDS)、电导率(EC)和主要化学离子的测定,运用综合特征描述法、三角图示法、相关性分析和主要离子比值法,探讨了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的pH 值为中性略偏碱性;阳离子中Ca2+ 质量浓度含量最高,阴离子中HCO3-浓度最高,阳离子质量浓度序列为Ca2+ >Na+ >Mg2+ >K+,阴离子质量浓度序列为HCO3->SO42- >Cl- >NO3-;该流域地下水主要离子类型为HCO3--Ca2+ ;TDS 含量分别为104.33 mg·L-1和99 mg·L-1,属于弱矿化度水;地下水中离子组成主要受碳酸盐风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CO2浓度和不同土壤水化学条件下的岩溶作用发生程度,文章对广西桂林地区的土壤CO2浓度、土壤水和石灰岩试片溶蚀速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该地区土壤CO2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总体上夏季是其他季节的3~5倍,最大值时达到60 899.64 mg/m2,而最小值时仅为5 587.21 mg/m2;2)就相同深度的土壤CO2浓度来说,洼地大于坡地,夏季时洼地比坡地高近20 000 mg/m2,且深层土CO2浓度大于表层土,其平均值比表层土高4 353.54 mg/m2;3)坡地和洼地土壤水水化学指标平均值分别是:pH为7.49和6.41、电导率为300和78 μS/cm、Ca2+为60和15.43 mg/L、 为2.78和0.44 mg/L,坡地处的pH、电导率、Ca2+和 均高于洼地;4)从溶蚀试验说明该地区的岩溶作用发生程度非常明显,说明土壤CO2和土壤水能驱动岩溶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2B-CLDCLASS和2B-CWC-RVOD数据集,分别揭示了层云与层积云的云粒子等效半径、数浓度及含水量等微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层云所在的云层高度比层积云高,特别是春季,层云可以延伸到11.0 km处,而层积云云层所在高度最高出现在夏季,最高延伸到8.5 km处。层云中的冰水分布在1.0~11.0 km,液态水分布在0~9.0 km,而层积云的冰水和液态水均分布在0~9.0 km。层云与层积云的冰粒子等效半径、水云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呈现随云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冰粒子数浓度随云层高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冰水含量呈峰值分布,峰值出现在6~10 km范围内。各季节层积云粒子等效半径、粒子数浓度及水含量的最大值均大于层云的对应值,从这方面看,层积云更适合作人工增水对象。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凉城县岱海地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取得突出成果。该项目由内蒙古水勘一院具体实施,通过水勘一院地质人员大量的地热测绘、物探、钻探等工作,成功完成了两眼地热孔的施工,其中DR2钻孔成果突出,成井深度308.6米,该井成井后自流,自流量为4,483.64立方米每天,水温36℃,矿化度1.01g/L。属HCO3·Cl—Na型低温地热资源之温水。该  相似文献   

18.
渭河渭南段重金属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渭河是关中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对关中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渭河下游渭南段为研究对象,选择了3个监测点采集河流底泥及河滩耕地土壤样品24件,用便携式土壤重金属测量仪(ALPHA-4000)对河流底泥及河滩耕地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应用地积累指数法(lgeo)对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并对河滩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物平均浓度指数中,As的平均浓度指数为1.638,属于严重超标,Sr、Pb的平均浓度指数分别为0.184、0.016,属于轻度超标,同时重金属Sr、As在河滩耕地土壤中的含量均超出了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沋河入渭口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单因子含量最高,污染最为严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第25、26次南极科学考察航次获得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南大洋附近水样,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其中N_2O含量,结果表明普里兹湾陆架水体N_2O浓度较低,介于13.2―17.4 nmol·L~(-1),且呈现不饱和状态,饱和度异常值为-7%;而普里兹湾附近南大洋水体中N_2O浓度较高,介于15.5―23.3 nmol·L-1,除表面一层极薄的不饱和层外,中层至底层水体相对工业革命前大气浓度为高度过饱和状态。该区域N_2O的分布格局与复杂的水团特性和水文过程有密切关系。N_2O含量不饱和的普里兹湾陆架水(SW)和绕极深层流(CDW)混合下沉形成南极底层水(AABW),可能为温室气体N_2O提供向深层海洋输运的通路。这个过程为大气N_2O提供了一个汇的机制,使南极近岸水体成为大气N_2O的汇区。  相似文献   

20.
样品取自东南极距戴维斯站 1 0公里沿海海域 1 5米水层。从 1 988年 1 1月至 1 989年 2月 ,利用高压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手段对海藻 Phaeocystis Pouchetii整个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丙烯酸和二甲基硫的浓度进行了长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 ,丙烯酸和二甲基硫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0 .0 0 1~ 0 .5 1 0 μmol/L和 0 .0 0 3~ 0 .5 88μmol/L。二者的含量变化与 P.Pouchetii细胞数量的变化完全一致 (相关系数均为 0 .998)。由此可见丙烯酸和二甲基硫产生于 P.Pouchetii是无疑的。丙烯酸和二甲基硫的最高产率分别是 9.75 8× 1 0 - 8μmol/cell和 1 3 .0 90× 1 0 - 8μmol/cell。其主要产生途径是 :P.Pouchetii摄取氨基酸 (如蛋氨酸 )后 ,经甲基化、脱胺等作用 ,在细胞分裂和代谢过程中产生二甲基硫丙酸 (DMSP) ,进而以一对一的方式分解成丙烯酸和二甲基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