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科1井是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组成,获取了嫩江组888.18m长的完整岩芯资料。通过对嫩江组1550块岩芯样品的热退磁和或交变退磁分析,获得了嫩江组完整的古地磁极性剖面,即由嫩江组下部的正极性带和其中、上部的反极性带构成。综合浮游有孔虫产出层位的地质时代分布、嫩江组二段斑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嫩江组磁极性带构成分析,认为嫩江组二段下至嫩江组一段的正极性磁条带对应于地质年代表中白垩纪静磁带CNS(C34n带)上部,嫩江组二段中部至嫩五段的反极性带对应于白垩纪静磁带之上的第一个反极性带C33r,嫩江组对应的地质时限为中Santonian期至早Campanian期。  相似文献   

2.
张晨晨  张顺  魏巍  吴朝东 《沉积学报》2015,33(5):891-898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盆地动力学分析方法,阐述了松辽盆地嫩江组凝缩层形成机制及其意义。松辽盆地嫩江组底部发育10~15 m厚的凝缩层,其形成机制是在嫩江组强制性水退旋回作用下导致湖盆萎缩,在进积型层序远端湖相区形成浓缩水体的高盐度还原环境,由此沉积了以油页岩为标志、以钟形高电阻为特征的凝缩层。该凝缩层底界面以SB07最大湖泛面为等时边界,向上包含了进积型层序较长的时间跨度,不具等时性,同时来自东部物源向西的强烈进积堵塞了海侵通道,也使松辽盆地嫩江组发生过"海侵事件"的推论无法成立。因此,凝缩层形成机制的认识在松辽盆地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成藏分析认为嫩江组凝缩层既是烃源岩也是区域性盖层,在其上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由于强制性水退型层序在钻井及地震上具有易于识别的结构特点,是含油气盆地评价及层系优选的结构性标志。因此,凝缩层的认识不论在层序地层、沉积环境及成藏分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伏龙泉断陷是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次级构造单元,处在反转构造较为强烈的背斜带上。在研究区基本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伏龙泉断陷油气成藏规律及优势储层特征。伏龙泉断陷油气主要来自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烃源岩;成藏期分为三期:泉头组—嫩江组沉积时期、嫩江组沉积末期构造运动时期、嫩江组沉积末期构造运动之后至现今。构造是控制伏龙泉断陷成藏的重要因素,断陷深部油气藏具有先成藏后致密、近源早成藏的特征,早期成藏的储层具有好的物性条件;浅部油气藏均为次生油气藏,成藏受嫩江组末期构造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揭示松辽盆地白垩纪的构造演化背景,推断构造沉降是否为嫩江组时期的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因素,笔者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开展了沉积相、层序结构、米兰科维奇旋回以及埋藏史分析,定量分析了构造沉降与沉积演化、层序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嫩江组有3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嫩一、二、三段)发育TST、HST和RST,层序Ⅱ(嫩四段)和层序Ⅲ(嫩五段)发育完整的LST、TST、HST和RST;嫩江组存在16个405 kyr,时限从77.43 Ma到83.98 Ma,持续6.55 Ma;嫩江组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嫩江组沉积演化和层序结构的主控制因素不是单一的构造沉降。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演化与成藏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姚家组—嫩江组是一套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沉积地层,嫩江组二段底部最大湖泛面形成了盆地范围内稳定分布的油页岩,不仅是层序及地层对比的标准界面,而且成为重要的烃源岩层和盖层。姚家组及嫩江组一段是湖进形成的大型湖泊与退积型三角洲沉积,嫩江组二段到五段是强制性水退形成的大型湖泊与进积三角洲沉积;在湖进期嫩江组一段长轴物源方向发育大型重力流水道及末端浊积扇沉积,在嫩江组二段强制性水退环境下进积型三角洲前方发育大型滑塌扇沉积;储集层是湖进-湖退过程中形成的大型三角洲复合体,以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席状砂体为特征,这些砂体向湖盆中心延伸楔入湖相泥岩及成熟烃源岩中,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特别是盆地长轴物源方向发育的大型三角洲复合体成为油藏集中发育的良好场所,是松辽盆地成为巨型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地质条件,同时重力流水道及滑塌扇体也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是不可忽视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姚家组-嫩江组地层层序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姚家组-嫩江组是晚白垩世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分为2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持续时间约4Ma。嫩江组二段最大湖泛期在底部形成了盆地范围内稳定分布的油页岩,其不仅是层序及地层对比的标准界面,而且是重要的烃源岩层和盖层。姚家组与嫩江组一段是水进期大型退积型三角洲沉积,嫩江组三段是水退期大型湖泊与快速进积大型三角洲沉积。嫩江组在水进期长轴物源方向发育大型重力流水道及末端浊积扇,水道延伸距离64km,最大宽度600m;在水退初期短轴方向发育滑塌浊积扇,扇体有复合式和单体式,滑塌最小古坡度为5%~12‰,表面均发育弧状滑塌波纹,波纹密度4~10条/km,最小滑移距离2~10km。  相似文献   

7.
松嫩盆地扶余地区白垩系嫩江组岩石地层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嫩盆地白垩纪地层发育,其嫩江组沉积厚度大,呈盆地演化后期的沉积特征。本文从扶余地区嫩江组岩石组合、韵律变化、厚度及区域分布入手讨论其特点,对其影响因素(泥质、粉砂质、细砂质岩石)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岩石组合,该区嫩江组可划分成三段:下段黑色泥(页)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中段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上段杂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分析沉积岩石颜色、构造及韵律组合特征,推测嫩江组由下而上为半深湖—深湖—半深湖(浅湖)相交替变化—滨湖(湖滩)相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邓硕  刘招君  孙平昌 《世界地质》2016,35(1):108-122
嫩江组泥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泥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镁质组分和较多的稳定组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嫩江组含油页岩段沉积时期存在多个物源。CIA和PIA值没有随着埋深的减少而增加,说明嫩江组泥岩受后期风化影响很小。CIA值为70.5~77.0,Th/U值为2.67~3.98,说明泥岩源区经历了中等强度风化作用。Zr/Sc—Th/Sc图解表明泥岩的化学成分受源岩成分控制。通过源岩和构造背景判别图以及前人资料可知,松辽盆地嫩江组母岩主要为海西期花岗岩,源岩的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造山带火山岛弧岩系。物源中输入较多的铁镁及含钙物质,促进油页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张帆  孔明华  王雪  曾花森 《地质科学》2009,44(2):468-477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分析和包裹体测试数据对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黑鱼泡凹陷和双城向斜的古地温进行了研究并恢复了其热历史.它们都是在明水组沉积末期达到最高古地温,从古近纪到现今古地温持续降低.各个凹陷经历的古地温高低顺序依次为:古龙凹陷 >双城向斜 >三肇凹陷 >黑鱼泡凹陷,对应最高古地温为160℃至120℃不等.成烃史研究表明:松辽盆地中-浅层主力烃源岩青山口组-段泥岩随着嫩江组的快速沉积迅速进入生烃阶段,但各地所处成烃阶段不同;齐家-古龙凹陷烃源岩在嫩江组沉积初期进入生油门限,在嫩江组-明水组沉积期为快速生烃期,现为成熟-高熟阶段;双城向斜和三肇凹陷烃源岩在嫩江组沉积中期进入生油门限,于嫩江组-明水组沉积末期为快速生烃期,现为成熟阶段;黑鱼泡凹陷烃源岩在嫩江组沉积期末进入生油门限,于四方台组-明水组沉积期为快速生烃期,现为低熟-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期研究——以黑帝庙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光 《世界地质》2008,27(1):53-58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结合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探针成分分析与构造演化史分析,认为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主要存在一期充注,包裹体均一温度是90℃~110℃,对应的油气充注时间是从82.5 Ma开始.油气存在二期成藏,即嫩江组末期和明水组末期.嫩江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是二期充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是90℃~100℃和110℃~120℃,油气分别由68 Ma和66 Ma开始充注,但以后者为主.主成藏期是一期,明水组末期-古近纪时期.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寻找由嫩江组烃源岩提供油源,形成于姚家组和嫩江组中的岩性油气藏及于明水末期-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东宾县凹陷白垩纪地层层序及其与松辽盆地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剖面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厘定了宾县凹陷白垩纪地层层序:下白垩统板子房组、宁远村组、淘淇河组、泉头组和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综合运用岩性地层、生物地层、地质事件和同位素年龄的方法将宾县凹陷白垩系与松辽盆地进行了对比。根据同位素年龄对比,板子房组相当于沙河子组上部和营城组下部,宁远村组相当于营城组中上部。根据植物化石组合分析,淘淇河组可与营城组顶部、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底部对比。“鸟河组”下部红层作为区域性气候事件的产物可与泉头组下部对比;该组以Triangulicypristorsuosus和Triangulicypristorsuosusvar.nota繁盛为特征的介形类化石组合与青山口组相似,轮藻类化石Atopocharatrivolvis、Aclistocharasongliaoensis和Obtusocharaniaoheensis在泉头组至嫩江组均有发现;因此将“鸟河组”分解为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  相似文献   

12.
刘滢  吴朝东  张顺 《地质科学》2012,47(1):139-153
通过颜色指数的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地层颜色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地层颜色变化特征与古气候、介形虫演化、古地貌恢复和物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证据进行对比,得到了地层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时间上,从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底部至嫩江组四段顶部存在两个明显的颜色变化旋回,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从嫩江组五段底部至明水组地层颜色表现为复杂频繁的突变特征,受强烈构造活动的作用。空间上,嫩江组三、四段氧化色地层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东北部,主要受沉积体系分布控制,证实了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三段主物源来自东部、东北部,及嫩三段至嫩四段主物源转向北部的变化。分析得出地层的颜色指数主要受沉积介质浓度和水体扰动情况两个因素作用,可以有效地反映所在时间和空间内的沉积环境变化,可在区域性研究中替代孟塞尔颜色标定法,为古气候、盆地沉积演化和古地貌恢复的分析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青山口地区嫩江组下部生物地层及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松辽盆地青山口地区后金沟剖面进行化石的系统采样、鉴定和分析,识别出了介形类Cypridea gunsu-linensis-Cypridea ardua和Ilyocyprimorpha netchaevae-Periacanthella portentosa-Cypridea ordinata组合,孢粉Proteacidites-Cyathidites-Dictyotriteles和Lythraites-Aquilapollenites-Schizaeoisporites组合。根据介形类、孢粉化石组合,结合叶肢介化石和岩性等资料,厘定了该剖面的层位,认为后金沟剖面属于嫩江组一段上部-二段下部。在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时期的古生态、古环境、古气候分析。根据介形类化石的保存特征及丰度、分异度,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测在嫩江组一段-二段沉积过渡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湖侵。伴随着湖侵,介形类经历了一个衰退、消亡、复苏的过程。根据对孢粉的分析,认为该沉积期总体属于湿润到半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其中在嫩江组二段底部黑色页岩的沉积期显得气候更加湿热,向上开始逐渐变干凉。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白垩纪缺氧地质事件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松辽盆地白垩纪出现多期缺氧地质事件,它与全球白垩纪的地质事件相对应。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段出现较明显的缺氧地质事件,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的源岩沉积。可溶有机质具有较低的姥植比,生物标志物出现了28,30 双降藿烷及保存了相对较为完整的C34或C35藿烷、重排甾烷的含量很低、有伽马蜡烷的存在等特征。松辽盆地在白垩纪时存在缺氧事件和海侵事件,与此同时,缺氧事件造成了这些地层中富含并具有高度分散性区域特征的生物化石的组合,形成了层序地层学上的密集段;缺氧事件又反作用于底栖生物,导致了松辽盆地古生物演化史上的生物绝灭事件。松辽盆地以持续沉降为主,湖盆水域迅速扩大,水体加深,近岸湖水表层生物生产率提高,底层水循环不畅导致了湖水底层水体缺氧,引发了古湖泊缺氧事件。在松辽盆地的缺氧事件中形成了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段的黑色泥岩(部分地区发育页岩),成为松辽盆地的主力油源层,为大庆油田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连续取嫩江组三~五段岩心长532.07rn,岩心收获率为94.8%,是迄今获取的最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文章对此进行了厘米级沉积地质描述(分层厚度2~5cm)。嫩三~五段沉积时期与坎潘阶中期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嫩三~五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一岩相一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嫩三~五段识别...  相似文献   

16.
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烃源岩海侵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馥  蔡进功  高福红 《沉积学报》2009,27(4):650-656
太平林场组作为孙吴—嘉荫盆地最重要的生烃层位,与松辽盆地海侵层位嫩江组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对该盆地萝北剖面和黑龙江剖面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太平林场组底部沉积时为高盐度强还原的水体环境,这与嫩江组早期的海侵咸化水体特征一致,且向上具有水体盐度及还原性降低趋势。综合前人研究中的古气候,古生物等方面证据,认为在早白垩世,孙吴—嘉荫盆地为松辽古湖盆一部分,太平林场组与嫩江组为同一湖盆沉积,且遭受了海侵。太平林场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沉积保存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保存及转化成烃,可为该区油气生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层序地层格架及介形类特征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介形类演化对层序地层格架的响应。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相当于青山口组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段地层,由6个三级层序构成,青山口组二三段相当于3个三级层序,姚家组一段、二三段和嫩江组一段分别相当于1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及不同体系域介形类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白垩系综合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地层学研究表明,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均产Cicatricosisporites,Klukisporites,Densoisporites和Aequitriradites等早白垩世代表分子,登娄库组产Cicatricosisporites exilis-Hymenozonotriletes mesozoicus...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一段是松辽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习惯上称之为中部含油组合。地震、测井、录井、岩芯及古生物资料综合研究表明,中部含油组合由超层序SSQq-qn的高水位时期和湖泊萎缩时期形成的青山口组二三段和SSQy-n的低水位时期和湖泊扩张时期形成的姚家组和嫩江组一段组成。中部含油组合内部的姚家组底界为超层序界面,其顶底分别为超层序SSQq-qn和SSQy-n的密集段。中央坳陷区中部含油组合发育的地层较全。青一段和泉头组四段顶部组成1个三级层序,包含2个四级层序;青二三段由3个三级层序构成,又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姚家组由2个三级层序组成,并分别对应1个四级层序;嫩江组一段相当于1个三级层序,其中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不同级别的层序在古生物、岩性—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资料上都有特征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北方主要产煤铀盆地之一,松辽盆地西南缘开鲁盆地一直是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绍根地区煤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大量伽马异常信息,对该区展开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并钻探发现了铀矿化显示。在此背景下,对绍根地区早白垩世裂陷期晚期至今沉积地层展开地层精细对比划分、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分析、铀成矿类型和赋矿规律探讨。综合分析认为:1)绍根地区自早白垩世阜新期以来发育阜新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泰康组,泉头-青山口组、明水组缺失。2)绍根地区阜新期为断陷期末期深湖-湖沼相沉积,发育多层煤;之后受燕山运动影响,阜新期末发生构造反转,泉头-姚家期早期处于构造隆升的欠补偿时期,阜新组顶部遭受剥蚀,泉头-姚家早期未接受沉积;姚家晚期-嫩江期为热沉降坳陷阶段,发育冲积扇相和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四方台期为挤压反转期,地层快速隆升,发育冲洪积扇沉积。3)嫩江组和四方台组为绍根地区主要赋矿层,其中嫩江组发育泥岩型铀矿体,四方台组发育砂岩型铀矿体。4)泥岩型铀矿体顺层呈中心向下凹的薄板状发育,为典型的同生沉积成岩成矿;砂岩型铀矿体呈板状,主要赋存于四方台组底部红褐色与灰绿色交界部位的灰绿色砂砾岩中,其成矿类型可能为潜水氧化型。上述成果认识与钱家店等邻区有较大差异,对绍根地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