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安全、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落实重要矿产资源储备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周边国家是我国走出去开发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最佳地域选择。蒙古国铁矿资源较丰富,矽卡岩型铁矿,是蒙古国的重要矿产之一。本文对蒙古国矽卡岩型铁矿的分布和地质特征进行了叙述,对重要矿床进行了分析,指明了开发利用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产业用地变化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隽  臧淑英  郭红  倪超 《地理研究》2015,34(10):1911-1919
运用地理信息图谱的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资源枯竭城市——大庆市的网格信息图谱模型,分析了研究区1996-2010年产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用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不丰富的城市外围地区,并呈现聚集和增加趋势;主要工矿区的第二产业用地变化最为剧烈,第二产业用地正逐步从资源地的传统矿区向规划新建的工业园区迁移;第三产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呈点状分散于核心居民区周围,第三产业用地仍表现为粗放模式发展。图谱研究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土地规划在土地类型转化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在分析资源型城市成长动力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刚性和水资源的约束,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防止资源枯竭所引发的支柱型产业的衰退。围绕主导产业组群,对现有产业结构和资产存量进行调整,同时延伸主导产业链,衍生新的生产协作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矿产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的融合度,解除区位被动性和经济的“孤岛性”,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区及矿区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这既是大力发展资源产业、建立大型能源化工和金属冶炼工业基地的基本条件,也是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以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为重点的新时期,在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刻,如何抓住机遇,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区域布局调整为突破口,加速全区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全区矿产资源的形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入手,来探讨全区资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布局和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及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丹  卜晓燕  徐祯  李国平  吴殿廷 《地理学报》2021,76(10):2489-2503
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其影响机理既能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梳理和分析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系统构建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测算了中国117个资源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2005-2017年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增长,整体呈现显著的"东部相对较高、西部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②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城市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但高质量发展水平局部不平衡性加剧,空间极化现象持续扩大.③不同成长阶段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再生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而衰退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④资源型城市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距离、区位和海拔、城市的开放时间等均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崔丹  卜晓燕  徐祯  李国平  吴殿廷 《地理学报》2021,76(10):2489-2503
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其影响机理既能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梳理和分析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系统构建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测算了中国117个资源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2005-2017年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增长,整体呈现显著的"东部相对较高、西部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②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城市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但高质量发展水平局部不平衡性加剧,空间极化现象持续扩大.③不同成长阶段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再生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而衰退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④资源型城市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距离、区位和海拔、城市的开放时间等均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源型城市识别与综合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型城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国家从阜新市开始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工作以来,对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准确识别与类型划分一直是地理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职能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识别与分类的指标与阈值进行了系统分析,识别出全国262座资源型城市。同时,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发展程度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问题出发,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总体导向,结合资源型城市实际特点,尝试建立提出了以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指标评价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框架,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评价分类模型,将识别出的262座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4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别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差异性特征。该研究成果很好的支撑了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的范围与类别的划定,并成为规划分类引导政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以黄土高原地区 25 个矿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 4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 TOPSIS 法、灰色关联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 2000—2015 年的城 市脆弱性格局及时空演化,并以人口这一流动性最强的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分析其脆弱性演变的 区域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5 年,黄土高原地区资源型城市以中低脆弱性为主,总体呈上 升趋势,城市间极差化显著,但不平衡性趋缓;(2)该区域资源型城市脆弱性主要问题呈“生态环 境-经济+社会-经济+资源”的转变特征,其中成熟型、衰退型城市的问题尤为突出;社会及生态 环境脆弱性总体上均得以改善,资源脆弱性上升区集中在东部、南部;(3)综合脆弱性的人口响应 程度呈下降趋势。城镇人口比重的响应程度最强,人口老龄化、社会总抚养比和流动人口比重的 响应具有阶段性特征。(4)分维度脆弱性的人口响应呈现维度差异。经济和社会脆弱性的人口响 应具有一致性,社会总抚养比是关键解释因子,生态环境脆弱性中流动人口比重的解释力较强且 增幅显著,而资源脆弱性中城镇人口比重的响应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穆东  徐德生  张璐 《干旱区地理》2018,41(2):420-425
以1985—2015年CNKI收录的30 766篇矿产资源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的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来源,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研究。通过对知识图谱解析,还原矿产资源区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表明:矿产资源区域的研究热点经历了从区域经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再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协同发展的演化变迁。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实现矿产资源区域发展转型和协同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是资源大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业开发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集中度不高,多数矿产深加工产业链没有形成,矿产资源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矿产资源资本化运作,可整合资源,推动资源集聚开发和企业规模经营,同时使资源转化为资金,实现资源的增值,增加财政收入和建设资金流量,从而有效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属矿产资源开发型省区,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而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金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区的1/2,它的可持续发展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环境、人口及能源目前已并列成为当代世界最突出的和急需解决的三太难题。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增加,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整  相似文献   

12.
周鹏  白永平  马卫  武荣伟  张蕊  左乃先 《中国沙漠》2016,36(5):1489-1495
以2002-2012年中国1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测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运用ESDA-GIS、趋势面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水平一般且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城市差异明显;(2)2002-2012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冷、热点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热点区和冷点区范围缩小,可持续发展效率两极分化趋势减弱;(3)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与可持续发展效率显著负相关;产业结构呈对可持续发展效率具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政府规制、就业结构和科教水平对可持续发展效率具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环渤海地区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卫东 《地理研究》1995,14(2):83-90
环渤海地区是一个资源型产业聚集区,其产业结构的形成与特点同资源结构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区资源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光、热、水、土资源组合较好,矿产资源丰富且矿种配套较佳、钢铁和化工工业生产条件理想,水资源不足、水土和水矿结构不尽理想.在资源结构基础上形成了本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基础较好,第二产业强大、采掘和原材料工业突出,第三产业相对比较落后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环渤海地区今后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作为基础资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步上升,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地质找矿技术的应用及革新,最大限度发挥了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本文围绕着传统地质找矿技术及其弊端、革新展开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分类与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资源型城市是中国式"问题城市"的代表,但它本质上不属于同一职能类型.随发展阶段的不同,资源型城市表现出不同的职能特点.本文利用全国城市职能分类的成果,按照优势职能、突出职能、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四要素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特征进行了整理.按照优势职能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典型期资源型城市和变异期资源型城市,按照突出职能划分为采掘业城市、制造业城市和商业城市,按照职能强度和职能多样化程度划分为职能专业化和职能多样化的资源型城市.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具有多样化的趋向,但多数城市仍囿于采掘业城市和制造业城市的范畴,并且职能演化缓慢反复.这说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仍将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命题.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矿山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和矿产综合利用率低,无序开采,导致资源浪费。为此,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的分布、形成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储量,探讨青藏高原的成矿作用,指出青藏高原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能够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带"的战略资源接替基地,这对于保证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加速青藏高原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使工业发展具备了资源基础。但矿产资源做为耗竭性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用一点儿就会少一点儿。而目前我区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的问题日渐突出,若不及时解决,必然会导致矿产资源的不可持续开发利用,从而影响到我区及全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内蒙古矿产资源特点1.1我区为矿产丰富的资源大省(区)经过地质工作者多年的努力,我区发现的矿种达135种,查明有一定储量的上表矿产93种,其中有68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29种矿产的保有有储…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是锡盟推进经济转型、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改变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就锡盟资源禀赋和目前工业化水平,抓住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资源型工业,就是抓住了工业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重点。这也是当前急需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矿产丰富,品种多样锡盟地域辽阔,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国内外知名专家依照锡盟大地构造单元和矿床(点)的分布特点,划分出四个金属成矿带和一个以石油、煤炭为主的能源矿产资源聚集区。目前,全盟已发现矿产8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30余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碱探明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贫困的空间差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2007-2011年间中国3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贫困的空间演化、分布的差异特征。结果显示:近5年来贫困人口总量略有增长,贫困人口分布整体呈现均衡化趋势;从区域看,西部地区的城市贫困人口集聚加剧,贫困加深区较多;从城市看,小城市、资源型城市和少数民族聚居型城市是构成贫困加深区的主要类型。2011年,贫困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升高,中小城市、资源型城市和少数民族聚居型城市相对拥有更高的贫困发生率。进一步分析,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呈现高人均GDP和高贫困发生率的“隐藏性贫困”,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型城市呈现低人均GDP和相对低贫困发生率的“特殊性低贫”。未来国家反贫困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区位、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构成特征,重点关注贫困加深地区的中小城市、资源型城市和少数民族聚居型城市,并解决经济发展和贫困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