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进一步查明四川省彭县九峰山一银厂沟风景区及什邡县蓥华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扩大景区范围,应二县人民政府的邀请,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旅游地学小组对上述风景区进行了自然景观、成景地质和地理背景的初步调查。调查重点是那些前人尚未工作过的地方,如彭县九峰山——银厂沟风景区北面的马鬃岭、长河坝、五道河;什邡蓥华山景区的四坪大沟等地。现什邡蓥华山已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彭县已被列为市级(成都市)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2.
《浙江地质》2011,(10):F0004-F0004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3.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7,26(2):183-188
选择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 — 黄果树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主要制约因子,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黄果树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为21 933人次/日,生态环境容量为51 354人次/日,经济环境容量为98 716人次/日。空间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提高接待规模的主要限制因子,平日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的问题,周末存在局部超载的情况,而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接待规模远远超出其旅游环境容量,景区常常出现整体性超载。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游客分流、及时发布旅游接待信息以及加强未成熟景区的开发等措施,以缓解黄果树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11,(9):F0004-F0004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11,(8):F0004-F0004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13,(2):F0002-F0002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草科风景区旅游资源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科风景区是贡嘎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坡的一个景区,面积约1000km^2,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品位高,集雄,险,奇,秀,幽于一地。1994年在地质填图的同时对其进行调查评价,新发现鹅颈项登山探险旅游路线和莲花山宗教文化景区,建议把草科风景区开发成为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8.
草科风景区是贡嘎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坡的一个景区,面积约1000km2,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品位高,集雄、险、奇、秀、幽于一地。1994年在地质填图的同时对其进行调查评价,新发现鹅颈项登山探险旅游路线和莲花山宗教文化景区。建议把草科风景区开发成为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质》2012,(4):F0004-F0004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0.
《浙江地质》2013,(6):F0003-F0003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汀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施工实践的结果,综合分析对比了清水钻进与泥浆钻进的管井取水效果,指出清水钻进成井工艺是在现有机具设备条件下提高管井单井取水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特别是在安徽江淮相对贫水地区,采用清水钻进工艺成井的地质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作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的方山景区建于早白垩世磨石山群九里坪组的火山岩地层上。它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现场考察表明,分布在方山四周的陡崖存在着较多的落石灾害隐患,而在冬季还存在着因陡崖顶所结冰凌的下落而形成了较为罕见的冰凌灾害隐患(例如在2017年冬季,就发生了来自两宜亭景点反倾陡崖上所结冰凌坠落砸坏亭子本体及石板路、石栏杆的现象)。由于两宜亭景点是方山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常有游客来此欣赏美景和坐在亭中休息,所以上述发生在两宜亭景点的落石和冰凌等现象,将构成严重威胁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了确保旅游安全,按照山地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原理,作者提出了如下应对之策:在基本上保证两宜亭景点游览观赏价值的条件下,采用科学“避让”的方法调整景区的游路,以达到消除上述落石和冰凌所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剑玲 《福建地质》2010,29(1):46-52
赖源景区是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园区之一,以发育岩溶峰丛、孤峰、溶洞及岩溶次生化学沉积等为主要特征。园区内有山地景观、溶洞景观和水体景观3种类型,岩溶发育系统完整,景观优美,其形成是船山—棲霞灰岩受水流溶蚀,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四川九寨沟景观形成演化趋势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级旅游精品,正确认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景区的保护意义重大。首先,文章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条件、第四纪冰川作用和地质灾害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地质环境条件对九寨沟景观的形成作用。然后,笔者从地下水岩溶通道的发育、钙华景观演化和湖泊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了九寨沟地质环境演化趋势,九寨沟的地下水岩溶通道发育和钙华景观演化处于青壮年期,湖泊泥沙沉积缓慢。最后,作者分析了九寨沟景区的降水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变状态。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景观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结论,证实了目前的一些景观退化与大自然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九寨沟核心景区的生命力尚处于青壮年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Landsat-8、高分1号、2号等卫星影像,评估九寨沟核心钙华景点及整个景区在“8·8”地震前、后和钙华生境保育修复后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人工为辅、自然为主的钙华保育修复后钙华核心景点和整个景区的高植被、中低植被、低植被覆盖面积均有了显著增加,裸地生态类型仍存在,但呈逐年减少趋势,中植被覆盖类型较震后和震前减少;保育后第二年,湿润和很湿润面积、总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比震前和震后都有大幅增加,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人工干预下原生境快速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的蒸散和截流作用进一步影响了流域的水文过程,促进了水系面积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的世界地质公园方山景区位于早白垩世磨石山群九里坪组的火山岩地层上。方山所具有的火山岩台地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构成方山台地的较坚硬且不易风化的流纹岩有关。据现场考察,方山景区的岩体具有层状结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良,但与游路相关的高陡反坡却存在着较多的落石,并在台风来临时还可能发生水带泥石落下的问题。它们在某些游客出现的部位有可能形成地质灾害的严重隐患。例如方山景区两宜亭景点就曾在2013年台风来临的季节发生了一次两宜亭被从上述高陡反坡顶部水冲下来的泥石砸坏。此外,作者还在两宜亭景点发现了散落在地面上的大量落石。显然,两宜亭景点存在严重威胁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在两宜亭景点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作者提出了基于工程地质学与旅游规划学相结合所形成的山地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来调整景区的游路,以达到既确保旅游安全又可维护方山景区原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规模、层级。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水循环系统层级最为复杂,分为区域-局部-场地三个循环层级,以局部循环为主。以7月为典型月,景区内水循环主要受控于4个串联发育的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区域地下水循环系统在接仙桥以北地段发育,各循环段内的充水彩池群为补给区,出口为流量较大的钙华二次转化泉,地下水在钙华层内径流,钙华层底部和两侧为隔水边界;争艳池以南场地水循环较多;景区水循环系统结构年动态变化较大,仅在丰水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转花池泉群、黄龙沟东坡泉群、黄龙沟地表水及地下水构成了驱动核心景区水循环系统的全部水量,接仙桥、涪江右岸为排泄口。黄龙核心景区水循环在丰水期形成动态平衡,其余时段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18.
九寨沟风景区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寨沟风景区,因其特殊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我们从地球化学角度对其表生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初步阐述,为该区的进一步开发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将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对小岩湾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5739.81hm2总生态足迹中,旅游交通足迹所占的比例最大,旅游餐饮足迹次之,旅游购物足迹和旅游休闲足迹可以忽略不计。整个景区的生态赤字为4020.13hm2,合理使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重庆市酉阳县叠石花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实地调查,系统划分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类型,探讨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特征,对景区地质遗迹景观品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到以下认识: ①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可以划分为2大类、3类和3亚类,以叠层石景观、石漠化景观、峡谷景观、洼地景观、落水洞景观、石芽景观、溶痕溶沟景观为典型代表; ②地质遗迹景观各具特色,珍稀典型,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美学观赏价值; ③地质遗迹景观品质价值由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构成,是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科普旅游开发的基础,受地质遗迹景观系统性、典型性、科学性、稀有性等因素的影响; ④叠层石景观为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石漠化景观、峡谷景观、洼地景观为省级地质遗迹景观,落水洞景观、石芽景观、溶痕溶沟景观为省级以下地质遗迹景观。该研究可为叠石花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保护与科普解说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