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受奚  赵乙英 《岩石学报》1994,10(4):370-381
本文论述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由科迪勒拉型转变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演化。在印支旋回(250~185Ma),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俯冲,并伴随大范围改造型花岗岩类的发育。在燕山早期(185~140Ma),继续俯冲,改造型花岗岩进一步发育,并开始有同熔型花岗岩类的形成。在约140Ma两类花岗岩的形成达到高潮。在140~100Ma广泛发育安山-流纹岩系。燕山晚期(100~70Ma)由于弧后扩张,配合红色盆地的广泛形成,发育碱性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带.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活动消失,代之以玄武岩活动;边缘海和岛弧逐渐形成,钙碱性火山岩系转入岛弧地带。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东南缘中生代火山岩及其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辽盆地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盆地,在盆地的深部及其周边存在着大量火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火山岩和盆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区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高钾的特征,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其岩石类型主要有:钾玄岩、响岩质碱玄岩、橄榄粗安岩、安粗岩、粗面岩、流纹岩火山岩的REE和不相容元素分布特点与造山带火山岩不相容元素的特点相似,在构造判别图解上,本区火山岩落在与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火岩区域中,对火山岩的特征分析表明,本区火山岩与俯冲作用有关,本区总体构造背景与伊佐奈琦板块向东亚大陆腐冲作用有关,是一个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浅议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金矿成矿作用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沂沭断裂系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期间的挤压作用造成了胶东地区钙碱性岩浆的侵入,同时形成了相应的金矿化。早白垩世期间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进入拉张应力环境,在形成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过程中,于盆地边缘产生层滑动断层带,造成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的形成。燕山中期板块俯冲运动和地幔上涌等因素引起的区域性拉张作用使沂沭断裂继续向下深切张裂,向裂谷性质演化,造成沂南、临沂等地区较大规模中性偏碱性次火山岩型小岩体的侵入和火山喷发,在火山机构内或围绕次火山岩小岩体形成与中性偏碱性次火山岩有关的次火山岩型金矿化。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其相应金矿的形成均是与古太平洋各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以便对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中生代的演化历史及其东北地区中生代区域成矿背景给出制约。基于火山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可划分成六期:晚三叠世(200~228Ma)、早——中侏罗世(173~190Ma)、中——晚侏罗世(158~166Ma)、早白垩世早期(138~145Ma)、早白垩世晚期(106~133Ma)和晚白垩世(88~97Ma)。晚三叠世火山作用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前者为A型流纹岩,后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它们共同揭示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早——中侏罗世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额尔古纳地区,吉黑东部和额尔古纳地区早——中侏罗世钙碱性火山岩的存在分别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发生,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则以双峰式火成岩组合为特征,反映了双向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以西和冀北——辽西地区,前者为碱性——亚碱性的过渡系列,主要由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少量粗面岩组成,后者为A型流纹岩或碱性流纹岩组成,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加厚陆壳的坍塌或拆沉阶段;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吉黑东部为钙碱性火山岩组合,而松辽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则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前者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者与早期加厚陆壳的拆沉和/或类似弧后的伸展环境有关;晚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和陆内,前者为钙碱性火山岩组合,后者为碱性玄武岩,反映了来自东部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俯冲作用。综合上述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及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判定:1)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对东亚大陆下的俯冲始于早侏罗世,中生代期间存在早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三次俯冲事件,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主要在松辽盆地及其以东地区,陆缘和古俯冲带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有利场所,而陆内的伸展区域主要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有关;2)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经历了中生代早期的俯冲事件和中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早期两次陆内推覆事件,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主要在松辽盆地以西地区和华北地块北缘,中生代早期的俯冲事件主要与活动陆缘背景下的斑岩型矿床关系密切,而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次与加厚陆壳拆沉有关的伸展背景有利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银山矿区次火山岩主要可分为三类 ,1石英斑岩 2英安斑岩 3安山玢岩 ,它们均属于一套高钾钙碱性的中酸性花岗岩系列。矿区次火山岩中 ,Cu、Ag、Pb、Zn等成矿元素均高出同类岩性克拉克值 1倍以上 ,表明次火山岩与矿床形成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矿区次火山岩属幔壳混合源 ,它们分别形成于幔源花岗岩区 ,板块碰撞前消减区 (消减的活动板块边缘 )和板块碰撞后隆起花岗岩区 ,这说明与矿床有关的火山活动发生在成熟的陆壳构造之上受太平洋板块向陆壳板块俯冲影响而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晚阶段  相似文献   

6.
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块晚古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疆西天山伊犁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和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等进行系统总结,认为该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由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的火山岩组成,其形成与南北天山洋盆演化有关.晚泥盆—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天山南北洋盆大洋板块俯冲而成的钙碱性火山岩,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为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过渡的钙碱性火山岩和碱性火山岩,早二叠世乌郎组火山岩为后造山具裂谷特征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7.
孟凡超  刘嘉麒  崔岩  高金亮  刘祥  童英 《岩石学报》2014,30(12):3569-3586
东北地区中生代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向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换,形成了不同期次火山活动。本文归纳总结了露头区与覆盖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空间分布、岩石组合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两个构造域的时空分布范围。该区火山岩锆石U-Pb年龄统计结果表明中生代存在五期火山活动:早-中侏罗世(190~160Ma)、晚侏罗世(160~145Ma)、早白垩世早期(145~120Ma)、早白垩世晚期(120~100Ma)、晚白垩世早期(100~90Ma)。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分布较少,火山岩仅分布在大兴安岭西部满洲里地区和东部张广才岭以及南侧辽宁北票-朝阳地区,火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和法拉隆板块双俯冲作用的产物。晚侏罗世东北地区火山活动明显增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张广才岭以及小兴安岭也有少量分布。西部大兴安岭地区以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为主,属于同碰撞造山成因,为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造山环境产物。东部以中酸性、酸性岩为主,为法拉隆板块背离欧亚大陆,岩石圈伸展引起的壳源物质熔融产物。早白垩世早期火山活动最为强烈,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岩性以高钾钙碱性系列的粗面玄武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安山岩、粗面岩为主,为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造山后伸展环境产物。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内部。火山岩以中酸性岩为主,属于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伊泽奈崎板块俯冲引起的弧后拉张,软流圈上涌导致年轻地壳熔融的产物。晚白垩世早期火山岩仅分布在小兴安岭及吉林、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火山岩为一套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组合,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是伊泽奈崎-库拉板块高角度俯冲的大陆边缘岩浆活动产物。东北地区中生代不同期次火山岩记录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过程及其时空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8.
甘肃红石山地区白山组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增保  金霞 《甘肃地质》2006,15(1):19-24
早石炭世白山组火山岩是甘肃北山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山组火山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相容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a、Ti、Zr、Hf等)相对亏损,轻稀土富集,负铕异常,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的一般特征。结合区域构造,作者认为白山组火山岩形成陆缘弧环境,其形成与早石炭世红石山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9.
安徽南部侏罗至白垩纪屯溪盆地位于NE向中下扬子火山岩带和NNE向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带的交接部位,其火山岩的年代学和成因研究可以提供华南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信息。4个火山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指示屯溪盆地发育两期火山岩:早期火山岩形成于156~152 Ma,为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铕负异常不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晚期火山岩形成于136~130 Ma,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其酸性组分属中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右倾斜的"V"型,铕负异常明显,同样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的特征。皖南屯溪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类似于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带。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屯溪盆地晚侏罗世火山岩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而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于伸展环境,其成因与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变化和俯冲板片后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俄昌公仁地区地处西金乌兰—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与北羌塘—昌都地体的交汇部位。文章通过对乌丽—开心岭尕笛考组火山岩岩石学、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尕笛考组火山岩为典型的钙碱性岩石组合,推断尕笛考组火山岩属于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岛弧带的产物,形成于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岛弧构造环境;锆石U-Pb同位素年代为258.5 Ma±4.6 Ma,属晚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1.
酸性火山岩是构成白银厂火山穹隆的主体核心 ,也是黑矿型白银厂式矿床的容矿岩石。本文从酸性火山岩的岩相学特征、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入手 ,对酸性火山岩的分类及系列划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该区酸性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和英安岩组成 ,属低钾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它的形成是由板块俯冲至深处脱水 ,致使先存下地壳含水辉长质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其成岩环境为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12.
长江源各拉丹冬一带晚三叠世那底岗日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源各拉丹冬一带那底岗日组,为一套基-中酸性的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其上与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不整合、与下晚三叠世巴贡组整合接触,火山岩u—Pb同位素年龄为212±1.7Ma,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为晚三叠世拉竹龙-金沙江洋盆?向南消减形成的火山岩浆弧。  相似文献   

13.
张鹏  张爱民 《现代地质》1997,11(2):244-252
晚侏罗世金刚台组火山岩分布在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岩带的中部,主要岩石类型为火山碎屑岩类。据岩石化学成分,金刚台组火山岩可划分为安山质、英安质、粗面英安质和流纹质几种类型,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显示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并经历了正常的分离结晶作用,有轻微的混染,岩浆开始结晶温度为936~1122℃,压力约为024GPa。据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判别,其构造环境具有类似于火山弧的特点,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其形成可能与大别山造山带后期的陆内俯冲而引起的陆壳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宕昌好梯第三纪超镁铁质岩中巨晶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剑 《甘肃地质》1996,5(2):65-72
分布于好梯第三纪陆相地层中的超镁铁质岩属碱性超基性岩,为超镁铁煌斑岩。该岩石系中心式超基性火山爆发—喷溢产物。其产出与南北向幔型断裂活动和地幔部分熔融岩浆贯入密切相关。根据岩石组合及产状,好梯陆相超基性火山岩可分为火山颈相、喷发相和次火山岩相。其中火山颈相和喷发相内的碎屑熔岩含有大量的二辉橄榄岩包体,并与单斜辉石和橄榄石巨晶共生。研究结果表明,巨晶系岩浆在上地幔条件下结晶的高压产物  相似文献   

15.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中生代火山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杜建国  张鹏 《现代地质》1999,13(1):57-65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喷发岩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火山旋回,分别对应于高钾钙碱性系列(HKCA)和钾玄岩系列(SHO),从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提供的约束条件分析,前者形成于晚侏罗世的陆内挤压环境,造山带是有“山根”的增厚陆壳,而早白垩世钾玄岩系列岩石的出现表征着造山带已发生“去根”作用,北淮阳处于陆壳减薄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中国东南部大规模分布的白垩纪火成岩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晚阶段的产物,而俯冲过程早阶段的地质响应形式尚不明确。研究针对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火山岩规模最大的粤东地区代表性剖面开展了年代学及岩石成因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地区侏罗纪火山岩断续形成于192~183 Ma(嵩灵组)、177~163 Ma(吉岭湾组)和162~156 Ma(高基坪群)。结合前人研究数据,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山岩表现出沿粤东—闽东—浙东南方向的年轻化趋势。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粤东地区侏罗纪火山岩主要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基底物质的重熔,并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幔源物质贡献,从早侏罗世到晚侏罗世亏损幔源物质贡献的比例呈现出由高到低的规律性变化。粤东地区侏罗纪火山岩岩石成因的规律性变化暗示了地壳应力环境的伸展程度逐渐减弱,对应了古太平洋板块的前进式俯冲。综合分析表明,粤东地区侏罗纪火山岩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早阶段的地质产物,反映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开始于早侏罗世左右。  相似文献   

17.
冈底斯中段林子宗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泛发育在冈底斯岩浆岩带中的林子宗火山岩及其与下伏地层间的区域不整合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重要证据.谢通门地区的林子宗火山岩早期以中基性-中性岩为主,夹少量流纹质凝灰岩,晚期以流纹质火山岩为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早期以钙碱性为主,带有较多陆缘火山岩特征,中期开始出现标志陆内活动的钾玄岩,晚期更多地显示了加厚陆壳条件下火山岩的特点,记录了由新特提斯俯冲消减末期过渡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信息.中基性岩浆来源于俯冲带的地幔源区,长英质岩浆形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同位素年龄资料,可以认为林子宗火山岩中高钾流纹质火山岩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阶段陆壳缩短加压升温引起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从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云县-临沧花岗岩东侧的小定西、崴里等地分布的上二叠统P2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为主,极少量的粗安岩-粗面岩;火山岩系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拉斑系列及碱性系列较少;火山岩的化学成分以A l2O3低T iO2为特征,K2O含量显示极强的极性;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亏损T i,C r和部分亏损P,N b;岩石化学投图绝大部分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与南澜沧江带南段及北澜沧江带陆缘弧火岩投点相一致。厘定了南澜沧江带北段上二叠统P2陆缘弧火山岩的存在。该陆缘弧火岩带与昌宁-孟连带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蛇绿岩构成了成对分布的洋脊火山岩、蛇绿岩-弧岩浆岩带,指示澜沧江洋壳向东俯冲。该成果对探讨澜沧江带古特提斯的演化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夕卡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和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夕卡岩型矿床不仅仅发生在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类的接触带上,在基性岩体的接触带上或者远离接触带的地层中也可以形成夕卡岩,成矿围岩也突破了碳酸盐岩类岩石的限制,在火山沉积凝灰岩等较活泼的火山沉积岩中也可以形成夕卡岩和夕卡岩型矿床;这类型的矿床大多数与陆壳俯冲带中的岩浆弧有关,其成矿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成矿深度从浅表成到中深成的环境为主,深成环境不利于夕卡岩的形成;夕卡岩型矿床的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部分可能有地壳物质的混入;而成矿流体的不同演化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早期以岩浆水占优势为特征,并向天水方向演化,晚期主要以天水占优势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火山岩蕴涵着新特提斯洋俯冲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地质信息。为探讨冈底斯中段格达地区典中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等特征,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典中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61.6±1.0) Ma; 典中组火山岩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具典型岛弧火山岩的特征; 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俯冲岛弧构造环境下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