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重庆市轻轨一号线工程是地下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重大影响.本文简述了工程地质背景,划分了工程围岩类别,剖析了各车站工程地质特征,给出了车站围岩物理力学指标。研究表明,本工程具有选择较小埋深和大跨结构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选取岩石抗压强度、完整系数、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发育情况、洞轴线与软弱结构面的夹角作为地下储油库工程围岩稳定性的评价因素,并采用权重反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权重反分析方法和功效系数法的洞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最后,将建立的围岩分类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与实际开挖结果对比表明,模型判别结果与实际开挖揭露围岩类别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地下储油洞库围岩分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地下储油洞库围岩稳定性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山岭隧道高水压下衬砌结构平面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新强  仇文革  高扬 《岩土力学》2005,26(3):365-369
采用平面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高水压作用下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和围岩稳定性,研究了水压力大小、注浆加固圈厚度、水压力折减系数对衬砌结构受力和围岩塑性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衬砌内力与塑性区随着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的增大明显增大,随着总水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加固圈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外水压力折减系数是影响衬砌内力和围岩塑性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澄合矿区王村矿井部分巷道及硐室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现状,以围岩抗压强度、围岩泊松比、侧压力系数、围岩弹性模量、巷道埋深、巷道跨度、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及围岩平均移动速率作为围岩稳定性因子,通过对8条典型巷道及硐室围岩稳定性因子的现场实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模糊等价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围岩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及非常稳定等5类。在此基础上,将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为最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及一般因素3大类,进而确定各监测巷道及硐室的围岩稳定性类别。结果表明,模糊等价聚类分析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是解决矿井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该方法得到的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类和围岩类别可以为合理设计围岩支护方案及其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于极不规则的隧道围岩超欠挖轮廓,分形几何无疑是一个新思路。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分形几何来定量描述围岩超欠挖轮廓线,表明隧道各类围岩的超欠挖曲线具有自相似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类围岩超欠挖曲线的分形维数与围岩类别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隧道围岩超欠挖曲线分形维数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围岩类别,但其并不随着围岩类别的变化而呈线性变化;对于洞径一定的隧道,围岩超欠挖曲线的分形维数更能反映岩体结构和洞轴线之间的关系,这为准确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超欠挖情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爆破地震与围岩类别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破地震是城市岩石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灾害之一。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围岩分类因素对围岩类别及爆破地震传播影响的内在关系分析,在对城市地下工程现场围岩分类及爆破地震量测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围岩类别与爆破地震之间的关系,为爆破地震灾害的预测和爆破设计提供了更切实可行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工程围岩分类的神经网络可视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岩分类是地下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影响围岩类别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自组织、自学习和高度非线性映射的能力,并且既能考虑定量因素又能考虑定性因素,因此,在围岩分类的应用方面,神经网络具有广泛的前景。文章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一般原理,依据有关地下工程围岩的分类标准,选取岩体结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体结构面、岩石纵波速度作为围岩分类的评价指标,利用MATLAB语言构建了可视化的围岩分类神经网络模型,并收集了大量的工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网络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一致。证明神经网络是能够在工程岩体分类方面得到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8.
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其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开挖及施工支护方案。为有效地进行隧道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提出了基于数字钻进技术和量子遗传(QGA)-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方法。以数字钻进技术为基础,从钻进参数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指标体系。采用量子计算原理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通过量子位编码和量子旋转门更新种群,以此来确定RBF神经网络的参数,建立了基于QGA-RBF神经网络的围岩类别超前识别系统。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围岩类别超前识别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结果为围岩类别超前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金川矿区地下巷道围岩应力场特征及演化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金川矿区位于高地应力区,岩性坚硬但岩体较为破碎,其地下巷道围岩压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矛盾统一的双重性特征,这种双重性特征在国内外许多同类型地下工程中均存在。从应场演化角度,对该类围岩的应力场特征及其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人为围岩应力的特殊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根本原因是结构面在围岩动态演化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时间相关性力学行为和力学响应。据此提出围岩结构性流变的观点,并给出其理论解,它较好地反映了该类围岩变形破坏过程中应力场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悬索桥隧道锚因楔形体外观特征具备强大的抗拔承载能力。基于匀质围岩假定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研究锚碇围岩系统两种破坏模式即岩锚界面摩擦破坏以及围岩受侧向挤压后产生的破裂,根据岩锚界面受力特点建立界面平衡条件,分析围岩破裂面应力状态的改变,并将其与等截面体的抗拔承载力相比较,分别得到对应两种破坏模式的楔形效应系数,由此推导出两种破坏模式下隧道锚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隧道锚抗拔承载力的楔形效应对于不同类别的围岩表现出明显规律。通过与已建隧道锚承载力的研究结果相比较,验证计算较为吻合,进一步证实了考虑楔形效应的简化公式计算隧道锚承载力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 of the sealing degree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tunnel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topic concerned by the relevant engineering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tunnel project of Qingdao metro line 1 and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sealing degree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tunnel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fety coefficient of each part of lining struct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tunnel sealing, which is manifest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settlement of the vault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arch foot. In addition,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becomes wor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surrounding rock, which means the higher pore pressure and larger displacement of rock around the chamber.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the sealing degree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tunnel will increase with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ubmarine tunnel unde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selection of sealing degree of lin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
围岩稳定分析的熵突变准则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许传华  任青文 《岩土力学》2004,25(3):437-440
地下工程围岩体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可以借助当代非线性科学研究和预测它的力学行为。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熵及突变论等非线性科学理论研究岩石非线性稳定问题,揭示了岩体失稳过程和破坏机理,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岩体破坏分析方法和失稳判据。  相似文献   

13.
大断面小净距大帽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大帽山隧道的工程实践,通过围岩内部位移、拱顶沉降、围岩压力和锚杆应力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的稳定性。阐明分导洞开挖时围岩内部位移的变化趋势、特点及位移场,相邻导洞施工时的相互影响,围岩与支护结构间的相互调整变形机制,拱顶沉降捕捉的变形小于围岩实际变形的原因,支护结构的压力和锚杆应力状态及其与围岩位移的变化关系。监测结果表明,大断面小净距隧道Ⅴ级围岩段的破碎带采用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可行的,围岩变形可控,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显著,围岩基本稳定。研究的方法、分析和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隧道围岩结构地震动稳定性分析的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选生  郑颖人  田瑞瑞 《岩土力学》2011,32(4):1241-1248
为了得到隧道围岩结构的地震动安全系数,借助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首先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质量阻尼系数和刚度阻尼系数;其次由静力分析模型得到竖向边界上的水平向支座反力,然后将结构自重转化为温度边界条件,通过热分析得到模型各节点的温度,从而实现在动力分析中考虑重力的影响;最后采用悬臂梁动力分析模型,导入热分析获得的模型各节点的温度,并在竖向边界上施加水平向支座反力,通过不断折减围岩塑性区的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直到计算不收敛为止,从而得到隧道围岩结构的地震动安全系数。数值算例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将围岩结构自重转化为节点温度的措施解决了以往动力分析不能考虑结构自重的难点,进而为以后地震作用下隧道动力安全系数的计算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粗糙集的隧道围岩质量可拓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鹏  陈剑平  邱道宏 《岩土力学》2009,30(1):246-250
将粗糙集理论与隧道岩体质量评价相结合,把权系数问题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建立了关于隧道岩体质量评价的关系数据模型。通过实际隧道岩体质量等级的权系数计算,对隧道岩体质量进行了基于粗糙集的隧道围岩质量可拓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实际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认为基于粗糙集的隧道围岩质量可拓学评价能反映隧道岩体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隧道围岩质量评价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隧道围岩分类研究现状,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的工程特性,提出了建立高速公路隧道围岩质量评价系统时应遵循的原则,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将所建立的系统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下工程岩体渗流-损伤-应力耦合问题的研究对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类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弹塑性力学、渗流力学以及损伤理论建立了岩体渗流-损伤-应力耦合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多物理场耦合过程中,工程岩体的非均质性,岩体力学参数发生的动态弱化过程,围岩塑性屈服的峰后特性以及渗透系数在损伤过程中的突变性。基于多物理场耦合软件,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得到,使用该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巷道围岩的屈服破坏程度和渐进破坏过程。应用该模型分析不同深度下的巷道围岩渐进性破坏过程可以得出:水平地应力为主导的地层中的巷道,屈服破坏主要发生在顶拱和底板,竖直地应力为主导的地层中的巷道,屈服破坏主要发生在两侧边墙,水平地应力和竖直地应力相近的地层中,巷道四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与工程实际有很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8.
地下工程软弱岩体围岩结构的地震探测技术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控制地下工程软弱岩体特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以及围岩的地质结构的定量认识,而目前软岩巷道支护难的主要原因是对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结构认识不清、支护对象不明确。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显德汪矿主运输巷道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地震技术对软弱岩体围岩结构进行了全断面探测,实现了岩体结构的空间定位和精确探测,进而为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泥质巷道受水平应力及动力扰动影响下的围岩裂隙演化规律,以盘州市山脚树矿226轨道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分形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动力扰动下泥质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围岩裂隙演化规律、围岩裂隙分形演化特征等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动力扰动前,巷道裂隙区和塑性区扩展范围随侧压系数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巷道发生较大变形;受扰动后,随侧压系数的增加,围岩裂隙密度逐步增大,浅部裂隙扩展贯通并逐步延展至深部,巷道裂隙区和塑性区呈现全面不规则扩展。在扰动影响下,巷道围岩裂隙的分形维数较扰动前表现出明显的升维现象,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加,裂隙网络更为复杂,浅部裂隙进一步向深部蔓延,使岩体破裂程度更大,导致巷道发生严重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