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积有机相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沉积有机相的概念、划分方案,及其在油气勘探、盆地分析和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指出了沉积有机相与层序地层分析相结合对油气资源评价和预测烃源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东海陆架盆地烃源岩有机显微组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东海烃源岩有机显微组份,提出了适合于本区的有机显微组份分类系统,查明了有机显微组份特征及分布,进而研究了东海源岩干酪根类型及其生烃潜力,提出了有机相划分标准,划分了西湖凹陷有机相,为东海油气勘探提供了资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上古生界具有优越的煤成烃物质基础,油气生成潜力取决于沉积有机相。通过对东濮凹陷及其周缘地区煤系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探讨了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煤成烃的潜力。研究表明: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沉积有机相可划分为6种类型,镜质腐殖有机相是研究区主要的有机相类型,太原组下部和太原组上部–山西组下部还发育少量的含腐泥腐殖有机相和壳质腐殖有机相等富氢有机相类型,山西组上部较发育惰质腐殖有机相,东濮凹陷北部发育富氢有机相,特别是庆古2井区和毛4、毛8井区有机相类型好,而南部则发育镜质腐殖有机相和惰质腐殖有机相。不同有机相成烃潜力存在明显差异,镜质腐殖有机相的生油气潜力可与我国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相媲美,而富氢有机相的生烃潜力更高。但由于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程度的差异,各个区块油气生成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毛4井区成熟度低,油气产率低;庆古2井区Rmax在1.0%左右,处于液态烃类生成高峰期,煤成油产率较高,文古1井区处于成熟–高熟区,有较高的煤成气产率,但仍未达煤成气产率的高峰;南部马古5井处于高过成熟,具有较高的煤成气潜力,但由于南部遭受岩浆作用的影响,其煤成气潜力需要评估岩浆作用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Jones和Mukhopadhyay提示的划分有机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沉积环境和古生物组合特征,把有机相划分为A、B、C、D、E五类,从而可以把生油岩从无机到有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本文详细的剖析了临清坳陷(东部)德南洼陷的有机相特征,并与禹城、沈庄洼陷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不存在A相,沙一段、沙三段和部分沙四段有B相出现,是油气生成的主要层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机包裹体研究追索海拉尔盆地煤成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因,运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海拉尔盆地砂岩样品中的有机包裹体进行显微荧光观察,包裹体均一测温,并对包裹体成分进行轻烃气相色谱及碳同位素分析,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成因性质及油气运移期次,结果表明,海拉尔地区存在煤成油,并有两期以上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有机相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3个重要的有机相分类方案,并详细讨论了烃源岩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有机相是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烃源岩有机相主要受气候、陆源有机质产量、海相有机质产率,古氧化体制和海平面变化等多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产面变化对有机相有着最大复杂的影响,作为一种油气预测手段,层序地层学在有机相研究方面的应用将对油气田、煤田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有机地化和油气运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油气的地球化学勘探正从静态定性评价向动态定量模拟发展。有机地化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的有机成岩作用理论的提出和多种干酪根成因类型的发现、未(低)成熟油和煤成油的发现及成因研究、有机相的应用以及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迅速发展等。油气运移的研究进展主要反映在对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机制及地化效应的进一步认识、油气运移的实验及数学模拟等。应用于油气勘探的盆地模拟包括构造沉降史、热史、生烃史及流体运移史等多方面模拟,它既是重建盆地演化史的手段,亦是指导油气勘探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有机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施继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兰文波(中国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有机包裹体,油气勘探和金属有机成矿,分析方法有机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勘探与金属有机成矿中的应用,已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近年来,由于各种先进仪器的应用,有机地化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何与其它学科结合,使有机地化在地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各国有机地化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作为盆地充填物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不仅是决定盆地油气潜能的最重要因素并与一些重要层控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密切相关,而且是沉积盆地的背景特征和发展演化的综合反映。因此,有机地化分析不仅是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亦可成为盆地分析的有用工具。本文试图将有机与无机分析结合起来,在确定源岩的生烃潜能的同时,通过有机相反映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有机质、油气与砂岩型铀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统计表明,世界上已知重要的砂岩型铀矿床的含矿主岩不同程度地含有机质、微生物或油气。对十红滩矿床、努和廷矿床及512矿床进行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铀与有机碳相关关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质或油气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特征与储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桂强 《沉积学报》2007,25(6):915-922
根据对东营凹陷油气储层成岩规律的分析,结合层序地层单元的分布构架,发现成岩演化过程所决定的成岩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布有密切相关性。阐述了在层序界面附近和层序体内部成岩作用发生的一般规律,认识到油气储层的储集性受成岩相和成岩层序控制。认为东营凹陷古近系近期勘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与成岩作用的差异性有关。将储层储集特征和成岩层序特征有机结合,合理地解释了凹陷内油气富集规律。说明该区油气勘探工作必须有的放矢,科学布局,循序追踪,才能获得最佳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马朗凹陷马1井储层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基本特征、均一温度、荧光及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0~90℃.120~140℃,其对应的荧光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绿色。认为储层的油气运移经历了两期,第一期为烃类的主要运移、聚集期,油气为低成熟油;第二期为少量的烃类聚集,并判断出二叠系条湖组该段储层为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13.
排油气门限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庞雄奇  陈章明 《现代地质》1997,11(4):510-521
排油气门限是源岩在埋深演化过程中,生油气量饱和了自身吸附、水溶、油溶和毛细管封堵等多种形式的存留需要并开始以游离相大量排出的临界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源岩的排油气门限主要随源岩的有机母质丰度(C/%)、干酪根类型指数(KTI)和转化程度(Ro/%)三者的不同而改变。应用排烃临界地质条件可以建立源岩概念和差别标准;计算源岩排油气量并确定源岩等级评价标准;研究源岩排油、气相态并分析油气运聚成藏机理;划分源岩排油气阶段并建立源岩排油气地质模式。实际应用表明,用排油气门限、排油气量、排油气阶段、排油气地质模式和排油、气窗等替代生烃研究中的相应概念和术语指导油气田勘探更合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以苏里格气田西部盒8段储层砂岩油气包裹体为例,应用激光拉曼探针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对其赋存于石英颗粒表面愈合裂隙、次生加大边的2期含烃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及其相对摩尔百分含量进行测定:早期包裹体主要为含气态烃和含盐水气态烃的气液两相有机包裹体,晚期包裹体为含气态烃气液两相有机包裹体;其气相成分以CO_2、CH_4和N_2等气体为主,溶解有CO、H_2S、H_2、C_2H_2、C_2H_4、C_2H_6、C_4H_6等气体;液相成分以H_2O和CO_2为主,此外还含有极少量的阴离子SO_4~(2-)和CO_3~(2-)离子(小于0.03 mol/L)。研究表明:早期有机包裹体含有大量CO_2无机气体、H_2O和少量低碳烷烃,说明早期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虽有天然气生成,但运移规模有限,形成的有机包裹体极少,反映了天然气进入储层后置换地层水的过程;晚期有机包裹体与之相反,烃类和N2含量均较高,而CO_2无机气体和H_2O含量均较低,可见晚期有机包裹体代表了油气形成高峰和大规模进入储层成藏期间的流体特征,为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油气生成、运移,划分油气成藏期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相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是与大别山造山带有密切关系的山前前陆盆地,盆地中、新生界沉积物主要来自南面大别山区以及盆地东部、北部剥蚀区。通过野外实际踏勘、室内岩石薄片显微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中、新生界发育的沉积相主要有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湖泊相,其中以河流相最为发育。该盆地中、新生界油气源条件比较丰富,储盖条件良好,生储盖组合形式多样,存在多种油气圈闭类型,是一个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陆相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6.
有机相研究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郝芳  陈建渝 《沉积学报》1994,12(4):77-86
有机相是具有一定丰度和特定成因类型的有机质的地层单元,决定有机相类型的最重要参数是干酪根的成因类型。为了反映沉积盆地中有机相的时空分布,我们提出了有机相组合和盆地有机充填序列等新概念。有机相及有机相层序、有机充填序列和有机相组合不仅是预测和在三维空间确定生油岩的分布、预测主力生油岩的排烃期和排出产物的组成的有效工具,而且可以弥补以骨架砂岩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沉积学分析的不足,在确定层序界线或不整合面的位且、研究盆地的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埃平  郝石生 《沉积学报》1997,15(A12):35-40
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岩系,其内广泛发育有结晶,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方解石,萤石,石英,重晶石等矿物。通过对这些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系统研究,划分出六类有机包裹体 三类水溶液包裹体。这些流体包裹体分别是由油气和油田水两种不混溶流体所形成;在这两种不混溶流体运移过程中,油田水以连续相形式存在,而油气以分散相形式悬浮于其中。  相似文献   

18.
用显微组分的双重属性研究沉积有机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素平  金奎励 《地质论评》1995,41(6):525-532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沉积有机相的区分主要依据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光性特征。实际上,源岩显微组分的特征、类型、数量和产状是源岩有机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双重反映,并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利用源岩显微组分的属性可以简便快速地确定沉积有机相,并可更好地反映盆地内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侏罗纪煤系的沉积有机相进行研究,圈定了有利的煤成油相带。  相似文献   

19.
层序和体系域的有机相构成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层序地层学为沉积盆地的充填史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格架,但其在源岩评价和预测中的意义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对莺海、琼东甫盆地的各沉积层序进行了有机相分析,发现(1)浅水型沉积层序中各体系域的机相构成基本相同,且有机相的侧向变化不明显;(2)在深水型层序中,海进体系域上部和高位体系域下部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有机相层序呈S性,但有机的侧向变化明显;(3)多层序有机相的总体演化趋势反映了盆地  相似文献   

20.
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岩石学是在煤岩学和孢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油气勘探和评价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综述了有机岩石学在显微组分分类、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烃作用和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方面的进展,讨论了流体包裹体、储层沥青在油藏地球化学方面确定油气水界面、成藏期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