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ESDA-GIS的新疆能源碳排放空间差异动态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2-2014年新疆能源碳排放数据,采用Arc GIS9.3,运用标准差椭圆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新疆能源碳排放空间差异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州、市能源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疆地区,且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而次冷点和冷点区域范围则不断扩大;能源碳排放呈现出东北—西南、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标准差椭圆呈现出逐渐向南疆地区移动的趋势,以昌吉地区为核心,范围包括了新疆能源碳排放主体地区,能源碳排放重心呈现东南—东北—东北方向的变动趋势;最后,基于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实现新疆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格局比较稳定,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也显示了不同县域之间存在分化。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包括第一自然的分异、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政策红利的差异、区域规划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1-2010 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择安徽省2001-2010 年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G指数、经济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灰色G(1, 1)模型对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预测,最后结合位序规模原理,对空间差异的机理进行分析.总体上安徽县域经济表现出微弱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重心在117.57°~117.6°E,31.67°~31.76°N之间变动,有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标准差椭圆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上以省会经济圈为核心,范围覆盖了皖江城市带大部分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安徽县域经济满足位序规模原理,其发展状况呈低水平分散均衡型.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中心城市发展状况、区域政策是导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DEA和ESDA方法,研究1998年以来新疆县域工业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县域工业生产率呈现稳步增长,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推动,但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不足。相对于北疆而言,东疆和南疆的县域工业生产率呈现追赶式增长,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在平均意义上表现出缩小趋势。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县(市)主要集中于天山北坡经济带,2007年以后不断向北疆北部、东疆及南疆北部和西南部扩散,致使东北-西南方向上新疆县域工业发展的异质性较弱。新疆县域工业生产率布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水平较低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2011年以后表现出微弱的空间分散趋势。热点区的数量相对稳定但空间分布却由连续型集聚向离散型集聚转变,大致形成一条沿东北-西南方向的高生产率"带状"区域,冷点区的数量明显减少且零散分布于南疆贫困地区和北疆沿边高寒地区。由于各县(市)工业生产率的普遍增长,新疆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5.
闫人华  熊黑钢  张芳 《中国沙漠》2014,34(1):299-305
以1975—2010年间8个年份的产业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运用空间变差函数和克里格(Kriging)插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五五"—"十一五"时期新疆县域产业结构分布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新疆县域产业结构水平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和自组织性较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也十分明显,但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有减小趋势。2000年以前,基台值逐渐增大,而块金值和块金系数不断降低;之后,出现前者减小,后两者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反映出前期(1975—2000年)县域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性不断增强,结构化分异对其影响日趋增大;而后期(2000—2010年)差异性减弱,随机性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东南—西北方向的产业结构水平均质性最好,而东北—西南方向上异质性显著,形成"高原—平原—洼地"的阶梯结构,成为推动新疆产业格局演化的主要作用方向。"五五"—"九五"期间,东北—西南方向区域间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日趋拉大。产业结构的"高原"面不断扩大至北疆、东疆的大部分区域,其峰值经历了"单簇峰→扩展三峰鼎立→连接天山北坡产业峰值带"的空间演化过程。而"洼地"范围变化较小,主要集中在南疆的阿克苏西南部、和田、喀什地区。"十五"时期以来,东北—西南方向区域间产业结构水平的差异性有所减小,"高原"面基本不变,但"洼地"范围明显向西南方向缩小至喀什地区,促使"平原"面范围不断扩大。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基础和区域政策环境是促使产业结构时空格局发生演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新疆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借助西安市物流企业微观地理数据,采用平均最近邻、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估计描述199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物流企业聚集区与市中心的距离关系,并构建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物流企业从2000年开始出现聚集趋势,逐渐从单核发展为双核,现有出现第三核的趋势;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扩散特征,演化过程沿着“西南-东北”方向延伸,整体呈现出“郊区化”趋势,集中分布于距市中心15km左右的位置;上一年度物流企业数量、常住人口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西安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对物流企业布局和集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1980—2016年中国淡水渔业格局演化的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淡水渔业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特征,分布始终呈东北—西南格局,重心一直落在长江中游的鄂东地区;热点区由"四峰并峙"变为"三足鼎立"格局,次热点区向西南演替,次冷点区在局部日益聚集,冷点区主要在西部连片分布。(2)中国淡水渔业不均衡格局的连续性和空间自组织性较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愈发显著。(3)中国淡水渔业格局的演化受宜渔资源、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水产品消费需求、技术水平、企业集聚、水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渔业经营管理制度、重大工程项目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旅游要素发展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旅游"六要素"搜索关键词选取、搜索数据剥离及合成的技术方法,结合2011-2015年我国24个主要城市旅游要素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变差系数、赫芬达尔系数等指标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要素的网络关注指数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11至2015年,"吃、住、行、娱"四要素网络关注指数城市差异呈"V"字趋势波动,"购"要素差异越来越大,"游"要素差异则越来越小;旅游"六要素"网络关注指数的赫芬达尔系数变化不大,各城市度集聚程度低,关注较为分散;旅游"六要素"网络关注指数在空间扩展上具有极大相似性,呈现出东北—西南格局,向正东—正西方向转变的趋势。但"吃、住、行、购"等旅游要素网络关注指数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呈现向西南偏移的趋势,而"游、娱"旅游要素则呈现出向东北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县域经济时空分异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GeoDA软件,运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0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时空双重维度着手,对山东省1995—2012年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上山东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上升,极化现象显著;从空间格局来看,山东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大异质,小均质"的空间经济格局,东部县域发达而西部县域相对落后,县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呈现出由增强到减弱的趋势,县域经济发展遵循"积累循环"法则,空间自相关集聚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中国石油(特指原油) 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把中国省级行政单元抽象为石油资源流动节点,从1985-2009 年中选取5 个特征时点,根据各流动节点石油自给能力及流动比率,将各特征时点的石油流动省份划分为源地、汇地和交流地3 大流动职能类型,并将主要石油进口港(含陆上口岸) 作为进口石油源地;分别利用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源地系统和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集中与离散趋势,得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的位移和形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源地系统重心位于中国东偏北部,在经历了1985-1995 年的西北向移动后,1995-2009 年大幅向西南偏移,南北方向的移动速度快于东西方向;汇地系统重心偏于中国中东部,移动幅度相对较小,1985-1999 年呈南北向移动、1999-2003 年呈东西向移动,最终快速向西南方向偏移.② 从标准差椭圆分析来看,源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先趋于分散后又趋于集中,由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较为稳定,小幅极化后略趋分散,呈较为稳定的东北—西南分布.③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的平均方向由东北—西南向偏转为南北向,平均运距呈下降趋势,主导流向由东北—西南向逐步转变为西北—东南向和东西向输流并存.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pula 函数的新疆极端降水概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依据新疆地区53 个雨量站1957-2009 年日降水资料,根据研究需要,定义了8 个极端降水指标。运用K-S 法确定降水指标最适概率分布函数,确定十年一遇极端降水量值;在此基础上,采用Copula 非参数估计方法,通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法确定两降水指标联合分布函数,系统分析极端降水单变量极值及降水极值二维联合概率分布特征,研究新疆地区降水极值概率变化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北疆比南疆湿润,北疆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大,而南疆发生极端弱降水的概率较大,另外,相比较而言,山区要比平原降水多;(2) 极端强、弱降水同年发生的概率分布特征复杂,从降水天数来看,一年内同时发生长历时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山区较平原大;从极端降水总量来看,同时发生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在平原区较山区为大;从极端降水强度来看,同时发生强度较大的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在天山南坡较其他地区为大;(3) 洪旱发生概率与地形有关,天山是洪旱发生的分界线,山区发生洪旱灾害的概率比平原小。  相似文献   

12.
把握兵地聚落差异,以期为新疆兵地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探 索式空间统计模型定量分析天山北坡兵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差异,并基于其差异对其 融合发展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兵团与地方乡村聚落在空间、规模、区位以及形 态分布特征上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乡村聚落空间整体上呈集聚分布模式,地方聚落集聚态 势较明显;聚落规模呈低值集聚的分布特征,兵团聚落大多为大规模聚落斑块,地方聚落则相反; 乡村聚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高程、坡度、道路、河流、城镇指向性,而兵团聚落分布于区位条件较差 地区;在乡村聚落的外部形态复杂度上,地方聚落大于兵团聚落;(2)经济发展方面,天山北坡整体 经济发展较为良好,兵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以农业作为主要产业,地方经济结构较为多样, 除农业外,牧业也是其主要产业;(3)基于兵地聚落间差异,提出相应的融合对策,在空间格局上,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兵地聚落的迁移合并;在经济发展方面,有效利用优势互补原则,推进兵地 间产业融和。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夜雨和昼雨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崔彩霞  李杨  杨青 《中国沙漠》2008,28(5):903-907
用新疆98个气象站1960—2001年的昼夜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冷季(10月到翌年3月)和暖季(4—9月)昼夜降水频率和强度的差异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新疆暖季分别有两个频率≥55%的夜雨区和昼雨区。夜雨区分别位于西天山北坡和西昆仑山北坡;昼雨区位于阿尔泰山南坡和天山南坡等地。而到了冷季,暖季夜雨和昼雨的条状带相间的格局消失。除了海拔较高的西天山山区和海拔较低的塔里木盆地西部、吐善托盆地分别有小范围的夜雨区和昼雨区外,新疆其他地区的夜雨和昼雨的比例均在45%~55%之间,基本趋于平衡,夜雨和昼雨之差较暖季已明显减弱。对于暖季的大降水事件(一个夜间或白天降水>15 mm),伊犁河谷、中东天山及天山北坡,昆仑山北坡60%以上发生在夜间,阿尔泰山和塔尔巴哈台南坡、天山东南部盆地地区60%以上发生在白天。另外,还对暖季夜雨区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以夜间降水为主的区域,其夜间降水的增加率略大于白天,并不是很明显大于白天降水的增加率。  相似文献   

14.
天山北坡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陶江  杨德刚 《干旱区地理》2005,28(6):874-878
通过选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方面24个与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市县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始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对原始指标进行两级降维处理,最后得到3个综合指标。根据综合得分的数值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乌苏市、奎屯市、米泉市、沙湾县、昌青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结合地域特征划分出3类可持续发展类型区:(1)综合经济实力型和工业经济主导型“强”可持续发展地区;(2)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均衡型“中”可持续发展地区;(3)农业经济主导型“弱”可持续发展地区。并对各类型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金萍  雷军  吴世新  杨振  李建刚 《地理研究》2020,39(5):1182-1199
乡村聚落研究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探讨地域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与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新疆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技术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选择阿勒泰样区、天山北坡样区、吐鲁番样区和喀什样区进一步明晰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下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新疆绿洲乡村聚落密度小、规模小,以集聚模式为主,邻近乡镇中心、道路、河流分布特征明显;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受到乡镇道路可达性、到县城道路可达性、坡度、到河流邻近距离、气温和高程等因素影响,而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不显著。四大样区乡村聚落分布的主控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应依据各样区村落发展基础与主控因素,探索不同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模式与发展振兴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积雪反照率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2018年1~3月,在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进行了积雪反照率观测,发现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由于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且不同时期的下降幅度有差异,1月末~3月初反照率的降低相比1月初~1月末反照率降低更加明显。空间上,由于受到污化物的影响,各区域(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的积雪反照率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天山地区(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的积雪反照率低于北疆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天山北坡的反照率最低;在积雪稳定期及消融期,污化物对积雪反照率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037个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5核密度的空间平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多语种地名的视角,分析新疆各语种地名空间分布特征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汉族与维吾尔族为农耕民族,因生产方式对地形、坡度的挑剔和水源的依赖等特征,新疆汉语和维吾尔语地名多分布于山前冲积平原,以天山山脉为界,天山北麓汉语地名集中分布,南麓维吾尔语地名分布密集;蒙古族与哈萨克族为游牧民族,因其换季游牧需要广阔草场等特性,蒙古语地名多分布于天山北麓以西的缓坡、低山、高平原地区,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哈萨克语地名集中分布于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及伊犁河谷的中山区。总体上,新疆多民族多语种地名的分布特征与地形海拔、坡度等地理环境条件和以此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以1990-2007年天山北坡城镇GDP、土地、人口、交通数据为资料,根据城镇空间分布“最近邻点指数”理论,空间相互作用和分形理论,分析了天山北坡城镇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绿洲城镇相互作用强度判断模型,提出并论证了“组团”点-轴空间结构模式优越性。研究发现:①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在空间结构呈现3个城镇高密集区,两个城镇稀疏区特征;②传统绿洲城镇空间结构下,城镇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差异很大,不利于城镇整体发展;③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点的“组团”点-轴空间结构模式,有利于中心组团城镇对其他城镇的辐射;④以“5组团”为点的点-轴模式有利于组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城镇发展;⑤天山北坡经济带向伊犁河谷延伸有利于中心组团城镇对其他组团城镇的辐射。  相似文献   

19.
应用ESDA并结合标准差指数(S)、变异系数(V)等方法,从空间相关的视角分析新疆各县市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的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以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来计算的新疆县域间的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呈现北疆高于东疆、南疆的空间差异。2003-2012年间:新疆县域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的空间自相关测度Moran's I呈曲线性增减态势,表明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的空间集聚性呈曲线性波动,但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的年增长率逐年上升。从局部自相关分析来看,区域间呈现两个极端化较为明显,说明新疆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20.
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与空间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群是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高度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形成发育过程是一个各城市之间由竞争变为竟合的漫长自然过程,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北疆地区,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也是重点建设的两个边疆地区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唯一一个城市群。本文分析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设想。按照“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内外联动、重点撬动、兵地互动”的发展思路,未来可将天山北坡城市群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工储运基地、新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边疆民族团结和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按照城市群内部干旱脆弱的生态功能区、产业集聚的生产功能区、城镇集聚的生活功能区三大功能分区管控要求,做实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带),做强一圈(乌昌五都市圈),做通两轴(乌拉斯台口岸-准东-南疆库尔勒轴线、克拉玛依-奎屯-南疆库车轴线),做精四区(包括奎独乌胡都市区、石沙玛都市区、克拉玛依都市区和吐鲁番都市区四大兵地融合型都市区),形成由 “一带一圈、两轴四区”组成的“夫”字型兵地融合发展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