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及空间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激活地方经济,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结构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社会公平等,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积极参与,发展民营经济也是解决“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的根本途径。文章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的阐述,以及对该地区发展民营经济优势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指导下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地域组织形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振兴东北的战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剖析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入手,指出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改革开放。着眼于全球化经济和东北所具的独特区位优势,提出应重新评估东北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适时把握信息业发展和产业现代化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的振兴,并及时制订东北地区的总体规划,谋求该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嘉敏  马延吉 《地理科学》2018,38(7):1042-1050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11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利用、产业绿色化、经济发展质量、环境保护、绿色人居5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障碍度模型揭示其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高值区始终分布在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研究期内,高水平类型城市数量增加,中高、低水平城市数量减少,以四大城市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更加明显。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政府财政自给率、环境保护支出占GDP比重、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工业基地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琳琳  金凤君  洪辉 《地理科学》2016,36(9):1378-1387
东北地区的工业基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工业明显衰退并逐步成为问题区域,产业转型是破解发展困境的关键。论文构建了工业基地识别指标体系,从全国尺度对1985、2001和2010年东北地区工业基地进行识别和筛选,分析其演化特征,探讨不同类型工业基地的产业演化路径。研究结论:整体工业地位显著下降,多数基地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装备制造业发展尤其缓慢;资源型工业基地一直维持单一产业主导的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应当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向资源深加工方向转变,从而发展成为新型原材料基地,或延伸产业链,建设能源、基础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的综合工业体;成熟型工业基地的产业组合方式由多种行业组合向双行业主导的轨迹演变,未来发展应继续依托产业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衰退型工业基地产业组合由多种产业组合发展向单一产业主导的方向演变,未来应依托所在区域的一体化分工,逐步推进自身的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依据东北地区城市化现状特点、问题、趋势和城市化相关理论,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采取与新型工业化战略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化战略.该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现代化的人居环境系统,构建"三圈一带"为主的空间骨架.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大都市圈产业集聚与空间重组、乡村城镇化、城市信息化和城市生态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建设6个方面论述了新型城市化的战略重点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与结构转换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李诚固 《地理科学》1996,16(2):106-114
分析“东北现象”及世界主要老工业基地发展衰退特征,运用产业结构结构增长理论,探讨了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世界主要老工业基地发展衰退的制约因素,归纳,总结了老工业基地发展的衰退机制,在分析,借鉴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目标、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0~2008年吉林省产业集群部门结构与空间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以雄厚的工业基础创造了稳固的经济地位,然而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增长呈现出减缓态势,由此以来,如何利用产业集群增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速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广泛关注。以产业集聚为切入点,以吉林省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部门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和产业集聚度测算法,分析1990~2008年吉林省产业结构和集聚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吉林省产业集群处于培育成长阶段;2省内各产业发展具备基础条件和竞争优势;3经济发展总体形成以长吉地区为核心的"十"字形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地区合作正面临着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深入、“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的提出等新的发展背景。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吉林省与图们江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并对其进行重新的功能定位,提出新时期的重点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推动吉林省全面参与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大庆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基地,但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产业结构单一、结构失衡、基础设施不足、经济辐射力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先天性弱点。目前大庆市的石油开采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如何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培养替代产业,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大庆市的当务之急。1983~2001年其生态足迹供需严重失衡,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见,无论在经济意义上,还是在生态意义上,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复杂,涉及到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做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妍  梅林 《地理科学》2017,37(7):1080-1086
借助H-P滤波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2000~2014年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总量保持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与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历程相吻合;第三产业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而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作用强度仍然较弱;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可划分为试验阶段、全面启动阶段和深化阶段,经济转型深化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探索,激励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有利于衡量测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增长与收缩并存的现象,而城市收缩又以老工业基地最为典型。以中国老工业基地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2018年各城市人口和经济变化,分析城市收缩状况及类型,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城市收缩类型来看,总体上老工业基地城市以经济收缩型为主,人口-经济收缩型次之,而人口收缩型占比较少,在空间分布上经济收缩型、人口-经济收缩型城市多呈现连片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人口收缩型城市呈“点”状分布特征;(2)从城市收缩路径来看,经济下滑先于人口流失现象是多数老工业基地城市出现收缩的一个首要表征,较少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为早期的人口流失进一步导致后期经济下滑,符合前一个转变路径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省区和东北部分地市,遵循后一个转变路径的城市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东北老工业基地;(3)分析老工业基地城市影响因素可见,出生率水平、工业就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多个因素以不同形式和程度影响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和收缩。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这既是大力发展资源产业、建立大型能源化工和金属冶炼工业基地的基本条件,也是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以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为重点的新时期,在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刻,如何抓住机遇,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区域布局调整为突破口,加速全区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全区矿产资源的形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入手,来探讨全区资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布局和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RITE模型选取15个指标,计算了1998-2005年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全国的信息化指数:对比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全国平均信息化进程发展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水平各影响因子对区域整体信息化水平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信息化水平较高,年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40%;但就区域内部而言,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信息化水平强弱依次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对于信息化测度指标,信息装备率(r2=0.991)和通信主体水平(r2=0.981)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主要驱动力;相反,信息量是阻碍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水平提升主要因子(r2=0.753).  相似文献   

14.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5,25(1):127-127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等的重大决策,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报告中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东北地区完成上述历史任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地理格局演变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贺灿飞  胡绪千 《地理学报》2019,74(10):1962-1979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在深刻的制度变革环境下,中国工业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地理格局也在经济转型中得到重塑。中国工业总体上经历了从内陆扩散到沿海地区集聚,再向内陆转移的过程。但不同类型产业地理格局及变化受制于不同力量,显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性。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工业在不同地理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但集聚程度较欧盟和美国低。产业的聚集与分散驱动不同尺度下的产业迁移,导致区域产业频繁进入和退出,促使地方产业呈现多样化态势,推动中国工业地理格局演变。从经济转型的视角出发,改革开放可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三个过程,这些过程创造市场力量,激活地方力量,引入全球力量,共同重塑了中国工业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与该地区的自然禀赋和所享受的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优惠政策极不协调。从边缘的区位条件、特殊的地缘环境影响、地理环境对资本投资的障碍、产业结构的刚性制约、有限的经济腹地、劳动力日益减少与生态功能的限制等七个方面探讨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尝试透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一个案,探讨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响应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化推进的主要目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美国五大湖工业区的成功转型所体现出来的工业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发展规律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文章分析了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过程,并根据其影响机制,得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从中获得的启示和可借鉴的经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12,31(5):964-96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不平衡发展特征,进入21世纪,区域协调发展逐渐得到重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位居战略腹地,在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由东至西转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的系统优化与区域发展的全面振兴。城市化能够发挥对改造的拉动、支撑与承载作用。当前,东北地区城市化速度下降,动力不足,城镇体系不尽合理,资源型城镇转型的城市化支撑不足,众多老城区需要改造,农村城镇化滞后。未来要着力完善城市化动力机制,促进区域城市整合,培育城市群,促进大城市空间升级与老城区改造互动发展,发挥大城市对农村城市化的带动作用,统筹资源型城镇产业、就业、空间与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外城市群发展经验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在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充分利用本省优势,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群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城市群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中的症候的分析,提出了这一新兴城市群快速持续发展的竞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