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吴磊  尹梁明  杨登宇  郭源园 《热带地理》2022,42(11):1829-1839
文章引入“多样化联系空间”视角,使得空间附着了更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内涵,并以此作为城市微区位和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基础。理论上,企业在城市微区位的选址不仅是通过市场机制与经济因素发生,也特定于区位的经济、社会和地理的紧密交织及其交互作用,其理论机制是空间的多样化联系以“成本共担”的形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引致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空间集聚;并以深圳市的高新电子信息企业为例,应用OLS回归、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模型,对城市微区位、多样化联系与企业区位选择的耦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微区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存在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市微区位的多样性、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与浙江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区位熵方法借助从业人员数据刻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OLS模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结果表明:① 市域尺度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区位规律不仅具有“资本空间”(杭州)集聚性,还具有“地方空间”(舟山、金华和台州)分异性;② 经济科教、政府支持、市场需求、环境、交通和地方性是重要区位因素,且不同重点行业、不同地理层级所受区位因素不尽相同;③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全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管治双要素驱动型,8重点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软因子”驱动型;④ 研究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着力点与规划调控协同性。  相似文献   

3.
地理空间元数据关联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资源描述框架(RDF)设计地理空间元数据关联模型,根据地理空间元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语义相关度的计算,以构建以元数据为节点、元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为边、语义相关度为权重的关联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一个节点是一个地理空间元数据的资源描述图,包含属性特征(数据来源、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内容)及其关系特征(元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语义相关度)。实验及其分析表明,地理空间元数据关联网络可以有效地支持地理空间数据语义关联检索、推荐等应用,这与传统的基于关键词的元数据检索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观点,并提出地理空间观念教育是地理新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会区位分析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主要工业部门的区位条件变化为例,落实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晁勐  张俊  刘翔 《干旱区地理》2022,45(6):2004-2012
以2021年兰州市主城区678个居住小区房价数据为基础,引入地理场模型量化影响房价的外部因素,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对房价分异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带宽差异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河谷型城市房产市场的公平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兰州市主城区平均房价为13739元·m-2,空间上呈现“一主三副”的带状多中心组团式分布格局,房价由多中心向四周递减,价格相似的小区在地理空间上邻近分布,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局部空间特征。(2) 房价分异是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位特征中的主商圈对房价的影响居于首位,建筑特征中的房龄、容积率和邻里特征中的中学数量、绿化率等对房价的影响较大,城市地理特征对房价具有显著影响,愈靠近黄河的小区、房价越高。(3) 各驱动因素的带宽差异明显,主商圈、医院等小尺度变量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而容积率、黄河等全局变量基本不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乡村社会空间的快速变迁与重构。对此,现有研究主要侧重空间生产过程的分析,而空间生产与权力关系之间的联系尚未充分理论化。论文以丹霞山青湖塘村为例,借助领域化理论,分析了多元主体的领域化行为所引发的乡村旅游社区社会空间变迁,总结了其中交织的权力—空间关系及社会空间变迁机制。结果发现:乡村旅游社区社会空间变迁是一个持续的领域化过程,是由“领域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的领域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引致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自上而下的管控权力还是自下而上的抵制权力,只有通过领域建构实现空间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控制,权力关系正是在空间化中实现了生产与再生产。基于此,论文对旅游地社会空间变迁中的“权力—空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理论化,并讨论了领域化分析对于旅游社区产权制度实践、旅游地空间治理等问题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的基础内容,现有研究多针对单一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未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差异进行规律总结。基于资源-区位角度,提出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新解释框架,利用旅游在线评论,验证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新解释框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研究发现(:1)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2)随着资源独特性和区位优势的提升,客源市场的分布逐渐分散,各类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的地理集中指数愈发相近。普通型旅游地(开封、焦作)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800 km左右,独特型旅游地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1 250 km以上;(3)区位条件决定旅游地客源距离衰减的速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影响距离衰减的形态。该研究贡献在于明晰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差异,并修正了经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理论。  相似文献   

8.
创意再生视域宁波老工业区绅士化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绅士化成为全球各类城市更新的核心现象,受地理、城市和规划等学科关注。以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形成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借助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构建和验证涵盖空间生产、推拉模式和创意集群孕育在内的老工业区绅士化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 生成和丰创意广场的创意修复过程呈现典型绅士化现象,且该现象具有高端写字楼主导的开放性和多元景观特征,入园企业私营化、生产要素创意化和生产关系外向化的业态特征以及年轻化、情怀化、创意化和服务化的群体特征;② 和丰绅士化现象是老工业区以推拉方式形成的社会空间置换,权力、资本和创意联结而成的再生产关系主导空间实践;建筑规划师和创意阶层主导的物质性空间营造和创意实践形成空间表征;空间表征推动创意集群内生发展和演化,催化了基于文化、理想和情感体验的文化共识和身份认同,升华为表征性空间,形成了“地方元素的感性认可→资本要素和关系力量的理性约束→地方元素、资本要素和关系力量协同→关系力量的反馈”逻辑路径,激活了老工业区空间演化。③ 和丰创意集群育成取决于文化氛围、办公环境、经济区位、政府政策和社会关系网络等要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ArcGIS、SPSS分析平台,以广州白云区为例,对农村集资房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Arc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时空演进由“点状”发展走向“交通线状”蔓延,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对交通干线的依赖性明显;2)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农村集资房项目相对所属镇街行政中心的空间集聚效应由于区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通过SPSS数理分析发现:1)农村集资房市场发展与商品房市场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性,农村集资房开发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相伴相随;2)政策是农村集资房时空演进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左右着农村集资房的发展方向。政府力(权力)、市场力(资本)和社区力(抗争)等3种力在不同时期作用方向有所不同,推动着农村集资房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仡佬族精英的民族身份认同及其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少数民族精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对维系族群文化传承等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仡佬族精英的体验式观察、深度访谈和结构式访谈,精英群体的民族身份认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和角色差异:居住在民族乡和各散居点的精英比自治县精英的民族情感要强烈、文化特征要明显,其民族身份认同具有"根基性"特点,而自治县精英尤其是政治精英的身份认同则具有明显的"工具性".所不同的是,政治精英和部分文化精英有更明确的民族文化复兴行为.这一原因是以仡佬族地理空间格局变迁为前提,导致仡佬族的族群身份建构、历史记忆和族际关系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这些因素进一步建构了精英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1.
边境区位及其再创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区位理论认为,国家边界降低了边境地区中心地的“中心性”,分割了中心地市场区,使边界两侧的经济活动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加大。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组织、企业行为变革和各边境地区区域和地方组织的积极参与等动力机制的作用,跨边界经济合作过程中,边境地区进行着边境区位的再创造。本文对传统区位理论有关边境区位的论述进行了评述,并分析和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组织、企业行为变革和各区域、地方组织等动力机制对边境区位再创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工业区工业企业成组布局与分散布局相比较的经济效果,并采用年费用指标作为评价成组布局经济效果的基本指标。本文还分析了工业成组布局的经济效果与工业区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成组布局工业区的一些主要企业(基本企业)和与其相应的具有替代关系的分散布局企业(对比企业)为变量,建立了工业成组布局经济效果及最佳规模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进社 《地理研究》2008,27(1):75-84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通常针对其具体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这些理论中提炼出指导经济地理学家思考和分析,以及重复出现在这个学科中的要点。这些要点是最基本的,在经典的和现代的经济地理研究中具有普遍意义,而不仅仅是在当前或某些时段。本文称这些要点为原理,将它们归纳成包括区位选择与空间差异性、空间分析和区域政策等三个范畴共九大条。这些原理试图回答人们为什么、如何做区位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概括关于空间经济的分析视角和途径,以及制定区域政策的经济地理学基础。认为这些原理的精炼在经济地理学的学术研究上有助于营造共同的语言,建立和提升大家比较认同的一般理论。在其应用研究上,有助于寻找和筛选重要的经济地理变量,建立分析框架和进行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西北地区30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距离计算,运用区位偏远度衡量地理区位;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分析其经济区位条件;基于改进的区位优势潜力模型对各市综合区位予以定量化测度。结果表明:(1)对于最邻近省会城市,30地市偏远度都<1,均处于不偏远区位;对北京而言,偏远程度介于0.263~2.446之间,其中12地市处于偏远区域;综合偏远度表明,处于偏远(δ>1)、不偏远(0.5δ≤1)、很不偏远(0<δ≤0.5)区位的城市比重分别为13.33%、53.33%、33.33%。(2)经济联系量表现出如下特点:30地市内部联系远远高于与北京的联系,其联系总量所占比重为99.47%和0.53%;除青海省,其他4省内部联系程度强于外部;以省为单位,经济总量大体沿着自东向西的方向递减。(3)陕西省经济区位明显表现出以西安、咸阳为中心的环形圈层结构,自内而外经济联系强度渐弱。(4)综合地理偏远度、经济区位和综合区位,30地市可大致分为"双优型"、"(偏)地理区位滞后型"、"(偏)经济区位滞后型"和"双滞后型" 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02,21(1):125-133
本整合现代经济地理学、新制度主义和演化经济学、规范性区位分析三种理论,提出了一个包括制度、技术、市场、区位资源禀赋等区位因子并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相结合的综合区位分析框架。运用框架,对中国农村工业的发生与发展、宏观分布与微观布局等和出了一个系统解释。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assess whether an entrepreneurial causation or effectuation logic is a function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 den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gions versus spar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gions. A causation logic implies that the entrepreneur primarily focuses on a predefined goal and further aims to identify the means to reach that goal. By contrast, an effectuation logic implies that the entrepreneur to a larger extent focuses on the means at hand, which she or he aims at materialising into one or more goals that are not necessarily predefined. The empirical data for the study are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orwegian entrepreneurs in business incubation that are located in many different economic regions of the country. Multilevel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 spar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gions is associated with a causation logic, whereas a location in den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gions is associated with an effectuation logic. An implication of the article is that entrepreneurial stakeholders, such as policymakers, incubator managers, public and private partners, and entrepreneurs themselves should be aware of differences in 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 logics between entrepreneurs located in densely versus spar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理学的入门性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区位分析无论是基本含义还是应用,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建模.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已达到相对成熟的研究阶段.但灌河口的案例分析事实上昭示出了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新思路.本文将其归纳为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综合集成法,其基本含义是多时空尺度、多影响要素的综合集成分析.即不仅仅将经济地理区位静态地理解为一种相对位置关系.而是在考虑区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地理区位的综合性分析,具体包括多要素综合分析法则、多尺度时空分析法则和多路径门户分析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了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经济地理区位(分析)这一地理学最为基本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构成上来说,区位理论包括非战略性区位理论和战略性区域理论两大体系。与非战略性区位理论不同,战略性区位理论将其分析置于区位主体的战略互动行为的基础之上。战略性区位理论的发展源于霍特林对策模型。多年以来,围绕霍特林模型的各种讨论和对该模型的诸多修正,促使战略性区位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于城市经济现象,战略性区位分析可以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