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春连 《地质与勘探》2011,47(5):846-855
以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应用薄片、铸体、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等室内分析技术,对其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常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交代作用、白云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胶结作...  相似文献   

2.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发育大量低渗储层,低渗油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总结出研究区储层发育有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的六种孔隙类型和五种吼道类型。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建立沉积之初原始孔隙度和经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后次生孔隙度的定量恢复评价方法。经定量计算: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平均降低88.12%,胶结作用导致孔隙损失54.50%,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60.99%。定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之间误差较小,说明该孔隙定量恢复过程可信度较高,对同类储层演化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头台地区扶杨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德庆  张建英 《现代地质》1996,10(1):111-118
根据大量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资料,对松辽盆地头台地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系统分析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基础上,根据矿物之间的微观组构关系及其纵向变化特点,重点探讨了矿物沉淀与溶解的期次性。结合砂岩沉积微相特征,分析了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砂岩孔隙形成和演化的综合控制作用,最终建立了砂岩孔隙演化模式,提出了1650m和1850m处是研究区内重要的次生孔隙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压汞曲线以及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的分析,对四川盆地西部罗江构造三叠系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的形成和演化受成岩作用的控制.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压溶作用和溶解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不利于孔隙的演化,而溶解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有利于天然气在储层中聚集成藏,形成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0口井岩心、38张薄片的观察,结合对43个样品的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及包裹体测温等多种资料的分析,定量研究了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目的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被溶蚀作用改造的原生粒间孔(即次生粒间孔)为主;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最大,压实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达20.7%,而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值仅为7.9%,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远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唯一改善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初、早成岩B期末和中成岩A期初4个阶段,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3.2%.储层成岩定量研究和孔隙演化模式的建立揭示了孔隙演化的阶段性,对认识储层特征和进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X-衍射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吐鲁番-哈密盆地丘陵油田的油气储集层特征.侏罗系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丘陵地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隙、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和裂缝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改善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X-衍射分析资料研究了丘陵地区的油气储集居特征.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隙、残余位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拉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和裂缝孔隙.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丘陵地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居.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改善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了苏东南地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各类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贡献率,结果发现胶结物晶间孔对该区储层孔隙贡献程度不可忽视,晶间孔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率平均为36.31%。随后对孔隙模式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对不分选状况下未固结砂实测的初始孔隙度关系式恢复砂岩原始孔隙度,通过压实后粒间剩余孔隙度的恢复、压实后损失孔隙度的恢复、胶结作用引起的砂岩孔隙度降低和溶蚀作用引起孔隙度的增加幅度计算公式,实现了各成岩阶段孔隙度的定量分析。定量计算结果与实验室室内物性测试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误差为2.5%,检验了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表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Adobe Photoshop定量分析岩石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石薄片定量研究中常用的有肉眼估计、比较图表估计、数点法和图像分析四种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方法,但Adobe Photoshop比一般的图像分析软件更能迅速、详细和准确地对岩石结构进行定量。其原理是利用Photoshop软件强大的选取功能,对各结构组分进行精细选取,查看选区像素值和总像素值的比值即可得到各自所占百分含量。因此,能定量分析碳酸盐岩中的颗粒、胶结物和孔隙含量,及各种矿物含量和各类孔隙的面积百分含量,继而可定量化分析碳酸盐岩的成岩和孔隙演化历史。其它岩石类型与此类似。川东北PG2井的实例分析表明,Photoshop定量分析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岩石结构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岩演化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粘土矿物演化、有机质演化、成岩矿物特征、阴极发光、铸体薄片以及包裹体等方面研究,厘定了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目前处于成岩晚期A2-B亚期;建立了渤南洼陷深部储层成岩演化序列,阐明了粘土矿物及其演化是储层形成的序参量;研究了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岩作用。重点探讨了泥岩和砂岩中粘土矿物对深部储层的影响——砂岩储层中的无机成岩作用与生油岩中的有机质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使邻近储层铝硅酸盐颗粒和碳酸盐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且发现高岭石大量出现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一个标志,预测3600m附近极有可能存在一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11.
通过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镜煤等多种实验手段对乌石凹陷流沙港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做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三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少量长石石英砂岩,粒级分选中等偏差.砂岩的成岩强度均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减少原生粒间孔隙,溶蚀作用产生大量的次生溶孔,改善储集层物性.  相似文献   

12.
提要:通过岩心观察并充分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压汞测试和核磁共振实验等资料,对蓬莱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和四段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是粒内、粒间溶孔,属于低孔低渗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孔隙结构具细小孔隙、微细喉道、细歪度和孔喉分选、连通性差的特征。利用压汞参数辅以核磁参数等将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四类,并对不同类型孔隙结构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三方面入手详细探讨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认为构造和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先决条件,而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演化是决定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关键因素。以上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须二和须四段储层的分类评价及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砂岩储集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野外露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秘、毛细管压力曲线和图象分析等手段。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砂岩的渗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偶见剩余原生粒间孔,它们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同时孔隙的微观结构较差。强裂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弱,使得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早期碳  相似文献   

14.
使用西湖凹陷某构造的常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利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研究了西湖凹陷某构造低渗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粒间溶蚀孔是最主要的次生孔隙类型。(2)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因素,导致原始孔隙度损失达65%,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溶蚀孔隙一定程度上使储层物性变好。(3)研究区处于中成岩阶段A2期和中成岩阶段B期,成岩演化序列为: ①脆性颗粒破碎,塑性颗粒变形,局部绿泥石衬边胶结; ②部分长石及岩屑早期溶解,早期石英次生加大; ③碳酸盐胶结并交代石英、长石等,石英颗粒发生溶蚀作用; ④碳酸盐、长石、岩屑等矿物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石英次生加大; ⑤晚期铁方解石少量胶结、交代。该研究成果可为西湖凹陷低渗气藏优质储层的预测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述旺  窦齐丰 《地球科学》2002,27(6):723-728
利用四五家子油田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资料, 研究了泉二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 并划分了成岩作用阶段.泉二段储层可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 储集物性由好至差依次为, A相: 弱胶结中等压实粒间孔成岩储集相; B相: 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 C相: 杂基充填强压实微孔隙成岩储集相; D相: 早期方解石胶结成岩储集相.详细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 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泉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火山熔岩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16口石炭系火山熔岩井的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和定量统计、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研究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储集特征及异同点,建立火山熔岩成岩演化序列,探讨成岩作用对火山熔岩孔隙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山岩的储集空间最发育,孔隙类型及组合多样,多为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组合和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构造裂缝组合。英安岩的孔隙组合为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和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玄武岩孔隙类型及组合单一,为构造裂缝+溶蚀缝,构造裂缝+基质溶孔,气孔+溶蚀缝。挥发分逸出作用控制火山熔岩原生气孔的发育,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充填作用破坏了火山熔岩的储集空间,溶蚀作用、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火山熔岩的储集性能。认为西泉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剥蚀淋滤带(距石炭系顶面0~20 m)的安山岩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鉴定观察、图像分析、埋藏演化史与有机质热史演化分析,膏盐层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克深区块深部巴什基奇克组致密储层进行了孔隙演化定量研究。这套致密储层主要经历了"黏土膜→早期缓慢浅埋压实作用→长石、岩屑溶蚀和石英加大→早期方解石胶结→中期快速深埋强烈压实作用→长石、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碳酸盐致密胶结→晚期挤压推覆形成裂缝→裂缝溶蚀扩大"的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以孔隙结构特征为基础,定量计算各关键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量(初始孔隙度为37.87%,压实损孔量为27.62%,胶结损孔量为7.51%,溶蚀增孔量为1.7%,裂缝增孔量为1.32%),并以埋藏-成岩演化史为主线及约束,恢复校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量,从而恢复储层实际孔隙演化史。研究表明,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的影响量不同,孔隙度整体变化趋势为逐渐减小。克深区块晚期气藏充注时期与区域构造挤压造缝时期配置良好,结合较好的储层孔隙度(6.2%),有利于烃类充注成藏,形成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坪北油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口取心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及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等资料的研究,坪北油田长4+5、长6油组储层砂体在整个成岩演化过程中,孔隙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可导致大约18%~27%的孔隙损失;溶蚀作用可平均新增孔隙5%左右,其产生的次生孔隙是主要的存储空间。最后总结了本地区储层的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海陆变迁背景下障壁坝砂体成岩孔隙演化规律,运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配套能谱、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延长探区石炭系本溪组障壁成因砂体储集特征与成岩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砂岩初始孔隙度恢复模型与薄片孔隙定量分析技术,开展基于埋藏热演化历程的储层孔隙演化参数定量评价,建立该区本溪组障壁坝砂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储层砂岩以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4.72%和1.22×10^(-3 )μm^2;储集空间以溶蚀扩大孔、粒内孔、晶间孔为主;现今储层主体已达到晚成岩阶段;砂岩初始孔隙度平均值为38.1%,埋藏至今共经历了四个典型的成岩增/减孔阶段,即P_1~T_2(285~208 Ma)"低地温、快埋藏"的大幅减孔阶段(-30.7%)、T_2~J_3(208~153 Ma)"高地温、缓沉降"的溶蚀增孔阶段(+3.9%)、J_3~K_1(153~96 Ma)"高地温、稳埋深"的减孔定型阶段(-6.6%)、K_1至今(96 Ma~)"低地温、晚隆升"的弱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黏土矿物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电子探针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演化模式展开分析,恢复了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并对孔隙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平湖组碎屑岩储层长期处于酸性成岩环境,同时存在酸碱过渡及碱性成岩环境,其中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含铁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储层成岩环境大致经历了弱酸性—酸性—酸碱过渡—碱性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平湖组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为研究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