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已日益不能满足于通常的关于形成气候三因子综合作用的笼统概念。它要求对这些因子,特别忌太阳辐射因子的作用进行定量的分析,阐述它与下垫面,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气象学会已于1962年年会时提出了开展上述课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地貌学:介绍地貌学的一个新分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又是城市学、生态学、地貌学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作为生态因子之一的地貌和其他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城市生态地貌营力中,特别重视人为迭加地貌营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关伟  王雪 《地理研究》2009,28(4):990-1000
采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等多种数据源,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进行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影响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归纳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因子、区域产业结构影响因子、农业产业结构影响因子、投资因子和人口因子等5个因子;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可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表达为影响因子的函数关系,从函数关系可知各影响因子对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因子的影响作用最大,人口、农业产业结构影响因子的作用其次,投资因子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4.
CLUE-S模型是一个基于经验统计原理的模拟多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它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尺度农业、森林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得到应用。作者对CLUE-S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 (CLUE-SII) 引入了动态计算的邻域分析因子,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自发过程、自组织过程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竞争进行模拟,还可以根据研究区域特点构建不同的模拟方案,在这些模拟方案中,局地因子和邻域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作用方式不同。应用CLUE-SII对北京市海淀区1991~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多方案模拟,结果表明邻域因子对城镇用地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将邻域因子看作自发过程放大因子的模拟方案获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整图符合比达到77%,其中城镇用地符合比达到82%,Kappa值达到0.754。CLUE-SII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高分辨率和多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城市扩展进行有效模拟,扩展了CLUE-S的应用领域;通过构建多模拟方案,不但可以探索最佳的模拟结果,还可以研究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   总被引:50,自引:9,他引:41  
在深入分析了自然环境约束、基础设施建设、地域文化传承与融合、城镇化与产业经济转型、土地使用变革与创新、农户行为模式转化、宏观政策环境及其他因素对农村聚居演变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各影响因素对农村聚居演变作用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将这些因素划分为基础因子、新型因子与突变因子3 类。各类因子对农村聚居的作用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因子的驱动作用主要集中在传统农村聚居特征的延续,新型因子的驱动作用主要是促进农村聚居的转型,而突变因子的驱动作用则可能带来农村聚居的突变,三者共同构成了农村聚居演变的“三轮”驱动机制。3 种驱动因素的作用形成了3 条典型驱动路径,即基础因子作用下低速平稳的传统路径、新型因子作用下快速发展新型路径、突变因子作用下的突变性偶然路径。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过程可以划分为初期阶段、过渡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等4 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村聚落体系、聚居规模、聚居形态、聚居功能、聚居文化、聚居环境等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研究影响不同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的协同环境因子及其作用尺度,对于理解不同土壤属性的成土发展、土壤推测制图及针对多种土壤属性的空间采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种土壤属性,探索不同土壤属性的重要相关环境因子及其作用尺度,并就不同环境因子及其尺度的不同对土壤属性推测制图的影响展开研究。以黑龙江省鹤山农场为研究区,以表层砂粒、粉粒、黏粒、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厚度5种土壤属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邻域窗口大小的不同,生成173个不同尺度的地形因子,对单尺度地形因子和多尺度地形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根据重要性排序构建单尺度环境因子集1和多尺度环境因子集2,和基于专家知识选出的基准环境因子集3进行制图精度的对比。结果表明:当单尺度地形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选择时,所选出的5种土壤属性的重要相关环境因子与基准环境因子集3明显不同。当多尺度环境因子参与时,尽管对各土壤属性的作用尺度不同,各土壤属性排名靠前的因子绝大多数是基准环境因子。砂粒和粉粒的重要相关因子及作用尺度相当,但与黏粒的重要相关因子和作用尺度差别很大,有机质和土壤厚度的重要相关因子十分相似。环境因子集2较基准环境因子集3的制图精度显著提高,RMSE均值提高百分比为7.8%~21.3%,较环境因子集1的制图RMSE均值提高百分比为8.7%~16.5%。因此,针对不同的土壤属性进行制图或采样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其环境因子和作用尺度的不同,针对基准环境因子选择适宜的尺度较选择不同的相关环境因子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1954年长江巨洪中物理因子的叠加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利华  陈雄 《地理科学》2004,24(6):753-756
分析了形成1954年长江巨洪的物理因子,指出现有研究主要侧重单个物理因子对1954年长江巨洪的影响。事实上,1954年长江巨洪是这些因子叠加作用的结果,并且因子越多,叠加作用越强,巨洪的量级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扎龙保护区湿地扰动因子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许林书  姜明 《地理科学》2003,23(6):692-698
扎龙湿地的扰动因子有气候、洪水、火、水利工程、农业活动等因子。这些扰动因子给湿地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而扎龙湿地在扰动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污染、景观破碎等,进而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湿地扰动因子进行分析,掌握它们的作用过程和发生机理,对湿地的利用、保护以及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理作用和集聚演化:基于数据挖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莹  吴野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855-862
经济集聚是工业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地理现象。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理层面上,具有多种空间组织结构。在回答地理是否会影响集聚演化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是认为良好的地理环境将有助于经济集聚的产生,并且地理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其二是认为地理仅是集聚形成的一个触发因子,其发展可以依赖纯经济因素而不是比较优势。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将演化时段分成集聚形成和集聚发展二个阶段,从另一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两种观点。研究结论表明,集聚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比经济地理要素要大。但经济地理要素对集聚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经济因素和交通因素是集聚规模增加的关键所在,而自然地理因素作用被削弱了。  相似文献   

10.
密云水库周边山区滑坡泥石流易发区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度主要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特征的体现,它与孕灾环境的各项因子密切相关。这些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流域水文、构造等内部条件因子以及地震、降雨等外部触发因子。为突出反映滑坡及泥石流主导因子的作用,本文参考了许多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因子选择,重点选取对该地区滑坡及泥石流发生区域分析评价起一定主导作用的、便于研究区域数据资料与空间资料匹配、关系密切的几个指标,包括地形地貌要素(坡度、坡向、坡形、相对高差、地貌类型)、环境要素(植被指数、河网密度、洪水淹没范围)、构造要素(距断层的距离、断层密度、地质岩性),通过对这些因子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采用专家打分方法确定每种要素及因子的权重,借助因子加权叠加办法得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空间分布,用于表示其可能发生的统计意义上的可能性(概率),该研究对于区域地质灾害预防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揭示沙漠化扩张内在规律的相关气候驱动因子的假说,气候作用影响之下的沙漠化是在具反射率-降水正、负反馈特点的气候系统之中的区域干旱化过程与干旱土壤退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辐射调节下的地表下垫面温度占主导的条件下,气候成因的沙漠化是由区域气候系统反馈所形成。正反馈的外部调节因子是降水量的变化和极端降水事件(特别是旱灾)的出现频率,降水量减少以及降水频率的降低直接影响沙漠化的程度。20世纪下半叶,人类因素导致的干旱土地退化作为另外的正反馈调节因子,其重要性正在增加。通常正反馈的扩大趋势会被通过蒸腾而进行的地表温度调节的负反馈所抑制。由正反馈到负反馈的转换是通过地球表面与大气层之间的热量交换的调节所确定的,其中非潜热因子处于增加状态。上述情况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同时增加的条件下发生。在超出绿色植物生物量及其NDVI指数阈值的条件下,负反馈向正反馈的转换就会发生。人为作用导致的植被退化加快了向绿色植物生物量阈值逼近的进程,从而引起气候因素驱动的沙漠化扩大。一个主要由气候因素影响的荒漠化区域,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绿色生物量均在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中达到了阈值。在中度的人为影响的植被退化条件下,这些地域一般都包括部分干旱与半干旱土地。然而有时,人类活动也会导致干旱的半湿润土地退化。本文运用Turan和Sahel地区1982-2001年NDVI指数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和人为作用导致的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12.
地形发育的过程是地形学的中心闪题之一。它研究地形在地体的升降,基面的变化、侵蚀、沉积等因子综合作用之下对地形发育的过程及共规律性。但是这一方面的研究究竟在具体应用上能够帮助解决那些问题呢?这是地形工作者感到最有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地形发育的过程是地形学的中心闪题之一。它研究地形在地体的升降,基面的变化、侵蚀、沉积等因子综合作用之下对地形发育的过程及共规律性。但是这一方面的研究究竟在具体应用上能够帮助解决那些问题呢?这是地形工作者感到最有兴趣  相似文献   

14.
苏程佳  陈莎  陈晓宏 《热带地理》2018,38(3):432-439
在候选预报因子的基础上,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和重要度指数分别确定了主要预报因子及其滞后期,进而利用确定滞后期的预报因子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的咸潮预报模型,并应用于磨刀门水道大涌口站的枯水期咸潮预报。结果发现:通过相关系数确定的主要预报因子与含氯度之间存在1~3 d不等的滞后期;考虑预报因子滞后作用的随机森林模型,其预报结果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咸潮预报的精度要求,而且明显优于未考虑预报因子滞后作用的随机森林模型,即考虑预报因子的滞后作用能显著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此外,与传统的马尔科夫链相比,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报结果不仅精度更高,而且在中长期预报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该文根据现有的长江洪水成因研究 ,总结了形成长江洪水的四大物理因子 (大气因子、下垫面因子、地球物理因子、天文因子 ) ,在强调物理因子综合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了形成长江巨洪的 3个主导因子 ,提出了洪水成因链的概念 ,对长江洪水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综合评述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吸引研发人员是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本文采用区位熵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国家高新区研发人员集聚的空间特征,探究其影响因子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研发人员数量呈现出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而研发人员集聚程度的空间分布较均衡。(2)整体上,高新区因子的解释力比城市因子更强,这说明以往只关注城市因子的研究存在不足。但在不同地区,两个层面因子解释力有所差异。东、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研发人员集聚由城市因子和高新区因子共同作用,而高新区因子在西部地区影响更为显著。(3)高新区经济规模和高新区容纳人才能力是所有国家高新区研发人员集聚的核心因子。此外,城市住房成本、城市科研重视度和高新区外贸水平分别是主导东、中、西部国家高新区研发人员集聚的核心因子。(4)不同因子之间交互作用均呈现出增强关系,且具有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为:高新区先进程度、高新区经济规模、城市交通便捷度分别是东、中、西部地区与其他因子的交互强化作用较为显著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钟章奇  李山  王铮  闫丹  刘华婷 《地理研究》2014,33(8):1427-1441
在厘清中国旅游业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并识别出不同发展阶段下主要驱动因子的基础上,以基于自主体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 ABS)为建模工具,构建不同旅游业发展阶段下旅游者行为的模拟模型。对旅游资源因子驱动下、市场因子驱动下和文化因子驱动下的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旅游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旅游资源是影响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的基础因子;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市场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由于旅游业发展受到旅游资源和市场因子的持续影响,文化因子对其引导作用则可能叠加在资源和市场因子的“惯性”作用之上,进一步强化中国旅游业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18.
干旱半干旱区占中国陆地面积一半以上,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敏感,极端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该区域的气候异常不仅受到大气内部变率的调制,还受海温、海冰和积雪等下垫面影响,这些物理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起关键性作用。文章系统性地回顾和梳理了这些物理因子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大气遥相关作为气候异常的内部影响因子,其位相转变造成的环流异常会通过调控急流位置、行星波活动、阻塞强度、槽脊位置等造成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而海温则通过影响季风强度、沃克(Walker)环流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及激发大气罗斯贝(Rossby)波响应等方式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产生影响;积雪通过反照率效应和水文效应,改变地表辐射、土壤温湿度等下垫面热力状况,进而通过非绝热加热或改变大气斜压性等方式对干旱半干旱区气温和降水产生显著作用。文章在总结已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各因子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的贡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雪崩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山地旅游滑雪以及山区公路安全。因此,开展雪崩的预测预警研究很有必要,尤其是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滑雪场雪层的安全性必将成为举办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雪崩的预测预警与地形、气象因子和积雪关系密切。雪崩形成区的坡度大多在30~45°,坡形态、地面粗糙度和下垫面也会对雪崩产生影响。气象因子中与雪崩有关的主要因子包括:新雪、风和气温,高的新雪降雪量和降雪密度可诱发新雪雪崩,风向风速决定了积雪的再分配,而气温对积雪的力学性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积雪中的连续性雪晶能形成软弱层,是雪崩发生的必要条件。雪崩形成的步骤为三步:软弱层破裂的产生、传播以及断裂的出现。其中软弱层中雪体低强度带对破裂的产生和传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孙平军  杨青山 《地理科学》2018,38(4):539-547
基于传统各学科分析的城市群形成与演进的影响因子,依据因子作用的方式和属性分成3类、阐释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纳入制度因子的城市群形成与演进的影响因子综合分析模型;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阐释制度视角的城市群形成与演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其实质就是现有制度及其变迁过程中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选择,人的行为又如何影响城市群形成与演进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实体因子),进而明晰制度及其演变对城市群形成与演进中的作用机理,并据此从宏观制度变迁视角、中观机制设计视角、微观交易成本视角构建了城市群形成与演进机理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框架和具体主要研究内容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