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基于物理学中的场理论,以2007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产业关联梯度场模型,计算甘肃省42个行业的产出梯度、影响力梯度、感应度梯度及其排名,从经济空间梯度的角度对各产业进行剖析,并以产业关联梯度场模型对甘肃省各产业在经济空间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对今后不同产业在产业经济空间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其变化情况做出预测,并对甘肃省三次产业在经济空间中的结构进行分析,为今后甘肃省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立足于产业关联,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本文基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7年与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MRIO模型,编制了京津冀区域间12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而从京津冀地区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天津市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较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主要起拉动作用。②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天津市信息服务业主要服务于本市其他各行业,对外地经济的辐射作用较低。③京津两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关联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2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云南省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及产业波及进行定量分析,并将云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与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究云南旅游业特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旅游业后向关联作用明显强于前向关联作用,且内部关联作用不明显;比起中国旅游业,云南省旅游业具有产业波及范围较弱、产业波及作用更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探讨了当前长江三角洲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特征,研究了两大城市群空间经济差异,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野对"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产业联系强度越高,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好;②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各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越高,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好、越趋于均衡;③从产业空间联系来看,中心城市与其邻近的外围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弱化是造成"大都市阴影区"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产业结构分析一般将影响力因子作为优势产业选择的积极因素。但在实际中,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产业,较大的影响力往往意味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阻滞作用。利用部门增加值进行加权的加权影响力系数的概念和方法,并结合产业增长率提出了对各产业部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象限分析模型。运用所提出的模型,利用新疆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新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石油天然气开采、化学工业等5个产业部门为强影响力-高增长速度部门,对国民经济拉动动作用明显;农林牧渔、建筑等4个产业部门为强影响力-低增长速度部门,对国民经济增长有较大的阻滞作用,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仪器仪表及文化用品制造、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制造等12个产业部门为低影响力-高增长速度部门,具有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制造产业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茂军  杨雪春 《地理学报》2011,66(2):212-222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构成产业网络,产业网络结构特征影响着产业结 构的演化。传统产业关联的研究多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描述产业的全局影响效 力,或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划分产业集群,这些方法都不能清晰刻画产业之间的复杂 关联关系。随着复杂网络思想和研究方法向地理学的逐步引入,产业网络结构特征的定量解剖 成为可能。论文基于复杂网络的基本思想,利用投入产出的基本流量表,试图定量讨论产业关 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分析相关产业在网络中的不同效能。论文首先提出了产业间无向和无权 联系的有效关联测度方法,基于有效关联讨论了四川省67 部门制造业关联网络的小世界性、无 标度性和社团结构基本特征,定量识别了产业关联网络中发挥结节效能、中介效能和外联效能 的部分重要产业。有4 个发现:① 四川省制造业有效关联网络为246 对有效关联产业对的低密 度网,具备明显的无标度性、小世界性和社团结构特性,网络可以细分为6 个产业社团;② 四川 省制造业关联网络有电机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炼焦业、工艺美术品 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 个全局结节产业,有陶瓷制品制造业、制糖业、医药制造业3 个 全局中介产业;③ 各社团内部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和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汽 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炼焦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纺织制成品制造业,水产品加工业同时具备 社团结节和中介地位效能;④ 网络社团通过陶瓷制品制造业、电机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纺 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5 个外联产业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2002年和2012年唐山市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增长态归因矩阵模型和Probit模型,研究了唐山市分行业总体的结构性增长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2年唐山市煤炭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总体上都没有呈现结构性增长,基本摆脱了对煤炭和钢铁的高度依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呈现出产业转型的趋势;产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力系数呈现负向影响,感应度系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则呈现正向影响。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提高直接增加值率,更加关注提升与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以中国1997 年、2002 年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 运用投入产出法,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 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 对第三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足; 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比重趋于下降, 而投入到第三产业的中间服务不断上升;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 输及仓储业这两个传统服务业, 制造业生产过程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 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 的产业特性, 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普遍大于各行业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 但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弱, 对国民经济的乘数推动作用不强; 商务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前后向关联效应, 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对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方向、分异特征及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强度以京沪线为轴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核心区产业联系密切,且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四大区域板块产业联系差异显著;南北联系为淮海经济区主要产业联系方向,而东西联系则为产业联系的次要方向;从空间组织看,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外缘圈层。依据产业联系方向及空间组织模式确定区域开发重点和发展方向,有利于从更高层次推进省际边界区域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结构性增长研究--以唐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2002年和2012年唐山市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增长态归因矩阵模型和Probit模型,研究了唐山市分行业总体的结构性增长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2年唐山市煤炭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总体上都没有呈现结构性增长,基本摆脱了对煤炭和钢铁的高度依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呈现出产业转型的趋势;产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力系数呈现负向影响,感应度系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则呈现正向影响。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提高直接增加值率,更加关注提升与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间接就业带动能力测算及其时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生  陈昀  简玉峰  董瑞甜   《地理学报》2022,77(4):918-935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就业效应大,而且对其他行业的间接就业带动能力更为显著。本文结合旅游剥离系数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旅游产业发展的间接就业带动能力测算模型,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其时空差异演变,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旅游产业发展间接就业带动能力及其时空差异进行实证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产业间接就业带动规模从2000年的2684.6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4894.9万人,旅游产业发展间接就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各省份旅游产业发展间接就业带动能力存在明显差距,总体上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纵向比较来看,旅游间接就业带动作用有效突破了胡焕庸线的约束,但带动作用较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对不同产业的间接就业带动能力差异显著,其中,对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的间接就业带动能力最突出;旅游行业内部比较来看,旅游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讯业、旅游住宿和餐饮业的间接就业带动能力处于主导地位;旅游间接就业带动能力总体差异呈收敛趋势,这种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作用,旅游与经济的发展都以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因此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构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新疆2008—2017年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未来五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7年新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状态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2008—2010年为生态超前型,2011—2017年为经济超前型;三大系统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从时间维度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协调等级上看,整体从初级协调逐步演变到中级协调;未来几年内,新疆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在2021年达到良好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带来旅游消费市场新需求的大背景下,研究旅游与交通的耦合发展关系对于促进二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协同发展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综合发展指数、重心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区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重心耦合动态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探究,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重心总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态势,且二者重心迁移的空间重叠性显著升高,迁移方向也趋于一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耦合性特征;2)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渐趋提升,均衡化发展态势日益显著,其耦合协调度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特征;3)耦合协调度空间发展差异的省际非均衡性较为明显,其空间格局经历了由“分散型斑块状”向“集聚型散面状”的演化过程,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状”分布态势;4)科技信息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市场驱动力及政策调控驱动力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各因素与各种驱动力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推动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组织内在的关联性及结构的复杂性,契合了旅游业综合性和密集性的特点,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处于空缺.通过对管理学和旅游学相关理论的深入探析,从理论上证明了网络组织可以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借鉴其他行业成功导入网络组织的经验,对其实现产业关联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最终得出结论:网络组织对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调控指挥都提供了便利性,企业间的关系在组织内部不断得以调整,进而使产业结构迈向规范化、合理化和有序化,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田卡吨  邹泽铎  彭宝玉  卢荣旺 《热带地理》2022,42(10):1651-1664
在探讨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域旅游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与空间关联格局,并利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但金融业发展水平始终高于旅游业;两者发展水平年均值呈“东部 > 中部 > 东北 > 西部”空间分布格局,年均增长率则呈“东慢西快”的空间特征。2)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初步实现中度协调;在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梯度递减格局。3)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空间集聚强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H-H”集聚类型分布在东中部,“L-L”集聚类型分布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省域的空间集聚状态变化具有稳定性,表明各省域两大产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特征。4)从影响因素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创新能力和政府支持对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规模、交通发展水平和数字化程度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开放程度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全面认识旅游业对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经济的影响,成为旅游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石林县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及实地调研,证实了旅游业对促进石林县国民经济总量扩大、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针对当前石林旅游内部结构和发展质量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景区发展失衡和社区受益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推动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和带动农村居民脱贫作为旅游发展的两大基本任务和实现旅游产业增长模式从数量型向内涵型增长转变的基本思路,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旅游产业及其发展的影响和效益——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旅游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影响的广泛性和效应的综合性。本文论述了大旅游产业的内涵、特征和产业体系。以甘肃省为例,从发展大旅游产业的角度,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大旅游产业促进欠发达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和资源替代、产业替代的作用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大旅游产业是欠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驱动力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内部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曦  席强敏  李国平 《地理研究》2015,34(10):1943-1956
聚焦于中国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中涉及的1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和中国286个地级市空间单元的统计数据,研究与某一制造业细分行业具有较强产业关联的其他制造业细分行业与其空间分布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产业关联强且具有空间关联的产业组合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在68个产业关联较强的产业组合中,有39个产业组合具有空间关联;产业关联较强的劳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容易呈现空间关联;超过半数的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关联和空间关联的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此外,在产业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GWR模型对39个产业关联强且具有空间关联的产业组合的空间关联度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和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组合的空间关联度较高区域多分布在中等发展水平省区,而在经济发达或欠发达省区分布较少;东北三省区空间关联度较高的产业组合基本一致,产业发展情况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周国华  唐凯 《热带地理》2012,32(5):521-526
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耒阳市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高速铁路这一新型交通因素为切入点,分析武广高铁对耒阳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机制;以Hr-PCDL模型为基础探讨耒阳市产业转型应该优先选择的接续产业。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通达性、便捷性、高效性改变了耒阳市的产业发展环境;集聚效应、同城效应、开放效应强化了耒阳市产业转型的动力;产业整体布局、战略定位与区际联系的优化明晰了耒阳市产业转型的路径;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以及轻工产业是耒阳市应该优先选择的接续产业;应通过关联互补与错位互补强化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避免在产业转型中陷入新一轮的产业重构与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20.
薛芮  余吉安 《地理研究》2023,42(2):407-421
冰雪旅游是冰雪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集合,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经济提升与文化传承之间实现一种主体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达成与旅游场域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演变密切相关,因此以空间范式为轴心的冰雪旅游研究十分有必要。以理论推演和模型构建为方法,依次分析冰雪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博弈与文化资本实践的双轮驱动机制、解构在双轮驱动之下冰雪旅游地的空间体系、论述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联动逻辑,结果发现: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是动静结合、虚实共存的多维体系,在双轮驱动下重构为地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双层空间结构,以及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旅游空间的四维空间网络,各层子空间彼此交互联动。从空间体系出发的乡村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文化资本实践丰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深化利益主体博弈下的社区协调、通过空间联动优化乡村冰雪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