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 -轴系统”的形成 ,说明“点 -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 ,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 ,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77,自引:17,他引:177  
“点-轴系统”理论建立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之上,但二的理论内容和应用目标是不同的。“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点-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点-轴系统”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及网络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点—轴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对区域旅游的辐带作用、提高区域旅游的可达性、实现区域旅游的最佳发展。该文在分析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西北地区分布有序的旅游“点—轴”开发结构,力求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陆玉麒  董平 《地理研究》2004,23(4):521-529
本文通过双核结构模式与点~轴系统理论的有机融合 ,有效地解决了我国主要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问题 ,据此测算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 1990 - 2 0 0 0年主要产业轴线的发展状况。并在从理论层面上廓清了双核结构模式与点 -轴系统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 ,对我国主要产业轴线的未来演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 ,双核结构模式可以深化现有的T型开发模式 ,是我国沿海和沿江开发走向深化、空间范围拓展的有效的理论工具。从未来演化趋势看 ,沿海和沿江将一直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级轴线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3个沿海区域增长极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 ,以武汉为核心的汉三角区域增长极将从我国中部崛起 ,成为我国第 4个区域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程晓丽  祝亚雯 《地理科学》2013,(9):1082-1088
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对区域旅游空间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分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和旅游市场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分析测算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以及旅游区,构建了"两个中心、两条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7.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陆玉麒 《地理科学》2002,22(2):136-143
从理论渊流看,点-轴系统理论以中心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但两者的内涵和应用目标又是不同的。点(城市等)、线(交通等线状基础设施)、面(农业等腹地资源)构成区域三要素。区域发展理论都围绕着区域三要素而展开,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而形成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以点为核心所形成的是以中心地学说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以点、线为核心所形成的是点-轴系统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与中心地理论一起,构成为有关区域发展的两大基本理论。在中心地学说中,虽然加进了交通因素而构建了K=4的空间结构模式,但其中的交通因素依然属于外生为量。只有在点-轴系统理论中,点、线才都是内生变量,是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点与线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对线的特别关注,构成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基本特色。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点-轴系统理论以巨大的应用价值。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界贡献给社会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以此为契机,通过空间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化,应当能够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来。  相似文献   

9.
长时间序列的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 一直是空间结构模式分析中的薄弱环节, 而历史过程的长时段分析, 有助于对区域空间结构现状研判和对未来优化提供科学支撑。本文从结节区的视角, 对江苏省域地区过去2800 年间发展轴线产生、发展、主导、跃迁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解析。选取春秋、隋、元、今4 个时点作点-轴、双核型空间结构的横向比较, 认为存在4 个发展阶段:春秋至南北朝、隋至南宋、元至清、民国至今;其中, 元至清和民国至今阶段, 分别发现区域发展中存在双核共振轴、港城共振轴现象。共振轴结构模式指区域中心城市(或市区)轴与门户港城(或港口县域)轴及其交通链接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 存在于过渡型区域发展背景下的沿江与沿海区域。最后, 从城市职能的变迁、点-轴型发展轴的跃迁、现代交通线的布局、相邻区域(上海)4 方面对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西北区域的城市群发展问题,从干旱区绿洲空间碎片化结构特征及其对城镇空间的约束性出发,论证天山北坡城市群点-轴结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的自然客观性特征。通过构建城镇群点-轴结构位序-规模等级维数、空间关联维数和空间聚集维数表征的分形研究模型,解析了以天山北坡城市群13个建制市为样本的点-轴结构分形特征,推证了天山北坡城市群点-轴结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的绿洲空间结构特征、发展基础与优势,提出了绿洲区域层级性的城镇组群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城镇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轴系统是我国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之一。探索城镇点—轴系统空间结构,进而揭示其数理本质,是进行地理空间优化的理论基础。文章从分形理论出发,构建点—轴系统分形模型,明确该模型的地理意义,以此刻画点—轴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GIS软件开发了点—轴系统分形模型计算工具。以济南市城镇—交通系统为例,在GIS数据环境下计算其分形模型参数,研究结果发现:{1}区域点—轴系统发育到一定阶段的确呈现分形性质,点—轴系统分形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点—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态;{2}无标度性、分形、有序性是地理空间的不同状态,推论得出随着点—轴系统的发展,其空间结构也经历着无序→无标度网络→分形结构→有序→更为复杂的无序的演进过程;{3}济南市城镇—交通系统已经形成点—轴系统的雏形,城镇点—轴系统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点-轴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点-轴系统"理论提出以来,在理论拓展和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和空间分析技术的广泛与深入的应用,"点-轴系统"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有赖于区域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创新.鉴于此,本文以陆大道先生的"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点-轴渐进式"扩散模型,分别按照指数扩散方式和线性扩散方式构建了基于交通路网的时间距离衰减扩散模型,选择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作为"点-轴系统"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指标.设计了最小种子算法用来计算区域内所有点以最短时间到达任意一个节点所花费的时间和所经过的路径.基于GIS平台开发"点-轴"空间结构分析信息系统("Pole-Axis"SAIS).运用该方法,对"点-轴系统"的一般形成过程模式进行空间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实证区域,探讨其"点-轴系统"的演化过程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国家与省级点-轴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亚飞  樊杰 《地理研究》2019,38(7):1651-1663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其空间结构是各级各类空间规划遵循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以及主体功能区精准落地的关键参数。本文将面状功能区纳入点-轴系统结构,探索主体功能区点-轴结构的科学内涵,以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与省级层面,着重从主体功能区点-轴结构的要素构成、功能区与点-轴结构的空间分异、以及功能区与点-轴结构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这张图本身就蕴含着点-轴系统结构,城市化地区是不同等级极核的集合,极核的等级和空间分布决定了开发轴线;② 点-轴地域开发系统、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地区呈现圈层式的结构特征,随着距离轴线越远,城市化类型比重越低、生态安全类型比重越高,点-轴结构受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保障需求的约束;③ 无论是国家和省级层面,联系最紧密的区域连线与开发轴线基本吻合,不同层级等级较高的城市化功能主导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主体功能区点-轴的拓扑结构,这在自然约束较弱、人类活动相对强度的区域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科学认知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内涵及有序化的空间组织规律,为国土空间规划及功能区降尺度传导提供关键指标与参数,也将为中国综合地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地区共157座城市,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13.31%,总人口2.6亿,占全国总人口22.2%。全区交通便利,人均收入水平高,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集山、泉、林、岛、江、河、湖、海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和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人文景观构成的旅游大区。点轴系统理论对旅游区域开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旅游区位熵和城市流,从理论上分析并归纳了环渤海地区概况,并据此确定了环渤海地区四个等级的重要发展节点,二个等级的旅游发展轴线以及三大旅游区,构建了环渤海地区“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以促进全区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各市旅游业繁荣。  相似文献   

15.
以1990-2007年天山北坡城镇GDP、土地、人口、交通数据为资料,根据城镇空间分布“最近邻点指数”理论,空间相互作用和分形理论,分析了天山北坡城镇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绿洲城镇相互作用强度判断模型,提出并论证了“组团”点-轴空间结构模式优越性。研究发现:①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在空间结构呈现3个城镇高密集区,两个城镇稀疏区特征;②传统绿洲城镇空间结构下,城镇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差异很大,不利于城镇整体发展;③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点的“组团”点-轴空间结构模式,有利于中心组团城镇对其他城镇的辐射;④以“5组团”为点的点-轴模式有利于组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城镇发展;⑤天山北坡经济带向伊犁河谷延伸有利于中心组团城镇对其他组团城镇的辐射。  相似文献   

16.
"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在对旅游规划概念上的鲁南经济带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结合鲁南经济带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重点打造以曲阜、日照、枣庄、临沂、菏泽、东平为核心的6个一级旅游增长点;以日东高速、105国道、206国道为发展轴线的3个一级旅游发展轴;形成圣人文化旅游板块、日照滨海旅游板块、湖滨红色休闲养生旅游板块、蒙山沂水红色逍遥游旅游板块、水浒休闲生态旅游板块六大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从而"点-线-面"共同组成"双十字"开发模式的鲁南旅游长廊,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鲁南地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实现鲁南旅游的腾飞。  相似文献   

17.
基于FCS框架的城市文化产业景观生态特征及网络关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的产业研究多基于数量结构的分析范式,忽视产业集聚形态层面呈现的规律性。论文尝试基于高德地图POI数据,从微观到宏观尺度分析地理嵌套层级关系,构建企业(firm, F)-集群(cluster, C)-系统(system, S)多尺度结合的FCS产业生态分析框架,基于产业分类标准将城市文化产业POI点分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健身和娱乐休闲5大类,选取济南市城区为案例区,利用500 m蜂巢格网,综合POI点核密度分析、景观产业生态学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文化产业点集聚、产业集群景观与产业系统网络关联的特点。研究结论如下:① 通过建立基于POI点数据的文化产业分类体系,利用区位商模型建立从产业点到产业景观的研究手段,拓展文化产业空间研究的新视角;② 济南市文化产业具有连片集中与分散聚集的特点,景观镶嵌体空间形态特征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产业类型彼此交织构成生态网络,系统层面存在耦合关联,其中娱乐休闲业表现出群体数量优势,而广播影视业却扮演着关键物种的角色。相应的发现可为不同层面的产业调控与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深化了产业区位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拓展了地理微观大数据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8.
刘松龄  魏清泉 《热带地理》2003,23(3):236-240
在分析肇庆区域经济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肇庆现状点轴系统的最大缺陷是缺乏强有力的增长中心,且点轴系统之间联系较为薄弱.因此,肇庆点轴系统的优化方向为轴线下游地区发展大城市,注重"点"的扩大;上游地区加强发展轴对区域内部的带动作用,强调的是"轴"的延伸.最后为肇庆点轴优化方向提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下游城镇群融入广佛都市圈、改善交通条件、适当发展工业园、撤并乡镇、保护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提出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电子地图兴趣点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以经济地理学中的“点-轴”理论为基础,以“点-轴集聚区”的识别为核心,利用迭代自组织聚类、聚合分析、指标阈值筛选等方法,识别中国城市群及其空间范围的技术方法。通过该方法识别出中国14个城市群,其中8个城市群的空间范围与规划范围接近;与规划范围不一致的则表现为三种情况,分别揭示出规划中需要考虑的不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突破行政边界限制,科学反映城市群辐射范围,客观反映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强度,并基于“现状-动态”视角有利于深入发掘潜在的城市群对象。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群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评介克氏中心地理论入手,分析了中心地理论对区域聚落体系规划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中心村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论文表明只要实际条件与理论假设基本符合,其理想模式就能在区域规划中直接运用。论文最后简要分析了中心地理论在聚落体系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