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阴山中生代地壳逆冲推覆与伸展变形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带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称出现。逆冲构造和伸展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共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地壳以逆冲挤压变形机制为主,形成了色尔腾山逆冲推覆体系和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而燕山晚期阶段在逆冲岩席上产生了背向伸展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的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和固阳盆地。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推覆构造系统及与断层相关的褶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西部推覆构造及与断层相关的褶皱的研究表明,大青山构造系统自南向北分为根部逆冲推覆岩席带、中部斜歪倒转褶皱一逆冲断层带和前缘断层相关褶皱带,变形强度由根带向前缘带逐渐减弱,前缘带发育典型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推覆构造运动方向由SSE向NNW推覆,主要形成于中侏罗世末期,推覆距离达10~20km,其形成可能与鄂霍次克洋在燕山期的闭合有关。  相似文献   

3.
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阴山地区位于阴山-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部。印支期地壳活动以南北向水平挤压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东西方向展布的大型褶皱构造和逆冲推覆构造,构成阴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根据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不同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把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演化划分为三同阶段:早期以小型山间盆地沉积作用为主,其内堆积了一套陆相粗碎屑沉积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期以褶皱作用为主,形成了大青山复式向斜和一些紧闭同斜褶皱构造;晚期以逆冲作用为主,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型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青山地区是燕山—阴山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主体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样式是由中生代地壳多期、多阶段构造变形的结果。印支期地壳以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 ,是一次强烈褶皱造山运动 ,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燕山早期阶段地壳仍然以挤压变形为主 ,形成了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 ,同时控制了前缘断陷盆地沉积和演化。燕山中期由于区域构造背景的转变和重力作用 ,区域内发生了向南的伸展变形作用 ,形成了早白垩纪呼包盆地。燕山晚期地壳以挤压逆冲变形为主 ,不仅形成了楔冲式推覆构造 ,也使上白垩统与下白垩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带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称出现.逆冲构造和伸展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共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地壳以逆冲挤压变形机制为主,形成了色尔腾山逆冲推覆体系和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而燕山晚期阶段在逆冲岩席上产生了背向伸展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的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和固阳盆地.  相似文献   

6.
储东如  童劲松  耿小光 《安徽地质》2010,20(4):241-243,259
繁昌地区推覆构造由前缘主底板逆掩断层、中部小淮山楔状褶皱冲断体及后缘小淮窑断裂组成,构成了该地区北东向构造格架。构成逆冲系统的多条逆掩断层所夹持的构造岩片由南东向北西呈后展式(上叠式)依次扩展。该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是喜山期构造反转的产物,并非印支—燕山期前陆带对冲构造系统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阴山中生代地壳逆冲推覆与伸展变形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称出现。逆冲构造和伸展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切共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地壳以逆冲挤压变形机制为主,形成了色尔腾山逆冲推覆体系和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而燕山晚期阶段在逆冲岩席上产生了背向伸展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的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和固阳盆地。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青山印支运动厘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与下伏地层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年代与岩浆活动特征和各种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证实了大青山地区存在强烈印支运动。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特点表明大青山印支运动是一次强烈逆冲推覆、褶皱造山运动,形成了东西向展布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和褶皱构造,构成了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在地壳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有强烈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岩株和岩墙。大青山地区印支构造运动的确定对研究阴山—燕山板内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和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正宏  徐仲元 《地学前缘》1999,6(3):190-190
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部的大青山地区,隶属华北地台北缘阴山断隆。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子中生代沉积盆地南侧,影响范围西起包头市,向东延至武川、苏勒图一带,延长超过200kin。道冲推覆体系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向南倾斜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和各式各样道冲岩片构成。根带位于靠近山前一带,前缘出露于石拐子盆地中部,逆冲推覆体系出露宽度约20kin。该推覆体系由南向北划分为3个构造带:大青山道冲推覆体系具有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历史。早期的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印支晚期,即三叠系老窝铺组地层形成之后,保罗系五当沟组地层发育之前。…  相似文献   

10.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断陷盆地南侧,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成,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推覆,是单冲型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分为前缘挤压滑脱构造带、斜歪倒转褶皱—逆冲断层带和逆冲推覆岩席及叠瓦状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11.
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刘文灿  王果胜 《现代地质》1999,13(2):143-149
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使本区广泛发育的以下古生界为主体的中、浅变质构造地层,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向NE逆冲(掩)于石炭系和中侏罗统之上,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逆冲(掩)断层带,其最小逆冲推覆距离平均为244km,形成时代介于J2—J3之间,其形成与大别造山带的碰撞挤压有关,是大别地块中生代向北仰冲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杜菊民 《地质学报》2009,83(7):910-922
内蒙古大青山属我国典型的板内造山带阴山山脉的南部山系,其西段缺少大型低角度推覆构造及大型深成岩对前期演化历史的干扰,是研究阴山板内造山特点及过程的理想区域。通过对大青山西段的构造进行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表明,古老结晶基底以逆冲推覆及基底褶皱的形式广泛的巻入中生代构造变形,以及先存构造样式的广泛复活并对后期地层沉积和断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是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些变形特征反映了阴山带板内造山过程中,是以结晶基底为受力层,并控制上覆盖层进行构造变形的,进而表明板内造山主要是由水平挤压应力造成的。结合研究区构造变形特点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地质情况的分析认为,晚侏罗世时期之所以在阴山带形成强烈的板内造山运动,是由其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蒙古褶皱带碰撞产生的板缘应力的远程传递,以及其南侧强硬的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青山属我国典型的板内造山带阴山山脉的南部山系,其西段缺少大型低角度推覆构造及大型深成岩对前期演化历史的干扰,是研究阴山板内造山特点及过程的理想区域。通过对大青山西段的构造进行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表明,古老结晶基底以逆冲推覆及基底褶皱的形式广泛地?入中生代的构造变形,以及先存构造样式的广泛复活并对后期地层沉积和断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是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些变形特征反映了阴山带板内造山过程中,是以结晶基底为受力层,并控制上覆盖层进行构造变形的,进而表明板内造山主要是由水平挤压应力造成的。结合研究区构造变形特点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地质情况的分析认为,晚侏罗世时期之所以在阴山带形成强烈的板内造山运动,是由其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蒙古褶皱带碰撞产生的板缘应力的远程传递,以及其南侧坚硬的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杨庚  柴育成等 《地质学报》2001,75(3):322-332
辽西地区为华北北缘中生缘生代燕山造山带东延部分,地表地质调查和新的地震剖面资料的构造解释表明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大为型薄皮构造组成的楔形体,主要由凌源-北票逆掩断层、牛营子-郭家店逆掩断层、汤神庙逆掩断层和建昌-朝阳逆掩断层,以及在这些逆掩断层上盘发育的大型推覆组成。逆冲构造的扩展方式为背驮式,逆冲指向南东,定型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即白垩世义县组火山碎屑岩(110Ma)和早白晋世九佛堂组之间,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形成的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既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最终闭合碰撞有关,同时也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在东亚大陆之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是由中国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俯冲碰撞而形成,其北缘的逆冲推覆构造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豫西宜阳南部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特殊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造成该地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地质演化特征的双重性和构造的多期次性决定了豫西宜阳南部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必要性。通过野外地表地质调查和构造解析等方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了研究区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恢复了其运动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豫西宜阳南部地区以褶皱、逆冲推覆构造为主。主要发育了李沟向斜、祖师庙-水河沟断层、陈宅-吕沟逆冲断层和兰家门逆冲断层。(2)中生代陆内构造演化分为以下4个阶段:印支期-早燕山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NS向碰撞挤压,发育了李沟向斜;中-晚燕山期,李沟向斜核部逐步发生伸展变形,发育了NW向正断层;燕山末期,随着北秦岭反向逆冲推覆带北向扩展,NW向陈宅-吕沟逆冲断层和兰家门逆冲断层依次发育,呈前展式叠瓦扇式逆冲;喜马拉雅期,以伸展走滑为主,发育了NNE向正断层。该研究能为秦岭-大别造山带对华北南缘的构造发育及演化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断陷盆地南侧,由一系列规模大涉等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成,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推覆,是单冲型逆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分为前缘挤压滑构造带、斜歪倒转褶皱逆冲断层带和逆冲推覆岩席及叠瓦状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17.
水泉沟组分布在辽西凌源地区,不整合覆盖早中生代第一期推覆构造系统,其上又被稍晚形成的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所掩覆.水泉沟组辉石安山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为230.4Ma±3.1Ma.测试结果表明①辽西水泉沟组时代为晚三叠世;②燕山地区晚三叠世安山质火山岩很可能代表一种拉张的构造环境;③燕山地区早中生代早期挤压逆冲构造发育于早中三叠世,即燕山地区印支阶段早期为挤压逆冲,晚期为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8.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下盘发育一套泥质板岩,它们是由二叠系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细砂岩遭受逆冲推覆变形引起的动力变质作用改造形成的,发育一组透入性劈理构造.通过岩石薄片鉴定,沿劈理面形成绢云母、白云母和绿泥石等同构造新生矿物.对其中新生白云母矿物进行了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获得了(121.6±1.6)Ma的等时线年龄.野外地质证据表明了大青山逆冲断层发生过两期逆冲推覆变形作用,早期发生在印支期,晚期发生在燕山期.(121.6±1.6)Ma年龄代表燕山期逆冲推覆事件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逆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逆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株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没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燕山板内造山带发育有许多著名的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它们与前陆褶冲带中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燕山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散在性,剖面上具有浅缓深陡的几何特征,形成千线部构造层次,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性质,并具有大致相同的形成时代和逆冲方向,形成这些逆冲推覆构造的直接原因是垂向的差异性隆升而不是水平挤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