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旅游与珠海金湾区旅游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结合珠海市金湾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定位,初步分析了珠海金湾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潜力和启动策略,提出了4种可供选择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名牌企业主题园模式,工业园区观光地模式,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模式,以及组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工业旅游是工业与现代旅游业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工业旅游主要依托工业产业资源来发展,而现代的工业旅游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即工业生产基地围绕其产品的内容及文化延伸出多种旅游体验内容。随着工业与现代旅游业逐渐深入融合,现代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出现了依附模式、共生模式和独立模式这3类,这不仅体现出工业与现代旅游业在市场、资源、技术、产品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融合,也体现出工业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在延伸。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同资源类型山区工业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山区工业开发的现状,结合现实与的市场导向,提出了中国不同资源类型山区工业开发模式有:农副产品加工系列模式、矿产品加工系列要业产品加工系列模式、能源系列开发模式。并且实事求是地指出中国山区工业开放在实施这些模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夏丽丽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4):325-329
阐述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在些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工业增长因素、工业结构高度化、规模结构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对现阶段广州市工业经济所实现的增长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角度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进行阶段性分析,按建城 过程的生态思想分析生态自发阶段(前工业社会)、生态失落阶段(工业社会)和生态觉醒 阶段(后工业社会)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认为在人与自然经历“依赖-对抗-调节” 的过程中,城市的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也由相融、脱离到再次协调;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由弱单中心结构转变为同心圆模式,再发展为主副多中心模式.  相似文献   

6.
多尺度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工业旅游空间布局及联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健雄  马梦瑶 《地理科学》2021,41(8):1428-1436
采用最邻近指数、泰森多边形、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基于城市群、县(市)、地区等多尺度对长株潭城市群不同类型工业旅游的空间布局特征及联动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 长株潭城市群工业旅游可划分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遗产和工业区等3种类型,空间分布上均呈现为集聚态势,且总体集聚程度较强,具体表现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遗产>工业区。② 工业旅游形成“中心集聚?外围分散”的空间布局,分布密度由城市群中部向周边递减,中心城市向县、县级市递减。③ 从多尺度视角来看,工业旅游空间布局在城市群尺度上呈“团状”,县市尺度上呈“孤岛状”,地区尺度呈“块斑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工业旅游的点?轴联动、集聚联动和一体化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外工业旅游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旅游是一种与工业和旅游业都相关的新型专项旅游和特色旅游,包括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观光旅游。首先介绍了国外工业旅游的缘起和发展历程,其次从开发原因、产品类型、开发模式、开发效益、工业遗产旅游对区域振兴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国外工业旅游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今后工业旅游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于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研究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际经验上,是单方向的吸收, 但实际情况是,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工业遗产再利用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时间和程度的实践, 研究也不应仅局限于单方面的介绍和“引进”,双方面的对比和总结更有利于准确而全面地找出中 外差距。本文通过归纳并分析国内外各类文献、媒体资料,将国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模式分为整体 再利用和单体再利用两大模式,并基于功能角度又将单体再利用模式分为六类。接着,归纳总结了 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四种主要模式;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在工业遗产再利用过程中存 在的褐色土地问题治理欠缺等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内对于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研究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际经验上,是单方向的吸收,但实际情况是,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工业遗产再利用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时间和程度的实践,研究也不应仅局限于单方面的介绍和“引进”,双方面的对比和总结更有利于准确而全面地找出中外差距。本文通过归纳并分析国内外各类文献、媒体资料,将国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模式分为整体再利用和单体再利用两大模式,并基于功能角度又将单体再利用模式分为六类。接着,归纳总结了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四种主要模式;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在工业遗产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褐色土地问题治理欠缺等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是社会工业文化的重要表征,承载着城市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景观和记忆,为城市保留和建构了社会公共记忆的空间与素材。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文脉保护意识的觉醒,使得滨水区遗存和集聚的码头、仓库、工厂成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发展模式为案例,重点解析和梳理了滨水区工业遗产通过形态保护全面化、功能定位平民化、遗产展示活态化、运作机制创新化和展陈手法数字化等措施,有效延续城市记忆。最后,将杭州运河工业遗产的城市记忆延续归纳为“双层模式”,并访谈了多利益主体对其的评价,以期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诚  金志丰 《地理研究》2015,34(11):2155-2164
基于空间形态与功能结构视角,运用空间分析和参与式评估方法,利用聚落用地现状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分析经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用地格局与功能演变特征,总结不同类型村域聚落用地演变模式,从制度变迁视角讨论演变机制与调控路径。结果表明:1980年代以来聚落用地增长近1倍,扩张强度先增后减,呈倒“U”型变化,但集聚分布的格局并未改变;工业、旅游住宿、商贸服务等非居住用地快速增长,以居住为主的用地模式逐步转向居住—工业—旅游—商服多元复合型的用地模式。工业和旅游村聚落用地呈“飞地状”拓展,用地功能多元化、形态规则化,农业村聚落延续以居住为主的用地模式和传统形态。制度变迁引导了乡村功能分异,加速了聚落用地类型及功能多样化,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工业城镇、旅游小镇和柔性集中居住”等模式引导聚落用地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2.
张雷  张文尝  李洪舰 《地理研究》1998,17(4):360-356
长期以来,我国地区工业及布局发展习惯于以产值增长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其结果造成了普遍的重复建设和大量的资产浪费。处于对这种传统思维模式的反思,文中以资本的实际运营效益为中心进行了长江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与布局调控研究的探讨,以期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为导向的产业空间更新,是工业衰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重塑的重要模式选择。当前研究多以德国工业遗产旅游为代表的利用方式和经验总结为主,缺少针对工业遗产资源利用带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效应的深层规律研究。从旅游地理学角度研究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适宜性和开发模式,揭示工业遗产资源利用产生的人地关系重构效应以及区域人地关系优化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Citespace分析、文献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总结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国际前沿经验,发现该研究主题至今经历了初始阶段(1995年以前)、发展阶段(1995-2005年)、提升创新阶段(2006年以来)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单纯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始转向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所带来的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研究;较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包括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国际化比较、资源分类体系与评价、游憩利用模式、发展措施与效应等方面,总体上偏向于工业遗产资源这一特定对象的分析,仍然缺乏关于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与区域转型和协同发展之间耦合关系、过程与效应的一体化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未来研究应借鉴和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建立面向游憩化利用导向下的工业遗产资源分类体系,科学评价工业遗产资源价值与开发适宜性,因此制宜地开展工业遗产资源的游憩化开发利用的多类型模式研究,并总结其基本特征、区域分异规律与形成机理,分类提出优化策略和调控措施,形成该领域的理论范式框架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工业遗产是社会工业文化的重要表征,承载着城市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景观和记忆,为城市保留和建构了社会公共记忆的空间与素材。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文脉保护意识的觉醒,使得滨水区遗存和集聚的码头、仓库、工厂成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发展模式为案例,重点解析和梳理了滨水区工业遗产通过形态保护全面化、功能定位平民化、遗产展示活态化、运作机制创新化和展陈手法数字化等措施,有效延续城市记忆。最后,将杭州运河工业遗产的城市记忆延续归纳为"双层模式",并访谈了多利益主体对其的评价,以期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德国鲁尔区工业地域变迁的模式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经济转型引起的失业,污染,停产,人口流失,社会形象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鲁尔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产业政策,政府导向,财政补贴和发展工业旅游景观的措施,介绍了埃姆什工业改造样板的发展。通过对鲁尔工业区地域结构转型模式,探讨了这一模式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桂东经济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已现雏形。猪一沼一果的生态农业模式已得到广泛推广,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也已在部分地区得到发展;区域内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某些地区旅游业的亮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桂东经济区产业生态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对国内外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和桂东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产业生态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农村工业和泉州的乡镇工业都具有规模小,个私经济为主,布局分散等特点,具有可比性,但彼此在发展模式、成长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日本的3种发展模式和泉州的5种发展模式各有千秋、但日本成长机制却明显优于泉州,为此,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对泉州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6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工业化的历史阶段和现状态势的分析,比较国内外工业发展模式,结合河南工业基础和工业化发展条件,确定了以顺延加工型和中间突破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并对河南加速工业化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海工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结构转变的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我国新世纪提出的宏伟战略,也是青海实现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在考察并总结建国以来青海工业发展历史进程及其阶段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点轴渐进—东西两翼"工业发展模式作为青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为青海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实现经济起飞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型,分析推进人口就地迁移的影响因素、就业模式和居住模式。理论模型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证结果都表明:人们在就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通过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家庭、农业与乡土情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就地迁移。就地迁移的就业模式有农业模式、农-工业模式、农-服务业模式3种,不同的就业模式形成合居式、分居式和季节性迁移3种居住模式。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研发现,敦煌人口基于地方农-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就地流动,呈就地城镇化模式。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该模式影响下形成了以城乡分离为主的分居式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