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郑靖伟  孙才志 《地理科学》2023,(10):1837-1850
本文基于水足迹视角,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分析2002—2017年中国省际各产业水资源流动格局,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综合考虑了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共20个指标,分别探讨影响中国省际流入与流出虚拟水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各产业流入与流出虚拟水占比有所变化,农业始终占据较大的比重,工业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服务业的占比逐渐增加,到2017年仅次于农业;(2)在流动格局中,东部绝大部分地区各产业流入虚拟水高于流出虚拟水,中部和西部绝大部分地区各产业流出虚拟水高于流入虚拟水;(3)流入虚拟水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中,产业影响力、人口总数和水资源承载力等因素的增长对流入虚拟水的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耕地灌溉面积比例和R&D经费投资总额的增长会抑制流入虚拟水的增加;(4)人口总数、交通密度和单位GDP耗水等因素的增长会促进流出虚拟水的增加,而单位GDP耗能、产业影响力和R&D经费投资总额等因素的增长则会对流出虚拟水的增加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融雪期雪层融雪水的运移及流出过程模拟乃是国际冰雪水文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准确模拟融雪水的出流过程对于春季融雪型洪水的预报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EM50、农业小环境监测仪和一些常规监测手段,获取了典型融雪期雪层的雪粒径、雪深及日气温数据,利用Excel、DPS、Arcgis及SPSS等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采用回归分析对融雪水的出流条件进行了建模分析,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积温可作为融雪水外流的参考性指标,用于融雪水外流过程的预测分析;雪粒径和雪深都与融雪水外流积温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相关系数0.96;逐步回归可以很好地模拟融雪水外流的积温条件,模拟的误差仅为124.5℃·min,时间误差为15 min,模拟效果良好。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融雪期雪层融雪水的出流规律、开展雪层融雪水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绪言:从海水、微成水或大城市地区的废水中回收淡水,无论使用哪一种引人注目的回收系统,都将产出高浓度的无机盐流出液。用这些方法回收淡水而形成的流出液中盐浓度的实际范围,约为海水中的3倍。靠近海洋的回收工厂要处理这样的浓缩卤水是不会成为严重问题的。然而,在内陆地区,要从处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是扰动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重要因素,单要素变化会产生联动效应,传递生态压力,影响区域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运用环境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模型呈现“水-能-碳”网络系统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混合水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居民消费,混合能、混合碳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资本形成总额。(2)水类网络循环率小于42%,能类网络和碳类网络循环率小于25%,网络系统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3)水类网络、能类网络、碳类网络系统鲁棒性向发展停滞一侧倾斜,整体展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4)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各部门间的水系统、能系统、碳系统关联性不强,控制与依赖关系尚处于偶发状态,产业间“水-能-碳”未能形成协同关系。厘清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规律,为实现低碳高效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MRIO的中国省区和产业灰水足迹测算及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各地区与各产业水资源污染情况是解决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论文在对传统灰水足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2、2007和2012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所限,未分析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和17个产业2002—2012年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灰水足迹,以及合并后的8大区域和17个产业的总灰水足迹转移。结果表明:① 山东、河南和河北等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灰水足迹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青海、宁夏和海南等经济规模较小的地区灰水足迹一直处于相对较少的状态。② 农业是灰水足迹产生的最大部门,商业及运输业等4个产业部门灰水足迹较大,但其总和却远小于农业灰水足迹;其他制造业等5个产业部门灰水足迹一直相对较少。③ 灰水足迹净输入区域为京津区域、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灰水足迹转移量最大的2条路径之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识别出的主要灰水足迹流出—流入关系区域为中部区域—东部沿海区域。④ 农业和采选业为灰水足迹净输出部门,大部分轻工业及第三产业为灰水足迹净输入部门;识别出的主要灰水足迹流出—流入关系部门包括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农业—纺织服务业、农业—化学工业。各地区和产业产生的灰水足迹以及区域和产业识别出的灰水足迹路径可为减少灰水产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地区和产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张掖市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过程研究与水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估算了张掖市各部门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 基于对各产品转化和流动的跟踪,系统研究了本地实体水资源与外地流入虚拟水资源在张掖市社会经济系统各环节中的流动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种植业部门的实体水转化与虚拟水流动构成了张掖市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的主体,外地流入的虚拟水量较少,且主要集中于水资源稀疏型产品; 经济生产对种植业产品较低的消耗水平导致了大量虚拟水的流出。认为增强种植业产品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循环强度是张掖市降低水资源流失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陈利清 《地理教学》2010,(16):51-52
案例实验一:为验证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笔者请学生做这样的实验,将家中水池放满水后,拔除塞子,观察水向中心汇聚流出时,水流漩涡的方向。按照预计的实验检测目的,是想得出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应为逆时针流向。  相似文献   

8.
董蒙  张军民 《中国沙漠》2016,36(4):1162-1170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并分析新疆2012年的水足迹,结果表明:新疆2012年总水足迹为292.52×108m3,人均水足迹为1283.94m3。总水足迹中虚拟水消费量为279.68×108m3,其中72.20%用于居民和政府消费,27.80%用于资本形成。水足迹自给率为80.56%,对内部水足迹依赖度较高;水资源经济效益值为25.66元·5m-3,水足迹价值兑换比例为3.31,水资源经济效益值较低;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68,60%以上的水资源压力来源于虚拟水流出。实现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以降低水足迹,优化贸易结构以发挥虚拟水贸易对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运用水资源扩展型的投入产出法计算并分析了辽宁省2012年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最终消费、内部转移和外部贸易情况。结果显示:(1)辽宁省农业部门的直接、完全用水系数最大,各部门用水放大系数变化存在差异;(2)虚拟水消耗量和经济价值不匹配,产业用水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3)农业是最大的虚拟水净输出部门,部门间主要的流出-流入组合包括农业-轻工业,采选业-重工业,重工业-建筑业;(4)辽宁省是虚拟水净输出地区,重工业部门的虚拟水贸易量最大且以虚拟水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城市群虚拟水贸易的近远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思奥  郑翔益  刘海猛 《地理学报》2019,74(12):2631-2645
虚拟水贸易能重新分配区域间的水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厘清京津冀城市群与外部的虚拟水贸易及城市群内部的虚拟水流动,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现状及问题,为制定虚拟水贸易相关策略、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基于2010年全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京津冀城市群各省(市)水足迹及与全国各省域单元的虚拟水贸易量。从近远程视角定量评估城市群地区对内、外部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并分析虚拟水贸易的距离特征。研究发现:① 京津冀城市群各省(市)各部门用水系数显现出差异性,农业部门用水强度最高,直接用水与完全用水系数分别超过300 m 3/万元和400 m 3/万元;② 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各省(市)人均消费水足迹差异大,北京、天津、河北的人均水足迹分别为405 m 3、565 m 3、191 m 3;③ 京津冀城市群的消费水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域单元,近程水足迹与远程水足迹分别为91.4亿m 3、198.5亿m 3,其中,近程水足迹主要来源于本省(市),西部地区对远程水足迹的贡献最大;④ 京津冀城市群的虚拟水输入总体偏向来源于距离较近的省域单元,北京、天津、河北水足迹距离来源地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049 km、1297 km、688 km;⑤ 北京和天津为虚拟水贸易的净流入区,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性强;河北为虚拟水贸易的净流出区,为京津冀城市群及其他地区供给水资源,虚拟水净流出进一步加剧了河北的水资源短缺。未来,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城市群的水资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提高用水效率、升级产业结构、提倡低水足迹消费模式、实行虚拟水战略是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绿洲的成因类型及演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绿洲是伴随干旱区荒漠环境的形成而形成的。天然绿洲形成与水、土条件关系密切,人工绿洲形成则与水土及矿产资源开发有关。荒漠区绿洲受水、土条件的限制,具有沿河流冲积平原呈带状,在河流出山口呈扇状或点状分布的特点。绿洲分布模式主要有沿河道线状分布、沿河谷阶地层状分布、沿山麓平原片状分布、沿断层或洼地泉水出露地点零星点状分布等4种。基于绿洲形成与水、土关系密切,而地貌及其过程对水、土条件有制约作用的事实,考虑绿洲成因类型及其演变过程,以绿洲“状态成因”为分类原则,选取(1)绿洲的地名;(2)绿洲形成的地貌形态成因类型;(3)天然植被类型与人工绿洲形成结果等为指标,进行绿洲成因类型的划分。各绿洲成因类型的特点不同。在人为与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绿洲类型常发生由天然绿洲→人工绿洲、绿洲→荒漠或荒漠→人工绿洲演变,其演变模式主要有6种。  相似文献   

12.
南岭华南五针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树轮气候学研究方法建立了广东南岭地区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树轮宽度的标准年表和差值年表。选用1965—2013年7月至当年12月的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月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作为气候因子,研究华南五针松树轮宽度对这些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华南五针松差值年表各项统计参数优于标准年表,更适于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华南五针松树轮宽度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比降水更敏感;影响华南五针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春季(2—4月)温度(正相关),其次是春季相对湿度(负相关)和夏季(5—8月)降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咸水灌溉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水平衡原理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进行研究,估算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体系的耗水特征,为今后的灌溉方案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公路防护林水平衡区在1 a的水平衡期内,2 m土体水分储量和植物生长周期密切相关,早春至初夏及秋季2m土体储水量均增加,但盛夏土体储水量下降明显。2 m以下土层储水量在整个水平衡期均增加,土体中的水分在向土壤下层运移。水平衡各项中灌溉量836.5 mm;蒸散量372.6 mm;渗漏到2 m土层以下的水量为304.5 mm;净渗漏量7.8 mm。即:流出灌溉区的水量为684.9 mm,占总灌溉量的81.9%。因此,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节水灌溉仍具有较大节水空间,能够采用合理的灌溉制度减少水资源浪费,保障塔里木沙漠公路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磁北极和地北极在一个点上,这是要经过二百年才发生一次的稀有的地理事件。届时罗盘针将准确地指向北方。现在磁北极位于加拿大的北极群岛,它每天向北移动20.5米(每年北移7.5公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春运人口省际流动的时空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省际流动的关系矩阵,透视2015年中国春节期间人口省际流动的动态过程、网络特征,并对各省人口流入、流出的规模差异进行测度。研究结论如下:①春节前后中国各省每日人口净流入人次存在显著的规律性特征,2月13-17日和2月25日-3月1日为各省节前返乡流和节后返工流期间人口净流入、流出峰值时段,可作为基于春运研究中国人口省际流动的重要依据;②识别了14个人口净流入省、17个人口净流出省,净流入位序前六省和后八省分别吸纳和提供了全国9成人口的集聚与扩散。人口主要流入省的沿海绵延和主要流出省的中部“人口塌陷”共同构成了双纵格局;③各省流出首位流的指向特征显著,南方人口流出省的流出指向存在共性,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人口集聚路径存在差异。④移动数据为发掘人口流动过程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提供了平台,基于节后、节前净流入值差值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中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差异、属性特征。通过与以往研究对比,证实了移动数据与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研究的诸多结论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林李月  朱宇  林坤  柯文前 《地理学报》2021,76(6):1350-1365
流动人口的城镇购房意愿和空间偏好直接关系到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路径选择与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对比研究了流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购房意愿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流动人口城镇购房意愿具有层次性和两栖性特征,还有小部分流动人口拥有多地城镇购房意愿。② 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购房意愿在空间上形成“此高彼低”互补的分布特征。在人口流入地区和以跨省流动为主的东南区域,流动人口流入地城镇购房意愿低但流出地城镇购房意愿高;而在人口流出地和以省内流动为主的区域,情况恰与此相反。③ 城镇购房意愿主要受流动人口个体特征和城市住房市场因素的影响,但不同要素对两类城镇购房意愿的影响各异。受教育年限、管理技术人员、不完整家庭化流动、家庭生命周期和城市房价仅对流入地城镇购房意愿有显著影响;已在城镇购房和流动次数仅对流出地城镇购房意愿有促进作用;户口性质、制造加工业人员、流动范围、本地居留时间和城市规模则在两类意愿中起着相反方向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各部门在生产链中水资源的具体消耗路径和在消耗路径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维持生产链中水资源消耗的关键部门,论文基于2017年投入产出表和相关气象数据,在农业用水中加入绿水资源消耗量,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路径分析(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SPA)法分析中国42个部门水资源消耗的总量和结构,以及水资源在生产链中消耗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① 城镇居民消费和进口的水足迹最高,其次为农村居民消费,大多数水足迹较高的部门,都是以居民消费为主,进口水资源弥补了国内部分生产用水的消耗,但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仍然严峻;② 生产链前5个层级的水足迹消耗占比为95%左右,其中部门内部消耗占比最大,水足迹随层级数的增加而下降,水资源反馈循环程度较弱;③ 从部门生产链看,部门内部的水足迹占比最大,部门流入和流出水足迹差值较大,部门之间普遍存在单向依赖特征,关联网络不够稳定;④ 从最终消费角度看,农业部门内部水足迹占比最大,是生产链中重要的衔接结点,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加上游部门的水资源压力。研究为调整节水政策和提升水资源配置与管理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水系指:塔里木盆地周围山地中能流出山口到达塔里木盆地的所有河流。这些河流中现在有余水补给塔里木河的,只有阿克苏、叶尔羌、和田三条大河。现在塔里木河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地面从太阳接受的辐射能量每年约有10焦耳,但绝大部分又向空间辐射回去,只有极小一部分穿入地下很浅的地方。浅层的地下温度梯度约为每增加30米,温度升高1℃,但各地的差别很大。由温度梯度和岩石的热导率可以计算热流。由地面向外流出的热量,全球平均值约为6.27微焦耳/厘米秒,由地面流出的总热能约为10.032×1,020焦耳/年。地球内部的一部分能源来自岩石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铀、钍、钾。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近年来总在  相似文献   

20.
《西部资源》2014,(6):75-75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明确记载石油产地的是《汉书·地理志》。秦汉时期的高奴县(今延安一带)人民,发现延河的支流洧水的水面上有可燃烧的液体,便"接取用之"(《水经·河水注》)。东汉时候,人们又在酒泉延寿县南山流出的泉水中发现了石油。由于这种液体装在器皿中"始黄后黑",有如漆状,所以当地人叫它"石漆"(张华:《博物志》,《续汉书·郡国志》引)。这种"石漆"不仅"燃之极明",而且"膏车甚佳",可以作车轴的润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