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4,(7):34-34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开展,顺利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决教师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基础薄弱等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受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委托,于2004年4月25日至30日,举办“全国首期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18个省区的90多位中学骨干教师和省、市教研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5,(12):45-46
金秋时节“天府之国”景色十分迷人,层林尽染、橘红柚黄。2005年11月10日至12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地理新课程学术成果交流”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召开,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共170余人出席了大会。他们分别是来自各地中学教学第一线的地理教师、各省市县教研室的地理教研员、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1997,(5):46
当全国人民喜迎香港回归、庆祝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活动高潮刚过,山城又迎来了’97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的学术年会。7月21日至2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师教授专家、各级地理教研员、中学地理教师以及部分出版社的编辑共108人,聚集在重庆师范学院地理系,相互切磋、热烈探讨,共同研究地理教育改革中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7,(12):44-45
2007年11月10日至13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2007年“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学术年会暨第6届理事换届选举代表大会在上海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研究会会员代表,各地中学地理骨干教师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市、县的地理教研员代表,内地、港澳台各高校地理教育专业教师及科研人员代表,基础教育地理教材有关出版社、地理教学类杂志社的负责人和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1994,(4):1-2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于1994年5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了’94学术年会暨代表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多位代表.包括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专家、学者,各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的教研员,在地理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地理教师,有关出版社的负责人、编辑,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林智中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李云虹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协调好教师、教材、学生三大地理教学要素之问的关系,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强调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比之下,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心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熊远国 《地理教学》2001,(2):31-31,37
随着中学地理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地理教学研究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农村中学的地理教研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分类、编码,并对18节中学地理公开课和研究课中的相关教学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地理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努力改进课堂评价的方式,在课堂上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呈现师生互动的倾向;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讲解行为是地理课堂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课堂中学生主动发起的行为很少,学生的接受式学习行为多于产生式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实践新课程的执行和创造。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为此,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的基础上,着重抓实中学地理教师教研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了县教研室——学校教务处——学科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通过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提高了教师驾驭新课程、适应新形势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了一批地理教学教研的骨干教师,并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促进了我县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为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从地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人手,结合同伴互助、地理学科教研和网络教研,使全县地理教师开阔眼界,投身教学研究,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6,(11):40-41
2006年11月4日至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学系联合主办的两岸四地“地理课程改革与有效教学”主题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来自祖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的一线中学地理教师、地理教研员,有关高校从事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专家教授,从事地理教材编辑出版的编辑人员,共100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9,(1):F0003-F0003
2008年12月19日至12月22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年会暨第7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建省南安市召开。研究会的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研究会会员代表,各地中学地理骨干教师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市、县的地理教研员代表,内地、港澳台各高校地理教育专业教师及科研人员代表,基础教育地理新教材有关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1995,(6):1
金秋十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95综合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来自祖国各地的80多名代表欢聚在美丽如画的华东师大校园,他们有高等、中等学校的地理教师.各省市教委、教科所、教育学院的教研员,有关出版社的负责人、编辑。香港中文大学的林智中博士也风尘仆仆赶来赴会。  相似文献   

13.
汪红艳 《地理教学》2014,(12):47-50
从电子白板、三维GIS地理案例、数字星球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三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归纳得出结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恰当地整合,能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创设高仿真的地理学习背景,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12,(24):15
●"卷首语"栏目"卷首语"栏目发表省、市、区教研员和特级教师、名教师等专家对地理教育发展方向深度思考的文章。要求文章地理教育思想性强、课改方向性突出、科学性显著。栏目设置目标:旨在以作者的智慧点亮地理教师的智慧,从而引领地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促进中国地理教育的发展。●"中学地理视角的地理世界"栏目  相似文献   

15.
原徐波 《地理教学》2008,(12):36-38
目前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对GIS教学都有相关的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GIS教学,有利于激活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地理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进行GIS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需要适合中学教学的软件,同时教师和学生需具备一定的GIS软件操作能力。近年来,我国开始在中学大规模推广GIS教学,由于以前中学里GIS教学活动进行的不多,所以可供借鉴的成熟案例较少。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10,(6):F0002-F0002
为给广大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以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与《地理教学》杂志社决定联合举办第一届全国原创中学地理教学实验设计评比活动。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潜能"是教育时刻在追寻的目标,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技能。将地图数据实现电子化,通过3S技术使得传统的地理数据和信息有了现代化的展现空间,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充分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区域美"和"差异美"。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3S技术的相关技能没有在中学得到应有的重视,地理课堂还是停留在知识的机械记忆层面。因此,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来提高学生的3S技术素养,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8.
骆秦俐 《地理教学》2004,(10):39-40
地理教研工作是一项多职能的工作。教研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职能决定了教研员必须有才干,有能力,素质高。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本地区中学地理教研水平,对地理教研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语言反馈行为进行分类、编码,并对19节中学地理优质课中的相关教学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地理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努力改进课堂反馈的方式,在课堂上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呈现师生互动的倾向;教师在课堂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简单评价性反馈是教师反馈行为的一种主要方式;课堂中学生主动发起的反馈行为很少,反馈行为以被动反馈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找国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之关键是推行地理多媒体教学,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加强直观性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外.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教育,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建设地理演示室即是为了此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