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毅 《河南地质》2011,(12):37-37
近日,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编制的《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崔庙煤矿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郑新隆锦隆(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郑新新华(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通过了专家初步评审并批准通过。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淮安地区多个岩盐矿、芒硝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通过评审,为淮安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淮安市多个盐矿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的评估,提出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蓬莱市境内共有52个矿山企业,目前,有51个采矿权人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该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效显著,恢复治理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是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及土地复垦的技术依据之一。采矿权申请人在办理采矿证前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采矿权变更涉及到开采规模扩大、矿区范围变更、开采方式改变,要重新编制或修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本文根据几年来的编制经验,就编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谈谈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提出的评估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难以操作、量化的问题。以陕西省彬县和神木县的两个煤矿为例,从场地建设和采煤引发的地面塌陷两个因子考虑,分别对规范中两个指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量化分级的数值区间。这套评估指标量化体系,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何昆英 《地质学刊》2005,29(4):249-249
为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整治规划,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日前,江苏省赣榆县全面开展全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质》2012,(1):13-13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安排3亿元,在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和赤峰市等地的13个矿区,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治理面积共计20平方公里。今年,内蒙古将对重要采矿集中区开展地质环境详查,编制区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建立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实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信息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波  肖桂珍 《西北地质》2003,36(C00):130-133
本文主要叙述了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任务、评估思路、工作方法以及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等。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工作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也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变为矿山企业保护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实施生态恢复与治理,建设“绿色矿山”的自觉行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峡煤田采煤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提出恢复、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74-180
本文以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调查,重点分析和评价矿山活动对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破坏,和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针对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以及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总结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是单纯的地质问题,同时涉及到大气、水、生物圈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矿山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支撑全国地质灾害研究和服务地质灾害防治的目的,针对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提出了包括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一致性、规范性五个维度为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下涵盖10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评价权重,并以中部某省地质灾害数据库为例完成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该省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总体情况较好。此次地质灾害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融科学性、实用性、探索性为一体,对于提高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质量,开展基于数据挖掘的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提升数据对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地质灾害风险管控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包括生命至上、天人合一、主动而为、依法防灾等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科学理念,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应遵循资源整合与系统设计、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分级防治与风险共担、工程治理与避险并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应急处置与长效防范6项原则,提出了今后甘肃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应从发挥制度在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引领作用、打造积极的防灾减灾文化、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全民能力提高、强化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科技支撑、构建地质灾害隐患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空天地一体化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扩大避险搬迁覆盖面和实施力度、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土风险管控体系等8个方面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因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我省地质灾害发育,加之近年来经济增长、城镇扩张、降雨增多等因素共同影响,地质灾害数量和经济损失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显得尤为必要。为全面认识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固定经济投入下的总体收益函数,认为虽然青海省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从整体看,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较低,未达到最佳收益点。因此,相关部门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随着经济增长适当调整防治投入,不仅能有效控制地质灾害损失,而且也保障社会其他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概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两种类型的防治责任主体;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形势严峻。本文通过分析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外部性、产权及其治理机制,指出至少有天灾、历史遗留欠账、治理主体难以明确的共三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是需要国家财政负担。本文提出,针对这三个类型的地质灾害治理,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土地、矿产和地质资源创建产权,并与地质灾害治理捆绑出让,获得地质灾害的长效治理,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系列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弥补了地质矿产行业在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预警等方面的标准缺失,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系列团体标准存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适用性问题,提出的措施有利于提升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团体标准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确保团体标准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地质灾害实地调查成果为依据,总结了泉州市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的分布特征,在分析成因和风险基础上,立足地质灾害防治实践,重点针对农村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探讨了具体防治对策。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处构造一岩浆发育区,区域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1]。近年来,随着泉州市城乡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国土资源开发的强度不断加大,大量的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其中以农村房前屋后高陡边坡为主。  相似文献   

19.
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扼要介绍矿山基本概况与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与成因。综合考虑其危害程度与经济投入等,依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分别从保护性措施、工程治理措施以及监测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对策。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使日益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遏制,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并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原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采矿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具潜在危险的不稳定斜坡等;归纳分析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成因特征,统计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潜在威胁。通过近年来省内外尤其是太原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研究,结合太原市地质灾害隐患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制度建设、宣传培训工作、科学部署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程、强化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监督检查、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期调查和隐患区外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关闭矿山区的采空区勘查治理等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