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松潘—甘孜褶皱带较场弧形构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详细野外露头特征及显微构造特征将较场弧形带由南向北分为三个变形带:弧顶部、弧核部和弧翼部,不同分带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形特征。由南向北变形特征由以塑性变形为主过渡为脆性变形为主,变质流体活动喜马拉雅构造期活动强烈,且向北逐渐增强;弧核部以叠瓦状逆冲构造特征分隔弧顶和弧翼部;弧翼部东西两翼变形及变质流体活动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较场弧形带总体体现出多期次南北向挤压—张性应力变形构造特征,叠加北西—北北西向同构造期挤压变质运动,其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与典型"走滑成因"模式弧形构造特征相异,为其大地构造成因机制的解释提出了新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2.
河池-宜州断裂带是一条东西向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雪峰山构造带南部,与扬子地块主体NE向的构造格局明显不同,其成因始终不明确。本文通过遥感构造解译、野外地质观察、构造剖面绘制、地震和MT剖面解释等手段,对河池-宜州断裂带东段进行了空间上由浅入深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断裂带总体表现为向北逆冲的叠瓦构造分割了雪峰山南段构造体系和桂中坳陷构造体系;河池-宜州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次活动历史,其中现今构造格局主体由印支期和燕山期复合动力学机制下形成的,西段主要由印支期向南的弧形逆冲推覆阶段形成,东段主要由燕山期向西的弧形叠瓦式逆冲推覆奠定,它们的弧顶正好在宜州附近交接。  相似文献   

3.
祁阳山字型构造质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构造变形特征,对祁阳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传统山字型构造机制难以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诸多特征,且前人认为变形动力来源于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也与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实为NWW向的构造背景不符,因此祁阳弧形构造并不属典型山字型构造。基于研究区构造活动的客观实际,提出祁阳弧形构造的可能形成机制:NW向基底隐伏断裂和NNE-NE向主干断裂分别于印支期和燕山期产生强烈左旋走滑活动,从而使区域NNE向构造线在中段产生左旋偏转成为NNW向,从而形成S形的祁阳弧形构造。这一机制可较好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若干特征,如关帝庙穹窿呈NWW走向、北反射弧构造形迹不显著、北弧弧顶脱位及内弧曲率大于外弧、南弧弧顶脱位、紫云-中田-高峰串珠状穹窿的形成等。上述认识对华南地区弧形构造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除山字型构造作用和砥柱作用外,还应注意断裂走滑等其他构造活动对弧形构造的制约,以及多次构造活动叠加对构造形迹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构造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巍然 《地学前缘》2000,7(2):587-603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位于全球或巨型经向或纬向构造带中 ,暗示山脉形成和地球自转之间有内在联系。它们均位于区域弧形构造带弧顶部位 ,弧形构造带成因包括俯冲弧、碰撞弧和伸展弧三类 ,弧形构造弯曲方向与不同类型弧形构造之间有着特定的几何关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与某种具体构造相联系 ,诸如火山构造、推覆构造等 ,反映构造作用在其形成中的意义。它们在新生代期间均发生强烈隆升 ,至今仍有活动。其隆升过程既有构造隆升 ,又有均衡隆升 ,以构造隆升为主。构造隆升中断裂构造、特别是两组断裂复合起着决定作用 ,火山作用对某些高峰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殷先明 《甘肃地质》2009,18(4):16-22
西秦岭造山带处于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汇的特殊地段,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关键部位,成为中国大陆构造中一个独特的构造单元。该构造单元存在一系列弧顶向南的EW向弧形构造,弧形构造格局是经历了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陆陆碰撞和陆内推覆造山长期的继承性构造演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贾磊  吴德超  朱学强 《云南地质》2010,29(4):480-483
经历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而形成分布在区域范围内的三期三方向褶皱。大比例尺填图及构造解析表明,区内以第一期褶皱——孜河-楞古背斜为主体,构成区域整体格架,表现出近东西向弧顶向南突出的弧形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双向俯冲"的板块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湘鄂西构造带进行大量的构造形迹测量、解析,结合研究区内构造变形年龄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燕山中期(J3—K1)早期弧形构造弧顶方向为330°,并向两侧发散状分布,以大别山、黔中、黄陵隆起为约束点,湘鄂西形成了由南东侧至北东侧构造迹线由NE→NEE→EW→NWW逐渐偏转的弧形构造,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近114°.同时早...  相似文献   

8.
北京西山南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变形相和古地热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鸿林  朱宁 《现代地质》1998,12(3):302-310
摘 要  北京西山房山变质核杂岩的盖层下部‚在一套由元古界及早古生界岩层组成的韧性 流变中间层中发育一套反映伸展体制下近水平剪切造成的固态流变构造‚其形成于中生代早 期。区域构造变形相分析表明这套固态流变构造在空间上分布具不均一性‚从变质核杂岩中 心向外约25km‚从固态流变变形相过渡为脆裂剪切变形相。对其变形强度、变形时的温度 和围压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构造变形对温度具有敏感性‚固态流变构造基本上发育在300℃ 以上的古地温异常区。结合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特点‚可以认为幔源热活动是本区古地热异 常的主因‚是陆内造山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应力场、位移场和形变场的流变学特征,分析叠加褶皱的相干形式和联合弧的形态特征,展现了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提供了一组与大巴山前陆叠加构造相适应的边界外力和约束条件。研究表明:(1)模型选用的蠕变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场的变化非常缓慢,使得我们有条件通过应力迹线去研究构造变形的形态特征。(2)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早晚两期褶皱的干涉形式大致为构造横跨叠加、斜跨叠加和共轴叠加三种。(3)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北东向区域应力的作用和东西两个基底构造结的存在;而与大巴山弧联合构成收敛双弧的川东弧形构造带主要为来自南东方向的动力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弧形推覆构造带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宁夏南部弧形构造带主要由四大弧形推覆构造带组成,总体走向NW,凸向NE呈弧形展布,延伸150km~300km.每带又分为多个逆冲岩席和后缘断陷盆地,构成较典型的盆-山格局。它的形成是由于燕山期以来,地幔深部物质的运移或对流,引起上部壳内物质的侧向运动,沿能干性弱的层面滑脱,造成前缘的逆冲推覆和后缘的伸展滑覆、拉伸断陷,地壳随之增厚或减薄,形成盆-山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华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山字型的前弧展布于中国大陆南缘和越南北部,南抵西沙纬向带北侧。西翼反射弧出现于念青唐古拉-伯舒拉岭及其南侧,东翼反射弧位于南黄海地区,沿弧形带以中、新生代岩浆岩和构造动力变质带的弧形展布为显著特色。它的脊柱在川、黔、滇、桂毗邻地区,以近SN向褶皱带为主体。华南山字型是印支期发生发展,燕山期成型和定型,喜马拉雅期仍有较强活动的构造体系。该体系的确定,对研究华南地质构造格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它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西秦岭南亚带弧形构造控矿的新认识,初步探讨了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及控矿机制。两组斜列的弧形构造发育于白龙江复背斜东、西两端,并分别控制了两个Au(U-As-Sb-Cu)矿集区。弧形构造顶部及附近的多组多方向次级断裂对本区大型金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中生代浅成-超浅成(碱质)中酸性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弧形构造翼部的成矿条件则不如其顶部。   相似文献   

13.
徐州——宿州弧形双冲——叠瓦扇逆冲断层系统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王桂梁  金维浚 《地质学报》1998,72(3):228-236
郯庐断裂西徐州--宿州地区存在丰一个向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其东侧后缘为倾向腹地的双冲构造,前缘为背驭式的叠瓦扇。东西向的不老河断层和宿北断层将其分为具有不同发育特征的三段。这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斜冲对接过程中,由于双沟推覆体向NW的反向推力,由东向西间歇式跳跃发展而形成的。该构造后期还被前缘的反向断层,前渊的重力滑动构造和腹地的指状断陷盆地所复杂经。这是不同于Boyer和Elliott简单模式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文通过研究区深层主要变形带构造变形解析,确认塔东南下古生界构造基本轮廓形成于中奥陶世末,定型于奥陶纪末—志留纪,北部和西部分别有喜山期和海西晚期构造的叠加。以塔中Ⅰ构造带—塔中5-38井构造带、塘北—玉北构造带、塔中南缘构造带为界,研究区可分为4个构造样式不同的构造单元。单元边界的构造变形相对剧烈,以逆冲—走滑断裂带为主,单元内部构造变形相对较弱。自东南向盆地内部,构造变形由强变弱。东南边缘塘沽巴斯凹陷以弧形向西北展布的基底滑脱型逆冲构造为特征,变形最为剧烈。晚奥陶世以凹陷为主,奥陶纪末期志留纪褶皱隆起。北侧为塔中隆起,是一个断裂—褶皱复背斜,主体发育于中奥陶世晚期,缺失中奥陶统,且控制了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孤立台地沉积,于奥陶纪末—志留纪定型。构造带以基底卷入扭动挤压断裂—褶皱变形为主,总体受控于北缘断层,自西向东逆冲幅度增大,西部为南北对称复背斜,东部形成向北逆冲的构造带。塔中隆起西段自北向南由逆冲挤压向压扭性走滑构造转变。西部巴楚东段及塔西南东部以区域性的隆升为主,与塔中隆起相似,大面积缺失中奥陶统地层。北部顺托地区则以走滑断裂发育为主,断裂主要活动期为奥陶纪末—志留纪和海西晚期。构造变形组合显示,塔东南下古生界构造变形动力主要来自盆地东南部,是东昆仑与阿尔金洋渐进闭合、俯冲碰撞过程导致塔里木板块变形的产物。变形时序及研究区NE向断裂运动规律表明板块作用自中加里东至晚加里东持续压扭的过程。塔东南地区各单元构造样式与强度差异表明盆地盖层变形明显受到基底断块与内部寒武系膏泥岩分布的制约。其次,断裂的多期活动体现了后期构造的叠合改造的作用,顺托地区NE向断裂可能与海西晚期构造运动的延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中部造山带前缘呈现为一弧形逆冲构造体系。每个弧形带分别由不同尺度但各自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所组成。而每一个弧形构造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几何、运动和动力学特征 ,是典型的板块造山运动变形带前缘之褶皱逆冲带 ,但同时各个次级弧形构造间却又有自相似特性。台湾中部弧形系列构造带 ,由运动学看来 ,是从弧形顶部向西逆冲向两侧过渡到斜冲 ,到弧凹处的逆冲为止。每一个地震活动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逆冲构造间可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存在。大地震发生在规模较大的弧形构造上 ,而中小地震则发生在规模较小的次级弧形构造上。在对台湾中部地区弧形逆冲体系的空间位置与地震活动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文中归纳出中部弧型逆冲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大尹格庄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大尹格庄金矿床大量探采资料的综合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其构造系统的控矿规律,探讨了其找矿意义.大尹格庄金矿床控矿断裂构造分为三级,依次控制了矿床的总体展布,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及矿化的局部富集.断裂带内构造变形强度和构造岩的类型及性质组合控制了矿化和蚀变的类型、强度及产出位置.NE和NNE向压扭-张扭性断裂构造,主次级断裂的分支复合,蚀变带中脆性断裂叠加发育,断裂带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变化,主断裂旁侧次级断裂发育等均是有利的找矿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8.
北祁连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祁连奥陶纪典型的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均产出于北祁连山弧后盆地的蛇绿岩中,西段石居里矿床赋存的蛇绿岩带生成环境为近弧的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东段猪嘴哑吧矿床赋存的蛇绿岩生成环境为近陆的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东西段构造环境差异导致北祁连山东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在矿体形态和成矿元素富集程度上存在差异。西段以柱状、似透镜状为主,东段以透镜状为主;成矿元素上东段相比西段更富锌和硫。硫同位素分析,两段均为海水中硫酸盐和玄武岩中硫酸盐混合沉淀结果,东段比西段海水混入程度低。Pb同位素研究显示,Pb主要来自幔源。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西段石居里以海水成因为主,而东段猪嘴哑吧则为火山热液流体成因,成矿温度均为中低温。  相似文献   

19.
陈建民 《矿产与地质》2011,25(5):396-399
通过对南平巨口钼矿床控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NE向的政和-大埔断裂带和SN向浦城-嵩口断裂带复合交会部位控制了成矿小岩体群,强调了SN向构造叠加为成矿母岩侵位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其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的分布产状及规模;控矿母岩-黑云母花岗岩,高硅、高碱、高钾,低钙、镁对成钼有利.文章总结矿(体)床特征,分析围岩蚀变,提...  相似文献   

20.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1)高温塑性变形(D1),表现为蛇绿岩残块内部具网状强应变带和透镜状弱应变域相互交织的构造变形样式,强应变带形成以镁铁质糜棱岩为特征的高温韧性剪切带,显示深层次构造变形特征;2)逆冲推覆变形(D2),构造混杂岩带发育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和双冲构造,南界韧性剪切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整体运移的主推覆面,发育长英质糜棱岩,形成于中等构造层次,岩石中发育镁铁质糜棱岩糜棱面理的褶皱构造,显示陆内逆冲推覆对先期高温塑性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3)韧脆性右行平移剪切(D3),形成构造混杂岩带内部浅层次构造变形,构造混杂岩带南侧的花山群钙质片岩揉皱变形,形成枢纽近直立的不对称褶皱,指示右行平移剪切变形;4)伸展正断层(D4),主要发育于构造混杂岩带北侧,呈NW——SE向展布,控制晚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