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为探究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幔源基性岩浆对斑岩铜矿的贡献,本文选取德兴矿床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9 Ma,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时间一致,岩体为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闪长玢岩具有低的SiO2(58.41%~63.12%)和K2O(1.68%~2.94%)含量及A/CNK值(0.85~1.0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相对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20~7.93(最大值7.93),指示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出明显的正Ce异常,岩浆氧逸度(lg fO2)为-20.05~-6.66,达到磁铁矿-赤铁矿氧逸度等级,指示石英闪长玢岩结晶自高氧逸度岩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德兴石英闪长玢岩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暗色包体符合岩浆混合的演化趋势,说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可能是中侏罗世幔源基性岩浆和地壳酸性岩浆大规模混合作用的产物,并且石英闪长玢岩代表了岩浆混合过程中的幔源基性端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中侏罗世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新元古代受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并与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花岗闪长斑岩的母岩浆。高氧逸度幔源岩浆的加入可抑制斑岩体系硫化物的过早饱和,同时为德兴矿床注入了成矿所需的部分挥发分和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2.
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体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角岩型和独立金矿体4种类型。矿床中酸性侵入体中广泛发育岩浆黑云母,部分岩体较发育角闪石。本文在全面开展矿区地质调查和详细的钻孔岩芯编录的基础上,对含矿二长花岗斑岩和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中的岩浆黑云母以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中的角闪石开展了矿物学及矿物化学研究,以揭示其成岩成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的岩浆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具有富镁高钛、高铝低硅、富钾贫钠的特点。与花岗闪长斑岩相比,二长花岗斑岩中的岩浆黑云母具有较低的TiO2、FeOT、MgO、MnO、Na2O、BaO含量,较高的Al2O3和SiO2含量。花岗闪长斑岩中的角闪石属于阳起石,具有高硅低铝钛、富镁钙贫钠钾等特征。黑云母和角闪石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含矿二长花岗斑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为740.1~783.8℃,平均为762.4℃;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为750.3~766.9℃,平均为757.2℃;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中角闪石结晶温度为654.1~698.9℃,平均为680.3℃。黑云母和角闪石矿物化学特征指示,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造山带钙碱性岩系、Ⅰ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的氧逸度(NNO以上)及水含量,有利于铜、钼等成矿物质进入成矿流体中。  相似文献   

3.
刘军  武广  王峰  罗大锋  胡妍青 《矿床地质》2013,32(6):1093-1116
黑龙江省岔路口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目前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钼矿床,矿体赋存于中酸性杂岩体及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内,其中,晚侏罗世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与钼矿化关系密切。6件辉钼矿样品的铼-锇等时线年龄为(148±1)Ma。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属钾玄岩系列,w(SiO2)为69.48% ~ 74.98%,w(Al2O3)为12.35%~14.48%,w(K2O+Na2O)为7.67%~10.42%,K2O/Na2O比值介于1.07~2.81。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有较弱的铕负异常,HFSE和LILE分异明显,Rb、K等元素富集,Ta、Nb、P、Ti等元素亏损,显示正εHft)值;晚侏罗世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属钾玄岩系列,而细粒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w(SiO2)为73.87%~78.95%,w(Al2O3)为10.35%~13.47%,w(K2O+Na2O)为8.06%~10.02%,K2O/Na2O比值介于1.03~8.20。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HFSE和LILE分异明显,Rb、K、Th等元素富集,P、Ti、Ba、Sr等元素亏损,显示正εHft)值。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细粒花岗岩均为高硅、富碱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组成类似,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期间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下地壳物质。岔路口斑岩钼矿床是晚侏罗世大陆内部构造-岩浆活化的产物,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同时,可能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弧后伸展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4.
早子沟金矿区除发育大量的中性岩脉(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和黑云闪长玢岩)外,还见有较多的中酸性岩脉—花岗闪长斑岩。为了解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的系统 研究。研究表明,样品具有较高的w(SiO2)(65. 02% ~ 67. 31%)、w(Al2O3)(15. 31% ~ 17. 62%)、w(K2O)(3. 24% ~ 3. 86%)和较低的w(MgO)(1. 59% ~ 2. 93%);σ = 0. 56 ~ 1. 88,A/CNK = 0. 94 ~ 1. 08,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总量中等(∑REE = 132. 70 × 10-6 ~ 211. 96 × 10-6),相对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 = 12. 50 ~ 19. 12,LaN/YbN = 18. 62 ~ 40. 65),具弱的铕负异常(δEu = 0. 68 ~ 0. 84);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模式图显示相对富集Rb、K、Th,亏损Ba、Nb、Ti等元素。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出壳型和壳幔型岩浆弧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与三叠纪西秦岭地区碰撞造山导致的陆壳大规模拆离及加厚上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花岗闪长斑岩常与中性岩脉伴生在一起或沿同一构造带先后侵位,其成岩时间稍早于中性岩脉,成矿时代与闪长玢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而稍晚于花岗闪长斑岩。说明花岗闪长斑岩等脉岩沿断裂构造的侵位和扩容,为金矿的含矿流体充填、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安徽马头斑岩型钼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体和粉砂岩在矿化蚀变过程中常量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探讨。马头矿床元素质量迁移计算结果表明,在钼铜矿化蚀变过程中常量元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带入带出,迁移规律明显。在花岗闪长斑岩中,从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到青磐岩化带,均为带入的常量元素有K2O、CaO、SiO2、H2O+,而Na2O明显带出,说明矿化与去钠化、钾长石化等蚀变密切相关。在粉砂岩中,蚀变岩明显带出的有Na2O、CaO、MgO、Fe2O3、H2O+等,而且黄铁辉钼矿化粉砂岩在常量元素的迁移程度远比青磐岩化粉砂岩大。马头矿床成矿系统质量变化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和粉砂岩系统的质量变化整体上表现为净带入与净带出,且净带出量大于净带入量,因此马头矿床成矿系统总体上是净带出的,即马头矿床钼铜矿化产出在元素总体负异常体系中。该项研究成果为揭示矿化蚀变过程中元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并且可能成为深部成矿潜力定量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敖包吐铅锌矿床花岗岩类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敖包吐铅锌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新发现的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对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形成年龄分别为(140.0±0.5)Ma(MSWD=1.3)和(151.6±0.4)Ma(MSWD=1.2),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w(SiO2)=65.51%~67.85%),富碱(w(Na2O+K2O)=6.86%~7.81%),贫P2O5的特征,A/CNK在0.95~1.02之间,富集微量元素K、Rb、Nd,亏损Ta、Nb、P、Ti,为I型花岗岩。花岗岩的A/CNK值为1.58,属强过铝质岩石。Rb/Sr比值大于0.9,为S型花岗岩。敖包吐花岗岩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显示,其206Pb/204Pb为18.398~18.755,207Pb/204Pb为15.534~15.541,208Pb/204Pb为38.386~38.542,铅具有混合来源特征。岩浆很可能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混染。敖包吐花岗岩类可能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后碰撞环境有关,并受到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翠云  李晓峰  肖荣  白艳萍  杨锋  毛伟  蒋松坤 《岩石学报》2012,28(12):3869-3886
德兴铜矿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3个矿床组成。在系统的钻孔样岩相观察基础上,本文把德兴朱砂红花岗闪长斑岩划分为3种类型蚀变岩(钾化-黑云母化蚀变岩、绿泥石化蚀变岩、石英-绢(白)云母化蚀变岩),其主要标志性蚀变矿物依次为:钾长石(黑云母)→绿泥石→石英+绢(白)云母,且热液蚀变程度依次增强。以Al2O3作为不活动组分,通过Isocon分析法表明:随着热液蚀变作用的持续进行,蚀变程度的逐渐增强,主量元素(P2O5)行为较稳定,Na2O、Sr元素大量活化迁出;高场强元素Hf、Th、U、V、Co、Nb、Ta等表现为弱活动性或不活动性;成矿元素Cu、Pb、W显示出大量带入,表明热液流体和成矿流体可能属于同一流体系统。稀土元素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迁移,其中绿泥石化蚀变岩的LREE、HREE均较原岩亏损,而石英-绢(白)云母化花岗闪长斑岩的LREE、HREE富集/亏损情况因样品而异,相对增量/减量变化幅度较大。各类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球粒陨石化配分模式表现较一致,均为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富集的右倾分布,极弱Eu负异常,曲线左陡右平缓,尾部轻微上翘,形似铲状,反映岩浆源区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的Y/Ho比值与球粒陨石的Y/Ho比值基本一致,表明Y-Ho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分离。弱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Sr/Y比值、La/Sm比值以及中等Sm/Yb比值,暗示源区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石榴子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江达-维西火山岩浆弧德钦岩体的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及其镁铁质微粒包体(MME)——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研究。二者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4.6±1.8Ma和253.5±1.6Ma,二者形成时代一致。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富K2O和Na2O,且K2O>Na2O,富Al2O3,A/CNK平均为0.96;闪长岩富K2O和Na2O,但K2O2O,富Al2O3和MgO,A/CNK平均为0.72;花岗闪长岩的稀土总量低于闪长岩,二者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配分曲线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二者均具有相对较高的Mg#(58.8~65.8),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Cr、Ni含量(花岗闪长岩平均值分别为115×10-6和31.6×10-6,闪长岩平均值分别为398×10-6和98.2×10-6;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176Hf/177Hf的平均值分别为0.282383和0.282287,二者εHf(t)平均值分别为-8.3和-11.8,反映了二者属于I型花岗岩,可能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一致显示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伴有不同比例的地幔物质加入,形成于弧陆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背景,暗示金沙江结合带在~255Ma已经进入了弧陆碰撞-后碰撞的地质时期。  相似文献   

9.
滇西北羊拉铜矿矿区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经经  胡瑞忠  毕献武  钟宏  陈恒  叶雷  龙斐 《岩石学报》2011,27(9):2553-2566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段,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在矿区内从北向南呈线状分布。3个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它们可能具有相同岩浆源区。岩体具高的SiO2(64%~73%)、较高的K2O(2.15%~4.05%)和低的P2O5(0.04%~0.11%)含量,δ(里特曼指数)=1.4~2.4,铝饱和指数(摩尔Al2O3/(CaO+Na2O+K2O))为0.92~1.11。同时3个岩体均富集Rb、Th、U、Pb和LREE等元素,显著亏损Nb、Ta、Ti和P等元素。10000Ga/Al比值(1.7~2.1)较典型A型花岗岩偏低,Eu负异常不明显,这些特征表明3个岩体属于准铝-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系列I型花岗岩。与区域上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如临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川西沙坝麻粒岩),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 (0.7078~0.7105)和相对高的εNd(t)(-5.1~-6.7),并具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5Ga)。结合花岗岩体内部发育大量的同时代的暗色微粒包体(MME),认为岩浆源区存在幔源物质的加入。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表明,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很可能是在中咱微陆块与昌都-思茅微陆块碰撞的晚期或后碰撞的动力学背景之下,由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中下地壳长英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混合,并经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自新生代以来,伴随深部地质作用,滇西地区多处发育富含深源包体的富碱斑岩体。文章从寄主岩石和包体岩石的岩石化学研究入手,认为交代主岩和包体岩石的流体富含碱质(Na2O+K2O)和硅质(SiO2),是与富碱岩浆同源的来自富集地幔源区的地幔流体,这种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功能和能量明显优于一般意义上的地壳流体作用,对富碱斑岩的成岩和成矿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泽强 《地质论评》2009,55(5):745-752
本文详细论述了汤家坪富钼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图解判别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并初步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汤家坪花岗斑岩化学成分具超酸(SiO2 72.94%~77.9%)、富碱(K2O+Na2O为7.06%~9.66%),贫钠富钾(K2O/ Na2O为1.21~2.12)等特点,属超酸性铝不饱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在18.12~23.52之间,具较平坦的HREE配分模式,铕异常系数(δEu)0.46~0.59,铕负异常中等。汤家坪花岗斑岩体形成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陆—陆主碰撞期后,区域伸展机制下的后碰撞构造环境。通过对岩体中角闪安山岩包体的研究表明,花岗斑岩的形成与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密切相关,拆沉作用引起下地壳不同深度位置的岩石同时发生部分熔融,后侵位的角闪安山岩浆与早期花岗岩浆在通道内发生混合作用。软流圈减压熔融流体系统提供了岩浆侵位动力和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霍吉河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段,是近年发现的钼矿床。该钼矿含矿岩体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钼矿体大多数呈细脉浸染状在花岗闪长岩中绕角砾岩筒分布。含矿花岗闪长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84.0±1.5)Ma,形成于燕山早期;其SiO2质量分数为60.06%~69.34%、K2O和Na2O质量分数分别为3.36%~5.78%和2.60%~3.78%,铝指数A/CNK=0.78~0.98,属于偏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N/YbN=10.96~24.99),Eu负异常不明显(Eu/Eu*=0.72~0.86);富集Rb、Ba、Th、U、K、Pb和Sr等元素,亏损Nb、Ta、Ti、Y和Yb等元素,这或者暗示其岩浆源区相对富水,或者反映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其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结合主成矿温度、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背景,认为霍吉河钼矿成因应属于斑岩型钼矿。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安远县园岭寨钼矿是南岭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独立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主要产出在园岭寨花岗斑岩与寻乌组变质岩的内外接触带中。通过对园岭寨钼矿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园岭寨花岗斑岩化学成分具有富K2O(6.52%~8.33%)、P2O5(0.17%~0.21%)、过铝质(A/CNK=1.33~1.59),高Mg#(53~68)、贫CaO(0.37%~2.99%)、Na2O(0.27%~1.01%)和K2O/Na2O>1的特征;微量元素以富含Rb,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富含U、Pb、Nd、Zr、Hf等,亏损Nb、Ta、La、Ce、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0~0.90),(La/Yb)N=9.27~13.18,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结合成因类型判别图解和矿物学特征,园岭寨斑岩为典型的S型花岗岩,以壳源物质的重熔为主,并受一定程度的幔源物质影响。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年龄,获得了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5.49±0.59Ma(MSWD=1.4,n=19);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法,获得园岭寨钼矿床辉钼矿的结晶年龄为160±1~162.7±1.1Ma,属赣南燕山期第二次钼成矿作用(150~162Ma)。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和已知的矿床(点),指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应集中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Mo、Pb、Zn等矿床的查找上。  相似文献   

14.
翁凯  徐学义  马中平  孙吉明  张涛 《地质通报》2015,34(203):374-384
马拉苏地区早泥盆世地层为一套滨海—浅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对其中的火山岩夹层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定年结果显示有大量的新太古代和中新元古代锆石,表明该区存在古老的大陆地壳物质。火山岩样品SiO2含量为52.38%~69.6%,Na2O含量为2.80%~4.85%,K2O为0.16%~0.96%,TiO2为0.5%~1.96%,Al2O3为14.62%~18.18%,MgO(1.08%~5.75%)变化范围较大,Mg#值在22.92~38之间,具有高钠、低钾的特征,属于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73×10-6~115×10-6,LREE/HREE值为2.66~3.25,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0.83~0.92)。玄武安山岩样品相对富集K、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与典型火山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英安斑岩样品也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反映源区可能有较多壳源物质的加入,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玄武安山岩相似,表明其可能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综合研究认为,这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形成于板块俯冲拼贴过程中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
河南信阳商城花岗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特征,其岩石地球化学具有与adakite岩相似的特征。这些岩石的SiO2含量均56%(67.32%~69.38%),Al2O3的含量除一个样品为14.92%外,其余均15%(15.03%~15.47%)、富含Na2O(3.5%~4.75%)、Na2OK2O,Na2O/K2O比值在1.1~1.4之间,具低MgO(1.10%~2.05%),低Cr(4.8×10-6~22×10-6)、Ni(1.7×10-6~5.6×10-6),具有高Sr(475.3×10-6~896.7×10-6,平均均400×10-6,平均为785.14×10-6),低Y(7.53×10-6~15.5×10-6,平均10.3×10-6,18×10-6),Sr/Y值40(平均84.4)、低Yb(0.58×10-6~1.55×10-6,平均0.87×10-6,1.8×10-6)。该花岗岩体在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上具有弱Eu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异强烈,属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具Ba、Sr正异常,而Nb、Ta的负异常较为明显。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矿物成分以更长石、正长石、镁质黑云母、石英为主,副矿物为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组合,富含暗色闪长质包体,属I型花岗岩类。表明商城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可能与增厚下地壳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赣南三百山盆地晚侏罗世武夷群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岩石Na2O K2O含量9.84%~10.74%,K2O/Na2O值1.99~2.52,高铝(ω(Al2O3)>15%)、低钛(ω(TiO2)<0.50%)、贫铁(TFeO=3.15%~3.50%),确定三百山盆地火山岩属长英质橄榄玄粗岩系列。同时根据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铕正异常等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认为三百山盆地火山岩是挤压构造环境下,深部地幔含石榴石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马尼特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木孜塔格-布青山蛇绿混杂岩带,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发现的与马尔争组地层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小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与围岩的接触部位。本次研究通过对赋矿花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研究,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结果显示: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3.25 Ma±0.62 Ma(MSWD=0.99),代表其侵入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w(SiO2)在66.96%~68.3%之间,K2O/Na2O=0.54~0.63,相对富钠,贫w(MnO)(平均0.03%),w(P2O5)(0.14%~0.16%)和w(TiO2)(0.4%~0.46%),A/CNK值为1.05~1.16,平均1.106,w(Al2O3)介于15.37%~15.72%之间,里特曼指数δ值为1.43%~1.89%,TFeO/MgO为1.72~1.84,DI为74.19~79.94,表明其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较低(ΣREE=110.67×10^-6~121.36×10^-6),表现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曲线,LREE/HREE=13.54~15.12,[(La/Yb)N=20.42~20.7],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负Eu异常中等(δEu介于0.94~0.99之间),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Th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及K,P,Ti相对亏损,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结合其形成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其形成于早-中生代巴颜喀拉地块和东昆仑地块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中甸地区浪都高钾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甸地区浪都中酸性侵入岩在空间上与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共生,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这些侵入岩大多表现出高钾(K2O大于3%)的特征,在K2O-SiO2图上所有样品均落入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区域。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上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N/YbN=14.3~21.2)、铕弱负异常至无异常(δEu=0.77~1.00);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K、Rb、Sr、Ba等元素表现出正异常,而Nb、Ta和Ti等元素表现出负异常的特征。浪都侵入岩的87Sr/86Sr初始值为0.7044~0.7069,εNd(t)值为-2.8~-2.2。结合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组成,本研究认为浪都岩浆来源于交代地幔,很可能受到了俯冲带流体交代和地壳物质混染的影响,表明浪都中酸性侵入岩的形成与甘孜-理塘洋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锡铁山北东侧的花岗斑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73. 9±2. 2 Ma (MSWD=0. 069),属于晚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硅(SiO_2=76. 33%~76. 99%)和碱(K_2O+Na_2O=7. 28%~8. 19%),低钙(CaO=0. 58%~0. 75%)、镁(MgO=0. 20%~0. 31%)和Mg~#值(Mg~#=23. 29~30. 17),A/CNK介于0. 97~0. 98,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及Ba、Sr等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且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 36~0. 43)。锆石Hf同位素ε_(Hf)(t)比值为+6. 6~+9. 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760~950 Ma。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锡铁山花岗斑岩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为起源亏损地幔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文锡铁山花岗斑岩形成于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岩石化学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的侵位与空间分布受同一个区域构造带(华并陆块南缘)控制,构成一个区域性的富碱岩浆岩带。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岩石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1)碱性岩类,即含有似长石或碱性暗色矿物的正长岩类;(2)碱性花岗岩类,包括钠铁闪石花岗岩及孪生的钾长花岗岩类;(3)石英正长岩类,包括碱性长石为主的石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和花岗正长(斑)岩类。根据富碱岩浆岩带的岩石化学特征,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三个亚带:北部碱性岩亚带,以SiO2饱和而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中部碱性花岗岩亚带,以SiO2强饱和而A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和大量石英为特征;南部石英正长岩亚带,以SiO2和Al2O3都饱和但CaO强烈亏损,缺乏Ca质斜长石,出现碱性长石占长石总量的绝对优势(一般>95%)为特征。三个亚带富碱岩浆在化学成分方面虽有差异,但共同具有富碱高钾钙征,ALK=10-15,K2O含量范围5%-15%,K2O/Na2O=1.26-8.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