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映祥 《西部资源》2014,(4):151-155
三维矿床模型及可视化研究是我国"数字化矿山"进程中的热点,本文应用数字化矿山软件Surpac,针对某钼矿66个钻孔数据进行三维矿床模型的构建,最终在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钼矿资源储量估算。与传统计算方法对比结果表明,Surpac软件三维模型所计算的结果准确可靠,且该模型可依据品位的变化进行矿体的动态圈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内蒙古双利矿业有限公司获各琦2号露天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系统的对矿山概况、开采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原始地形图、钻孔数据、测斜资料等为基础为矿山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构建三维地表模型、钻孔数据库和矿体模型可以得出,三维地质数据库是真实钻孔轨迹的反应,可以立体清晰的反映出各矿体的位置关系,能够为之后的计算提供更有保障的数据依据,既节约了工作的时间,同时也可更大程度的减少人为计算的错误。构建的矿体模型可更直观地了解矿山整体信息,对矿山的开采、管理和后续发展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关都龙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床经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马关都龙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大型矿业专用软件Surpac建立了该矿体的原始资料数据库和三维数学模型.根据不同边界品位多方案圈定矿体,分别计算矿体的盈亏平衡品位、平均品位和综合品位.通过对比以平衡品位和综合品位圈定的矿体块体模型,对该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研究,得出了有利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的以综合品位圈定矿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付海华 《西部资源》2023,(3):185-187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可直观展示地质体空间形态的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查。通过使用钻孔等基础地质资料建立钻孔数据库,辅以地形等高线、钻孔岩芯岩性、样品分析结果等资料即可在三维的环境中对地质问题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对勘查区矿化带的分布、矿化体的形态与分布规律、矿化体与特定岩性的关系等作了分析,提出了钻孔揭露的矿化体总体上分布在厚约100m的一个矿化带内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数字矿山""智慧矿山"和"无人矿山"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矿体三维模型的构建提升了矿山地质三维信息的可视化程度,是实现"数字矿山""智慧矿山"和"无人矿山"核心基础。[1],[2]本文借助国际矿业软件Surpac建立了四川省冕宁县太洋沟铅锌矿矿体三维模型,重点探讨了建模过程中原始地质数据的处理、地质数据库的设计、模型的构建中涉及的方法与技术。矿体三维模型的构建,更有利于掌握矿体形态及资源储量的分布,为今后矿床的勘查开发、经济评价提供重要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激电测深法在矿产勘查上的需求日益增多,其分辨能力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利用激电测深异常进行推断解译时,常规的二维激电测深剖面难以精确刻画三维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本文首先对分布在金属矿上的多条平行测线的激电测深数据利用断面图法和等值线平面图法进行了解译,探讨了金属硫化物矿体引起的高极化率异常分布形态,其次又将视极化率数据进行了三维处理,根据极化率差异形象地刻画出三维地质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工程钻孔验证了该异常,表明这种方法与传统解译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地质找矿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一套在矿山领域内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数字化矿山工程软件SURPAC,以贵州省松桃县道坨锰矿为研究对象,利用钻孔数据、样品化验数据等基础地质数据,建立数据库,然后按照设定的矿体圈定原则,分别建立地形模型、矿体模型、夹石模型,最终构建道坨锰矿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样品品位插值,把矿体划分小块体,赋予小块体地质可靠程度、储量类别等属性,运用地质统计方法中的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剖面解译和样品组合,通过Surpac计算出道坨锰矿的资源储量,得出道坨锰矿资源储量为14073.62万吨。  相似文献   

8.
针对ArcGIS软件复杂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自动构建研究存在的不足,该文在简要分析MultiPatch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深入研究复杂钻孔三维空间精确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复杂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自动构建工作流程,并从空间精确定位、属性精细表达两个层面对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构建算法进行了设计与实现.经软件功能研发及实际应用检验表明,该研究能够有效实现复杂钻孔精细地质属性特征的三维空间精确定位及多尺度精细表达,为应用ArcGIS Engine自动构建复杂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也可为基于ArcGIS Engine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及精细地质属性表达研究提供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9.
贵州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黔西南地区一个重要和典型的微细浸染型(即卡林型)金矿。本文利用数学地质方法对水银洞金矿床的矿体数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矿石品位的统计分布特征表明,金矿石品位分布为典型的混合分布,说明该矿床为多次成矿作用叠加的产物。通过对混合总体进行筛分获得两个单一总体,它们分别对应两次成矿作用,即成岩期的金预富集和热液期的金叠加成矿,其中后者成矿强度大但不均匀,前者成矿强度小但较均匀。对矿体自相关特征的变异函数模拟结果表明,对该矿床进行勘探时可取沿矿体走向和倾向方向布置的矩形勘探网,提出今后矿山和外围的勘探可以使用比目前网距更宽的网距,即75×190m网距来控制矿体,这将大大降低勘探成本。趋势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标高的降低,即往深部方向矿石品位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向深部方向矿化程度减小,而矿化变得较均匀。结合矿区目前的勘探情况和趋势面分析结果,认为灰家堡背斜的北翼是矿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和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的地质剖面图生成器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维数据的获取一直是地质体可视化的难点,三维剖面建模技术通过二维的剖面图来描述地层等信息,将三维问题二维化,为三维数据获取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利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剖面图的过程中,不但需要钻孔数据,还需要利用专家知识来绘制剖面图,因此提出将已有的专家手工绘制的剖面图作为一个重要的数据来源,生成虚拟钻孔数据,获取剖面生成知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知识的剖面器开发方法,研究剖面图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应用模型,并给出剖面图生成实例。  相似文献   

11.
论文运用文献调研法与归纳推理法重点梳理社会—生态系统结构的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向,并开展网络化建模的新探索,旨在归纳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热点。综述表明,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涵盖状态、过程和响应3个基本面,状态层面的结构研究揭示了社会—生态系统结构特征与要素间作用机理,并形成了“层次式”“综合交互式”“平衡式”“协同式”“点轴网络式”“开放空间式”6种基本结构类型,但仍需引入新的结构建模思想拓宽这一方向的研究路径。论文探索性地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六边形循环网络结构,阐明社会—生态系统是由双链嵌套循环运转的网络结构,系统性地回答了“社会—生态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要素之间呈现怎样的关联特征,最终形成的系统结构运行原理如何”3个基本问题。六边形循环网络遵循“点—线—网格—网络”的建模过程以及要素流组网嵌套循环原理,启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协调好社会与生态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面对人地关系问题更加综合化、复杂化以及不确定性增强等趋势,论文认为社会—生态系统结构研究未来应在理论、方法和应用3个方面突破,理论上增强多学科理论融合与支撑,方法上增强多类型建模互鉴与创新,应用上增强多领域服务拓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作者自行开发的GIS软件系统———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多媒体图形查询信息系统的内容、结构和功能 ,以及在环境规划管理方面的应用。阐明了系统可满足决策管理层和公共信息发布层等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 ,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管理可作为示范和借鉴。说明本系统除具有一般GIS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外 ,还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和GIS空间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 ,实现了在空间数据基础上的多媒体信息查询 ,丰富了GIS中属性数据查询的内容 ,提高了地图的可视性。详细介绍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包含分析的算法和在本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按多边形区域进行空间相关性关系查询。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质建模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由于地质数据及其应用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等特点,使得三维地质建模成为制约三维GIS研究及其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讨论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设计,提出“多元数据—多方法集成—多层次干预”的“三多”建模思路;从建模尺度、数据源、建模工具等方面对建模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海量模型数据操作和多元数据一体化耦合显示;针对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的开发提出6项建议,分析近期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人类生态环境的退化是新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中心业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参与上海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研究中认识到;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水环境分析模型系统的同时,必须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本土化的空间模拟系统,才能使模型分析更有效的应用于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决策中。本文结合作者近期研发成果,重点介绍国际上著名的水环境分析模型从数值处理,图表显示,空间可视化到动态模拟系统的发展态势及其我们的模型本土化开发中创建的方法与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Data from a mineral deposit are commonly obtained by core drilling. This kind of sampling involves high costs, limiting the number of drill holes. Additional holes should be located to bring the maximum benefit. The benefit can be evaluated by various ways and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goals of sampl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where the deposit has been sampled and the new drillings must be added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about a transfer function, Net Present Value (NPV) of the mining project. There are basically two ways to choose locations where new drillings should be placed for cases where the aim of sampling is to reduce uncertainty about a global function: the addition of new drillings outlining a quasi regular grid with previously collected drillings or the addition of new drillings on the locations of high uncertainty about the attribute of interest (or the attribute that is considered most influential in the transfer functi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se patterns on reducing the uncertainty measured by the function selected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point out that the most efficient pattern relates to the distribution (histogram) of the uncertainty about the attribute of interest. Thus, the choice of which sampling pattern should be adopted varies depending on data distribu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transfer function.  相似文献   

16.
组件化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而三维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就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如:三维场景综合建模平台、地形模型的建模和处理、地物模型的建模和处理、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融合、基于矢量地图数据生成地表纹理、视景数据动态管理等。并运用开发的系统对河南省新密市古城寨遗址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7.
Mineral resource evaluation requires defining grade domains of an ore deposit. Common practice in mineral resource estimation consists of partitioning the ore body into several grade domains before the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and estimation at unsampled locations. Many ore deposits are made up of different mineralogical ensembles such as oxide and sulfide zone: being able to model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different grades is vital to good min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lurigaussian simulation to Sivas (Turkey) gold deposits for constructing grade domain models that reproduce the contacts between different grade domains in accordance with geologist’s interpretation.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cator variables from grade distributions on the Gaussian random functions chosen to represent them. Geological knowledge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model by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dicator variables, their truncation strategy, and the grade domain proportion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lurigaussian simulation are exhibited through the case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cesses are seen to respect reproducing complex geometrical grades of an ore deposit by means of simulating several grade domains with different spatial structure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global proportions. The proposed proportion model proves as simple to use in resource estimation, to account for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grad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studied area, and for the uncertainty in the grade domain proportions. The simulated models can also be incorporated into mine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当前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中存在的单机可视化数据量有限、从底层开发并行可视化系统难度大等问题,该文基于分布式环境和VisIt,提出了一种简便、开放而又有效的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方法。介绍了VisIt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机制,给出了自定义数据的并行可视化方法;并基于NCEP数据集及全球空间格网,在小规模集群环境下实现了小粒度适应性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下的全球大气温度场的并行可视化。VisIt的并行可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计算节点,VisIt能有效摆脱传统单机可视化对数据量的限制,可实现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的并行可视化。  相似文献   

20.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空间数据具有海量、非线性、多尺度、高维和模糊性等复杂性特点,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是对空间数据中非显性的知识、空间关系等模式的自动提取。该文从空间数据挖掘的知识类型、方法、体系结构、过程以及与GIS系统集成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空间特征及区分规则、空间分类及聚类规则、空间分布及关联规则、空间序列及演化规则等知识类型以及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探索性数据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应用和系统实现等方面研究方向、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集数据库、知识库、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可视化工具、网络等技术于一体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是其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