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经过细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将金英金矿床构造划分为北东、北西、东西、北北东、南北等5个构造带及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等5个构造体系,提出了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区域上以华夏系构造为主,金英金矿床金矿化处于北西向构造带中并沿北东向构造分布,即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贵州中部EW向构造带位于黔中隆起北缘,西起威宁以北,向东经纳雍、大方、黔西、息烽、瓮安、施秉直抵镇远之东,大致在北纬26°25′~27°30′之间。构造形迹在中西段(息烽-纳雍间)表现最为明显,以EW向排列的"穹盆"构造(北部)和EW向断裂(南部)为其特点;东段(余庆之南-镇远以东)则以EW向断裂占主导地位。从整体看,构造形迹断续跳跃,以其横向延伸格局横亘贵州中部,脉络清晰可见,虽然它们沉淀着加里东构造阶段EW向构造──黔中隆起的色彩,但其历史定位仍属燕山构造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拉布达林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早白垩世变形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布达林盆地为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主要发育下白垩统和第四系。拉布达林盆地的构造特征复杂,主要发育NE向、NEE向和NW向构造,其中NE向构造主要为一系列NE向犁式正断层及其与之相伴的同向正断层组合,NEE向构造具有剪切正断层的性质,NE向和NEE向断层都是形成于塔木兰沟组—伊列克得组沉积时期的控陷断层,它们是形成于同一应力场具有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NW向断层形成较晚,切割了NE向和NEE向断层,具有左行走滑的特征。在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挤压作用,不仅使部分早期NE向控陷正断层发生正反转作用,而且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依据反射地震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确定拉布达林盆地在早白垩世经历了3期变形作用,即塔木兰沟组—伊列克得组沉积时期的NW-SE向的伸展作用、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的NW-SE向挤压作用和伊敏组沉积时期的近EW向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窦小平 《地质与勘探》2015,51(5):879-887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内断裂构造格架及火山构造特征做了研究,认为相山火山盆地和断裂构造的成生与发育受永丰-抚州深断裂演化控制。从构造控矿作用看,相山铀矿田受大型中心式塌陷火盆控制,北部的EW向断裂带和中西部的EW向构造断陷带控制着矿田内的矿集带,NE向与EW向断裂构造复合部位控制了矿床的位置,密集成群的断裂裂隙带控制着铀矿体,使各矿床中的铀矿体呈群脉型。这些铀矿田地质构造特征及控矿规律对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轭剪节理应力反演方法,恢复了邯郸-峰峰矿区晚古生代以来的3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而探讨了煤田构造的演化历史,将其分为4大阶段:①中生代早期近NS向挤压,煤系后期改造初动期;②中生代晚期SE-NW向挤压,奠定煤田构造格架的基础;③中生代末至古近纪NW-SE向拉张,煤田构造格架定型;④新近纪以来近东西向拉张,煤田构造的现代活动.  相似文献   

6.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成生于印支期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出露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与白垩系红色碎屑岩,西北侧分布印支期花岗岩。北北东向豪岗岭断裂与其上盘的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磁组构分析显示矿区千枚岩以压扁变形占绝对优势,主压应力近东西向,矿化热事件前的构造变形较强,矿化之后的构造变形较弱。矿化期构造应力场为近东西向拉伸(主压应力近南北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是主要赋矿(含矿)构造,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延寿 《青海地质》1997,6(1):28-33
滩间山矿田产出部位及矿体延展严格受断裂构造制约。矿田地区发育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北东向张扭性断裂和近东西向扭性断裂,北西向,并东向断裂均为控矿断裂,但北东向断裂的控矿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万聚金 《湖南地质》1990,9(1):13-18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区调资料,结合物化探及遥感解译成果的综合分析,认为湘南地区北西向构造广泛发育。按生成时期、发育特点及分布情况可大致划为:安仁—桂东、耒阳—汝城、常宁—桂阳、新田—临武四个构造带。具有长期活动、成带出现、大致等距,控岩控矿的特征。北西向与北东向构造带交会部位往往是矿田的赋存部位或寻找隐伏矿田最有利的地段。  相似文献   

9.
在对太原掀斜构造形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节理统计,以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古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演化历程。结果表明:太原掀斜构造由东山背斜、西山向斜和太原断陷组成。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中生代晚期、古近纪及新生代晚期三个阶段。主体构造,即东山背斜、西山向斜以及相伴生的南北向褶曲等都是在中生代晚期北东—南西向右旋力偶作用下形成。区内等距分布的北东东向至东西向的正断层组等次级构造及太原断陷的雏形形成于古近纪北东—南西向左旋力偶。在新生代晚期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作用下,太原断陷进一步拉张下陷,形成现今构造格局。不同时期应力场和板块构造动力系统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继承的特点,其形成演化与区域大陆动力学条件转化和演化一致。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临沧花岗岩的冲断叠瓦构造与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振德 《地质科学》1996,31(2):130-139
云南省西部沿澜沧江分布的临沧花岗岩,呈SN向延伸,长达500km,但平均宽度只有25km,系逆冲与推覆叠置变形缩短的结果。岩片冲断和推覆的方向普遍为自西向东,临沧花岗岩带向东推覆的距离为30-80km,最大距离120km,冲断叠瓦构造和推覆构造形成的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糜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5.43Ma、25.55Ma和179Ma.新生代沿冲断层发生了近SN向水平走滑运动和沿NE、NW向断层的剪切运动。  相似文献   

11.
节理统计、断层、褶皱和震源机制解析等研究表明,兰州地区第三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倾角在陡-缓交替过程中逐渐变陡,作用方向由SN向,NW-SE向转变为NE-SW向。第三纪时期构造应力场的逆时针运动是地块在该时期作逆时针旋转运动的结果,早-中晚新世之间出现了青藏高原构造作用的重要转型。进入到EW向伸展机制下的构造变形时期,研究区地壳运动以抬升为主,但抬升运动与水平运动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过  相似文献   

12.
与铜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岩体受NE(NNE)向构造为主导复合改造EW向等其他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矿体赋存于岩体的特定部位及其附近的破碎带中。提出矿床(点)分布规律为NE(NNE)向成带、近EW向成行,并划分出3个次一级NE(NNE)向构造-岩浆-成矿带和4个近EW向构造-岩浆-成矿行。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区域构造及与银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敏 《矿产与地质》1993,7(1):29-34
广东大地构造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系.其地质构造划分出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4大构造层.主要深—大断裂带分为NE向深—大断裂带、EW向断裂—岩浆岩带和NW向大断裂带.广东银矿床产布主要受海西—印支构造层和NE向深—大断裂带的控制,大多数银矿床分布于粤中—粤西雪峰—加里东褶皱区内,尤其是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的接触过渡地带.独立、共生银矿床与区域构造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了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水岩系统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成矿构造研究、测量和资料分析证实,成矿阶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轴面是近于水平的,而中间主应力接近于垂直;区域成矿期应力场呈水平反钟向扭动剪切状,具有新华夏系应力场特征。从中生代应力场分析发现,除了区域反钟向挤压剪切构造特征外,主要成矿阶段构造环境还表现出应力松弛和拉张的特点,有普遍的断裂上盘下滑的构造成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全球新——中生代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编全球新-中生代构造图中清楚显示:(1)洋底增生构造具有不连续性和复杂性,时间上有6个增生阶段;空间上可划分为49个增生单元。(2)存在全球纬向构造系统,突出表现为环太平洋地震与火山带的分段性和大洋底纬向转换断层直接伸入大陆及大陆本身存在众多纬向构造。(3)地球具有反对称性,北半球为全球级挤压带;南半球发育全球性纬向洋脊张裂环。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东方县戈枕金矿带构造控矿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戈枕金矿带的金矿化受东西向、燕东向构造联合控制。东西构造与北东向构造相交的南西区间的角区控矿。东西向构造的等距性决定了戈枕金矿带上各金矿田的等距性。  相似文献   

17.
山东招远玲珑金矿田控矿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玲珑金矿主要受北北东向、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主要矿体均分布于两组断裂的复合部位,两组断裂的形成及其运动性质与郯庐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在中生代早期,北北东向的玲珑断裂主要为左行平移运动,北东向的破头青断裂则为压性兼具有左行平移性质;早白垩世晚期,北北东向断裂作右行运动,而北东向断裂则作左行运动,反映了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断裂构造岩的特征显示控矿断裂经历了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两个阶段,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主裂面的下盘。上盘一般无工业矿体赋存。  相似文献   

18.
纬向构造带产生的特定纬度带,是其构造“发生床”,在这些带上产生的构造形体(包括阶段性的全部建造和改造)是其构造“成生体”。纬向构造带有长期活动、多阶段发展的特点,其不同阶段促成不同的构造成生体。阿祁昆地区弯转多姿的构造带是秦昆系的古老成生体迁移扭变的结果,扭变的主因是青藏地块的右旋转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TM影像解译和野外验证,论证了研究区内近EW向构造带除在前中生代遭受了强烈的近SN向挤压变形外,还在中新生代叠加了脆-韧性和韧性两期近水平右扭剪切变形以及一期脆性变形,形成了现今的挤压带、剪切带和脆性断裂叠加的复杂构造格局。文中还对各期变形的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变形时代以及构造形成机制和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桂西北南丹-荔波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富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显示该区亦具有极大的海相页岩气成藏潜力。因此,深入探讨和认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是成矿规律研究和页岩气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南丹-荔波地区广泛发育的褶皱、共轭节理和断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叠加褶皱、共轭节理分析以及断层滑动矢量等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构造解析表明,该区中、新生代共经历了四期构造应力场的交替和演化,分别为NNE-SSW 向挤压、NW-SE 向挤压、NEE-SWW 向伸展和近E-W 向挤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NNE-SSW 向挤压应力场的形成可能与印支期华南大陆南北边缘与印支/华北板块碰撞闭合有关;NW-SE 向挤压应力场和NEE-SWW 向伸展应力场可能分别对应于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消减以及燕山晚期发生的弧后伸展作用;近E-W 向挤压应力场可能形成于喜山期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所产生远程效应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