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成矿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裕生  梅燕雄 《地球学报》1995,16(2):182-189
成矿模式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矿床地质科学在描述性基础上发展到高度理论性的必然产物。成矿模式是在区域成矿学研究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矿床特征和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对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具有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根据成矿模式的概念和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矿床分类设想,并就成矿模式与成矿系列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洼学说成矿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简述了地洼成矿理论的基本要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实例,对构造-成矿类型及模式,多因复成成矿的标志,“原地洼区”成矿等作了、阐述;并着重强调了构造动力成矿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地壳演化与成岩成矿元素演化的一体性、顺序性、周期性和方向性等是构造动力成矿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综述了近年地洼成矿理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年来,许多地球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高新技术应用于矿产资源评价与勘查中,大大地提高了成矿理论和找矿预测的研究水平。成矿学的研究在经历了矿床模式、板块构  相似文献   

4.
初论造山带成矿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成矿学是研究造山带矿床形成环境、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是地球物质科学新的生长点。造山带具有矿床类型多、矿产种类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发育、成矿地间跨度大、成矿多期次和多旋回发育等特点,区域成矿的多样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明显,成矿具分带性和不均匀性,大规模成矿与重大构造热事件相关。造山带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应主要包括:造山带类型及其构造演化,主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成矿环境与控矿要素,成矿物质、流体与成矿机制,构造、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造山带中成矿规律以及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造册带成矿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技术的融合,以揭示造山带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造山带成矿学概念与框架的提出,将有助于造山带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指导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取得新突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的首要任务,成矿模式和成矿预测的研究成为矿床勘查的热点问题,并对勘探隐伏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根据近年来成矿模式的研究进展,对矿床成矿模式理论及成矿预测理论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阐述,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得出,成矿模式和戍矿预测理论从早期的地质为主的找矿模式向地质、物探并重的找矿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造动力成矿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构造动力成矿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关于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根据构造与成矿全球变化的系统对比,提出了超大陆旋回对成矿演化的宏观控制,并探讨了成矿作用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四维(元)的、动态的成矿分析成为现代成矿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引张、挤压和剪切动力成矿作用是构造动力成矿的基本形式,它们各具特点。此外,在动力成矿机理和动力成矿模式的探索上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新认识。这些正促使传统成矿学发生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矿床学发展到今天,许多地质学者都想在全球地学资料基础上建立一个成矿作用的“基础理论”,用以统帅各种成矿理论,充分揭示成矿的全过程。并应用这种“基础理论”卓有成效地指导找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综合成矿论”和“成矿系统论”,两者有许多异同之处。笔者将二者综合起来,以地壳运动为纲,地质年代为准绳,一维时间为线索,在“四维空间”中建立普遍适用的区域成矿系统模式,并对这个模式进行了分析。还根据湘西地区的实际地质矿产情况,建立了湘西地区的具体成矿系统模式,用以指导这一地区的成矿预测和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
矿床学的发展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研究思路的发展变化上。矿床学从传统的对单一矿种、单一矿床和单一成矿模式的研究发展到对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的全面探讨和整体认识,妥善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片面与全面、个体与群体、定性与定量、时间与空间等种种复杂关系,这种研究思路上的变化体现了系统的、辨证的哲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朱裕生 《地质论评》1993,39(3):216-222
成矿模式是对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内外部特征、控矿因素、矿化的时空演化规律、矿化标志、成矿物质来源、成因机理和找矿标志的高度综合描述和解释,将复杂多变的成矿作用和地质现象上升为成矿学的地质理论,并用文字、图表予以表达,使人们对同类或一组相似矿床的成矿特征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从整体上深化对矿床的认识。按成矿单元的差异和勘查要求,将成矿模式分为区域的、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三部分。并列出了建立各类模式(型)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成矿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矿系统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是指在一定成矿环境下,由矿源场、矿质运移和聚矿场等要素组成的具有成矿功能的有机整体。成矿系统研究强调从整体上、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去认识成矿过程,这有助于更新传统矿床学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成矿规律,有助于提高成矿预测的精度。成矿系统的研究方向为:(1)继续开展成帮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2)开展流体成矿系统的研究;(3)开展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  相似文献   

11.
壳幔成矿学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杜杨松 《矿床地质》1999,18(4):341-346
壳幔成矿学是联结深部地质学与区域成矿学的重要桥梁,将成矿作用与深部过程联系起来,进行壳幔成矿学研究,已成为当今区域成矿学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壳幔成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大陆壳幔多层圈相互作用与成矿关系,而壳幔成矿学研究的主要技术支撑是“岩石探针”分析,壳幔成矿学研究应选择若干典型区域,采用演化历史分析与作用过程鉴别结合的思路,对岩包体及其寄生主岩和有关矿床进行深入研究,以查明区域壳幔相互作用事件幕与  相似文献   

12.
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贡献很多很大,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地构造成矿学派之一,地洼学说对成矿学最突击的贡献,是创造性地从地壳大地构造单元中划分出地洼成矿区,并与地槽区、地台区并列,成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矿区。因而扩大了找矿领域,指明了研究的新动向,获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又一突击贡献,是提出多因复成成矿论及多因复成矿床。陈国达教授的著名论文《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多因复成矿床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这类矿床具有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作用及多控矿因素的五多特点,是多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成因有争议的矿床研究。解决了多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指明了新的找矿和研究方向。由于地洼学说在成矿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地洼成矿区的时代,已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推延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洼成矿区的空间分布,由亚洲、欧洲、非洲,扩展到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世界各地。地洼学说使成矿学研究引向深入,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近年来金矿床学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①大型一超大型金矿床;②区域成矿学与成矿系统;③造山带成矿与造山型金矿:从俯冲(增生)造山到碰撞造山成矿的显著发展;④成矿系列、成矿谱系到成矿体系研究;⑤热点、地幔柱及其多级演化:从边缘成矿到板内成矿;⑥成矿时代:从模糊到精确;⑦现代金矿成矿的实时模型;⑧从板块构造演化、超越板块构造到成矿地球动力学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成矿“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活动论新思维,提出了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概念,即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构造聚敛“场”、金属成矿“相”和矿“床”4个成矿等级在1个金属成矿省内的成矿作用,及其随着地质历史演化进程,通过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定地质事件,促发4个不同等级的成矿组成以一定规律发生耦合。不耦合者不成矿,一般耦合仅成一般规模矿床,最佳耦合导致巨量金属堆积,形成特大型矿床。文章以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成矿省为例,通过成矿等级体制的有序耦合、耦合程度及其巨量金属堆积机制的研究,发现巨量金属的堆积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一定的地质事件激发常规成矿作用发生异常“引潮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地台北缘金属成矿省(区、带)地质历史演化为实例讨论近10年来国内外成矿年代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内容涉及成矿年代学研究的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的年代学背景,代表性地区的金属矿床成矿年代演化,金属成矿省成矿事件的年代鉴证,成矿年代省和成矿年代区的建立。文中重点提出,成矿年代学作为学科,不同于矿床成矿年代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它是在一定的成矿区域(金属成矿省)内应用矿床成矿年代研究区域的成矿地质历史演化,做出成矿热事件和建立成矿年代省的年代鉴证,提出先兆成矿(Tp)、初始成矿(Ti)、主期成矿(Tt)、滞后成矿(Th)、终结成矿(Te)的成矿流程和成矿跨度(Ts),为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在地球动力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可作为演化热事件特殊标记的矿床谱写其成矿年代演化历史,从而发展“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演化成矿学”,发挥“成矿演化是一切成矿因素函数”的成矿远景评价效应  相似文献   

16.
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及其改善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亮明 《地学前缘》2007,14(5):82-91
成矿理论预测能力决定了成矿理论的价值及其对找矿勘查的贡献。通过分析成矿理论预测能力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制约成矿理论预测能力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促使成矿理论预测能力提高的途径。成矿系统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使得应用成矿理论进行成矿预测时,既没有能完全把握成矿的本质过程及控制矿体定位的关键因素,也没能弄清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与地质过程,还进行了条件并不充分的不严格推理,从而使得当前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并不高。从历史的变化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成矿理论经过一段时间应用后,其预测能力是逐渐下降的;针对某一特定矿床建立的成矿模式的预测能力要比根据某一类矿床的共同特征而建立的成矿理论低得多,区域成矿的理论预测远比矿床(体)预测容易。针对创造和应用成矿理论的不足,提高成矿预测能力的途径主要有:(1)不盲目追求高新技术和新奇理论,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地质工作;(2)发展地球信息探测技术,在更大的范围更准确地探测地球信息;(3)创新地壳构造理论,更加准确推测地壳构造时空演化特征;(4)以整体论方法研究成矿理论系统,揭示成矿作用的复杂性规律;(5)去掉多余假设,使理论的内核尽可能简单化;(6)发展地质动力学计算模拟,通过计算模拟更深入了解成矿及相关地质系统;(7)发展多源信息三维空间集成技术,实现推理计算化。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92,自引:3,他引:89  
刘建明  张锐  张庆洲 《地学前缘》2004,11(1):269-277
中国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的部位。从而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近年来区内找矿工作有了新突破 ,对内生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 ,文中试图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文章将大兴安岭地区对照其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成 4个成矿带 ,总结了两期主要成矿期 (海西期和燕山期 ) ,归纳出两大主要成矿系列 ,并分别就最近几年的新成果进行了典型矿床的举例  相似文献   

18.
湖南区域内生金成矿学分析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南及邻区为例,对黄金成矿学及成矿区域预测进行初步分析。从研究现状出发,对内生、外生、区域成矿加以探讨。最后提出成矿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矿床学研究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9,18(2):146-152
20世纪矿床地质学蓬勃发展,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已经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文章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矿床学研究取得的若干成熟。在21世纪中,矿床学将能推陈出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有三方面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成矿理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发掘地质体的有用性,加强对新型矿产资源的研究,在矿产资源的更新换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29届地质大会看矿床地质学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全面概括地介绍了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矿床地质学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对海底热水成矿、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和黑矿型矿床新模式作了详细介绍,此外也对成矿流体、矿床成因理论、矿床实验研究、矿床形成环境和演化规律,以及隐伏矿床的勘查方法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地幔流体研究和区域成矿学日益受到重视,一些新的基础理论,如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耗散结构、分形几何学以及非线性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开始引用于矿床学研究。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勘查中的应用有较明显的进展。矿床学研究的4个重要趋势是:1.向宏观发展:如地球历史中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和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2.向微观深入:如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实验和水—岩作用机理的研究;3.成矿多来源、多成因和多阶段的研究;4.现代成矿作用与古老成矿作用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