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孟庆山  汪稔  王吉利 《岩土力学》2004,25(Z2):482-486
介绍了利用重锤夯实法加固表层填土与排水固结法加固深层软土联合处理库内层状软土地基的方法,在填土静荷载和塑料排水板作用下淤泥质软土很快完成主固结沉降,重锤夯实法使表层填土受到动力压密,软土和填土强度得以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排水固结过程中填土层的单位沉降量远小于淤泥质软土,重锤夯实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可以达到地表下3.5 m,影响深度可达6.0 m.联合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层状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基软弱土层分布不均匀等原因,某6层综合楼严重倾斜,倾斜率高达20%,并呈恶化趋势.为此,采用水平掏土纠偏法与注浆加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对该建筑物进行了纠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该工程实践,阐述了基底水平掏土纠偏法信息化施工的全过程,并指出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在淤泥质粉土地基中进行注浆是可以取得良好加固效果的,本次纠偏加固方法的成功实施,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夯对砂类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国内外已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软土,特别是淤泥、淤泥质粘性土,它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和弱透水性等特点。能否采用强夯法来加固软土地基,这是建筑工程界很关心的问题。我院在结合某工程的设计中,对软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杭州市某花别墅工程采注浆加固新填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通过注浆加固,使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达到了213kPa。  相似文献   

5.
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在淤泥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娟  李彰明  韩江 《岩土力学》2009,30(2):567-571
以广州南沙泰山石化仓储区1期淤泥质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采用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黏土地基的基本思想和工艺。该工程施工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利用孔隙水压力、土体分层沉降和载荷试验等检测指标对加固效果进行了监测和检测。工程实践表明,采取动力即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辅以填土预压和设置竖向塑料排水板的静力方法来加固淤泥质地基,其效果明显,促淤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变形性能显著提高,整体加固效果很好,工后各项指标完全达到或超过预期值。  相似文献   

6.
淤泥质酸性土水泥土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泥搅拌桩加固有机质含量较高和呈酸性的土层时,我国规范建议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通过深层搅拌法加固太湖应天河工程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质酸性土地基的多组现场水泥土强度试验,分析了淤泥质酸性土中影响水泥土强度的各种因素。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使用高标号水泥(525#)并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可大幅提高酸性淤泥水泥土的强度, 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120 kPa以上,水泥搅拌桩可以加固淤泥质酸性土地基。  相似文献   

7.
高压旋喷注浆新技术,适用于砂类土、粘土、人工填土、淤泥等软弱地基加固处理.它可作为新建筑的地基加固,也可作为旧有建筑物的地基补强,防止基础渗漏等.由于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  相似文献   

8.
注浆沉降法建筑物纠偏加固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用注浆沉降法并辅以高压旋喷注浆对某小区典型不均匀沉降建筑物进行纠偏和地基加固的工程实例,着重分析了注浆沉降法纠偏加固的技术原理,并讨论该工法的控制要点;对注浆浆液配合比、注浆孔平面位置、加固深度、注浆量、注浆压力、高压旋喷注浆等设计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加强纠偏加固施工动态控制的重要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用注浆沉浆法并选用合适的注浆参数进行建筑物纠偏和地基加固,能使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得到调整的同时,复合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具有较好的建筑物纠偏和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9.
冯斌  安冬 《地下水》2019,(1):244-245
针对辽宁省某水电站堤防填筑工程淤泥质地基的施工难点,为有效解决上游引河堤防边坡稳定性与下游过湿场地挖填施工技术控制,研究分析了淤泥质地基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依据工程经验和相关研究,提出了上游水泥搅拌桩联合应用抗滑桩与抗滑强加固软基技术,下游堤防堆载预压与龙沟降水联合加固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与总结该项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可为其他水利工程不同工况下的施工技术提供一定决策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某大面积深厚淤泥软基加固处理工程试验,从淤泥地基承载特征考虑,为定量确定软土之上覆盖层(包括原覆盖层及人工填土层)并反映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中静力、动力荷载和排水体系的相互适应关系,建立了冲击荷载下淤泥地基上覆土层合理厚度 的定量模型。对该模型参数地基压力扩散角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冲击荷载允许应力比R进行分析讨论。模型中变化的允许应力比R直观和定量地反映了冲击荷载大小与软土层排水体系布置方式、软土覆盖层厚度的相互适应关系,也可作为评判软基加固效果的参数。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对于淤泥地基,实际夯击作用下 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23°~30°。工程应用表明,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定量的表达式也为工程人员设计应用提供了便利,对类似的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有借鉴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Sediments deposited in a lake at the front of a glacier in the Svartisen area, Norway, have been studied between 1957 and 1974. Until 1959, they were almost completely covered by an outwash plain (sandur), but subsequent erosion has exposed glacial lake sediments more than 70 m deep within a rock basin about 2·5 km long and 1 km wide. The basin was filled by sand and silt carried from beneath the glacier Austerdalsisen by two rivers, each of which deposited a delta in the lake. As the deltas advanced, laminated pro-delta silt was covered by crossbeds of fine sand and silt, and by near-horizontal sheets of fine sediments laid down between the delta-fronts and the distal end of the rock basin. Although both slumping and loading caused minor disturbance of sediments at the lake floor, deformation was of local significance only. Movement of a mass of sediment across the floor, probably triggered by a ‘seismic event’ related to movement of the glacier or to calving at the floating tongue, created a recumbent fold in laminated sand and silt, but transfer of sediment over the lake bed was rare once it had been deposited. Varves are not common at Austerdalsisen, indicating that water temperature, lake chemistry or variations of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glacier were unfavourable for their formation; rhythmic deposition from density flows of sediments carried from beneath the glacier rarely occurred within the Austerdalsisen basin.  相似文献   

12.
松嫩盆地扶余地区白垩系嫩江组岩石地层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嫩盆地白垩纪地层发育,其嫩江组沉积厚度大,呈盆地演化后期的沉积特征。本文从扶余地区嫩江组岩石组合、韵律变化、厚度及区域分布入手讨论其特点,对其影响因素(泥质、粉砂质、细砂质岩石)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岩石组合,该区嫩江组可划分成三段:下段黑色泥(页)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中段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上段杂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分析沉积岩石颜色、构造及韵律组合特征,推测嫩江组由下而上为半深湖—深湖—半深湖(浅湖)相交替变化—滨湖(湖滩)相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坡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条件最复杂的滑坡之一,因巴东县城在历史搬迁过程中曾坐落于该滑坡体上而备受关注。为揭示对黄土坡滑坡起控制作用的临江1号滑坡滑带空间分布和工程性质规律,根据野外大型试验场隧洞群直接揭露,结合钻孔、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手段,对滑带空间分布、厚度、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系统全面的创新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临江1号滑坡中存在双层滑带,下层主滑带呈南高北低东高中低状,位置靠近滑坡东部;次级滑带靠近滑坡西部;临江1号滑坡主滑带物理力学参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一性,滑带强度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值随着滑坡主滑方向从后缘到前缘呈递增趋势,而滑带中的黏粒和粉粒含量随着滑带从后缘到前缘的延伸同样有所增长。临江1号滑坡次级滑带变形速率受控于滑带分布,前缘滑带变形速率明显大于后缘速率。滑带变形响应随滑带位置不同受外界因素影响程度各异,前缘受库水位升降显著影响,中后部滑带变形主要受降雨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华明 《探矿工程》2012,39(2):67-69
通过现场踏勘、数据的采集和工地现场工人的取证,并组织当地专家进行事故调查会议,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了绍兴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围护工程发生基坑管涌事故的原因。为避免今后在粉土、砂土层等软土地区进行深基坑围护工程施工出现类似事故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表基质调查与编图是当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中的全新领域,但如何开展还缺乏统一的行动指南。在总结地球关键带理论和地表基质调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与编图表达方式,以承德坝上高原如意河流域为研究区,探索建立了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的地表基质调查与图件编制方法。基于野外调查结果,将如意河流域划分为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流纹岩、冲洪积砂砾石、残坡积砂砾石、风积沙、湖积淤泥和沼积淤泥等9种地表基质类型,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表基质的分布特征、调查和监测指标,编制了风积沙厚度空间分布图、地表基质与地表覆盖层耦合关系图和地表基质层图。地表基质厚度空间分布图可展布不同类型地表基质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地表基质与地表覆盖层耦合关系图可直观刻画地表基质的剖面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对地表覆盖生态要素的约束作用,地表基质图能系统地反映地表基质与地表覆盖层的结构、展布、特征和耦合关系。地表基质系列图件是岩-土-水-生等地球关键带多圈层交互作用在地质图上的反映。该研究可为在全国范围开展地表基质调查与编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镜下对长春黄土状土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发现第三层粉质粘土含水机制在于土中具有纵横交织的空洞和管道,地下水赋存于其中;第二层棕红色粉质粘土和粘土的崩解性在于该层土具有网状裂隙,卸荷后遇水崩解,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坑降水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洞庭湖区环境地质条件入手,分析堤防失事及所存在的险工险段与地质缺陷的关系,指出地质灾害是造成防洪工程失事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过程中,应注重对地质缺陷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金乐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分析与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是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治理工程设计的最基本、最重要参数,它的大小及其变化直接影响到滑坡稳定性的计算,并由此得到不同的结果和涉及到治理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室内试验、滑带土现场原位大剪试验、反分析值及相似滑坡类比法综合确定三峡库区金乐滑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指出该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和分析应采用多种方法,才可获得合理可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历代治理黄河的工程活动,都着眼于治水,而忽视了治沙,以致黄河逐渐成为地上悬河和黄淮海平原的分水岭。这既改变了我国第一大平原的原生地质环境,又在近800余年来建造了面积达10000km2以上的渤海、黄海三角洲和苏北滨海平原的新的地质环境。此文根据历史事实,建议改变传统的治黄观念,应该重视黄河泥沙这一宝贵财富,有目的、有计划地,而不是任其自然地将黄河泥沙引到适宜的地区填海造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泥沙无穷,黄河搬运日久天长,较之挖山填海,优越无比。
该文认为黄河泥沙造陆的理想地区是苏北的黄海之滨,而不是渤海。渤海面积狭小,又是我国的内海。以黄河泥沙填于渤海指日可待,而渤海变陆,对华北、东北的气候、水文、环境等都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20.
湖泊水质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述了湖泊遥感水质最新发展动态,如遥感水质模型的数学方法、与水质指标最敏感的波段以及TM、SPOT、MODIS、MERIS、AVHRR、CASI等传感器的适用情况,并分析了可能导致湖泊水质遥感模型误差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湖泊各项水质组分与光谱之间相互影响可认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最适合用神经网络这样的黑箱模型来模拟。应当研究和选取敏感波段,用高光谱逐段分析与各种水质指标相关最密切的波段。湖泊水质遥感最终走向实用化必将其与水生态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监测手段,在水中藻类的时空分布、流域营养物质输送模型和湖泊水域水质模型等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学者使用超光谱数据源获得更为精确的监测成果还比较少,由于我国卫星可以用来进行水质遥感的波段比较宽,应当在新一代的资源环境卫星上加入更适合水质遥感的波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