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地质调查是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土壤厚度调查是生态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更准确地对土壤厚度开展精细探测,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与地质雷达法在西昌市开展土壤与下伏基岩界线精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土壤层具有高阻视电阻率异常、电磁波反射信号较弱的特征,而深部基岩则表现为相对低阻视电阻率异常、电磁波反射信号表现较强。因此,高密度电阻率与地质雷达法能有效识别岩土层界线和土壤厚度,为生态地质调查中土壤厚度调查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在海南岛九所—陵水断裂带附近的黄流、九所、崖城测区,使用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地下水勘查;发现九所测区低阻异常处钻孔出水量贫乏,黄流测区团块状高阻异常处钻孔出水量较大,在崖城测区,将钻孔布置在高阻地段,勘探到基岩裂隙型温泉。初步认为上述测区低阻地段岩石破碎,泥化严重,水量贫乏;而团块状高阻地段,基岩裂隙未被泥土填充,导水性较好,钻孔出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所有测点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数据进行了反演,获得了测区地下电阻率的三维分布图像.测区内的最明显电性特征是地表普遍分布几十米厚的低阻体,在测区中间部位存在两个连通性较好的高阻带.三维分布图像与0勘探线、7勘探线矿体断面和矿体平面分布范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推断测区内浅部含矿的重点部位是低阻背景中的相对高阻带;深部对应矿(化)体的地层位于良导体和高阻基岩间的过渡带主要分布在高阻带Ⅰ和高阻带Ⅱ所在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将超高密度电阻率法用于某水库坝址区隐伏断层探测。介绍了测区地质及测线布置情况,采用汉克尔变换方法模拟了层状介质模型视电阻率响应,通过反演计算结合地质钻孔资料,确定了基岩埋深及区域断层的走向。断层破碎带在电阻率剖面中呈现明显斜立条带状低阻异常,其产状与地质及钻孔资料一致,验证了超高密度电法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库南屯进行勘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物探方法初步查明地下溶洞存在的情况以及区内的地质概况,为该区地质灾害的评价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多种物探方法实验,发现激电中梯、激电联剖及视电阻率测深效果相对较好。由于区内地下水较发育,而且已知塌陷部位都不同程度的含水,水导电性能好.。因此,在地表观测时呈现视电阻率低阻趋势。当溶洞中没有地下水存在时,视电阻率呈现高阻异常。这样就可以通过视电阻率的反映来发现地下溶洞。  相似文献   

6.
刘祥柱  刘福臣 《地下水》2009,31(3):129-132
鲁中砂石山区地下水富水性严重不均,为山东省严重缺水地区.为探测鲁中砂石山区的地下水,利用四极对称剖面法、中间梯度法、偶极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等各种电阻率剖面法,寻找岩石破碎带、低阻正交点、低阻麻花异常、"V"形低阻异常、高阻岩脉等富水构造,成井率大为提高,找水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河南巩义抗旱地下水井位确定和钻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高密度电法开展河南省巩义市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发现巩义市东南部基岩山区深部含水层的电阻率为低阻,基岩电阻率总体为高阻; 西北部松散层的上部黄土电阻率为低阻,下部砂砾石松散含水层电阻率为高阻,从而提出了在该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查找水的新思路,即“基岩山区高阻中寻找低阻”和“松散层低阻中寻找高阻”。在巩义市打井20口,成井率100%,实践证明该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在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中,在快速熟悉区域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多种物探方法(高密度电法、电测深、测井等)相互验证十分重要,可为在应急早期尽快统一认识、确定具体井位和避免打“干眼”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通常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完成应急任务,应根据应急找水任务工作量、应急时间和当地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安排不同的钻探机械和钻井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岩石电性特征差异为基础的电测井,在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视电阻率测井装置中,地井系统是较为常用装置形式。通过安徽省胡家碾地区地质背景和钻孔地层以及对井中电法测量资料的分析对比,探讨了井中地电异常产生的原因及与寻找地下水的关系,认为井中负视电阻率异常与井中正自然电位异常相对应时,通常是寻找地下水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泰安地区岩溶富水构造激电测深法异常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抗旱打井找水开发深层岩溶地下水资源实例证明,泰安岩溶区不同岩溶形态富水构造激电测深异常类型及成因有一定规律可循.富水构造上的电测深曲线异常类型可划分为缓升型、缓降型、低阻V型、低阻平台型,富水地段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异常类型可划分为低阻台阶型、低阻梯度带型、低阻U型.以溶洞等岩溶形态为主的富水带引起相对低视电阻率、低视极化率、低半衰时及衰减度低异常,出现激电测深法多参数“同步低”异常;以断层构造破碎为主的富水带引起相对低视电阻率及低视极化率异常,产生相对高半衰时及衰减度极大值异常,出现视电阻率与激电测深法多参数“反相”异常.  相似文献   

10.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于湘潭市某水源改迁工程加固注浆密实度检测,根据数据处理及图像判译,确定异常地层;结合勘探成果,检测出存在地下水富集区,并进行开挖验证。实际结果证明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顶管灌注密实度检测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探测效果,其低阻异常区与含水不密实区域对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变形破坏过程的地球物理数值模型,采用正演计算方法分析底板破坏带的电阻率变化特征,并在五矿8403工作面布置网络并行电法探测系统,进行现场观测。模拟数据和现场探测结果表明,煤层底板视电阻率值与工作面开采过程密切相关,在回采工作面后方电阻率剖面图出现明显高阻异常,其高阻异常位置与底板破坏位置相对应;在回采工作面前方出现相对低阻异常,其低阻分布位置与矿压引起的高应力区相当;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高、低阻异常同步变化。根据这种底板岩石的电阻率变化,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可进行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动态勘探,有利于底板破坏突水的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量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能完整地描述三维的地电信息,更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勘探。采用将总场分解为一次场和二次场的策略,用差分近似微分形成大型线性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得到张量CSAMT三维正演结果。通过计算低阻和高阻目标体的响应,发现卡尼亚视电阻率和视阻抗相位对低阻体表现为低值异常,对高阻体表现为高值异常,视阻抗相位达到极值时的频率比视电阻率达到极值时的频率要高。张量CSAMT对低阻体比高阻体更灵敏,在同样条件下,高阻体的异常区位置相比于低阻体会上移。某工区的勘察案例表明,根据卡尼亚视电阻率异常能定性地判断地下异常体的存在,为解决地质类问题提供了依据。本研究为张量CSAMT三维反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几年大梁金矿的勘查实践,在SⅠ、SⅢ矿化蚀变带共发现金矿体14条。为了总结勘查经验,进一步指导该类型矿床的发现,本文初步提出大梁金矿的磁法、连续电导率、瞬变电磁法、地质勘查模型:连续电导率模型中-高电阻率对应SⅠ矿化蚀变带金矿体的产出部位,高、低阻接触带以及中低阻异常内局部高磁异常地段为铅锌矿体赋存有利部位;瞬变电磁法显示中电阻率内串珠状低阻异常,见矿效果良好;北北西向大梁-双尖山复式褶皱及剪切带控制着大梁金矿4条矿化蚀变带的产出。  相似文献   

14.
岩溶不仅会导致基岩面起伏很大,而且会产生较多的溶蚀带、溶洞、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影响很大.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应用该方法对景德镇市某场地进行了岩溶探测.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的特征分析,推断了该场地的岩溶分布范围、大小和埋深.经钻探验证,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吻合,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待建西岭雪山蓄水池工区进行的浅层勘测,对工区覆盖层与基岩电性差异和裂隙异常特征研究,并与钻孔资料进行比对、校正.结果表明,工区范围内的覆盖层与基岩,以及裂隙与围岩存在明显电性差异.经过软件反演后的测线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和断面,清晰地反映出地下基岩起伏和裂隙地下延展分布、地下埋深情况,进而可圈定不良地质体规模,为待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密度电法温纳装置,结合第四系电阻率分布特征,并在有效探测深度范围内,研究高密度电法测量温纳装置对工作区内基岩面起伏情况及完整性的判别效果;最终通过数据处理,反演解译,结合已有的水文、地质等其他方面的资料和附近现有水井的相关情况,圈定工作区内第四系地下水储存的有利位置。根据异常对比解译、确定目标体范围、经过钻孔验证:高密度电法温纳装置对基岩面的区分反应明显,对较浅层地下水储存位置的确定较为准确,为以后需找类似地层地下水起到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亚楠 《中国岩溶》2018,37(4):617-623
岩溶不仅会导致基岩面起伏很大,而且会产生较多的溶蚀带、溶洞、土洞等岩溶地质特征,灰岩分布区发生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物探手段。文章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对莱芜市泉河地区进行了岩溶地质勘查,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的反演分析,推断了该地区岩溶分布范围、大小和埋深。经钻探验证,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吻合,为该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人工向地下施加外电场,然后通过探测场的参数变化获得电性局部差异,从而认识被测目标的一种勘探手段.该方法可利用覆盖层与下部基岩存在的电性差异来测定覆盖层的厚度.由于其效率高、探测深和精确的地电剖面成像,已成为在水文和工程地质勘察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里简要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发展过程、勘探原理、野外工作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水电站选址覆盖层厚度探测中,获得了测区部位的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结合测区地形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特征的分析,推断出了地下覆盖层厚度,为水电站选址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利用电法在非洲尼日利亚火成岩地区勘察地下水的应用实例,总结出该地区地下水赋存的电测深曲线特征:电阻率曲线尾支呈45°上升,转折点对应的AB/2≥38 m;电阻率曲线转折点<38 m,但有极化率异常.  相似文献   

20.
隧道绿色施工不仅需要预报工作面前方突水突泥等低阻异常,更需要查明灾害体的地质构造,为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保障。传统的瞬变电磁解释方法仅能够提供单一电阻率信息不能满足隧道地质灾害治理要求。因此,将虚拟波场成像技术引入到瞬变电磁隧道探测技术中,期望实现灾害体电性与结构综合解释。首先,根据波场变换原理将瞬变电磁数据转换到虚拟波场;然后,利用电阻率成像算法计算工作面前方电阻率建立虚拟波场速度模型,利用波动方程克希霍夫积分解进行波场延拓实现瞬变电磁虚拟波场偏移成像;最后,综合电阻率与偏移成像结果对工作面前方地质体进行解释,判断地质灾害体的电性与构造特征。分别采用充水溶洞、充水断层两类常见灾害模型对算法进行验证。充水断层模型电阻率成像结果可以识别工作面前方低阻异常,但是异常分布范围略有增加,且不易判断倾斜角度;而偏移成像结果有效地识别异常的边界位置且对应准确,更易容判断异常倾斜方向。充水溶洞模型电阻率成像结果可识别溶洞的低阻异常与位置,但是异常形态与实际模型略有偏差;偏移成像结果圈定了模型的前后边界且与模型吻合较好。实测数据偏移成像结果有效圈定了低阻异常位置与裂隙形态,预测结果与已知出水孔情况相符。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虚拟波场克希霍夫偏移成像结果既包含地质灾害体的电阻率分布,又能识别灾害体电性分界面,为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