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2000~2016年昆明国家气候基准站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造成昆明城市内涝的气候因素、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通过对2016年44例昆明主城区城市内涝过程与相应时段内涝点附近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有,短时强降水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其中1~2 h最大累积降雨量与城市内涝的关系最密切,并给出了城市内涝短临预警指标,根据积水深度将城市内涝分为一般性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很高风险4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文山州各县年末蓄水量与当年降雨情况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砚山县的年末蓄水量与当年主汛期6~8月的雨量存在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524,远超0.01信度的相关临界值。造成这种高相关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地理条件,由于地形相对较高,使区域内的水源基本上都来自降雨。蓄水与降雨的高相关性造成的影响就是人为对蓄水的控制能力低下,要改变此种状况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兴建水利设施,从硬件上提高人为控制能力;二是植树造林,改善植被状况,把荒坡都建成"森林水库"。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义乌市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条解决该市缺水的有效途径是利用雨季有利的降水天气条件,通过人工增雨作业,将水库蓄满,以备旱季使用.为了在既保证水库蓄满水量、又不致产生暴雨洪水灾害条件下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出了水库实时蓄水标准的新概念.在水库实时蓄水标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义乌市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特征,结合中期和短期的天气预报,判断是否需要对近期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4.
胡金明  邓伟  夏佰成 《地理科学》2005,25(4):427-433
LASCAM水文模型是一种大尺度分布式概念水文模型,介于高精度分布式水文模型和集总式经验模型之间,是基于亚流域空间单元建立的中等精度的分布式概念模型。LASCAM模型在亚流域空间单元定义了3个概念性土壤水库,在经验方程的基础上:①建立亚流域各土壤水库与亚流域生态特征(LAI)和气候(降雨)之间函数关系;②通过对亚流域的降雨-植冠截流过程、地表产流过程、表层入渗-亚表层产流过程、亚表层入渗过程的模拟,揭示降雨在亚流域的(地表和亚表层)径流和入渗等环节的再分配过程;③基于亚流域各土壤水库的水量(水位)建立了各土壤水库之间的水通量过程方程;④建立亚流域各库的蒸散发与生态特征(LAI)之间的函数关系模拟各库的蒸散发过程。最后,通过河道径流演算法则,并依据亚流域与流域总体之间的分布式关系,将各亚流域的径流汇总到整个流域,从而将亚流域空间的水文响应扩展到流域整体空间上,实现了大尺度异质性流域的水文过程和水量平衡模拟。  相似文献   

5.
1973年以来,黄河中游河口镇至吴堡之间未控区的实测径流量大幅减少,甚至1/4年份出现负值;基于1956-1972年的降雨--径流关系,1973-2014年降雨条件的径流量偏少84%.分析认为,1973年以后,黄河该河段干流水库蓄水运行导致天桥泉域与黄河之间的补径排关系发生了变化,此变化不仅大幅减少了左岸泉水对黄河的补给量,而且增加了黄河向右岸岩溶含水层的渗漏量,是河口镇至吴堡之间未控区的实测径流大幅偏少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降雨径流关系对比,以及林草植被,梯田,用水和坝库水面蒸发等其他下垫面因素减水作用分析,推算出因泉水--河水补给关系变化而产生的黄河径流减少量,平均每年约6~8亿m3.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三峡水库库区不同类型支流河口泥沙淤积的内在机理和变化趋势,本文充分利用水文、泥沙、固定断面和河道地形等原型观测资料,从支流水沙输移规律和河口局部水沙分布特征出发,研究了不同类型支流河口段泥沙淤积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探讨其淤积趋势及形成拦门沙的风险。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不同类型支流河口普遍淤积,淤积范围及河道形态的变化各有特点;水库蓄水造成水动力条件减弱是河口泥沙淤积的根本原因,淤积幅度和范围主要取决于干支流来沙量和局部河势。在干支流来沙均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三峡水库库区支流河口泥沙淤积速度显著下降,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和RS技术的北京市功能区产流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进程加大了城市区域暴雨洪水灾害发生的风险,定量研究城市降雨产流特征,可以为城区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五环内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RS技术提取了五环内的土地覆被信息,并结合不同地区用途进行了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SCS-CN水文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在不同降雨重现期的降雨产流分布特征,并定量识别了北京市五环区域内的产流风险区。结果表明:在不同重现期降雨下,五环内地区不同等级产流风险区分布格局差异明显。高产流风险区占全区的面积由重现期1 a的18.90%增加到重现期100 a的54.74%;由于不透水面比率不同,不同功能区的产流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商业用地区产流风险最高,平均产流量为24.76mm(重现期1 a),天然绿地区产流量最低,均值为7.36mm(重现期1 a);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各功能区之间的产流量存在趋同效应;五环内产流风险格局呈现出中心高、四周低的环状分布特征,高产流风险聚集区大多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和居住区,低产流风险聚集区主要为大型公园和天然绿地,分布在四环与五环之间。城市防涝规划工作应该充分考虑城市产流风险聚集区分布以及不同功能区的降雨产流风险特征,分层统筹,科学拟定规划方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城市自身的"生态"优势,多角度解决城市暴雨洪水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梭梭群落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泽锋  胡顺军  李浩 《干旱区地理》2018,41(6):1303-1309
根据2016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梭梭生育期定点观测的土壤水分、气象要素等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梭梭生育期蒸散量,分析了蒸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梭梭生长季,降雨量为206.7 mm,降雨分布不均,梭梭萌发期,降雨量最多;梭梭生长旺盛期,月降雨量逐月减少;梭梭枯落期,降雨量最少。(2)在梭梭生长季,梭梭群落0~40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梭梭萌发期是土壤贮水量盈余期,生长旺盛期和枯落期为土壤贮水量亏损期;梭梭群落发挥土壤水库效应,依靠生长季前土壤蓄水来弥补梭梭群落生长季需水缺额。(3)在梭梭生长季,蒸散量变化特征为多峰曲线,峰值主要出现在降雨集中期,最低值出现在土壤贮水量亏损期。(4)在梭梭生长季,梭梭群落累积蒸散量增幅始终高于累积降雨量增幅,累积蒸散量大于累积降雨量。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部龙羊峡水库气候效应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欣  杨志峰 《山地学报》2005,23(3):280-287
以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龙羊峡水库为例,应用基于气象要素分析水库气候效应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水库蓄水后对局地气候的净影响,深入探讨了气候效应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蓄水以来,对局地气候有明显影响,环境风险度有较大提高,且水库对不同的气象要素的影响随蓄水时间的增加呈现不同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晓雅  蒋卫国  邓越  蒋梓杰 《地理研究》2020,39(11):2581-2592
为了探究京津冀小时极端降雨特征,本文基于地区线性矩法计算多种重现期下的小时极端降雨值,并分析小时极端降雨的特征与变化趋势,同时探究小时极端降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并得到以下结果。① 研究得到适合计算京津冀小时极端降雨频率估计值的分布线型及不同重现期的频率估计值;② 京津冀大于50年一遇的小时极端降雨的强度虽高(>70 mm/h)但其出现的次数(1~2次)相对较少,且多数站点的频次与强度无显著变化趋势;③ 小时极端降雨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的区域位于北京、保定、廊坊交界地带及唐山、衡水、邢台部分地区。本研究在考虑空间差异的基础上探究小时极端降雨并分析其特征和致灾因子危险性,对于京津冀极端降雨灾害的管理与风险规避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龙滩水库贵州库区及其周边10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贵州库区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做变化趋势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方法对各要素比值的平均值进行水库蓄水前后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库区年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其变化趋势主要是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造成的,水库影响不明显;水库蓄水后,使近库区年平均气温降低,年平均相对湿度增大,水库对年平均气温产生影响的最大距离在14~17 km,而对年平均相对湿度产生影响的最大距离〈14 km。  相似文献   

12.
选用8种概率分布函数,以极大似然法估计函数参数,采用AIC、BIC和AICc模型选择准则选出最优分布函数,系统分析变化环境下东江龙川和河源2站的极值流量特征,并对年最大流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做有益探讨。结果表明:降雨和水库蓄水工程是年最大流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龙川和河源站年最大流量LN2混尾分布拟合最好,变化环境后洪水频率最优分布线型基本保持一致,但流量变小造成分布参数改变已导致分布线型高水尾部特性变缓,相应设计流量偏小。用水文情势发生变化前估计的洪水重现期不能很好描述变化后洪水频率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共21个气象站点1955—2019年的器测气候资料,结合西南地区气候驱动因子(北极涛动指数AO、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西南季风指数SWM、东南季风指数SEM、暖季均温WST)系统分析研究区65a来的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比了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前后局地降水的变化并评估三峡水库修建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SWM主要影响研究区夏秋季降水;SEM和WST主要影响研究区夏季降水;AO对研究区降水的影响集中在冷季;NAO对研究区降水的影响不显著。SWM、SEM、WST与降水存在较显著的1~4a短共振周期,而NAO与AO以7~11a的共振周期为主。库区西北部的年降水量在2003年存在突变现象,腹地和南部地区的年降水量无此突变,而前述气候驱动因子在蓄水当年均无突变,表明气候驱动因子不是导致近库区降水突变的原因。三峡库区蓄水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近库区西北部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主要是2月、5—7月降水显著增加(P<0.05),3月、8—10月不显著增加(P>0.05),其原因可能是升温引起的更多的局地蒸发水汽被季风转移至西北部,导致西北部的降水量增加。水库蓄水后,腹地在8月、10月、12月降水量显著减少(P<0.05),南部在8月降水量显著减少(P<0.05),其可能的原因是水库蓄水后缓冲昼夜温差,增加水面大气下沉,抑制水面对流活动,从而抑制研究区腹地和南部形成降水。基于气候驱动因子和月降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西北部的年降水比无水库的情形显著增加13.2%(P<0.05);腹地、南部的年降水比无水库的情形分别增加0.1%和减少1.5%,但均不显著(P>0.05)。总的来说,三峡水库蓄水对降水存在局地效应,其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灌溉农业,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为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目前已建水库480多座,其中平原水库400余座,蓄水量达40多亿m~3占全部水库蓄水量的80%左右.由于平原水库的库址大都在洪积扇下部或冲积平原上,其地势平坦,坡降很小,具有库盘大、水位浅、泥沙淤积快的特点,蓄水能力趋于逐年减少.为了解这一变化,掌握它们的蓄水情况.过  相似文献   

15.
闽江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特点吕浩江,林建生(福建省地震局)(泉州基准地震台)闽江水口水库是福建省的大型水库,坝高100米,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大坝建成后,于1993年3月31日开始蓄水,使闽江在大坝一南平段形成长达100公里的狭长库区。水库蓄水后第3...  相似文献   

16.
上游水库     
上游水库座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叶尔羌河下游,阿克苏河右侧。水库库盘约一百五十平方公里,淹没面积一百三十六点六平方公里,属湖泊型水库,是全国最大的平原水库之一。上游水库原是一片低洼沼泽地,一九六○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元月份动工修建。现可蓄水五亿立方,正常蓄水一点八亿立方,管辖着塔里木河垦区塔河南岸三十二万灌溉土地及五个团场的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石岚  徐丽娜  冯震  李琦 《干旱区地理》2012,35(5):717-723
应用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研制了黄河万家寨水库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系统,并对万家寨水库流域进行了10年(2000-2009年)径流模拟。其中,以2000-2006年为系统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期和模型率定期,以2007-2009年为模型的验证期,模拟结果显示,万家寨站点上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过程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7以上。在此基础上还将数值预报模式与模拟系统相耦合,对万家寨水库入库径流进行了预报和检验分析,结果较好。因此,该模拟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万家寨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变化过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为进一步进行降雨径流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海勃湾水库是黄河内蒙古段龙头水库,其排沙效果对水库运行及黄河内蒙古段泥沙淤积有着重要影响。水库排沙比是描述水库输沙特性的关键指标,排沙比越大,入库泥沙占水库淤积比例就越小。以海勃湾水库建成蓄水(2014年)至2021年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水库排沙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排沙比变化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水库多年平均排沙比为19.35%,较设计值明显偏小,未产生理想排沙效果,淤积和排沙主要发生在汛期,大流量期间呈现“多来多排”的特点;排沙比变化主要受水沙条件和水库运行方式以及地形影响:排沙比与入库流量及入出库水沙协调性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坝前水位及滞洪时间具有负相关关系,水库地形上窄下宽、上陡下缓分布以及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库对排沙比造成负面影响;汛期排沙比主要受滞洪时间影响。还建立了汛期排沙比经验计算式。  相似文献   

19.
水库作为蓄水排洪的重要设施,在农田灌溉、城市生活供水等领域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大中型水库的建设无论是在施工质量控制还是在使用阶段的养护工作相较于小型水库而言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于大中型水库病险的防护以及加固工作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上福冲水库除险加固前存在的渗漏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徐晓君  杨世伦  张珍 《地理科学》2010,30(1):103-107
于2008年在宜昌至徐六径之间的1 600 km干流河道进行30个横断面取样和分析,与前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的取样分析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坝下游约400 km的干流河床(宜昌至城陵矶)沉积物出现全程粗化,越近大坝粗化越明显,这种沉积物粗化与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床出现的强烈侵蚀密切相关;②蓄水前后城陵矶以下的1 200 km干流河床沉积物粒度的沿程趋势基本一致;③蓄水后河床沉积物仍保持沿程向下游变细且越近河口变化越缓慢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