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四川木里与云南宁蒗交界的依吉地区,分布一套由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结晶灰岩、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组成的变质带(还有少许硬绿泥石、白云母及透闪石等变质矿物)。大致平行于无量河(水落河)呈北北东向展布。地形高峻,谷深坡陡,道路崎岖,加之人烟稀少,给地质调查带来困难,因工作程度的局限,统称为石炭系。 1977年,我队唐秉奕测制了地层剖面,笔者在依吉背斜的核部与翼部采集了牙形刺,为建立依吉群和确定其上覆地层的时代提供了古生物依据。文中所列牙形刺是董致中鉴定。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的西别河剖面与西别河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的西别河剖面是西别河组的建组剖面,时代争议较大。西别河剖面的牙形刺研究表明:西别河剖面的下、中部应归入上志留亚系(Ludlow to Pridoli),发现了可与Ludlow统标准牙形刺带Ozarkodina crispa对比的牙形刺Ozarkodina uncrispa。剖面的上部为下泥盆统阿鲁共组,时代为Lochkovian 阶,发现了下泥盆统Lochkovian阶特有的牙形刺属Ancyrodelloides, Lanea。西别河剖面不宜作西别河组的标准剖面,包尔汉图剖面可作为西别河组的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3.
云南东南部中三叠统个旧组(T_2g),是一套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且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地层。但从该组的创名以来,在其碳酸盐岩地层中一直未采获过有价值的古生物化石,直到后来在云南开展了能从碳酸岩中溶离、分解出牙形刺化石以后,才在该组一段到四段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陆续发现一些非常重要的、具有特殊时代依据的牙形刺分带化石。个旧组一段发现Neogondolella regale;二段发现Nicoraella germanica和Nicoraella kockeli;三段发现Neogondolella bifurcata;四段发现Neogondolella constricta。从而为个旧组时代厘定为中三叠世Anisian(安尼期)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笔者等近期对华北地块南缘豫皖交界处出露的一套层序连续完整的白大山群进行了剖面测制,在该套地层的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中、晚奥陶世牙形刺分子Belodina compressa,Panderodus gracilis,Pseudobelodina dispansa(?)以及苔藓虫、海绵骨针、小壳类、古介形类等化石,填补了该地区一直无可靠化石记录的空白。同时依据地层层序特征、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古地理沉积环境,并结合大量灰岩薄片鉴定结果,将白大山群时代划归早古生代。同时,将华北地块南缘界限向北推移至蒋集-龙潭一线,并认为本区牙形刺生物群应属北方型牙形刺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罗甸江中三叠统许满组4件牙形刺样品的处理分析,发现了一批牙形刺化石,经研究,这些牙形刺分属8属6种和6个未定种,并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带:②Neogondolellaexcelsa─Gladigondolellatethydis带及①Neogondolellaconstricta带。罗甸江中三叠世牙形刺的发现对解决深水盆地相许满组的时代和对比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秦岭天水地区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原划上泥盆统大草滩群和中泥盆统舒家坝群中解体出一套石炭纪沉积地层。根据所发现的牙形刺、珊瑚、非篮有孔虫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7.
首次在工布江达县巴母果蒙拉组中发现遗迹化石及古孢粉,将该区无化石依据的“旁多群“解体;在朗县混杂岩的灰岩块体中发现重结晶的珊瑚、腕足类残片及牙形刺;将冈底斯岩浆弧划分为南部雅鲁藏布江复式岩基带和北部冈底斯主脊复式岩基带;在米林巴嘎一带南迦巴瓦岩群中发现石榴透辉岩、含云透辉榴闪岩扁豆状残留包体;首次在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中发现一套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8.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11-114
首次在工布江达县巴母果蒙拉组中发现遗迹化石及古孢粉,将该区无化石依据的"旁多群"解体;在朗县混杂岩的灰岩块体中发现重结晶的珊瑚、腕足类残片及牙形刺;将冈底斯岩浆弧划分为南部雅鲁藏布江复式岩基带和北部冈底斯主脊复式岩基带;在米林巴嘎一带南迦巴瓦岩群中发现石榴透辉岩、含云透辉榴闪岩扁豆状残留包体;首次在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中发现一套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9.
牙形刺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层意义,而且又是一种极为有用的变质程度指示化石。在野外采集的牙形刺,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如淡黄色、浅褐色、深褐色、黑色、灰黑色和白色等。造成这些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是在成岩作用中,牙形刺受热程度和时间的不一。  相似文献   

10.
在喀雅克登塔格地区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片麻岩、大理岩中,发现了一套变质侵入体。岩性为眼球状黑云二长片麻岩,经同位素年龄测定时代为新元古代,侵入体具有过铝钙碱性系列的特征,是同碰撞环境下岩浆作用产物。该套变质侵入岩的发现,对于东昆仑西段前震旦纪基底的深入研究及更进一步恢复和确定喀雅克登塔格构造岩浆带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成源 《地质论评》2003,49(6):561-566
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发现的牙形刺被有关作者鉴定为Icriodus de formatus Han,并将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认为东河塘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或更老。但巴楚小海子剖面的牙形刺不是Icriodus de formatus,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应划在巴楚组中段下部之内,东河塘组的时代很可能是法门期的。  相似文献   

12.
郎嘉彬  王成源 《世界地质》2007,26(2):137-145
报道了在辽宁本溪牛毛岭的本溪组命名剖面的本溪组上部牙形刺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在该组上部灰岩层中发现Idiognathodus delicatus—I.podolskensis组合为代表的牙形刺动物群。该动物群中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I.delicatus,Neognathodus inaequalis,N.roundyi等晚石炭世莫斯科期标准化石的发现表明,本溪组上部可大体与莫斯科阶的中上部相对比。本溪组下部的时代可能为早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13.
新疆西准噶尔哈拉也门地区原有一套地层划分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岩性组合与标准剖面差异较大,因此,新建塔克台组.在该组参考剖面TK01第3层含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发现了少量非常重要的浅水相牙形刺,包括3属6种1未定种: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criodus cornutus、Icriodus expansus、Polygnathus krestovnikovi、Polygnathus procerus、Polygnathus makhlinae、Ancyrognathus sp.,与这些牙形刺共生的还有软骨鱼类化石Protacrodus sp.和Phoebodus sp..该化石组合表明,新建的塔克台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   相似文献   

14.
贵州西南部三叠系杨柳井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关岭一带的杨柳井组下部产安尼期与拉丁期界线附近的牙形刺Nicoraella kockeli(Tatge),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Neog.constricta postcornuta,Neog.bulgarica,Neog.trammeri及Neog.alpinaalpina等;与匈牙利的Felsoors剖面相似,在该剖面上可以识别出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Neog.constricta post-cornuta演化关系,据此推断,杨柳井组下部的时代为安尼晚期,杨柳井组上部的时代为拉丁期。牙形刺的发现为确定杨柳井组的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并为该区安尼—拉丁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Banno  S 杨永强 《世界地质》1992,11(4):103-108
在研究日本变质地质时意外地获得了牙形刺和放射虫生物地层学的新知识,而且促进了放射性测年法的新进展,同时这些研究结果敦促我们去重新认识年代问题以及深入研究变质带,将其与构造环境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桑甘(Sangun)、领家、阿武隈、秩父、四万十变质带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而且对以前的一些传统理论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6.
龙家荣 《贵州地质》1992,9(1):17-25
本文将紫云猫场P-T之交厚约20m的白云岩命名为猫场组,以区别下伏生物碎屑灰岩的长兴组及上覆泥灰岩-页岩的罗楼组。并按猫场组所发现牙形刺动物群特征,将其时代从过去的晚二叠世理发为早三叠世。描述了一个牙形刺新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吉中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取得了一些进展,用牙形刺确定了二道沟组、寿山沟组、大河深组和范家屯组以及Monodiexodina动物群的时代,牙形刺生物地理区的研究也增添了新的资料。吉林省牙形刺生物地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志留系、泥盆系的牙形刺还基本上是空白,应重点对依云地区石缝组、弯月组、石灰窑组和永吉县的王家街组展开工作。石炭纪牙形刺的研究应以磨盘山剖面为重点。建议大量取样,改进对浅变质岩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朱勋  易成兴  陈仁 《贵州地质》2006,23(1):25-28
青藏高原1∶25万加措、丁固幅区调填图过程中,在他利克甘利山原划为晚三叠世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早三叠世常见牙形刺化石Parachirognathus delicatulus和Neospathodus bicostatus。根据所发现牙形刺动物特征及岩石特征,将原肖茶卡组划为硬水泉组和康鲁组,并将其时代从过去的晚三叠世修订为早三叠世。该发现填补了测区缺失早三叠世沉积记录的空白,为测区进一步研究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地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报道了在湖产房县梅花山一带山露的一套浅变质地层中首次发现较多的微体植物化石,据其组合特征及区域对比,大致确定了它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这些发现不但丰富了该区志留纪古生物资料,而且为其时代归属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王成源、张守安在《地层学杂志》12卷2期发表了《新疆库车地区早泥盆世早期牙形刺的发现》(简称《发现》)。笔者认为文中的牙形刺属种的时代是正确的,因原始材料失真,导致对地层时代判断有误,为了便于讨论问题,现将库车河东岸库车—独山子公路泥盆系剖面(图1)附上,剖面按岩性分为三段。下灰岩段(1-5层),厚度>933.6m;碎屑岩、硅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