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2.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Griesbachian期旋回地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Griesbachian期地层由一系列多级泥—灰岩层束旋回所组成,层束的结构型式和空间叠置关系是层序地层中层序和体系域识别和区分的良好标志。旋回层束中碳酸盐岩含量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其形成机制与米兰柯维奇天文气候周期密切相关,从而将地层研究的分辨率提高到了万年级(104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标志的综合识别分析,将研究区长兴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在长兴组三级层序格架剖面建立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兴组层序地层演化模式,并从层序演化的角度探讨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很多地层学与沉积学特征,如显生宙较高的海平面位置以及最高的大气圈二氧化碳含量、全球性温暖的气候(温室效应条件)、后生动物骨骼生物礁的贫乏、三叶虫的主导性、典型的方解石海、SPICE碳同位素事件所代表的大洋缺氧事件和大气圈增氧事件,将寒武纪芙蓉世特征化。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全新的芙蓉统年代地层格架已经得到了系统的确立,芙蓉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排碧阶、江山阶和没有得到最后定义的第10阶。湖南桃源县瓦尔岗剖面,以丰富的斜坡相三叶虫的发育著称,是全球寒武系芙蓉统第10阶底界GSSP的候选剖面。为了配合第10阶层型剖面的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层序地层学框架内,对该剖面第10期地层为主的地层序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旋回地层学研究。基于基本的岩相和沉积相的观察与研究,将该剖面沈家湾组中主要归为第10期的大部分地层归为一个三级沉积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四级海平面变化层序;该三级沉积层序大致包含48个准层序级别的六级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常常4个一组构成五级旋回(准层序组)而表现出明显的沉积旋回的1∶4的叠加样式,成为较为典型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属性而可以作为代表性的"定时器"。结果表明,第10期地层的形成时限大致为4.80Myr(百万年),稍大于地球化学测年得出的4.10Myr(~495.0-489.5Ma);而且层序界面代表的沉积环境变化要超前于阶的界面代表的生物变化。因此,层序地层学框架内的旋回地层学研究,丰富了瓦尔岗剖面的地层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浙江煤山剖面的研究作了综述。文中简介了该剖面的研究历史及地质、地理背景,叙述了该剖面所具的世界上最完整的长兴期——“格里斯巴赫期”牙形石及菊石分带,并对耳菊石的时代作了简短讨论。本文将煤山剖面长兴期——“格里斯巴赫期”地层分为3个3级层序,并叙述了各层序  相似文献   

6.
松南长岭地区沉积层序演化与成藏要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基准面升降和可容纳空间增减的变化,将长岭地区坳陷层泉四段-嫩一段地层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其地层纵向上表现为两期三角洲与湖泊沉积体系交互叠置的演化序列,反映出两次大的湖平面旋回变化.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成藏要素的发育特征及其与沉积层序演化的有机联系.将坳陷期地层划分为三套有成因联...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层的沉积特征,利用钻孔、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特征,将川北303地区砂岩型铀矿苍溪组含矿段划分为5~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精确的单井层序地层划分及研究区连井对比,建立了303地区下白垩统苍溪组含矿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层序地层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进行了探讨:铀矿主要富集于侵蚀基准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主河道砂体的展布方向上,铀矿化主要发育于河道滞留沉积顶部、心滩亚相底部。根据以上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层序地层的发育对铀成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的沉积发育相带展布和层序地层格架下礁滩体的发育迁移规律以便进行下一步油气勘探,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钻、测井资料解析、单、连井剖面解剖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礁滩体发育的沉积亚相主要为生物骨架礁、灰泥丘、粒屑滩和滩间海。层序地层格架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SQ1,SQ2,SQ3层序主要发育灰泥丘和粒屑滩及其复合体;SQ4,SQ5,SQ6层序普遍发育以礁核为主的高能环境礁滩相沉积;SQ7,SQ8层序主要发育滩间海。在高频层序格架中,微地貌和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了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短暂的构造稳定期和适度的海平面上升是礁的主要生长期。良里塔格组内礁滩主要发育在高位体系域中,在四级层序格架控制下由台内缓坡向台缘高处迁移。研究区东部比西部具更高的碳酸盐岩生长率,生物礁滩更发育,在海平面下降背景下更易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海平面变化对含锰岩系的影响,找到沉积型锰矿层的分布规律。本文综合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生物化石标志等分析了滇东南地区中三叠世拉丁期含锰岩系的沉积体系与其空间配置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建立了研究区中三叠世拉丁期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锰矿层位的空间叠置关系及其形成机制,指出海平面快速上升过程中的低速率沉积期最有利于锰矿沉积成矿,并提出研究区锰矿成矿模式:由于海平面区域性下降,由构造活动或风化淋滤带来的锰矿物质,在凹陷或者低洼部位聚集,伴随新一轮海平面快速上升,促使凹陷或者低洼部位更加封闭缺氧,达到锰矿进一步富集,最终在蓝绿藻类生物化学作用下成矿。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芯和钻测井资料,以地质相、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山口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在研究层段识别出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滑塌浊积扇等亚相和微相。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青山口组地层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工作,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并按识别出的5个中期旋回,详细分析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强调这5个中期旋回中上升半旋回低水位期浊积扇和下降半旋回高水位期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是研究区青山口组有利的储集岩相带,其中浊积扇沉积是该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根据生油岩及储油岩叠置组合关系,指出海坨子地区东南部浊积扇发育区是青山口组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可划分为12个层序(sequences).本区奥陶纪地壳演化正处于重要关键时期,早奥陶世(冶里-亮甲山期、马家沟期、峰峰期)为被动大陆边缘,划分为7个层序.海平面突然上升,尔后逐渐下降.中、晚奥陶世(赵老峪期、上店期)演化为主动大陆边缘,可划分为5个层序.海平面就鄂尔多斯地区整体而言发生大规模海退,露出海面.但就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则海水突然加深,随后海平面渐渐下降.晚奥陶世卡拉道克世末鄂尔多斯地区海水全部退出.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湿干循环作用下压实黏土的开裂试验和微观结构特性研究,分析了湿干循环作用对黏土开裂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将压汞试验(MIP)和扫描电镜(SEM)的结果与宏观开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湿干循环作用显著影响了压实黏土的开裂,用开裂因子表征黏土的开裂程度,开裂因子随含水率减小而增大并明显大于湿干循环作用前; 随湿干循环次数的增加,黏土孔隙的总体积、中间孔径、平均孔径、平均孔隙率和团粒内孔隙均在增加,而黏土的颗粒内孔隙、颗粒间孔隙和团粒间孔隙却在减小。湿干循环作用使黏土体从大团粒逐渐转化为小颗粒,并增大了土颗粒的凸凹性,分析SEM二值化图像得知土体孔隙率均在增加; 用压汞法和扫描电镜法分析和解释土体开裂是可行的,所得的微观孔隙特征与宏观开裂规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正> 自黄汲清教授于1945年首次提出地槽褶皱系的多旋回发展概念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引用。他指出我国多数地槽褶皱系都具有多旋回发展的特点。经过对天山、祁连山、秦岭等地槽褶皱系的深入研究、对比之后,初步建立了多旋回发展的模式。现以横断山区地槽为例来讨论该褶皱带中的多旋回发展特点。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川、滇四省、区交接地带,其地质构造位置,正处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段拐弯部位,恰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拼合地带。根据作者在“三江地质志”构造组最近总结的资料,可把横断山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4.
松辽东缘石碑岭中生代盆地的含煤沉积旋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东缘石碑岭中生代含煤盆地含煤沉积形成于盆地演化的中期阶段。沼泽体系中粗碎屑(河流)沉积与含煤细碎屑(沼泽)沉积构成了含煤沉积旋回。火山沉积事件对7、6含煤旋回层的形成及煤的聚积具有控制作用。含煤旋回层的研究对层序地层学的亚层序的划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是该凹陷的重要勘探层段。馆陶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中段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油气勘探的首要问题是优质储集砂体的精确对比及有利盖层分布预测。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录井和测井资料,对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样式、沉积特征和储盖组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层具有两种短期旋回和四个中期旋回。在两种短期旋回中,一种是低可容纳空间的非对称旋回,另一种是高可容纳空间的对称旋回。四个中期旋回中,两个以上升半旋回为主体(MSC1、MSC2),一个是对称旋回(MSC3),一个以下降半旋回为主体(MSC4)。短、中期旋回均以非对称旋回为主。该地层的长期基准面具有缓慢上升而后快速下降的特点。从MSC1到MSC4旋回,沉积相呈现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辫状河相组合的演化过程。自北向南,各中期旋回的可容纳空间增大,沉积主体由砾质河道渐变为砂质河道。由于受基准面中期旋回格架控制,南堡凹陷馆陶组发育上、中、下三套储盖组合。上部储盖组合,因其储、盖层条件最好,应是馆陶组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6.
深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中部一段台地—盆地相序列中的高分辨率碳酸盐岩旋回的特征。在盆地相和开阔陆棚—开阔台地相中分别识别出了最低级别的五级和七级旋回 ,分析了不同级别旋回的组成及其有序叠加方式 ,强调了海平面变化对碳酸盐岩旋回的控制作用。讨论了在开阔陆棚环境中碳酸盐岩的Milankovitch旋回特征 ,并据此进行了不同级别旋回时限的估算 ,为高分辨率年代地层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基准面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共识别出层序界面7个,对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性质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性质包括局部不整合、沉积转换面和同沉积侵蚀面.沉积转换面的识别对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二叠统长兴组分别与飞仙关组、吴家坪组整合接触,在元坝地区为一套稳定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有利于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地震地层学方法、岩石岩相地层学方法以及Daubechies小波分析方法对元坝地区长兴组层序界面、体系域进行识别及特征研究,共划分出2个Ⅲ级层序(旋回)。进一步在单井上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划分及对比,通过岩石学及Daubechies小波方法解释结果可知db5曲线,由此识别出的36个旋回与人工解释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良好对应。将解释结果绘制Fischer图解,进一步对所得图解进行元坝地区长兴组地层可容空间演化特征分析,再次证实元坝地区长兴组存在的2次可容空间周期变化。最后以本实例为基础对Fischer图解形态特性、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划分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4个中期旋回.  相似文献   

20.
岩浆活动旋回与地球多层对流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地球历史的节律角度讨论岩浆活动旋回。岩浆活动旋回可按时间与空间分出相互对应的不同尺度,进而可与深度尺度不同的地球多层对流系统相互对应,从而给予了岩浆活动旋回的动力学意义。岩浆活动的时间周期愈长,空间尺度亦愈大,需要的维持岩浆源存在的热能、挥发分供给的数量与深度亦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