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分析了贵州从江南加地区钨铜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南加地区钨矿的形成时代大致相当于雪峰期,铜矿主成矿期可能属于印支—燕山期。钨矿主要是该区雪峰期花岗岩和四堡群鱼西组地层提供成矿物质,而铜矿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围岩花岗岩及深源。该区钨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与四堡群变质岩的外接触带,受鱼西组中层间破碎带控制,形成部位主要是花岗岩凹陷部位,铜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内部EW、NW和NNE向断层破碎带中,形成部位主要是花岗岩体顶部凸起部位。  相似文献   

2.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钨矿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含钨石英脉产于成矿花岗岩顶部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带外脉式"的石英脉几乎全部产于接触带外侧。湖南白云仙钨矿田头天门钨矿床发育较完整的"带外脉式"钨矿矿化组合和空间分带,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分布于岩墙上部,后者发育于上方外侧的砂岩中。笔者研究了头天门钨矿床中花岗岩和各类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演化与钨的富集成矿过程。提出头天门钨矿床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岩墙→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石英脉的岩浆-热液演化-成矿全过程,成矿流体表现出"上液下浆"的分带特点。在岩墙形成前的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岩浆晚期分异作用的制约,岩墙之后的演化则主要受热液作用的影响。成矿地质体为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以及上部的岩墙。建立了带外脉式型钨矿床成矿模型,形成机制主要为:在岩浆固结之前,岩浆中的挥发分和H2O在岩体顶部聚集引起围岩破裂,岩浆充填形成岩墙,挥发分和成矿物质在岩墙上部聚集形成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钨矿,并在外侧形成石英脉型钨矿。  相似文献   

3.
九毛锡矿位于环太平洋锡矿成矿带的西段,江南古陆的西南缘桂北隆起带之南端。笔者通过野外工作和初步室内工作,认为九毛锡矿床区别于国内外其他锡矿床有三:(1)成矿物质来源与超基性岩有关;(2)成矿时期较古老,为四堡、雪峰期;(3)成矿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根据木锡石产出,还说明具浅成的地质特征。一、成矿地质条件九毛锡矿产于桂北元宝山复式花岗岩体东侧,超基性岩和四堡群变质岩及两者的接触带中。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出现地层倒转,主要构造线呈南北向和北北东向延伸。本区出露地层主  相似文献   

4.
崇阳坪地区位于南岭西段,区内出露有中华山、崇阳坪、瓦屋塘3个岩体,且在岩体内已发现了初具规模的寨溪山、上茶山、牛角界、沙溪等钨矿床,主要矿化形式为浸染状、细脉状白钨矿、黑钨矿化,常见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等,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主要为白钨矿)。区内崇阳坪岩体LAICP-MS锆石U_Pb年龄为(214.2±1.7)Ma,瓦屋塘岩体年龄为(223.1±2.1)Ma,形成于印支期,研究区内的钨矿(化)体均产于印支期花岗岩体接触带上,空间上与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关系密切,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这填补了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不能形成独立钨矿的空白。文章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该区找矿取得的进展,主要从以上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总结分析该区钨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该区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5.
越城岭地区属于桂东北钨锡矿集区,共有30多处钨锡矿床点分布。钨锡矿化类型主要有矽卡岩-角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类,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为本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清溪组中,钙质碎屑岩主要形成矽卡岩-角岩型似层状矿,碳酸盐岩中主要形成矽卡岩型矿,碎屑岩和花岗岩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钨锡矿。钨锡矿化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岩体内和近岩体的地层中,加里东期花岗岩(越城岭岩基)W成矿元素初步富集,燕山早期岩株富W、Sn,为本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处。矿床点主要沿越城岭东侧龙水—会龙铺弧形构造分布,矿脉多赋存于NNE向破碎裂隙带,NWW向及EW向张性、张扭性裂隙、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6.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展布严格受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等;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花岗岩浆侵位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化)体;燕山期花岗岩浆侵位导致早期矿化矽卡岩发生叠加矿化,同时在构造破碎带中形成云英岩型锡矿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是形成规模巨大的钨锡多金属工业矿床的必要条件.此外,提出了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鄂东铁矿地处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西部,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及中上统蒲圻群是鄂东铁铜矿主要成矿地层,岩浆夕卡岩型铁铜矿成矿与其关系密切.侵入接触带构造,捕虏体接触带构造,断裂叠加接触带构造,断裂构造是矿床的容矿构造.以中酸性岩为主的燕山期岩浆岩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在系统研究以往地质物探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鄂东地区铁矿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该区铁矿的成矿规律,并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了下一步鄂东地区铁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云南沧源拱丁金多金属矿床产于耿马花岗岩西接触带内带的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矿石和脉石矿物的S、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成矿流体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天水和岩浆流体的混合,成矿组分主要是从元古界地层中萃取的,但也包含有岩浆热液携带的深部成矿物质。成矿温度为217~353 ℃,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根据矿床的空间分布、围岩蚀变类型以及成矿时代分析,提出燕山晚期中酸性岩脉发育地段,特别是闪长玢岩岩脉群分布地段以及耿马花岗岩体与元古界西盟群王雅组接触带内带的构造破碎带,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整理湖南73处钨矿床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区带划分、控矿因素归纳、重要钨矿成矿区带的成矿密度和成矿强度的定量分析,将湖南钨矿区带划分为5个Ⅲ级成矿区(带)、12个Ⅳ级成矿亚带(区)、20个矿集区。梳理Ⅳ级各成矿亚带(区)的矿床分布特征可知,万洋山—诸广山成矿区(Ⅲ-83-5)钨矿床数量最多,资兴—宜章成矿区(Ⅲ-83-4)的成矿强度最强,达212.74 t/km2。各矿集区矿床分布特征显示,千里山—骑田岭钨矿集区(Ⅲ-83-4-a)有9处钨矿床,矿床数量最多;瑶岗仙钨矿集区(Ⅲ-83-5-c)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均位居矿集区首位。燕山期为钨矿成矿的高峰期,该期形成的WO3累计查明资源量占全省累计查明资源量的78.78%。  相似文献   

10.
喜峰口-叨尔登金成矿带上的金矿床产出空间各不相同,矿床的围岩有花岗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矿体的分布均受控于断层破碎带,矿床成因与热液有关.通过对铅、硫以及包裹体水同位素的研究,确定了金矿在成矿时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一致,成矿热液中的水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成矿物质黄铁矿中的硫来源于花岗岩.因此说明研究区的金矿为燕山期花岗岩期后热液成因.产于地壳深部的富含成矿物质的花岗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同化了部分太古宙变质岩并从中汲取了成矿物质,将其带到地壳浅部,最后沿构造裂隙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11.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长期以来,对脉型钨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各种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与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文章以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成矿岩体、含钨石英脉及与之相关的矿化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探讨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矿化现象,从而建立了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在瑶岗仙钨矿床中,成矿地质体即成矿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主要矿化类型包括岩浆岩型、云英岩析离体、云英岩脉、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等,分布于岩体顶部接触带附近。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岩浆晚期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岩浆岩型矿石形成于岩浆晚期,云英岩析离体和云英岩脉等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主要形成于热液阶段,岩浆阶段→热液阶段的演化是连续的。成矿花岗岩侵位深度约为2~3 km,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成矿系统相对封闭,外来成矿物质和流体较少,含钨石英脉主要以快速充填的形式形成于岩浆固结之后。瑶岗仙矿床含钨石英脉控制垂深达1300 m,"五层楼"垂向分带不明显,顶部未出现细脉带和线脉带,而在石英大脉的顶部出现横向交代形成的毒砂黄玉层。研究表明,瑶岗仙矿区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保存较完整,代表系统顶部的毒砂黄玉层保存完好,剥蚀水平正好达到岩体顶部。  相似文献   

12.
个旧矿床不仅是一个超大型的锡矿床,同时也是大型的铜、铅、锌、钨和银矿床,此外还伴生众多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近些年来,除了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成矿有关的认识外,还有海底喷流成矿和玄武岩成矿的新观点。笔者在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大型锡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与示范》工作中,通过野外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提出了个旧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模式,个旧矿区成矿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燕山期含矿花岗岩,与碳酸盐建造和富含成矿物质的岩层发生相互作用,在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富集形成一系列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围绕含矿花岗岩而进行。个旧矿区成矿花岗岩与碳酸盐建造和富含成矿物质的岩层以及构造的有利配置是控制矿床空间分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宝坛地区锡矿床受元古界四堡群文通组控制.锡矿源层形成于四堡期滨岸相冲洗带及近滨带.成矿经历了四堡期的沉积、海底火山喷发、区域变质和雪峰期的岩浆热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可分为壳源重熔及其分异型(C 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 型)和铝质A 型花岗岩三大类。 原生锡矿(包括云英岩型、变花岗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斑岩型六个主要类型)与H 型和铝质A 型花岗岩关系密切。本区矿床(点)主要沿古板块结合带、大型隆起区与坳陷区结合部、深大断裂(带)等三个部位分布, 具体分布在一带(NE 向锡田-骑田岭-九嶷山-花山、姑婆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和六区(康家湾-大义山锡多金属成矿 集中区、都庞岭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粤北赣南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湘东赣西锡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丹池锡铅锌多金 属成矿集中区、九万大山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南岭地区从晋宁期到燕山晚期均有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点)形成,其 中,燕山期150~160 Ma 为南岭成岩成矿高峰期。提出南岭成矿带作为找矿重点的11 个找矿远景区,具体找矿工作应围绕以 下几个方向展开:(1)老矿山的深部及外围找矿;(2)深入岩基找矿;(3)隐伏花岗岩分布区找矿;(4)区域性不同方向 构造带交汇地带找矿;(5)寒武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附近有望找到破碎带蚀变岩型(底砾岩型)钨锡矿;(6)远离花岗岩 岩体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15.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滇东南—桂西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石头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南侧,老君山燕山两期花岗岩均有出露,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点)众多,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化、接触蚀变带铜钨锡矿化、强硅化带中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等。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其次包括硅化、钾长石-高岭土化和黄铁矿化等。结合近期地质勘探所揭露的新信息,本文对该区锡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老君山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以第2期为主)密切,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特别是第2期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对成矿作用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其中,2期岩体接触带、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是有利成矿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石头矿区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坞尖钨矿床位于扬子陆块南缘与华夏古陆块的接合部位,是皖南地区典型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近年来在该区域内钨多金属矿的找矿取得很大的突破。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确定对矿床成因研究、找矿方向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主成矿期的石英和黄铁矿进行了氢、氧和硫同位素测试。数据显示,主成矿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中水的δD_(SMOW)值为-98.2‰~-70.1‰,δ18O_(SMOW)值为11.5‰~13.9‰之间,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有大气降水的混合;黄铁矿的δ34SV-CDT值为4.6‰~5.2‰,硫源单一,主要为岩浆来源,可能有少量地层S混入。矿床氢、氧和硫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燕山期大钨尖地区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而且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富集,从而形成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川口花岗岩体位于南岭成矿带北西侧,赋存有大型川口钨矿床.川口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分异的S型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表明,川口花岗岩体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3.1±2.6 Ma,成矿年龄为225.8±1.2 Ma,表明其成岩成矿时代为印支期.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川口花岗岩来源于古元古代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印支期陆内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川口花岗岩与钨矿床在时空上高度吻合,钨矿与花岗岩的Y/Ho比值相近,且两者在Y-Ho图解上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结合钨矿石中Re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川口花岗岩岩浆经历了高度分离结晶,产生了富挥发分的成矿流体而形成钨矿.作为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的典型实例,川口花岗岩与川口钨矿指示了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具备较大的钨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汝阳县南部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汝阳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探明中型以上铅锌矿床3处,大-中型钼矿床2处,小型铜矿床3处,还有多个钼、铅、锌、铜矿点.铅锌铜矿床均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体内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或与之相交的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钼矿床赋存于花岗岩体侵入形成的斑岩体周边,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控制着矿床规模、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湖南麻阳铜矿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麻阳铜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特征以及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初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沅麻盆地南东侧的雪峰古陆;地下热卤水对成矿起有改造作用,成矿过程是地下热卤水将初始成矿物质溶离出来,并运移到有利的岩性-构造部位,在弱碱性还原条件下逐渐结晶成矿。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北部的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南缘,江南造山带西段,区域出露的最古老地层为元古代四堡群及丹洲群,并出露有新元古代花岗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体。桂北新元古代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分布于宝坛地区四堡群文通组下段的基性-超基性岩层中。前人对该区铜镍硫化物矿床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工作(毛景文等,2001;杨振军等,2010),但仍缺乏成岩和成矿过程的系统研究以及精确的成矿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