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α径迹找矿在全国已经普遍推广。现在,排除干扰因素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一般情况下,地表土壤中钍含量极微。但在有钍局部富集的地区,钍元素的干扰相当明显。因为在火成岩的风化土壤中,钍含量较高(根据一些资料报道,Th/U比值,在酸性岩中为3.5,在基性岩中为4,在超基性岩中为3-4)。下面仅就排除钍的干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关于钍的干扰让我们从一个实验来看钍的干扰程度。在铀含量为1.27%和钍含量为1.03%的两种矿样  相似文献   

2.
前言我们于1979年围绕如何剔除径迹测量的地表影响,突出深部信息,提高找矿效果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试验研究工作。我们的基本思想是:设法把来自深部的氡和近地表的钍射气屏蔽掉,通过实验寻求地表坑内γ强度和该γ强度相对应的地表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径迹密度之间量的主系,然后在野外  相似文献   

3.
利用矿物或岩石中铀、钍裂变的碎片径迹来测定铀、钍含量及矿物年令的方法,是裂变径迹法在地质上的应用途径之一。早在1939年就发现铀在受到热中子轰击下,会产生裂变,但一直到1962年普赖斯(Price)等人用蚀刻法把裂变径迹扩大到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之后,裂变径迹法才开始应用到地质研究上来。我国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开展这项工作的。1978年我们初次尝试使用诱发裂变径迹法(同时配合其他方法,如重砂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确定岩石矿物的铀含量和了解铀在岩石矿物中的配分状况,初步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径迹测量、~(210)Po法自野外开展工作以来,在铀矿的“攻深找盲”中显示了它们一定的优越性。同时由于它们的影响因素多,也暴露出一些弱点。这主要反应在结果的推断解释困难等方面。为了取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以便对综合找矿结果作出更有效的评价,我们对其深度梯度变化的规律作了一些探索工作。一般认为,径迹测量和~(210)Po法的“埋片”和“取样”所得结果是地表与地下铀矿化影响叠加的结果。由于地下铀矿化产生的射气在向地表运移过程中存在有浓度梯度的变化,这一  相似文献   

5.
对钍射气220Rn及其子体的来源、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剂量评价和防治措施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与展望。环境中220Rn的来源主要有建材和地质。220Rn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中232Th的含量、建筑材料类别与性状、建筑物的通风条件、离墙和地面距离、季节、地表γ辐射水平等。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220Rn测量可以分为滤膜法、闪烁室法、固体核径迹法、活性炭吸附法、半导体探测法和化学方法等。220Rn子体比220Rn对剂量的贡献更加重要。220Rn防治措施包括:建材选择、增加室内空气的流动、加强通风和阻断地基中的钍射气220Rn来源等。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天然样品中的钍含量,已完成了改进径迹技术的试验。对于钍含量的测量,采用了能量为18和20MeV的γ射线。对能量范围为6~23.5MeV的γ射线,已获得了对于厚靶的铀,钍元素的裂变碎片径迹密度比NU/NTH。比值为1.7~3.2,其中与最大值对应的γ射线能量为15MeV。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标定的TH标准样和铁锰结核测定的钍含量与知值是一致的。对9.1MeV/n的α粒子,已发现径迹密度比NTH/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南斜坡金东—柳桥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化探信号干扰强烈,造成假异常大面积出现。在对金东—柳桥地区油气化探数据中干扰类型识别的基础上,用Mallat小波分析法,发现分析尺度为3时的连续序列呈现出地表干扰信息,由此进行了地表干扰排除。经过封盖条件校正与异常识别,获得了该区油气化探异常。干扰排除后的异常与断层、圈闭及已发现的油气藏或油气显示相吻合,表明这些异常主要反映的是地下油气藏信息。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一种灵敏、准确的用偶氮染料索洛铬坚牢红(Solochromate Fast Red)分光光度法测定钍的方法。此染料和钍在盐酸-甲醇溶液中反应,形成橙色络合物,在波长490毫微米处有最大吸收。每毫升试液中含0.1-20微克钍,符合比尔定律。钍-染料络合物的克分子吸收度为13,970,只有很少数离子干扰,因此该法一般可用于矿物和岩石中钍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裂变径迹法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提出后至今巳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它的确是分析样品中铀的一种高灵敏度的方法。虽然有不少工作者对于适于裂变径迹法分析用的薄源的制取方法已作过专题报道,但这些方法均难适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如电沉积法,电喷涂薄衬垫滴液法,均可制得面积大、面密度均匀的薄源,但速度慢、效率低;滴液法和浸片法,由于聚碳酸脂薄膜的不湿润性,无法获得径迹分布较均匀的源;  相似文献   

10.
论文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县乌恰沟基性麻粒岩的锆石SHRIMP年代学、地球化学、变质温压条件和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基础上,利用麻粒岩、围岩片麻岩和侵入到麻粒岩的辉绿岩岩墙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探讨了麻粒岩从深部折返至地表的过程。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发现基性麻粒岩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三叠纪,而麻粒岩、围岩片麻岩和侵入到麻粒岩的辉绿岩岩墙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均显示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早期。对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所得到的径迹长度和单颗粒年龄数据进行热史模拟表明,三叠纪时,基性麻粒岩抬升至约地表以下7.8km的上地壳,温度冷却至锆石裂变径迹的封闭温度;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早期(约100~50Ma),麻粒岩、围岩片麻岩和辉绿岩抬升至约地表以下3.5km,温度冷却至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封闭温度;约50~15Ma,三者滞留在约地表以下1.7km的磷灰石部分退火带;约15Ma以来,喜马拉雅运动使得它们被抬升剥蚀至地表。  相似文献   

11.
山东历年地面γ普查都发现大量异常点带,但是98%为钍异常。山东地区地表铀、钍含量的背景值分别为2.8—5和18—40ppm。由此可见,山东是一个丰钍区。从目前点带揭露成果来看,多数工业矿体赋存于深部。为了探索深部铀矿体,从1978年底开始我们利用化学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地表高程持续强烈抬升,在利用磷灰石FT年龄进行高原绝对隆升速率计算时应引入古地表高程参数,而通常使用的“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却没有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古地表高程问题。为此,笔者试提出高原隆升速率计算的“径迹年龄-海拔高程法”,即以同一参考质点(样品点)在不同时期的海拔高程差作为绝对抬升量,以绝对抬升量除以时间得出隆升速率。本文讨论了改进后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合理性。鉴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明显的脉动性与幕式作用特征,多数情况下FT年龄可能大致代表构造抬升与剥露事件的年代。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0~4000的岩心样进行了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在不同深度共测定了38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分布在98.6-3.2Ma之间,年龄值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是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地表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是87.1Ma,至3899m深处则为3.2Ma,基于磷灰石中裂变径迹的退火特征,反映出地壳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年龄值随深度的变化,也有若干波动,尤其是1550~2450m之间的这部分岩心,在年龄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上是不连续的,这部分岩体可以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构造作用带。根据年龄一深度关系和约束径迹长度的分布特征,对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后期折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年龄(fission-track ages)对轻微热力和构造干扰影响都是很敏感的。根据实验室焖火实验和采自深钻孔天然热标本进行年龄测定目前人们清楚,磷灰石的径迹法只有在整个地质时间里都在10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才是稳定的。因此经常把磷灰石年龄解释成岩石冷却到此温度以下所记录的最后时间。因而,应用于区域规模上的磷灰石径迹法年龄测定能得出太古宙地盾区低温热力史和地壳稳定性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与裂变迹径定年类似,α反冲径迹定年(Alpha-Recoil Track)也是基于天然放射性元素所释放核粒子在固体中产生可蚀刻径迹的积累。铀钍及它们的子体核素进行α衰变时形成α反冲径迹,当发射一个α粒子时,重的剩余核反冲并造成30-40nm的辐射损失痕迹,经过蚀刻α反冲径迹可在干涉相差显微镜下观测。如果在样品形成以后全部迹径被保留下来,那么测定它们的总数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年龄。Α反冲径迹定年是一种刚刚开始研究的新型热年代学核分析技术,研究样品可以是单个小云母片(约0.5mm),定年范围102-106a,该方法对第四纪地质、地理、灾害及考古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华南花岗岩中铀活化转移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章邦桐 《地球化学》1994,23(2):161-167
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法研究,发现华南产铀花岗岩副矿物中的铀沿微裂隙活化转移和交代蚀变矿物的自洁作用迫使载体矿物中的铀活化再分配的地球化学现象。与经过0.05mHC1溶液浸泡的花岗样品进行第二次诱发裂变径迹照射结果对比,确认为活化铀的存在,并具有易转移的特点。蚀变轩上岩取订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提供了铀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活化转移的佐证。γ能谱测量结果证实,花岗岩中的部分铀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已活化转移而钍则基本存  相似文献   

17.
引言 航磁资料数据处理是从航磁资料获取尽可能多的地质信息的手段。诸如为了消除地表局部磁性体的干扰,区分局部场和区域场而采用的向上延拓;为了区分复杂场,了解场源分布的向下延拓;为了区分同级相互干扰的异常,圈定磁性体边界的垂向导数计算;以及为了排除斜磁化影响,简化异常解释的化磁极运算等等,都已为广大物探和地质工作者所熟悉和应用,并在航磁资料的地质解释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视磁化率换算则  相似文献   

18.
矿床保存是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裂变径迹研究是揭示矿床保存条件和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建立了LA-ICP-MS/FT方法,该方法获得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与已有外探测器法分析结果对比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基于此方法,对赣东北德兴铜矿与银山铅锌矿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得到了德兴成矿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71.4±8.6 Ma,银山地区英安斑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77.1±8.3 Ma。这一结果表明,在区域整体抬升背景下,两个矿区均以较低的剥蚀抬升速率抬升至地表。两个矿区样品磷灰石平均裂变径迹围限长度分别为12.32±1.77μm和12.56±1.91μm,对应Dpar值为2.45±0.19μm和1.84±0.17μm,径迹长度频度分布属于单峰型,证实两个矿区为单向冷却过程且没有遭受后期明显的热扰动。进一步温度‒时间热模拟路径显示,德兴和银山在70 Ma前经历了快速隆升过程,然后开始缓慢抬升,到约20 Ma开始再次快速隆升。结合前人报道的U-Th/He定年结果,100 Ma以来,德兴可能比银山具有相对更高的隆升量(~1 km)。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野外测222Rn法——液体闪烁测222Rn法。该法取样时间短,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廉,并能有效地克服钍射气的干扰。野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秀兰 《地质科学》1991,(3):298-303
CPA-pB 是一种新的高灵敏钍显色剂。作者采用试剂测定岩石申钍的含量,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各种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试剂水溶液性能稳定,试剂与微量钍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且具有显色速度快、反应灵敏、选择性好等优点。采用此试剂进行岩石钍含量测定时,样品中的干扰元素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以分光光度测定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