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所谓新兴经济区,相对而言,是指继沿海沿边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等经济核心区之后,列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以及东中西发展战略的新建经济区。目前,我国新兴经济区主要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桥头堡”云南;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催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福建海西经济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聚势崛起的山东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辽宁沈阳经济区;参与联合国图们江合作开发项目的核心地区吉林长吉图经济区;欧亚大陆商贸枢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承载中部崛起新使命的中原经济区等。  相似文献   

2.
张林  葛雷 《热带地理》2015,35(5):671-679
根据泛北部湾经济区能源产业现状,构建能源生产、消费的异质性分析模型,从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方面对经济区的能源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泛北部湾经济区石油资源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中国新能源技术与整个地区传统能源互补性较强,具有开展更深层次能源合作的条件,最后通过分析结果提出北部湾经济区能源合作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吸引着大量来自中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人员、资金、信息的汇集,这种汇集在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处于北部湾经济区中心的钦州市旅游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利用SWOT分析法全面地分析了钦州在北部湾经济区背景之下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地缘合作的理论框架探讨-以东南亚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缘合作是基于地缘区位而进行的区域合作,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东南亚是地缘政治的传统"破碎地带",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文章从地缘合作的概念、空间层次和合作框架进行理论探讨,选择东南亚中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东盟南增长三角作为地缘合作的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探讨了地缘区域合作、地缘次区域合作和地缘经济区合作三种类型的制度安排。地缘区域合作依托于地缘板块,通过国家联盟的政策体系来促进地缘合作;地缘次区域侧重于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具体项目,多渠道融资来推动次区域合作;地缘经济区则主要承载了边境合作区、出口加工区等政策性区域。研究认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通和能源项目共建、边境合作区开发等是深化地缘合作的重要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维时空地图的中国高铁经济区格局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军  宋吉涛  梁宇生  徐杰 《地理学报》2013,68(2):147-158
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5 个点作为高铁经济区的基准点,以国家铁路和高速公路规划为基础数据库,根据二维扭曲时空地图的制作原理,运用GIS 软件和Visual Studio2008 程序编辑平台,制定基于高铁的“中国多中心地图”,模拟各高铁经济区内城市通达基准点的时间.分析发现:① 高铁建成后,全国5 大高铁经济区节省的时间约占原通达时间的34%,不同节点节省时间的差异较大.其中2 h 经济圈范围内,高铁沿线城市的通达时间节约比例高达50%;2 h 经济圈以外该比例则集中在30%~40%之间;距离基准点越远,高铁对时间成本节约的价值相对越低.② 高铁建成后,全国总体上空间极化现象显著,板块化特征显现,而线性特征明显弱化.如,京津冀和济南都市圈形成一体化区域,以沈阳都市圈为中心形成东北城镇密集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容纳中原城市群和皖江城市群部分地区的长江中游城镇密集区,长三角城市群扩展到了海西经济区,泛珠三角城市群涵盖了北部湾经济区.北京-哈尔滨、西安-乌鲁木齐和重庆-贵阳-南宁成为中国3 大重要的线性城镇走廊.③各高铁经济区空间组织模式的分异特征显著.上海和广州高铁经济区可归纳为向心式模式,武汉和北京高铁经济区为圈层式结构,而重庆高铁经济区则属于典型的空心式模式.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发展失衡、产业规模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职能不清等问题.在客观分析该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进而提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策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点轴机制、政府行为机制和资本流向机制;一体化策略主要有: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建立城市群统一协调管理机制,空间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构筑一体化、开放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制度创新,发展乡镇实体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在中国与东盟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土地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对东盟农业经贸合作长期存在贸易逆差、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中国—东盟农业经贸合作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的层次从产品分工深入到生产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东盟农业生产与贸易也要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对东盟农业经贸合作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问题,最终提出通过五个方面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现中国-东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中国与东盟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土地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对东盟农业经贸合作长期存在贸易逆差、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中国—东盟农业经贸合作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的层次从产品分工深入到生产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东盟农业生产与贸易也要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对东盟农业经贸合作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问题,最终提出通过五个方面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现中国-东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省级行政区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经济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处于落后状态.省级经济区空间结构符合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省会级中心城市多处于极化阶段,形成核心区;边界地区一般是边缘区.缩小省级边界区域与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既要遵循经济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行政-经济区的特殊情况.作者认为:经济区内部优化、经济区外部竞争与合作两种途径结合是边界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9,(1):47-4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北海、钦州、防城港和首府南宁“三港一市”行政区域组成,陆地面积达4.25万平方公里,人口1255万人。今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北部湾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把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其中禁止开发的生态地区占总面积的35%,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相似文献   

11.
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起点和重点区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发展区域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中国学者发表的近25年(1993~2017)与东盟及东盟十国相关的地理学相关文献,从中国地理学对东盟研究的关注度、研究领域特征、关注的热点国家以及从事该研究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1)近5年来,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文献量明显增加,但占所有学科针对东盟研究文献量的比重较低。(2)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领域在CNKI和SCI/SSCI文献中区别较明显。在CNKI期刊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农业、城市、旅游、地缘经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在SCI/SSCI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健康地理、土地利用、城市等方面。(3)中国地理学最关注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三个国家,新加坡主要关注其城市和旅游等,泰国主要关注其旅游、土地利用和国际河流等,而越南主要关注南沙群岛和边境贸易等。(4)中国地理学从事东盟研究的机构较多,但发文量较为分散。发文机构虽说是以传统地理学研究所和高校为主,但没有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家打分法与AHP法、多目标线性规划法获得指标体系的权重和评分值。构造了相对最大差异尺度和均衡度公式,界定了最优均衡度综合指标及其4种均衡状态、最优和非最优均衡趋向指标以及单项指标筛选标准,从而系统地改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分析方法;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不高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南宁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其他地级市处于准备阶段;地级市之间、地区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差异明显。2)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不足以及旅游业趋向过于均衡发展,促使当前与未来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处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但是地区之间旅游发展环境差异小,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大。3)旅游发展规划作用明显,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是区域旅游发展趋向于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基础。最后从基础设施、旅游社会经济地位、旅游-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资源承载力-产品流动-贸易平衡的框架分析国际贸易流动,采用FAOSTA农林产品贸易矩阵数据,以东盟国家大宗农林产品净出口量为指标,刻画了2000、2010年东盟-中国稻米、天然橡胶、纤维板、纸及纸板和木浆的产品流动。发现近10年东盟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明显提升,中国从泰国、越南、柬埔寨的稻米进口量显著增加。中国对东盟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大幅增加。东盟对中国的纤维板、纸及纸板等林产品的出口量大幅下降,对我国林产品供应产生较大压力。东盟-中国农林产品流动规模大、经济成本高、环境成本高、资源安全风险大。由此建议如下:完善公平、高效、顺畅的国际贸易流动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提高自然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升级国内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控制国际贸易流动规模,规避环境管理、地缘政治风险,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起点和重点区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发展区域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中国学者发表的近25年(1993~2017)与东盟及东盟十国相关的地理学相关文献,从中国地理学对东盟研究的关注度、研究领域特征、关注的热点国家以及从事该研究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1)近5年来,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文献量明显增加,但占所有学科针对东盟研究文献量的比重较低。(2)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领域在CNKI和SCI/SSCI文献中区别较明显。在CNKI期刊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农业、城市、旅游、地缘经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在SCI/SSCI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健康地理、土地利用、城市等方面。(3)中国地理学最关注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三个国家,新加坡主要关注其城市和旅游等,泰国主要关注其旅游、土地利用和国际河流等,而越南主要关注南沙群岛和边境贸易等。(4)中国地理学从事东盟研究的机构较多,但发文量较为分散。发文机构虽说是以传统地理学研究所和高校为主,但没有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5.
广西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本质上是基本民生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题,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研究内容。以广西为例,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2015年间,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时间变化稳定,具有经济滞后型特征;14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及其时间趋势变化不一,并按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时序形成递减分布空间格局,区域差异极为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解,发现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并呈倒"V"型演变轨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是应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8年东北地区41个城市的百度指数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利用核心-边缘模型及ESDA等方法,从城市节点特征、空间联系、整体格局3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并进一步提炼其空间组织模式。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分布符合位序-规模规律,但城市规模分布不均衡;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核心地位稳固,大庆、吉林和鞍山属于次级核心城市。②首位联系呈现指向区域中心城市的"核-辐结构";四核(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一主轴(哈大发展轴)构成了东北地区核心联系轴带。③东北地区形成4个明显的核心区,分别为哈尔滨经济区、长吉发展区、沈阳经济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区分布呈现出"沿海—内陆"的梯度格局以及"南北两片(沈大、哈长)"的空间分异格局。④东北地区初步形成核心-外围的圈层拓展式网络结构,其中辽中南核心组团处于网络结构的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7.
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助推区域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及腹地划分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等级、腹地、网络3个角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特征明显;南昌、九江周边区域空间邻近效应显著;城镇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趋向明显;南昌市对东部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偏弱;城市等级划分出现中心城市等级与行政级别"错位耦合"的现象;城市腹地划分"边界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转变香港对外关系从而重塑其经济活力带来了重大机遇。文章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从经贸、金融、航运、科技等领域着手,归纳香港与东盟关系现状特征;其次,剖析了大湾区战略对香港―东盟合作区位优势、合作互补性、发展潜能的影响;最后,从发挥香港中外"超级联络人"传统优势、提升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香港居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出发,提出借助"一带一路"契机,进一步发挥"一国两制"政策优势、促进香港与东盟多渠道经贸合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连通性、加强香港―东盟创新合作等重构香港―东盟关系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地缘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区域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等的流动达到相互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北部湾三大经济区边缘地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研究对象,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徐闻县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关系最为密切,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关系居次,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关系最不密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徐闻县在空间上“东承、西连、北优、南进”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模式上联合海南省建立海峡经济新区、打造国际海峡城市、依托海洋资源构建海洋蓝色经济示范区、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热带农业和海洋旅游业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在地理上是山水相依的近邻,战略上彼此对对方都属至关重要的地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对东盟产生了压倒性的影响力,多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东盟进入了全方位合作的新时期,相互联系紧密而广泛,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基础设施发挥"新支撑"角色。未来,中国与东盟的基础设施合作应以创造机会和营造区位为前提,共同推动泛亚铁路建设,形成区域合作新通道,并以泰国湾地区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中国与东盟联系的运输中心和经济枢纽,保障并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