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南栾川南泥湖和上房沟花岗岩体与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本文用电子探针测试方法,分析了南泥湖岩体和上房沟岩体中黑云母的成分特征。结果表明,2个岩体中黑云母均具有高硅、富镁、低铝和贫铁的特征,属镁质黑云母。2个岩体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30~830℃和750~860℃,氧逸度(logfO2)分别为-8.5~-7.0和-8.0~-6.5,结晶压力和深度分别为72~120MPa、54~127MPa和2.62~4.37km、1.97~4.63km,有利于南泥湖-三道庄和上房沟超大型钼矿床的形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2个岩体均属壳幔混源的Ⅰ型花岗岩,属深源中浅成花岗岩。  相似文献   

2.
河南栾川东鱼库钼(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栾川东鱼库钼(钨)矿床是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新发现双大型矿床.该钼(钨)矿床空间分布受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体控制,矿体赋存于东鱼库—竹园沟二长花岗岩复式岩体内外接触带——三川组及南泥湖组岩石经接触交代变质形成的矽卡岩和长英质角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分布.长1400m,宽200~800m.钼矿体厚10.30~244.35...  相似文献   

3.
包志伟  曾乔松  赵太平  原振雷 《岩石学报》2009,25(10):2523-2536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钼矿探明储量(金属量)达205万吨.区内钼成矿与南泥湖和上房沟两个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两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为高硅、富碱和较高分异指数的碱性-碱钙性、过铝质花岗岩.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具有显著亏损Eu、Sr、Ba、Ti的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相当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较低的ε_(Nd)(t)值(-12.7~-15.5)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1.48~1.71Ga)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主要为年轻的地壳物质.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9.56±0.36Ma(MSWD=1.5)和135.38±0.29Ma(MSWD=1.4).结合现有的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有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东秦岭钼成矿带内的燕山期成矿花岗岩小岩体及大岩基应为扬子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向华北克拉通A型俯冲的地壳物质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成矿小岩体是花岗岩大岩基高度分异演化的结果,花岗岩大岩基结晶分异导致其中挥发分的过饱和、挥发分对正在固结的岩浆体中成矿元素的淋滤是小岩体成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栾川钼多金属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分布着一系列与钼多金属矿化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小岩体。前人对该区岩浆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对其矿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黑云母是花岗岩中最常见的铁镁质暗色造岩矿物,其化学成分特征能够提供有关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分异演化特征、原始岩浆熔体及与岩浆共存流体的性质,对判别岩浆源区性质、岩石成因、及花岗岩的成矿作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矿集区内南泥湖岩体、上房沟岩体、鱼库岩体以及黄背岭  相似文献   

5.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铅同位索组成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秦岭陕西金堆城—黄龙铺—河南南泥湖钼矿带,拥有驰名中外的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如近年来探明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钼(铁)矿床和黄龙铺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等。无论从矿床类型、规模,还是从成矿地质条件和远景上看,该钼矿带无疑是我国最主要的钼成矿带之一。因此,在研究该钼矿带成矿地质条件的同时,进  相似文献   

6.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麓的北淮阳构造带的河南境内发现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汤家坪等大型、超大型钼矿床,而安徽境内的北淮阳成矿带的东段找矿一直没有重大突破。近年来在313队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在金寨县沙坪沟深部发现厚达500-900米的隐伏斑岩型钼矿,取得了本区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初步总结沙坪沟钼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提出了该区寻找钼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栾川南泥湖钼矿田是河南省集中钼矿产地。矿田构造上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黑沟―栾川大断裂北侧。矿田主要包括南泥湖斑岩钼矿床、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和上房沟斑岩钼矿床三个超大型钼矿床。是一个多期多阶段、多成因、多矿种的综合矿床。有关区域和矿床情况前人已做大量研究,本文仅围绕蚀变和矿化,探讨蚀变的分带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南泥湖钼(钨)矿田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钼矿带的南泥湖为一超大型夕卡岩斑岩型钼(钨)矿田,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田三个矿床6件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南泥湖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1.8±2.1 Ma;三道庄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4.5±2.2~145.0±2.2Ma,平均为145.0±2.2 Ma;上房沟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3.8士2.1~145.8±2.1 Ma,平均为144.8±2.1 Ma;6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41.5±7.8 Ma(2σ),准确厘定了成矿时间.Re-Os同位素还表明:南泥湖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以下地壳成分为主,但混有少量地幔组分.南泥湖钼矿是在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大转换中形成,属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及其找矿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矿指示。以南泥湖和东沟为代表的斑岩钼矿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6~137Ma)和白垩纪中期(125~114Ma),其成矿有关岩体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壳幔同熔和壳源。尽管有物质来源的差别,但是在2个不同时代斑岩钼矿的外围都有一系列脉状铅锌矿的发育,而且通常在断裂膨大或拐弯处和2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大矿和富矿,也见出现在地层不整合界面的部位。这种钼与铅锌矿的密切时空分布关系构成一个很好的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钼矿与铅锌银矿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矿床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此类矿床组合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不同时期Mo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进行了归纳,建立了主要类型Mo矿成矿模式,总结了成矿规律;进而通过综合信息数据处理,讨论了不同类型Mo矿预测要素的提取,建立了符合地质概念模型的斑岩-矽卡岩型Mo矿综合信息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占绝对主要地位的早白垩世Mo矿受控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东秦岭-大别陆内岩浆弧,强烈的岩浆活动造成浅源浅成快速冷侵位的粗粒花岗岩大岩基与控制Mo矿的深源浅成热侵位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侵入角砾岩小岩体在同一剥蚀平面紧密共生,不仅存在“小岩体成大矿”的规律,而且存在大岩基边缘和旁侧成大矿的规律。相同特征的矿产因所处地质背景的不同而预测要素有所差异,但通常可以根据剩余重力低-ΔT化极正磁异常及其梯度模来拟合岩体与接触带,以Mo主成矿因子得分正异常和Pb-Zn-Ag主成矿因子得分负异常确定斑岩-矽卡岩型Mo(W)矿的成矿范围。通过CSAMT-SIP-裂隙地球化学联合剖面测量可有效预测隐伏矿体部位。  相似文献   

12.
西准噶尔走滑断裂系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新疆西北部西准噶尔走滑断裂构造体系(简称"西准系")是中亚造山带巴尔喀什马蹄形构造的向东延伸部分,由于中生代成吉思-准噶尔断裂的右行走滑断裂作用而被分成了两个部分。西准系是一个多米诺式的走滑断裂构造体系,主要由达拉布特断裂、玛依勒断裂、巴尔鲁克断裂等三条NE走向的左行走滑断裂及其夹在它们之间的地块所组成,可能是晚古生代与走滑断裂相关的陆条弯曲(褶皱)作用的产物。同时,西准噶尔地区也是重要的晚古生代成矿带,产出有一些大型和超大型的金属矿床,包括包古图斑岩铜矿、哈图金矿、萨尔托海铬铁矿和杨庄铍矿床等。本文分析了西准系走滑断裂构造与元素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准噶尔成矿带元素与地球化学块体以及铜、金、钼、铬铁矿等矿床的分布,均受晚古生代西准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的控制。其中,庙尔沟、红山岩体与金地球化学块体之间的反对称分布特征,说明了花岗岩类侵入体和金元素在达拉布特断裂左行走滑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物质调整与迁移作用。庙尔沟岩体的逆时针旋转运动,造成了环状断裂与裂隙系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Cu、Pb等元素风火轮式的分布形式。走滑断裂作用与岩体旋转运动的共同结果,导致了金元素沿断裂和裂隙的迁移与成矿,使得西准地区金矿床在断裂和裂隙中的发育。断裂构造体系与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有效指导西准地区未来矿产资源的勘查。  相似文献   

13.
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弧南段的中甸弧,以发育印支期斑岩型铜矿床和燕山期矽卡岩-热液石英脉型钼-钨-铜矿而著称.针对普朗、地苏嘎和休瓦促成矿岩体中的榍石单矿物,利用EMPA和LA-ICP-MS测定化学成分,探讨化学成分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意义.普朗、地苏嘎和休瓦促岩体榍石均为岩浆来源.普朗岩体榍石形成温度为743~754℃,休瓦促岩体榍石形成温度为702~753℃.根据榍石的δCe、δEu推断三个岩体氧逸度高低顺序为:普朗>地苏嘎>休瓦促,榍石中的Cu含量对母岩浆中的Cu金属量变化不敏感,不能单独作为母岩浆Cu金属量的判别标志;钼成矿对岩体的氧逸度要求不高,在利用榍石中的Mo含量判断母岩浆中的Mo金属量时要综合考虑氧逸度和辉钼矿结晶的影响;岩体中的F含量能降低岩浆粘度,对钼成矿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Mo成矿的指标;榍石中的W、Sn含量对Mo-W矿床具有指示作用,休瓦促Mo-W矿岩体中榍石的W、Sn含量要高于普朗和地苏嘎不成Mo-W矿的岩体.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临安西天目地区地处早古生代扬子被动陆缘和晚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动陆缘构造叠加区域.该区发育碳酸盐岩建造,有大量的脉岩出露,环形、放射状断裂构造发育,具有面型蚀变及铜、铅、锌、金等多个矿(化)点;重磁等物探信息显示,该区深部发育EW向深断裂和隐伏岩体;化探扫面揭示,区内钨、钼、铋、铜、铅、锌、金、银、砷等元素背景高;自然重砂调查反映,白钨矿、铅族、钼族等重砂矿物组合具有异常显示.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及物、化、重砂异常等信息,认为该区具有寻找斑岩型、夕卡岩型、低温热液型钨、钼、铜、铅锌、金银等多位一体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河南南部天目山岩体特征及其钼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法岭 《矿产与地质》2008,22(2):111-115
栾川-明港大断裂是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分界,其西部栾川一带形成了与花岗岩有关的南泥湖、上房等知名钼矿床。天目山岩体位于栾川-明港大断裂西段,具有富硅、富碱,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3Eu负异常及微量元素(w、Sn、Bi、Mo、Be、Nb)含量高等特点,属利于成矿花岗岩。通过对岩体中钼矿物的研究,指出钼矿化的主要富集区及今后找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南部发现的大型隐伏银多金属矿床,银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体附近早期构造及同期张裂隙中,在岩体上部也发育矿化,属岩浆热液成因。为预测矿床深部找矿前景,笔者对矿床激电极化率异常、钻孔原生晕及深部地质体矿化特征进行研究。矿床频谱激电测量显示,激电极化率异常往深部未封闭且具较大延伸趋势;原生晕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叠加晕特征明显,局部出现反向分带特征,表明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同时Ag、Pb、Zn、Cu、Au、W、Sn等元素异常向深部均呈现高强度延伸,指示深部具备较好找矿潜力,由此提出深部存在厚大盲矿体或多金属矿脉群。通过对深部已控制岩体及Au、Cu矿化特征分析,提出深部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钨(钼)系列矿产的潜力。根据当前矿床地物化特征,认为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具有斑岩型成矿系统的特征,提出在岩体外围及浅部-中深部继续寻找银铅锌矿,深部寻找金铜钨(钼)矿的找矿方向,为该矿区或同类型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熊耳山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铅锌钼多金属矿产地,现已查明各类矿床(点)121个。通过研究发现,该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现有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深部都有隐伏岩体赋存。通过对熊耳山地区重磁场特征的分析,建立了熊耳山地区隐伏岩体侵入模型。熊耳山西段主要是寨凹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10 km2,分3个阶梯深度:0~0.8 km、0.8~2 km、2~4 km;熊耳山中段铁炉坪-花山隐伏岩体位于寨凹隐伏岩体和花山岩体之间,赋存面积约184 km2,深度3~5 km;熊耳山东段旧县-花山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38 km2,北部深度0~1.5km,向南逐步加深至1.5~3 km。根据区域矿产分布分带特征,结合隐伏岩体侵入模型,预测了深部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在熊耳山西段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钼钨铜矿和大型金矿的潜力;中段隐伏岩体深度较大,以寻找中低温矿产为主;东段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深部仍有寻找斑岩型钼金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