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9,(8):45-45
作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一期工程自2002年12月27日和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已经全面铺开,进展顺利。根据国务院2002年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东线一期工程原定于2007年通水,主要向江苏和山东两省供水;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9,(10):44-44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郑州段工程28日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规划,该工程年分配水量5.17亿立方米,到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每年将为郑州市增加5亿立方米的Ⅱ类优质水,将有力缓解郑州市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居民饮水质量,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外跨流域调水经验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国外主要跨流域调水工程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启示:加强丹江口水库调度运用和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建立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做好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注重多目标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已初步确定先行从长江上游的雅砻江调水40亿m3至黄河上游的洮河,经洮河至刘家峡水库后入黄河干流。本研究从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新增水资源量入手,结合新提出的黄河干流甘肃段的新型水土格局(即“弦弧”两支主要输水路线下),重点对新增水资源量的利用进行思考,并分析了新型水土格局下新增调水对黄河干流甘肃段、西北内陆区石羊河流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宁蒙灌区等受水区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利于水资源稀缺地区输调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可为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昌明  杜伟 《地理研究》1985,4(3):81-88
本文根据自然地理地带性规律指标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统一需水与环境要求的跨流域调水水量分配的系统分析模型,并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为例,展示了地理系统分析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跨流域配置的资源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有着特定的资源经济属性,其开发得的经济内涵不同于矿产,生物等各种资源。因而,水资源源跨流域配置的成本收益分析与比较也不应该是简单地对可计量因子的财务核算,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市场原理,经济特点,成本收益及利益分配等方面,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作了一些理论上的考察论证,并就其实践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铭江 《地理学报》2018,73(7):1189-1203
水是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国西北地区占国土总面积35.9%,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7%。从水文气象、生态景观与社会经济的演变角度,面向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索提出西北“水三线”的划分格局,即“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水三线”是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制导线和边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西北稳定发展的地理与历史之忧,本文通过对西北调水方案的初步分析,提出了西北“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即通过建设南水北调大西线这一重大的基础工程,跨越“胡焕庸线”,促进中国东西部地区间适度均衡发展;跨越“阳关线”,促进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展;跨越“奇策线”,增强新疆水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和谐美丽、长治久安的西北边疆,形成以西北“水三线”建设为构架的水资源梯度配置格局,支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土资源、人口分布、产业经济的空间均衡、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海河流域水平衡和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文章采用研究时段为1994-2007年,作者首先研究了海河流域的水量平衡问题,并提出了流域非用水消耗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经过分析,计算得出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非用水消耗量为5.91×109m3。通过建立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评价方法,得出海河流域1994-2007年处于缺水量较多、缺水风险较高的时期,计算出缺水风险率、恢复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脆弱性指标分别为0.786、0、0.154和0.173。在考虑社会系统应对措施的条件下,水资源短缺风险将会显著下降。考虑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该地区的影响,分别考虑在50%和75%两种来水水平年下,如果南水北调工程一期(2014年)的来水量为5×109m3,未来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风险会从0.229-0.297下降到0.152-0.234。  相似文献   

9.
美国加州"水银行"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加州“水银行”的出现是伴随其北水南调工程,在具有良好的蓄水、输水设备和广大的含水层空间优势的基础上,当出现极端干旱的背景下创新性地建立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模式。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范围更广、水资源配置难度更大,如何实现跨流域、跨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关系着调水工程的成败。加州“水银行”的运作机制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俞澄生 《地理研究》1985,4(2):89-94
南水北调是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局面的一项重大工程措施。现已初步归纳成三条引水线路方案。西线引水入黄河上游供西北地区用水并增加黄河水量;中线和东线共同供水黄、淮、海平原。目前东线第一期工程已动工兴建;中线工程列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1.
长江历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它的丰沛的水量除了满足本流域各种用水之外,能否从其中提供一部分水量向我国北方地区跨流域供水,这是探讨南水北调可能性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的影响分值进行了计算,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了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标加权求和法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为-37.91%~-64.46%,相比调水前,生态环境处于强烈或明显负影响状态;分变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水质变量、土壤地质变量、社会生产变量、水生生物变量、水资源变量和气候变量,其中对水质变量、土壤地质变量、社会生产变量和水生生物变量的影响幅度上限均超过了-40%,对水资源变量的影响幅度也超过了-20%,影响较大,而对气象变量的影响幅度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融合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跨流域调水对陆地水循环影响与水安全研究"的核心软件平台"中国陆地水系统综合模拟与虚拟现实平台"的数据库功能进行了设计,并利用GIS软件和商业数据库建立了"区域水系统多源信息数据库".针对平台数据资料在空间分布、时间尺度和数据形式上的多样性分布格局,采用了时空同一化的集成策略和多数据库构建模式,有效消除了信息孤岛效应,实现了对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综合利用,为平台提供一体化数据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把疆域分割成北疆、南疆和东疆,由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等九大水系组成塔里木河流域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疆国土面积。通过分析区域地理、气候、环境、绿洲经济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南疆存在的水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和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预判,立足长远,提出了建设"新龟兹工程"和"新楼兰工程"的初步设想、塔里木河"生态型"河流建设与和田河下泄水量置换方案以及干旱内陆河"三元"水循环生态经济体系。从跨流域调水、增强水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布局、构建环塔里木盆地生态经济圈,生态移民,缓解绿洲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民族交融平衡发展等方面入手,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南疆稳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而塔里木河流域由于缺少生态功能区划导致目前生态修复工程缺乏针对性,生态引水工程布局欠佳,以及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的成效低下。为此,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流域内不同区域的水文过程与生态结构、服务功能及生态环境敏感性相结合,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形成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即将该流域分为2个生态大区、4个生态区、28个生态亚区。研究成果不仅为流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相似流域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建立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核心,而生态补偿量的测算与分配是建立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通过机会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建立了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的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分别反映水源区和受水区自然资源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整系数,共同确定水源区受偿量和受水区补偿量的分配权重系数和具体金额。结果表明:(1)贯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的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为25.2亿美元,下限为22.0亿美元。(2)不同受水区的支付标准和水源区的受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受水区支付横向生态补偿的出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河南省出资40.71%,河北省出资35.04%,北京市出资13.67%,天津市出资10.58%。供水区接受横向生态补偿的受偿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陕西水源区受偿68.45%,湖北水源区受偿21.56%,河南水源区受偿9.99%。(3)影响受水区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性因素包括居民年龄、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了解程度和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5项。本文基于理论分析,通过实证案例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有关问题,为我国建立行之有效的水源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并对其政策化和法制化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军  周冬梅  张仁陟 《中国沙漠》2012,32(6):1779-1785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足迹法构建了黑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5个二级水资源账户,并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研究了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水足迹和水资源负载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4年的16.36 hm2增加至2010年的24.40 hm2;总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571.81 hm2减少至2010年的486.73 hm2;而水资源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555.45 hm2下降至2010年的462.33 hm2;黑河流域水资源负载指数高,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小;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加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河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论述,提出了在拟定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方案中,应通过强化节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将水资源作为商品等措施,促进河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工程的若干科学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五十年代提出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到1983年国务院批准兴建东线第一期工程,标志着这项宏伟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东线第一期工程的实施,仅仅是小规模的南水北调,今后还将逐步实现调水过黄河,以及中、西线调水方案,因此,下一步的工作还将十分艰巨,近期需要抓紧研究的主要课题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李芳  吴凤平  陈柳鑫  许霞  赵越 《地理科学》2021,41(4):728-736
基于公平合理利用视角,将多准则决策模型与破产理论相结合探讨跨境水资源分配问题。通过梳理国际水法,设计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的指标体系,采用投影法解决这一多准则决策问题,并依此加权调整流域国用水需求。在加权调整用水需求和考虑议价能力的基础上,基于破产博弈模型探讨跨境流域水资源分配问题,以提高分配方案的公平合理性和可接受性。最后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为例进行研究,得到了澜沧江-湄公河旱季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并分析了需求加权调整系数对各流域国水资源分配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分配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