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地研究》2021,33(1)
白令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形成历史跨越整个新生代,其构造成因和演化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处于北太平洋消减、北冰洋扩张和北美板块总体向西南运动的大地构造体系。通过总结白令海区域最新地球物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关键地质证据认为:(1)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块)沿白令海陆架边缘-阿拉斯加半岛南缘向北俯冲;(2)始新世,太平洋板块转向导致俯冲跳跃至阿留申岛弧,库拉板块残余形成阿留申海盆,经历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希尔绍夫海岭的雏形;(3)晚始新世至渐新世,阿留申海盆向鲍尔斯海岭下俯冲形成鲍尔斯岛弧,弧后扩张形成鲍尔斯海盆;(4)中新世,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到阿留申岛弧之下,形成右行走滑断裂,发生板片撕裂软流圈上涌,导致堪察加海盆打开。  相似文献   

2.
四川名山—洪雅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扬子板块的一部分,位于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的东侧及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北段,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块西部,二级构造单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川西前陆盆地,西与青藏板块毗邻;龙门山构造带为两者之间的推覆结合带,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名山—洪雅地区出露的浅部构造主要为中新生代的褶皱和断裂,其特征以开阔平缓的褶皱和浅层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3.
阳山金矿带位于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超大型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中朝板块、松藩地块的聚合地带,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区内方解石产出于三种不同构造环境的岩层:无明显构造现象的岩层,发生褶皱的岩层和断裂发育的岩层。根据对矿区内这三种不同环境下产出的方解石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区内构造活动明显的区域,方解石发生了明显的变形,产生了与构造背景相符的显微特征,正确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变迁;(2)研究区内构造活动不明显的区域,方解石同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形,反映了宏观构造背景对其显微特征的影响;(3)位于褶皱和断裂构造位置的方解石,其显微特征存在较大差别,但基本上符合各构造期次的变化特征。可能是由于褶皱所受到的构造叠加较强,其方解石变形比断层处的更为复杂;(4)灰岩样本中方解石脉体较发育,笔者判断其为灰岩受构造活动影响而原地生成。  相似文献   

4.
朱楼勘查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勘查区为全隐伏式井田。本区主体构造形迹的形成,主要受东部郯庐断裂的影响。由于郯庐断裂的左行平移和南北古地块及其附近东西向断裂的联合作用形成了北部收敛,南部撒开的徐淮弧形褶皱束,构成了本区基本构造格架。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简单,通过对该区历年施工钻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形态和分布有控制作用。通过对该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根据本区地质、构造等实际情况。为以后工程布置、矿山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岩丹霞地貌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该单元在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欧亚板块之下,促使大陆边缘地壳重新活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本区构造应力场由晚侏罗世的北西-南东向挤压,转为早白垩世的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发育了永康早白垩世断坳盆地,在盆地中沉积了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地层.中生代晚期永康盆地逐渐隆升,结束了红层沉积,遭受侵蚀,方岩地区丹霞地貌密集围谷、密集方山和廊穴等青年期的地貌特点表明该区大规模的抬升发生在较近的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6.
压性断裂在我国褶皱山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如秦岭大巴山的压性断裂就相当发育,其延伸长度往往与褶皱长度相差无几。南岭纬向构造带的西段(尤其是西北端),川滇经向构造带的中段和南段也都是以压性断裂为主要构造形迹:龙门山褶皱带中的压性断裂也与其同向褶皱紧密伴随,成为该区级别最高的主干断裂。对这些地区,正确判断压性断裂的导水部位与导水性,在确定找水方向、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以及对矿山排水、边坡稳定、水库渗漏进行预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连州地区开展的四幅1∶5万区调工作的成果,对野外现象、构造形迹特征、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讨论分析。认为连州地区的逆冲推覆断裂位于宝安一带呈NWW向展布。其主要受控于印支期NWW向构造动力机制,外来系统由NNE向SSW推覆,形成早期低角度逆冲推覆断裂及牵引褶皱,并受晚期燕山期NNE向构造动力机制改造,由SEE向NWW侧挤压,推覆断坪面纵向叠加变形,地表先后出现NWW及NNE向的剥蚀,从而形成构造窗、飞来峰等构造现象。  相似文献   

8.
自中生代以来,特别是燕山期,本区成为欧亚板块滨太平洋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而卷入太平洋西岸古陆边缘活动带,形成大兴安岭火山活动带,并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断块活动,控制了本区燕山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以及矿化活动,并伴随广泛的铜、铅、锌、银、锡等多金属成矿作用,从而形成了本区域重要的矿产资源。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紧密相关,大规模岩浆活动造成地壳强烈运动形成褶皱或大规模断裂带。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又有很大影响,是矿床形成(尤其是热液矿床)的重要条件。区内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为成矿有利地带。育林五队的铅锌多金属矿点产在北东和北西向构造的交汇处,多个矿点呈北东向排列。该区具有明显的化探异常,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松根乌拉蛇绿岩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北部,大地构造上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中间地带,即古亚洲洋褶皱带。受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多期次俯冲、碰撞和对接作用影响,区内既出露有前寒武纪微地块,又有古生代火山沉积岩广泛分布。深大断裂带(层)纵横交错,各类侵入岩十分发育和金属矿床(点)数量众多,属中亚巨型造山带和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寻找与古生代蛇绿岩有关的铜、金、镍矿以及与正长斑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斑岩型有色金属等矿种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本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的北侧,经历了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陆缘增生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板内演化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使区域构造背景更为复杂;中-晚侏罗世,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加剧,造成了大规模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本区既有古构造的继承性,又有新构造的明显叠加,是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的有利地区.通过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的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属斑岩型铅锌矿床、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的复合矿区.不同的矿床类型,在地表形成不同的找矿标志,勘查中要根据矿床类型选择不同的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红山子铀矿床是我国北方比较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构造活动强烈。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它既是区内各种地质体之间耦合关系的主导因素,也是矿(化)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作为该区重要的构造类型之一,推覆构造是本区F1断裂以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目前,区内推覆构造的表现形式、精细构造组成、形成时代及其对矿化的控制或破坏作用研究甚少,且存在很大争议,因此,加强构造控矿特征及其构造活动形成产物(断裂构造岩和充填于断裂构造中的矿脉)的研究,对指导推覆构造区的找矿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着重对推覆构造的形成过程以及控矿作用进行了推断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罗定白垩纪断陷盆地位于罗定——三家店断裂,廉江——信宜褶皱断裂带和吴川——四会褶皱断裂带之间夹持的贵子弧形构造中段。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期等多期次构造活动,区内广泛出露晚元古代变质岩系,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区内以东西向褶皱、断裂构造为主,构成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并控制着区内矿产分布;其次为规模较小的南北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区内多期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多期的花岗岩类岩体和岩脉的有序分布,其与区内金、银、铁、锰、铅、锌等多金属矿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白云鄂博—满都拉地区1:25万区调基础上,经过对岗脑包超基性岩进行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研究,其岩石化学和稀土配分图解标志为经历了部分熔融的地幔残余。认为岗脑包超基性岩可能是寒武—奥陶纪洋壳的标志,系奥陶纪闪长岩携带折返的洋壳碎片,形成时代为早寒武纪,是古蒙古洋板块向北侧宝音图微陆块俯冲之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进一步发生陆—陆碰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王宝彦 《西部资源》2014,(5):165-167
东乌旗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东乌旗境内,靠近中蒙边界线,区域构造位置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东乌旗早华力西地槽褶皱带,褶皱带内出露中奥陶统为岛弧型火山岩,晚古生代泥盆系浅海相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晚石炭世的陆相安山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本区地处查干敖包—东乌旗大断裂北侧,其断裂构造多数为控矿构造。断裂和褶皱构造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空间并提供了热源及物质来源。研究该区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化情况,对区内成矿潜力作出分析,提供找矿方向和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5.
矿区地处兰坪-思茅(普洱)成矿带内。该成矿带是滇西最重要的构造-成矿带,区域成矿条件十分优越。矿区地层出露十分单一,主要是白垩系下统曼岗组(K1m)。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干断裂构造呈近南北向展布,次级断裂构造呈北西向或北东向,断裂规模均较小。含铜矿源层在中生代开始沉积,在板块碰撞所形成的深大断裂所提供的热动力的驱使下,使得热流体发生侧向移动,在环流过程中溶滤了矿源层,并在层间破碎带、断裂构造带或者次级裂隙等薄弱地带,尤其是构造叠加部位沉积并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6.
对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分析表明,该地区发育4期主要构造变形.D1期主要是区域性近EW向片麻理形成阶段,其变形时代为>970 Ma;D2期是在正片麻岩形成了近EW向轴面陡立韧性剪切褶皱,以及剪切面理上发育的各种紧闭不对称褶皱和低角度拉伸线理,其变形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D3期变形发生在寒武纪早期,以构造抬升至地...  相似文献   

17.
金斗坡金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白水江-白河褶皱束东段的牛山穹隆构造北翼,矿区构造线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金矿体受RF3及RF3-1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发育顺层掩卧、尖棱褶皱、黑色断层泥,硫化物。岩石的显微组构也反映主要蚀变矿物的变质作用与金成矿具有相关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化带的时空展布和矿化类型,且在合适的位置富集成矿且矿体附近(几米至十几米)存在一条韧性构造带或炭化带。进而总结了该区5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山前拗陷位于天山北麓,为一总体走向东西的槽型地,展布于东经84°—89°30′之间,东起奇台县,西至精河一带,长五百多公里。拗陷内为巨厚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物所充填。现代地貌主要表现为低山丘陵与倾斜平原。乌鲁木齐山前拗陷是新疆新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有新生代的褶皱、断裂,现代地震活动也十分频繁。新构造活  相似文献   

19.
乌日尼图地区奥陶系乌宾敖包组、巴彦呼舒组呈北东向展布,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空间产出特征.多形成北东向延伸,轴面大致北西倾,自北西向南东由紧密褶皱变为宽缓褶皱.近北东向陡倾劈理带是该地区表现最明显的一种构造形式,它以十分发育的近北东向陡倾劈理和轴向近东西的直立褶皱为特征.劈理走向近东西,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在60°-80°之间,由强烈变位并被改造的早期条带状构造和新生劈理组成,新生劈理由强烈拉长的石英条带和黑云母、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定向表现出来,新生劈理切割早期条带状构造,反映了对早期构造的改造和构造置换.褶皱构造以早期条带状构造为变形面,轴面陡倾或直立,与近东西向的陡倾劈理平行,其在强变形域多以十分紧闭的叶内褶皱产出,变形较弱时为开阔-闭合褶皱,陡倾劈理以不等的间隔产出,由此导致一些中-弱变形域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黔西北阳关寨勘查地质勘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该勘查区的构造特征以及对煤层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勘查区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受燕山期应力作用的影响,形成的以NW向褶曲与断裂为主;勘查区的3条NW向褶皱改造了本区煤层的空间位置,形成了现如今该地区煤层埋藏起伏不平的埋藏形态,抬升了中部背斜轴部地区煤层埋深,有利于中部地区煤层的开采利用;勘查区内切割煤层的断层不仅限制了煤层空间发育位置,还改造了煤层的空间发育形态,破坏了煤层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