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随着中国西南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建设项目高填方地基日益增多,建设期间填方区域的大变形及其工后阶段的长期缓慢变形直接影响到建设场地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存在边坡临空面的填方工程,填方土体的坡度、水平向变形关系到坡体的整体稳定性。本文以云南安宁市一高填方边坡为例,通过现场勘察及对填方过程中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填方坡体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坡体总变形以沉降为主,最大值出现在坡体内部,大部分变形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工后沉降很小,坡体垂直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填筑体与原地基土交界面处,沉降等值线闭合呈椭圆状;坡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原地基土内,水平位移等值线图整体呈条带状由坡底斜向延伸至罐区东侧,水平位移变化较大区域与实际地表裂缝位置一致。研究成果对存在边坡临空面的填方工程施工过程及工后变形量预测控制、坡体上部裂缝病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深厚软土地基填方边坡工程实例,通过优选采用加筋土挡墙进行边坡支护,并采用有限元分析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及变形特征,探讨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的工作特点及变形控制对策。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对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均较低;CFG桩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至深层土体,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地基沉降变形;在软土地基条件下加筋土挡墙为首选挡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边坡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填方路堤在堆填碾压夯实后自然状态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先期施工与后期公路运营期间,受工程荷载、动荷载等多因素作用将会出现大量变形破坏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某填方路堤边坡为例,运用室内物理模拟技术探讨研究工程荷载诱发填方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填方体在上部不断施加堆载后,坡体内部应力条件改变,产生不均匀沉降现象。填方体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受控于填方体在加载过程中坡顶堆载处拉应力的集中与坡体内剪应力的集中程度,潜在滑动面沿张拉裂缝延伸方向扩展,同时在堆载体下部逐步过渡为压剪塑形带,两者逐步贯通并向下部扩展延伸,最终产生边坡整体变形破坏。其变形演化机制为:堆载作用下坡体内部应力重分布→堆载区边缘张拉裂缝形成并扩展、堆载体下部产生压剪塑形带→张拉裂缝、压剪塑形带贯通形成滑动面→推力作用下整体滑动,此变形为典型的蠕滑-拉裂式滑坡。此研究可以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某机场工程土石方总量超过4×107m3,填方边坡最大高度102m。填方地基为砂层、卵石层、粉质粘土、砾岩及泥岩等组成的第四系河流沉积,结构复杂,物理力学特性变化大,场地附近有3条大的活动断裂,地震烈度为 度。本文在研究了区域地质背景、填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对九黄机场高填筑体下伏地基土的变形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填方路堤变形失稳是西部山区工程建设的常见问题。重庆某高速公路边坡为典型的堆载条件下降雨诱发型滑坡,填方堆载后,填方边坡在连续降雨条件下,沿基岩之上的软弱面产生滑动破坏。定性分析认为,降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研究填方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孔隙水压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边坡变形失稳的全过程,分析孔隙水压力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变形破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后缘大方量堆载,改变了其应力条件,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场地施工改变了原有的地表水环境,连续强降雨致使大量下渗的雨水,不仅显著改变坡体应力条件,而且雨水沿着滑面运移软化滑带,是滑坡产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孔隙水压力在坡体失稳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填方体土碎屑、泥质含量大,下渗的雨水携带上部细小颗粒及滑带泥质成分至滑带附近,堵塞地下水消散通道,表现为坡体变形积累,孔隙水压力增加;边坡变形陡增,孔隙水压力降低。该滑坡破坏分为降雨下渗、滑带饱水软化、后缘产生裂缝、裂缝贯通-整体滑动4个阶段,为蠕滑-拉裂式滑坡。  相似文献   

6.
220kV盐津变电所填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杰  戴福初  李维朝  许领  闵弘  赵春宏 《岩土力学》2008,29(12):3459-3465
针对该填土边坡,介绍了边坡的地质环境背景,描述了该边坡的变形特征,并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场地条件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对边坡的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变形模式是一种推移式蠕滑变形,场地平整填方加载是造成边坡变形的诱发因素,不良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条件是导致边坡蠕滑变形的内在因素.基于饱和三轴崮结不排水剪(CU)和排水剪(CD)试验、直剪与反复直剪试验以及岩块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反分析合理地确定了计算参数,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如对填土边坡进行了变形破坏分析和加固后的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10:填方堆载后其安全系数为1.03,坡体接近临界状态:抗滑加固后边坡的安全系数为1.27.因此,加固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湿陷性黄土丘陵山区通过平山造地开辟建筑场地,施工后高挖填方边坡变形特征及其交界线在坡面出露位置土体内部性状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关键环节。为掌握西电东送重要枢纽——同心妙岭变电站湿陷性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在该场地挖、填方区域边坡顶端布设了长度为416 m和372 m的测线,同时在挖填交界线两侧分别布设了长度为15 m和20 m的测线,利用pulseEKKO PRO专业型探地雷达,在所选测线上以0.5 m间隔为测点实施相关探测工作。结果表明:高挖方边坡波谱特征图像和地勘报告相同位置处土层分布一致,反射波较杂乱,边坡内部存在卸荷裂缝、零星破碎带等现象;高填方边坡无裂缝、局部沉陷等异常反射波面,填土均匀,填土下伏自重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潜在危险;挖填交界区域有较明显的挖填方交界线,该交界线坡度较缓,过渡均匀;交界线左侧(挖方区)探测波形复杂,岩性种类多,土体密实度高,右侧(填方区)波形规则,土性单一,土体密实度低,挖填方土性的差异性易导致不均匀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平山造地建筑场地的高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苏永华  罗正东  李翔 《岩土力学》2012,33(8):2259-2264
首先对山区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总体上将其归纳为填料物理力学参数和填方区的几何参数;其次在深入研究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灰色关联分析特别适合于山区路基边坡稳定性这种复杂而且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并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然后结合均匀试验设计能使试验次数和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的优点,建立起基于改进灰色关联的山区路基边坡稳定性均匀试验分析方法;最后用该方法对某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变形稳定性及强度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方区填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半填半挖路基变形均比较敏感,而对于强度稳定性填方区填料物理力学参数比其几何参数敏感,这可为预防和控制该类路基因强度不足失稳及填、挖结合面的差异沉降提供重要指导,为设计、施工及加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井场为九龙沟内一预探井,由于井场地处斜坡区,为保持场地平整,在前期施工进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挖填方工程;为保证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已在填方区前缘修筑"T"型重力式挡墙。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场区坡体及挡墙等建筑物出现拉张裂缝,变形迹象明显,具有较大危险性。本文根据场区变形迹象分布规律,结合场地地形、建筑物分布及其受影响程度等,对场地进行了分区并详细描述了各区工程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填土特征及原始坡体物质结构特征,对场区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各区整体及局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分析场区坡体稳定状况及预测可能造成的工程危害性提供了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场工程地质勘探、室内物理力学实验并利用FLAC2D数值分析软件对陕西旬阳县某堆积层边坡进行变形特征的实例分析,考查了坡体岩土体的粘聚力、内摩擦角数值与坡脚开挖深度的变化后,得出浅层岩土体较深层岩土体的滑动趋势与滑动位移均较大,并且浅层岩土体滑移变形对深层岩土体具有牵引力作用。最后对该类型堆积层坡体滑动的防治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沉降变形一直都是困扰填方工程的关键问题,原始地基中存在的湿陷性黄土与粉质黏土会导致沉降增大以及不均匀沉降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做好工程的沉降监测和工后预测,对于保障高填方地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笔者以西北某机场迁建工程中高填方沉降监测数据作为依据,分别应用双曲线、对数和指数拟合曲线对填方地基的沉降进行预测、分析与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12.
镇江市蛋山大型堆山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市蛋山大型堆山工程地基由强风化三叠系泥质灰岩和燕山期闪长玢岩及粉质粘土、软土等岩土层组成,其地基岩土层力学性质相差较大。本文对该堆山工程填土的力学性质和人工山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填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优干密度分别为18.2%和1.68g/cm3,其强度比原状土低,具有中等压缩性。采用分段进行堆土施工可以较好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土层为地基的西侧和南侧其山体边坡稳定性较差,在特殊不利工况下接近临界状态。这一研究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废弃物处理和堆山景观工程均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力 《岩土工程技术》2014,28(5):217-220
高填方粘性土边坡的稳定性以往研究较多,为了研究变形特性与强度都不同于粘性土的高填方粗粒土边坡,运用ABAQUS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多级加筋粗粒土边坡工程做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整个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加筋不仅提高了各个台阶的局部稳定性,也加强了边坡的整体稳定;边坡中都存在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边坡底部坡脚附近,在坡脚处出现小部分沿x轴正向的负位移;水平位移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第一台阶的水平位移最大;越靠近边坡,土工格栅和土体的位移均越大,变大的趋势近似一致,但土体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土工格栅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14.
天津滨海吹填场区典型的“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具有复杂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其在不同荷载作用模式下的变形特性有所不同,在工程实践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修建于其上的建筑物出现诸多工程问题。现阶段对于不同荷载作用下吹填场区形成的“上软下硬”双层软黏土地基的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甚少,导致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制约了吹填场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对此类地基的变形特性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吹填场区“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开展了反复荷载和恒定荷载作用下的一维固结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SEM),得到了不同荷载模式作用下的压缩特性及其微观机理,为吹填场区双层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双层软黏土地基的压缩系数和固结系数在反复荷载作用初期明显减小,而后缓慢减小直至趋于稳定; 与反复荷载相比,恒定荷载作用下试样的压缩系数初期值增加,固结系数初期值减小,其变化量均在40% ~50%的范围内; 当荷载等级一定时,反复荷载作用引起双层软黏土地基产生的沉降量相比于恒定荷载作用多30% ~45%; 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土样内部大孔隙受到挤压而减少,孔隙的圆度和定向性加强,土体结构更密实,均一化程度提高; 相比于恒定荷载模式,反复荷载作用下土样内部孔隙形状更接近于圆形,孔隙定向性更好,土体内部结构强化程度大,但有序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冻融交界面直剪试验的冻土斜坡失稳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多年冻土区自然斜坡失稳机制,开展了不同含水率黏土、粉土、砂土的土-冰交界面直接剪切试验和相应融土的直接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砂土和砂土-冰冻融交界面剪切应力-变形特性主要表现为弹性变形,且剪应力存在明显峰值;粉土、黏土及相应的冻融交界面在很小的变形范围内表现为塑性变形,且剪应力无峰值。水分对砂土活动层抗剪强度影响较弱,表现为水分增高,内摩擦角小幅降低。水分对粉黏土活动层抗剪强度影响剧烈,表现为水分增高,粉黏土黏聚力急剧减小。研究发现,冻土区斜坡失稳更易发生于细颗粒粉黏土中。相对于粉土,粉土-冰冻融交界面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更强,粉土斜坡潜在滑动面更易发育在冻融交界面上层附近;相对于黏土,黏土-冰冻融交界面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更弱,黏土斜坡更易在冻融交界面处发生滑动。同时,细粒土斜坡极易在达到最大融化深度前提前失稳,斜坡坡度越高,失稳时间越提前。融化期活动层水分增多导致潜在滑动面黏聚力降低是细粒土冻土斜坡失稳的最主要原因,孔隙水压对冻土斜坡具有一定影响,在稳定性评价时要考虑活动层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蛋山堆山工程是在原蛋山废弃采石场地基上,采用建筑垃圾堆筑起一座具景观功能的新蛋山,堆土厚度最大达50m,该工程西侧地基中分布有厚度较大的软土层,勘察试验结果表明该软土层强度低,压缩性高,对新山体的变形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该工程为例,采用数值分析法对软土地基上人工堆山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计算时对堆...  相似文献   

17.
林琛 《世界地质》2007,26(2):250-253
厚层软基桥头附近桩周土体由于桥台填土外荷载作用发生变形或位移,致使桥头附近桩墩被破坏。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认为,软基中桥头填土路基对邻近桥梁桩基的影响不仅发生在施工期间,而且会在施工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生。采用快剪强度指标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是确定滑移带位置的有效分析方法。在软土地区进行桥头填土时应进行认真详细的勘察,以了解土层情况,并仔细验算不同工况下桥台及台前一定距离内地基的稳定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土体或结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填土边坡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场地岩土层主要由人工填土、耕植土和粉质粘土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以及全-强风化泥岩和中-微风化细砂岩等下伏基岩组成。全-强风化泥岩呈紫红色,岩质软弱,具有遇水软化成泥且强度迅速降低的特点。经过2d的强降雨之后,该填土边坡开始蠕滑变形,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场地条件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对边坡的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变形特征是一种推移式蠕滑变形,场地平整填方加载是造成边坡变形的诱发因素,不良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条件是导致边坡蠕滑变形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