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已经成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替代储层。针对卡拉沙依组砂泥交互薄储层横向变化显著、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笔者提出,在综合分析测井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构建岩性指示特征曲线。将构建的岩性指示特征曲线用于储层反演,与常规波阻抗反演对比,岩性指示特征曲线明显改善了反演效果,提高了对薄储层的识别能力,为塔河油田石炭系碎屑岩储层的精细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探讨了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方法和地质意义。对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D14井黄流组自然伽马(GR)测井信号利用Daubechies小波系db5小波进行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和一维离散小波变换。根据其时频色谱图特征和高频离散系数曲线特征,将黄流组一段划分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9个短期旋回。显示出小波变换在测井层序地层划分中较高的分辨率、在识别地质作用中的隐蔽旋回特征的优势。实践证明,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和一维离散小波变换进行综合分析,更有利于不同级次的层序旋回识别。  相似文献   

4.
测井曲线在地层基准面旋回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周期性对渤南海油田沙三段中上部地层进行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对比后发现:该旋回界面与地层基准面由上升到下降期间可容纳空间单向增加的极限位置基本一致;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测井分析结合可以进行储层。特别是高渗透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质、测井和地震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区优质储层多由残余鲕粒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属于中等孔隙度高渗透率性质的储层。优质储层测井曲线多具有低伽马、低速度、低密度和高中子孔隙度的"三低一高"特征,地震反射响应特征为中—强反射振幅并和地层顶底面反射形成典型的"亮点",可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表征储层的纵横向分布。认为地质与地震相结合是预测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东 《吉林地质》2003,22(2):41-44
预测松辽盆地南部深部的含油气层,应采用"两部分离法",首先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对地震资料进行自然伽马、电阻率、中子孔隙度、密度及波阻抗等属性体反演,确定出地层中的砂岩层,然后,针对这些砂岩层,利用声波测井和中子测井合成ACNL曲线等,并与GR曲线交汇的油气水层识别等技术,准确地识别出含油气砂岩层。  相似文献   

7.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煤田为例,对含煤地层中的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属"简单易区别"型,即煤岩层的物性差异较大,物性条件较好,不同岩性在伽马-伽马、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上的特征明显,根据曲线的变化幅度、峰值高低等曲线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划分与对比。根据实际测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上统红水沟组、采石岭组、侏罗系中-下统大煤沟组的页岩段、上含煤段及下含煤段等标志层段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郭少斌 《现代地质》2006,20(3):473-479
采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及米兰科维奇旋回相结合的方法,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桃园—大平房地区东营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把该区东营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通过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地层旋回厚度的变化范围为15.625~25.510 m,且其主要受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偏心率控制。据此,采用F ischer图解法,求取其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曲线,指导层序的正确划分。根据单井相、地震相和砂体形态等综合研究的结果,确定Sq1为扇三角洲沉积,Sq2和Sq3为河流相沉积,为有利储层分布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解释分析,认为砂泥岩段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至海退旋回的标准Ⅰ型层序,相当于三级海平面旋回沉积地层.砂泥岩段由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与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海侵体系域主要为扇三角洲、潮坪、泻湖、蒸发坪及局限台地组成的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由扇三角洲、潮坪、蒸发坪及局限台地组成的沉积体系.一个完整的海平面相对升降旋回导致盆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沉积特征不同,各体系域沉积特征揭示了砂泥岩段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伊海生 《沉积学报》2012,30(6):991-998
应用频谱分析技术对测井物理参数记录的沉积旋回在深度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速率变化对沉积旋回波长、旋回谱系的组合样式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数字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度域对测井数据进行递进扫描的频谱分析图中,旋回波长和旋回谱系的终止面和转换面,指示沉积速率突变界面,对应地层间断面或沉积体制转型的位置和深度,这是我们识别旋回层序界面的标志,这一结论在深海钻孔中得到了验证。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从测井曲线数据中提取沉积旋回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提出根据原始测井曲线建立的极值曲线,可以检测到最明显的旋回波长为10 m级的频谱信号,这一层级的旋回层序界面,可以作为区域等时对比的基准。文中以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讨论了旋回层序界面在解决地震层序界面标定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戴朝强  张金亮 《地质通报》2006,25(9):1168-1174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对地震、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对鲁北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录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把研究区基准面旋回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旋回层序.整个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并划分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该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有利于东营凹陷南坡该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对地震、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对鲁北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录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把研究区基准面旋回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旋回层序。整个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并划分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该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有利于东营凹陷南坡该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陆东凹陷稳定标志层不发育、地层对比难度大的问题,在岩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火山作用与沉积作用相联系,确定火山喷发期次。应用井震联合层位标定技术,精细制作合成记录,建立地震标志层与井上典型岩电特征的关系,完成地层对比与划分,有效指导了储层预测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14.
惠州凹陷珠海组沉积时期,海侵自西南方向进入凹陷,潮流对来自西北方向的古珠江三角洲沉积物有强烈改造作用,在凹陷西南部形成近海潮汐沉积,研究区以潮坪沉积作用为主。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分析了A/S值变化过程中潮汐相的沉积学与地层学响应,以岩心、测井资料为基础,对珠海组进行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划分。在时间地层单元格架内,以潮汐相沉积模式为指导,以井—震界面标定与追踪后的三维数据体为基础,运用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和地层切片技术,优选地震属性,对研究区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为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作为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主要产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了该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岩心观察,利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确定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并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的研究。研究表明,卡拉沙依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CKLSQ1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分别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CKLSQ2可划分为两个体系域,分别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相为三角洲和潮坪相交互沉积,其中北部以三角洲相为主,南部盐上区以潮坪相为主,中部的盐边区为两者的过渡带。该认识为目的层段窄薄砂体的预测和精确刻画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油砂山油田上千柴沟组进行分析,将上干柴沟组地层划分为15~20个短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内部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全区以中期基准面升、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此为指导精细刻画了上干柴沟组地层的砂体展布情况,指出长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及三角洲体系为砂体发育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钙质含量旋回在卡拉沙依组小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河道相砂岩油层夹于卡三段和卡四段的泛滥平原泥岩中,小层对比时缺乏时间—岩性标志层。研究发现该地层中钙质含量变化似乎反映出与三级海平面变化有关的异旋回特点,因而具等时意义。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变化和旋回特征将卡三段、四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小层。各小层厚度一般在80—100m之间,小层界线在连井地震剖面上均标定在同一个同相轴上,也反映了等时性。含油气砂岩较薄的单层厚度(2—5m)和河道微相类型决定了它们在横向上多为井间不连通的透镜状分布。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存在多种划分方案。根据巴楚组的原始定义及井下化石特征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对卡拉沙依组的习惯用法 ,厘定了卡拉沙依组 ,将底界放在生屑灰岩段与中泥岩段之间 ,顶界放在顶灰岩段与含灰岩段之间 ,厘定后的卡拉沙依组自上而下可进一步划分为“含灰岩段、砂泥岩段、上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中泥岩段”五段。塔中 4 0 1井卡拉沙依组发育全 ,岩性段划分清楚 ,生物发育 ,地层时代确定 ,被指定为卡拉沙依组次层型。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永8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永8地区沙三段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相研究。将沙三段划分为上、中、下3个长期旋回,进一步将沙三上亚段和沙三中亚段各分为4个短期旋回,沙三下亚段分为2个短期旋回。古近纪沙三期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类型,即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相。对研究区沉积相的演化特征分析表明,构造位置、古地貌和物源方向对沉积相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沙三段发育了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河流相-浅湖亚相纵向演化序列,沉积体系在纵向上表现为湖泊-河流-湖泊体系的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纵向演化特征。在平面上,河流、三角洲从东向西逐渐推进。通过对该地区的沉积体系研究,为储层评价及油气勘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蒙边界1∶100万系列地质图件编制过程中,有关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问题存在一定的异议。文章根据中蒙两国1∶20万区域地质图件及生物地层学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踏勘,讨论了中蒙边界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地质资料及野外踏勘显示,中蒙边界蒙古地区发育的奥陶纪地层可以和相邻地区的中国奥陶纪地层进行对比。蒙古北山地区的Ehenhaya组和Adagbaishint组下段可以和罗雅楚山组相对比;Adagbaishint上段可与咸水湖组相对比;Naransevestei组与白云山组应为同一套地层。在Saishand地区,除自中国境内延伸来的乌宾敖包组和巴彦呼舒组延伸到蒙古外,Zeeriinhural组可以与裸河组进行对比;Naransevestei组与白云山组应为同一套地层。蒙古东部Khalkh gol地区的Bukhat uul组应分为两部分,下段与多宝山组相似,其时代属于早-中奥陶世;上段可以与裸河组进行对比,时代为中-晚奥陶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