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忠华  刘福来  许王  冀磊  刘利双  董永胜 《地质通报》2017,36(11):1942-1952
论述了构造解析在变质岩专题填图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主要围绕以下5个方面:(1)构造解析在高级变质岩区地质调查中对重大地质边界的识别作用;(2)通过构造解析区别变质岩区不同岩石和/或构造单元因构造发生的堆叠作用;(3)通过构造解析识别并区分不同岩石单元的构造类型、期次和组合样式;(4)变质岩填图区剖面测制及地层原始厚度恢复需要在构造解析工作基础上进行;(5)变质岩区地质填图工作实际上是构造解析和变质岩石学的有机结合过程。总之,构造解析对变质岩填图区内地质情况的客观表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岩石是各项地质工作的基本对象。岩石的类型、结构构造特征是研究岩石的重要内容。本图册目的是通过图片形式为止海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薄片资料主要来源于历年来各类钻孔,少部分采自松江诸山露头区。图片顺序是按岩石成因类形编排,分为岩浆岩类——侵入岩、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变质岩类——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交代变质岩;沉积岩类——砂砾岩、砂岩、砂泥岩,凝灰质砂岩及生物灰岩等等。共收入照片130幅左右。  相似文献   

3.
变质岩区由于经历了多次强烈的褶皱作用、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使岩石改变了面貌,因而在变质岩区,尤其高级变质区开展1/5万填图,也就增加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欧美的地质工作者多强调不宜进行地层划分,而应以变质杂岩对待。基于以上原因,在采用的方法上有其不同于沉积区的各种特点。尤其进入七十年代后,国内外强调了由岩石地层法转入构造地层法。当然,为了搞清地层层序,除了加强构造研究外,对变质岩石的工作,包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安徽省重要矿集区地球物理参数,对岩石电性参数存在各向异常进行研究。选取安徽省霍邱矿集区、庐枞矿集区、宁芜矿集区、东至—泾县成矿带等4个地区的沉积岩、变质岩为样本,分别进行3个方向的电阻率、极化率测试,测试结果证实:沉积岩、变质岩、火山沉积岩都存在非常明显电阻率各向异性,电阻率越高,其垂向电阻率与水平方向电阻率比值越大;岩石极化率各向异性不明显。通过岩石电性参数各向异性数据分析,总结了岩石电性参数各向异性特征,为电法勘探综合解释提供基础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5.
熊家镛  胡建军 《云南地质》1996,15(2):149-153
变质沉积岩区岩石地层(广义)的划分与研究熊家镛,胡建军(云南地勘局区调所)1变质地层研究历史的回顾长期以来,人们对变质岩区地层的研究,由于认为变质岩石中发育的透入性面状构造总是与变质岩区内岩层间的界线平行(S;//SO),在实际工作中则普遍将其作为原...  相似文献   

6.
利用阴极发光仪对一些前寒武纪变质岩(河北,内蒙等地)和西藏及其它地区的后寒武变质岩,以及不同时代和成因的花岗岩类岩石的样品进行了观察。阴极发光与某些过渡元素的含量有关,可以揭示岩石的构造,间接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的特点。本文介绍了阴极发光在变质岩和花岗岩类岩石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间接地确定变质级;2) 揭示原岩的变余构造,3) 鉴别细粒和发光矿物;4) 研究矿物之间的反应;5) 重建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7.
东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前寒武纪地块为古克拉通构造区,物质构成非常复杂.以大陆层圈构造为理论基础,运用形变地层学和变质构造解析方法为主的岩石地层调查方法,在东天山大黑山地区的1∶25万区调中重新选择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提高了区内中深变质岩系研究程度及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和填图精度.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前寒武纪地块为古克拉通构造区,物质构成非常复杂。以大陆层圈构造为理论基础,运用形变地层学和变质构造解析方法为主的岩石地层调查方法,在东天山大黑山地区的1:25万区调中重新选择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提高了区内中深变质岩系研究程度及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和填图精度。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北部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发现及其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荣阁  隋德才 《现代地质》1995,9(2):142-148
笔者参加内蒙区调工作,首次于本区发现了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该岩系由3个岩组组成,一是花敖包特正变质岩组(Pt1bh),二是昌特敖包副变质岩组(Pt1bc),三是阿木乌苏条带状混合岩组(Pt1ba)。对各岩组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这是一套深变质岩系,近似于下地壳岩石组合。其Rb-Sr等时线测年资料与印支期花岗岩源区年龄为17~19亿a,是目前本区发现的最古老的变质岩系,它经历了大面积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武夷山中村地区中深变质岩调研新进展李国生,梁景时(江西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中村地区变质岩,前人认为是混合岩。通过1∶5万区调工作,认为是中深构造层次的产物,应属构造成因。其基本特征如下:1构造岩石单位及主要岩石类型依据岩性组合、构造变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变质岩中金红石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金红石作为常见的副矿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目前地学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文中总结了金红石在变质岩石学中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1)金红石在变质岩中的产状及形成过程;(2)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的进展及在低级、中级及高级变质岩中的应用;(3)金红石微量元素在弧岩浆过程和俯冲带变质作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苏鲁超高压带内石桥浅变质岩的地质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地质调查显示,石桥浅变质岩与周边超高压变质岩呈构造接触(构造片岩);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该浅变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大陆边缘厚地壳上裂陷或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部分浅变质岩发育多硅白云母,形成于中-高压相变质环境,说明这些浅变质岩曾经历大陆板块俯冲的动力变质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浅变质岩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超高压变质岩和扬子板块俯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岳季  吕增  崔莹 《地球科学》2020,45(12):4617-4629
西南天山造山带是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板块聚合碰撞的产物,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伊犁-中天山陆块南缘的变质作用研究对于揭示西南天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地区变质岩分布广泛,但目前的变质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木扎尔特的高级变质岩,位于同一构造带上其他变质岩的演化和分布特点缺少详细的研究,尚不清楚它们是作为高温变质带的一部分还是来自造山带的其他构造单元.针对该问题,在详细的岩相学分析基础上,利用碳质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RSCM)温度计对木扎尔特东侧的阿克牙孜河下游地区多个剖面开展了变质温度研究.根据结构构造特征将这些岩石分为具有变余沉积结构构造且发生不同程度糜棱岩化的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列和具有变质结晶结构的片岩-变粒岩系列.RSCM温度计显示前者经历的峰期温度为465~597℃,原岩很可能为卷入造山带的石炭纪地层,抬升过程中局部发生糜棱岩化.后者峰期温度为552~617℃,绿片岩相叠加期间发生C-O-H流体活动,可能属于伊犁-中天山的变质基底那拉提岩群.研究表明,伊犁-中天山南缘的阿克牙孜下游一带的变质岩具有不同的变质演化历史,它们来自不同的构造单元,并不是木扎尔特高温变质带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华北克拉通两类早前寒武纪麻粒岩(HT-HP和HT-UHT)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35,自引:23,他引:12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09,25(8):1753-1771
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高级变质的早前寒武纪岩石,其中高温高压(HT-HP)麻粒岩和高温超高温(HT-UHT)麻粒岩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并将它们视为探讨早前寒武纪大陆演化的关键课题.HT-HP麻粒岩主要是含石榴石的基性麻粒岩,它们以透镜体或强烈变形的岩墙状出露于片麻岩中.HT-UHT麻粒岩主要是富铝的变质沉积岩系,俗称孔兹岩系,其中有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等矿物组合,指示部分岩石的变质温度高于900~1000℃.本文探讨了这两类麻粒岩的出露状况、变质过程与变质历史、原岩与变质年龄.初步研究表明:①两类麻粒岩在变质的峰期温度和压力上有很大的重叠区间,都经历了一个近等温-略升温的降压变质;②两类麻粒岩很有可能在峰期和随后的降压变质阶段是同时的或有关联的;③HT-HP和HT-UHT麻粒岩的分布特征是线状或面状分布仍有待进一步查明;④高级变质的麻粒岩代表了华北克拉通的最下部地壳,它们变质的温压体系、岩石的刚性程度、分布特征、岩石组合以及抬升速率等具有与显生宙明显的不同.本文从而指出两类麻粒岩是否有成因联系是今后研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深入研究将会对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构造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桐柏-大别造山带高压变质单元岩石Pb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铅同位素组成对于研究构造分区与演化、块体相互作用以及识别地壳中不同块体的上、下层次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桐柏-大别造山带高压变质单元岩石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在该造山带不同区段, 高压变质岩系二云钠长片麻岩与榴辉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 表现为上部地壳高放射成因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 其中Pb同位素组成为: 206Pb/204Pb=17.599~18.310, 207Pb/204Pb=15.318~15.615, 208Pb/204Pb=37.968~39.143.大别和桐柏地区高压变质岩系Pb同位素组成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大别地区与桐柏地区的高压变质岩系是可以相连的, 它们应属于同一构造单元.高压变质岩系Pb同位素比值总体高于超高压变质岩系, 验证了桐柏-大别造山带扬子俯冲陆壳从下部岩系到上部岩系Pb同位素比值呈规律增长这一Pb同位素化学特征.侵入于高压变质岩系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 其Pb同位素组成与高压变质岩系相比相对较低, 而与超高压变质岩系及其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相似, 为: 206Pb/204Pb=17.128~17.434, 207Pb/204Pb=15.313~15.422, 208Pb/204Pb=37.631~38.122.这表明高压变质岩系和超高压变质岩系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结合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它们的岩浆物质可能来自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至中下地壳的减压退变和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花岗-绿岩带中出露的花岗岩类型比较复杂,研究其类型、成因及其与绿岩带之间的联系,对于探讨花岗-绿岩带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内蒙古三合明铁矿西侧红山子地区的花岗-绿岩带进行了研究。其不仅包含有大量的变质科马提岩、科马提质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等绿岩带的表壳岩,而且发育着多种变质侵入岩。研究表明,区内与绿岩带相关的侵入岩主要有3种,即变质英云闪长岩、变质花岗闪长岩、变质花岗岩,本文对其中的变质英云闪长岩和变质花岗岩两种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测年的研究。变质英云闪长岩是一套富铝、低钾、贫铁镁和稀土元素强烈分异的太古宙高铝型TTG岩,SHRIMP锆石U-Pb测年为(2 534±7)Ma(MSWD=1.3),与研究区南部的赞岐岩和TTG的年龄相同;而变质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低铁、镁、钛、锰的特点,是一套钙碱性的过铝质岩石,SHRIMP锆石U-Pb测年为(2 509±7)Ma(MSWD=1.5),野外地质现象表明变质花岗岩明显地侵入到区内的绿岩地层和变质英云闪长岩之中。研究发现变质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板块俯冲时TTG岩系岩浆弧构造环境,而变质花岗岩成因则可能与加厚地壳中变沉积岩的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超基性岩是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一类特殊且十分重要的岩石类型,它们通常呈规模不一的块状、条带状或不规则透镜状 (体) 赋存于区域大面积出露的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中矿物包体激光拉曼测试、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不同性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北苏鲁威海地区含橄榄石辉石岩 (样品W1和W2) 中锆石的成因十分复杂,可进一步划分3种不同类型锆石。其中第一类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清晰的岩浆结晶环带,矿物包体主要为Ol+Cpx+Ap, 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为1835~1845Ma,应代表含橄榄石辉石岩的原岩形成时代;第二类为变质重结晶锆石,呈半自形-他形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模糊的岩浆结晶环带,矿物包体与第一类完全一致,记录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大,为250~784Ma之间,表明部分继承性岩浆结晶锆石明显受到后期岩浆-变质热事件的影响而发生不完全重结晶和Pb丢失,进而使其记录的年龄相对偏新;第三类锆石呈他形晶,为典型的变质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十分均匀,矿物包体相对少见,主要为Grt+Cpx,记录的206Pb/238U年龄为230~234Ma, 且与苏鲁地体榴辉岩及其围岩中含柯石英锆石微区记录的超高压变质年龄 (225~235Ma) 十分一致,应代表含橄榄石辉石岩的峰期超高压变质时代。超基性岩中超高压变质锆石的准确识别表明苏鲁地体在峰期超高压变质阶段的确存在流体,流体的存在对超高压变质锆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研究不仅准确厘定北苏鲁威海地区超基性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和超高压变质时代,而且对于深入探讨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流体行为、演化规律及其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部分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形成于新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的裂陷盆地中,并遭受新元古代岩浆侵位和以寒冷气候位特征的大气降水热液蚀变,共同经历了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因此认为这些浅变质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下来的构造残片,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加积杂岩,并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俯冲和碰撞的动力学过程提供有力的科学佐证。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形成及其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9.
《China Geology》2018,1(1):137-157
The development of metamorphic petrology to metamorphic geology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cient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are distributed primarily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Yangtze Block and Tarim Craton. They are mainly made up of plutonic gneiss and metamorphosed supercrust rock, transformed to granulite facies through Archean Paleoproterozoic. Many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rocks have undergone high-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with a clockwise metamorphic evolution path. The ultrahigh temperature (UHT) granulites from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are found in North China Craton. Many high-precision chronological data have allowed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ry framework of different metamorphic basements. Primarily there are low-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blue schist,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granulite and ultrahigh-pressure (UHP)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Phanerozoic orogenic belt. The discovery of eclogite in the Sulu orogen and a large quantity of coesite in its country rocks show that there was a deep subduction of voluminous continental materials during the collision process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Early Mesozoic phase. From the studies of, for instance, organic matter vitrinite reflectance, illite crystallinity, illite (muscovite) polytype and illite (muscovite) b dimension, the Late Paleozoic strata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and the north-central region of NE China have only experienced diagenesis to an extremely low-grade metamorphism. The discovery of impact-metamorphosed rocks in Xiuyan area of Liaoning province has enriched the type and category of metamorphic rocks in China. The phase equilibrium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metamorphism of middle and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geologic surveys and monographic study results,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respectively compiled 1:1500000 Metamorphic Geological Map and Specifications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Areas, 1:2500000 Metamorphic Tectonic Map of China, and the 1:5000000 Metamorphic Geological Map and Specifications of China, among others repectively, which hav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etamorphic petrology and metamorphic geology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