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6±1)Ma,表明该侵入体是中侏罗世侵位形成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碱性、具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高硅(w(SiO2)=74.80%~76.34%)、富碱(w(Na2O+K2O)=7.94%~8.71%)、高铁镁比(TFeO/MgO=13.54~24.28)、贫钙(w(CaO)=0.10%~0.21%)、贫镁(w(MgO)=0.08%~0.16%)和低钛(w(TiO2)=0.07%~0.10%);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9~0.17);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有Zr(128.95×10-6~156.32×10-6)、Yb(4.93×10-6~5.35×10-6)和Y(40.93×10-6~56.75×10-6),较低质量分数的有Sr(23.16×10-6~37.14×10-6)、Ba(186.13×10-6~231.31×10-6),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Sr、Ba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的Rb/Sr值(4.26~7.81,平均为6.12)和Rb/Nb值(10.2~14.7,平均为12.7),显示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碱长花岗岩为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w(Rb)-w(Yb+Ta)图解、w(Rb)-w(Y+Nb)图解、w(Ta)-w(Yb)图解、w(Nb)-w(Y)图解、Ce/Nb-Y/Nb图解、Ce/Nb-Yb/Ta图解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表明,碱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并与松辽盆地及其周围的花岗岩一起暗示松辽盆地是在中侏罗世造山作用之后伸展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陆内盆地。  相似文献   

2.
珲春小西南岔地区白垩纪花岗岩主要有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两种类型。英云闪长岩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Na2O/K2O=1.99~2.76),具有高Al2O3(15.46%~17.13%)、Sr(559×10-6~731×10-6)、Sr/Y(40~78)、La/Yb(16~21),低Y(9×10-6~14×10-6)、Yb(0.8×10-6~1.3×10-6)的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Na2O/K2O=1.01~1.56,w(Sr)=312×10-6~410×10-6w(Yb)=1.23×10-6~2.13×10-6、Sr/Y=13~32,属正常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两类花岗岩的源区均为玄武质下地壳物质,英云闪长质岩浆形成压力较高(> 1.0 GPa),深度大于33 km,花岗闪长质岩浆形成压力相对较低(0.8~1.0 GPa),岩浆来源深度为26~33 km。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阿拉塔格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中天山地块南缘大黑山地区的阿拉塔格花岗岩体,岩性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66.29%~77.47%)、富碱(w(Na2O+K2O)为6.75%~9.93%)、高铝(w(Al2O3)为10.97%~14.40%)、低Sr(w(Sr)为(28.78~153.00)×10-6,平均为99.23×10-6)、低Ti(w(TiO2)为0.09%~0.77%)的特征。岩石的A/CNK值为1.19~1.50,为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岩石Eu亏损(δEu=0.19~0.51)、LREE富集(LREE/HREE= 6.80~8.45,(La/Yb)N= 6.06~9.03),明显富集Rb、Th、K、Hf(Z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岩石的Ba含量较低,并具有明显的Sr负异常。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岩石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且为壳幔混源的岩浆多期次侵位的复合岩体。  相似文献   

4.
大同岩体位于西昆仑柯冈-库地-其曼于特和麻扎-康西瓦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为进一步了解西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弧中某些具体岩石类型、岩浆产生机理、地质意义及成因联系,本文从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等方面,对大同岩体中和外围新发现的埃达克质岩石进行了研究。埃达克质岩石由石英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种岩性组成,呈独立的岩体和大同主岩体中的脉体两种产状,高硅(w(SiO2)≥60.34%)、高铝(w(Al2O3)≥14.73%)、富碱(w(K2O+Na2O)≥6.40%)、低镁(w(MgO)≤2.35%),以及高锶(w(Sr)≥504×10-6)、低钇(w(Y)≤17.20×10-6)和高Sr/Y(平均为70.88),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不同程度负Eu异常及Ta、Nb、P和Ti亏损。锆石U-Pb测年显示,埃达克质岩石年龄为(443.6±1.4)~(462.0±1.0)Ma,与大同主岩体的形成年龄相当。锆石εHf(t)为-7.28~4.56(平均-0.84),我们认为埃达克质岩石是由原特提斯洋洋壳及部分洋壳之上的陆源沉积物向南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橄榄岩反应,最后定位于地壳浅层的结果。通过与大同岩体主岩体对比,对早古生代岩浆弧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对大兴安岭中段柴河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了解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所揭示的区域构造背景。玛尼吐组火山岩岩相学鉴定结果为安山岩、英安岩,化学成分显示其为粗面英安岩、粗面岩和英安岩。玛尼吐组火山岩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晶,振荡环带发育,Th/U=0.33~2.08,指示其岩浆成因。定年结果显示,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于139~148 Ma的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玛尼吐组火山岩的w(SiO2)为64.87%~68.65%,w(Al2O3)为15.53%~16.72%,全碱w(Na2O+K2O)为6.75%~9.22%,K2O/Na2O=0.63~1.57,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所有样品的稀土配分曲线具有相似的特征,稀土丰度总量w(∑REE)为(124.95~208.57)×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1.50~14.88, Eu负异常(0.45~1.17),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K,亏损Nb、P、Ti为特征。玛尼吐组火山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揭西灰寨剖面上三叠统小水组和惠州黄洞剖面下侏罗统金鸡组采集的泥岩和砂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根据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提出了粤东揭西地区晚三叠世小水组和惠州地区早侏罗世金鸡组水体整体为还原、厌氧环境,以干燥炎热气候为主。小水组w(∑REE)较大,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10.86和15.63),重稀土较稳定(w(∑HREE) 为6.09×10-6和7.99×10-6),Eu负异常(δEu为0.67和0.87);金鸡组轻稀土富集(LREE/HREE=7.29~10.03),重稀土较稳定(w(∑HREE)为(15.39~19.72)×10-6),Eu负异常(δEu=0.59~0.65)。泥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源岩判别图解显示,小水组和金鸡组源岩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小水组下部样品沉积物源岩较上部要深,金鸡组上部沉积物源岩较中下部要深。Dickinson图解、K2O/Na2O-w(SiO2)、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显示,晚三叠世揭西地区的构造背景为弧后伸展盆地,有被动大陆边缘特性,但也有大陆岛弧(由安第斯大陆边缘弧转变而来)的特性,其物源来自火山弧造山带。早侏罗世黄洞地区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被动陆缘特性,沉积物物源来自于切割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7.
琼西南东方中沙农场发育有基性岩脉,主要由斜长石、单斜辉石和少量角闪石组成。其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该岩脉形成年龄为(242.2±2.6) Ma,和东部地区辉绿岩脉的形成年龄一致。该基性岩脉w(SiO2)=52.39%~53.44%,w(K2O+Na2O)=5.02%~5.71%,具富钾(w(K2O)=2.45%~3.29%)和高K2O/Na2O值 (0.91~1.63) 特征。该基性岩脉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轻微Eu负异常(δEu=0.76~0.84),Sr、P弱负异常,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海南约240 Ma的基性岩脉可能来源于被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形成于华南-印支陆块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察哈尔右翼后旗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岩体富SiO2、富K、富碱、低Ca和P、贫Fe和Mg,w(P2O5)与w(SiO2)呈负相关,铝指数(A/CNK)为0.96~1.15,分异指数为90.36~92.96;主要造岩矿物为条纹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其铁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未出现碱性铁镁矿物和富铝矿物,副矿物为锆石、磁铁矿、磷灰石、榍石和钛铁矿;可见察哈尔右翼后旗二长花岗岩属高分异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结合较低的w(∑REE)((46.8~94.4)×10-6)、w(Th)((1.74~2.39)×10-6)、w(U)((0.27~0.39)×10-6)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二长花岗岩岩浆源区可能为下地壳,源岩可能为岩石圈地幔.岩石轻重稀土分馏较强 ((La/Yb)N= 6.52~28.39),δEu以正异常为主(0.83~3.5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Rb、Ba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s,Nb、Ta、P和Ti).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二长花岗岩具有火山弧岩石特征,且岩体侵入新元古界埃迪卡拉系什那干群,表明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其侵位反映了古亚洲洋的俯冲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9.
阿钦楚鲁二长花岗岩体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中段, 主要岩石类型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阿钦楚鲁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96.3±3.8) Ma, 为华力西晚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阿钦楚鲁二长花岗岩富硅, w(SiO2)为73.48%~74.22%, 过铝质, w(Al2O3)为13.63%~14.01%, A/CNK值为1.04~1.10, 碱质含量较高, w(K2O)+w(Na2O)为8.08%~8.54%, 里特曼指数(σ)为2.13~2.46, 相对富钾, K2O/Na2O值为1.31~1.54,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 相对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 稀土元素总量为(112.05~130.16)×10-6, 中等Eu负异常(δEu=0.52~0.65),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出略微右倾型, 轻稀土较陡, 重稀土较缓, 具有向A型花岗岩过渡的后碰撞高钾花岗岩特征;岩石具有较低的87Sr/86Sr初始值(0.703 849~0.704 236)和正的εNd(t)值(4.2~4.3), 反映其物质来源可能主要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形成的新生大陆地壳。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和构造环境判别, 结合区域对比, 推测阿钦楚鲁二长花岗岩为在岩石圈由挤压增厚向伸展体制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 由于俯冲板片的断离, 造成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而部分幔源岩浆底侵到地壳的下部或者呈基性侵入体的形式侵入地壳, 引起上部地壳的熔融而形成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对其开展了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工作,目的在于精确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和研究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45.8±3.1)Ma(MSWD=3.7,n=17),属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征显示为,其具有高硅(w(SiO2)=71.68%~72.85%)、富碱(w(Na2O+K2O)=8.98%~9.20%)、高铝(w(Al2O3)=13.45%~13.77%)、低钙(w(CaO)=0.81%~0.99%)及低TFeO/MgO值(平均值为6.5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弱铝质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向右倾斜的配分模式,Eu具有明显的亏损(δEu=0.66~0.68),表明斜长石发生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谱上呈现清晰的Th、U、La、P富集,Ba、Nb、Ti、Sr、Ta等相对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的地幔组分加入,其形成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最终拼合后的后碰撞/后造山伸展作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地层,主要岩性有长石砂岩、泥质板岩。砂板岩中SiO2=53.2%~69.34%,平均值62.36%;Al2O3=10.80%~17.46%,平均值14.20%;FeO=0.45%~4.85%,平均值3.31%;CaO=1.92%~7.66%,平均值3.59%。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17.97×10^-6~258.93×10^-6,平均=179.98×10^-6。经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明显右倾,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0.55~0.77,平均值0.65,具有明显的负异常;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可见曲线近似平行略向右倾斜,δEu=0.85~1.18,平均值1.00,不具有异常。锆石的年龄范围为260~2594 Ma,主要集中在印支期—海西期(峰值276 Ma、391 Ma)、加里东期(峰值463 Ma)、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峰值1866 Ma、2501 Ma)三个阶段。通过碎屑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判断,江里沟组源区的构造环境主要呈现出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物源主要是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绝大多数来西秦岭及其邻区同期岩浆岩,部分来自北秦岭构造带、祁连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南缘的变质基底。本次研究为西秦岭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沉积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川西南美姑地区飞仙关组碎屑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以探究其物质来源以及构造背景。川西南美姑地区飞仙关组为一套碎屑岩,三角洲相沉积。碎屑岩主量元素中w(TFe2O3)为3.46%~11.23%,w(MgO)为2%~7.98%,w(TiO2)为1.51%~2.62%。微量元素中亲铁镁矿物元素w(Cr)为66×10^-6~426×10^-6,w(Co)为18.8×10^-6~30.6×10^-6,w(Sc)为16.9×10^-6~23.7×10^-6。REE分布模式和Al2O3/TiO2比值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较为相似,指示着飞仙关组的物质来源于晚二叠世的峨眉山高钛玄武岩。样品的成分异变指数(ICV)值为0.95~3.49,普遍大于1,暗示着飞仙关组的物质来源大部分未经历过风化-沉积成岩的过程,为第一次循环碎屑。飞仙关组碎屑岩CIA值为60.49~72.44,反映了飞仙关组时期该地区经历了温暖、湿润环境下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同时碎屑岩中的TFe2O3+MgO,TiO2,Al2O3/SiO2地球化学指标最接近大洋岛弧特征值,Th-Co-Zr/10,La-Th-Sc,Th-Sc-Zr/10图解亦指示着飞仙关组的源岩形成于大陆岛弧-大洋岛弧的构造环境中。结合飞仙关组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晚二叠世时期在大洋岛弧的构造背景下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溢流而出,而后隆升,为飞仙关组的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同时,随着飞仙关组的不断沉积,亦逐渐有其他物源混入。  相似文献   

13.
对松辽盆地北部地区黑富地1井钻遇的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岩样品进行微体化石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进而探讨该区林西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获得的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mus-Alisporites communis孢粉化石组合表明地层时代为晚二叠世。样品主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SiO2为60.41%,CaO为3.65%,Al2O3为16.36%,K2O为2.69%, Na2O为3.25%, K2O/Na2O值介于0.40~7.01之间,A12O3/(CaO+Na2O)值介于0.92~6.89之间。稀土元素ΣREE为63.20×10-6~208.05×10-6,平均值147.56×10-6;δEu介于0.56~1.34之间,平均为0.73,绝大部分表现为Eu负异常;δCe介于0.90~0.98之间,为弱的Ce负异常;呈现LREE富集、HREE亏损。微量元素以亏损Nb、Ta、Sr和相对较富集Rb、Ba、La、Sm、Pb、Nd为特征。碎屑岩元素分析和物源La/Th-Hf、TiO2-Ni等判别图表明,林西组具有多样性沉积物源,其碎屑岩沉积物主要源于长英质物质,少量来自基性岩。样品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K2O/Na2O-SiO2、构造背景判别函数(F1-F2)等分析结果及地球化学参数对比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黑富地1井林西组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推测为形成于靠近大陆岛弧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所形成的沉积环境应为海陆过渡相逐渐转变为陆相。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类组成。通过对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岩石样品的岩石化学分析表明 :主元素化学分类结果主要为长石砂岩、页岩 ,少量岩屑砂岩和硬砂岩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其明显富集轻稀土及Eu负异常 ,并与NASC和PAAS稀土分布模式相似 ;碎屑沉积岩与上地壳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值曲线显示为平坦型 ,这说明沉积岩是在活动性较弱的构造背景下缓慢沉积 ,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的特点。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物质来源于张广才岭海西期花岗岩 ,后者的物源来自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15.
针对贵州省黔西县大寨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底部绿豆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手段,明确贵州黔西县大寨地区早—中三叠世界线年龄。对贵州省黔西县大寨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底部绿豆岩1件U-Pb年龄样品、 8件地球化学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锆石U-Pb加权年龄为248.6 Ma±2.7 Ma,谐和年龄为248.7 Ma±1.1 Ma;绿豆岩属于高硅(wSiO2均值为62.40%)、铝(wAl2O_3均值为14.61%)、钾(wK2O均值为7.22%),低铁(wFe2O_3均值为0.94%,wFeO均值为0.51%)、钛(wTiO2均值为0.24%)的中酸性火山物质,具有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低的特征,负Eu异常显著,δEu=0.17~0.22。综合分析,该绿豆岩是由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经风化、搬运、沉积改造而形成,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与中三叠统关岭组松子坎段界线岩性标志,同时为测区早—中三叠世界线年龄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吴拓宇  赵淑娟  付永涛 《地质科学》2010,45(4):1156-1169
青岛八仙墩剖面出露了一套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层序。这套碎屑岩受崂山花岗岩侵入已经发生变质,岩性以硬砂岩为主,夹有页岩、含锰细砂岩、长石砂岩,富含白云质。这套地层保留了各种原生的沉积构造,发育有浊积岩的底模构造,同沉积变形,水平层理、微粒序层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碎屑岩的SiO_2含量在59.6%~71.6%之间,含量的多少与岩性无相关性;而黑色页岩的Al_2O_3含量变化于12.31%~16.39%之间,多在15%以上,高于灰白色砂岩的含量(普遍小于14.5%)。镜下特征和Al203含量都表明砂岩的成熟度低。除一个样品外,碎屑岩的∑REE含量高,在146.75×10~(-6)~245.78×10~(-6)之间,La在30.35×10~(-6)~61.39×10~(-6)之间,对球粒陨石标准化的(La/Yb)_N在8.68×10~(-6)~21.89×10~(-6)之间。对PASS标准化碎屑岩的(La/Ce)_N值为1.07~1.18,显示了陆源碎屑物质的主要贡献。该地层弱的Ce/Ce*负异常和富含白云质岩层指示了海相沉积环境。主量元素判别图解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表明这套碎屑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背景和大陆岛弧的共同特征,但高的∑REE含量、La和Ce丰度支持了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但有待于采用更准确的重矿物分析来确定其物源区的大地构造性质。这套碎屑岩的出露指示了南黄海盆地深部应有奥陶统盆地相浊积沉积体系的存在,可能具有良好的浊积砂岩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泥盆系泥鳅河组岩石组合特征和碎屑岩样品地球化学的分析,对泥鳅河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泥鳅河组岩性为石英杂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板岩等.样品中Al2O3的含量较高(3.74%~17.13%),即泥质矿物含量较多,碎屑岩的成熟度较低,反映沉积物为近物源堆积.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分析显示,碎屑物质为长英质物源区,铕具有明显的亏损,δEu为0.65~0.73,Ce具有较弱的异常,δCe介于0.87~0.94间,Tb/Yb介于0.30~0.37之间,La/Th在2.84~6.73范围内,Th/U比值介于3.53~5.38之间.稀土元素分布曲线总体呈现右倾形式,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分布平坦,与典型的上地壳相似.因此,泥鳅河组岩性成熟度相对较低,沉积环境为滨浅海,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及滨浅海相.  相似文献   

18.
青海鄂拉山地区陆相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拉山岩浆岩带晚三叠世火山岩为中-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岩石蚀变强烈,成层性差,柱状节理发育,具典型的陆相喷发特点.火山岩属铝饱和类型,里特曼指数(δ)及岩石学等显示具钙碱性特征, (FeO/MgO)、K2 O/Na2O显示可能具有陆缘岛弧环境的特性;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且富集,δEu小于1,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与岛弧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相似;微量元素Rb、Ba、Th等元素明显富集,而Ti、Y、Yb、Sc、Cr等元素较亏损.Nb/Zr、La/Nb、Th/Ta、Th×Ta/Hf2等特征反映鄂拉山组火山岩产于陆缘火山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等特征,认为鄂拉山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产于大陆碰撞与陆缘弧并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南翼山构造地表狮子沟组发育混积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岩,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在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南翼山混积岩样品进行了X衍射、主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了混积岩的岩石学特征,考虑到其成分和成因的复杂性,通过数据分析排除了多种干扰因素,最后利用有效指标综合判断了其沉积环境。结果显示:南翼山构造地表混积岩中陆源碎屑平均含量为58.7%,碳酸盐矿物含量为31.0%,属于碳酸盐质陆源碎屑岩,主要为钙质泥岩,其中碎屑矿物以细粉砂级石英为主,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泥晶方解石,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和有序伊蒙混层,且三者呈均匀混合的特征。数据分析表明Ca、Na、Mn、Sr、Ba等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生矿物,稀土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组成未受成岩作用影响,可以作为判断沉积时水体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的指标。根据Sr/Cu比值和K2 O/Al 2O3比值,结合黏土矿物组合及伊利石结晶度和化学指数,判断地表混积岩沉积时为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Sr/Ba比值和Z值表明古水体介质为咸水环境;U/Th比值、自生U含量和Ce轻微负异常等指标综合判定其形成于弱氧化环境。以上研究表明,南翼山构造地表混积岩主要为陆源碎屑和碳酸盐矿物均匀混合的钙质泥岩,形成于寒冷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弱氧化咸水湖泊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