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扩散波水位解析解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国如  芮孝芳 《水文》2001,21(1):1-4
扩散波方程被广泛地应用于河道洪水演算之中。考虑下边界的回水作用以及旁侧入流的影响,建立了扩散波水位解析解模型。由该模型可知,河道任一断面处的水位变化分别由上边界水位变化所造成的影响量、下边界回水控制的影响量以及由于旁侧流量加入的影响量三项叠加而成,这三项分别由它们所对应的响应函数来描述。将该模型应用于沂河水位演算之中,得到了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Nash瞬时单位线推演河道汇流的完整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Nash瞬时单位线是基于零初始条件而得到的,没有反映河道汇流的完整过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数学归纳,推导出了考虑初始槽蓄量退水过程的完整Nash河道汇流公式。分析讨论了公式各项的物理含义,出口断面的流量应是河槽初始槽蓄量的退水过程与上游入流演算结果的叠加,据此建立了一种具有物理概念的河道洪水演算实时校正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公式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完整公式是更为一般情形下的Nash河道汇流模型,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现有Nash汇流理论,并可适当提高河道洪水演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扩散波的时空反演与洪水实时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兰 《水文》1998,(6):1-5
以扩散波方程描述天然河道中的洪水波运动规律。将数学物理反问题理论和离散反演算法与河道流量演算相结合提出了扩散波实时预报的方法。该法的特点是在求解流量场Q(x,t)的同时反演计算扩散波波速C(x,t)和扩散系数D(x,t),根据不断监测的新信息系列,直接利用原偏微分方程进行参数的实时校正和预报过程实时修正。  相似文献   

4.
经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洪水演算表明,扩散波可较好地反映洪水波的运动特点。本文基于河道下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和连续方程的联立求解,导出了水位流量关系型的下边界条件。利用Laplace变换,得到了扩散波方程在该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文中的求解过程表明,可利用该法进行洪水演算,关键在于如何与实际洪水结合,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具有预见期的洪水演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线性运动波方程数值解的数值扩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模拟扩散波物理扩散的观点来建立洪水演算方法,是一条不同于通过槽蓄理论建立洪水演算方法的新途径.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差分格式,导出了一种新的本身具有预见期的洪水演算方法,不仅给出了用数值扩散模拟物理扩散的条件,而且给出了保证计算成果稳定性的条件.提供的计算实例表明,该法可取得具有一定预见期的令人满意的预报成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扩散波洪水演算参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洪水演算表明,扩散波方法是一种既具有足够精度又相对简单的一类洪水演算方法。以线性扩散波方程在自由下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为例,利用遗传算法来确定扩散波方程的参数。遗传算法和一般的优化算法不同,它具有全局寻优能力,一般能得到问题的最优解或准最优解,是一类优秀的非线性函数优化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所得到的参数精度较高,可以类推到其它水文模型的参数率定中去。  相似文献   

7.
具有行蓄洪区的河道流量演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具有行蓄洪区时防洪系统流量演算的一般方法,是马斯京根法在具有行蓄洪区的河道洪水演算的推广应用.对行洪区的入流处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计算分流比的实用方法.最后以淮河中游王家坝到鲁台子河段为例,根据工程布局、水文站和水位站的分布将该河段分成10段,对12场洪水进行模拟预报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线性扩散波方程解析解及其在水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个可考虑回水顶托及旁侧入流影响的线性扩散波方程水位解析解模型,并对其响应函数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模型是一个集总参数的水位预报模型。模型只包括:谢才系数C和反映河道断面不规则影响的扩散系数DK,并可由试错或优化法求出。对于给定的上、下边界条件和旁侧入流,模型可快速给出各内插断面的水位过程。选用长江荆江河段1981年~1990年34次洪水资料进行参数率定,1991年~1993年7次洪水资料进行模型检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河道洪水实时预报的半自适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和讨论了基于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河道洪水实时预报的半自适应滤波模型.在该模型中量测误差系列的协方差矩阵可以通过信息更新系列实时估计出来,只有模型误差系列的协方差矩阵需要预先给出.提出了一个处理区间入流较为合理、方便的方法.通过验证和应用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河道洪水反流向演算过程迭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平安  张慧  邴建平  刘伟莉 《水文》2007,27(2):37-39
在流域防洪调度中需要考虑河槽的调蓄作用,河道洪水反流向演算可以简化河库联合调度模型的求解;马斯京根法是河道洪水演算的常用方法,但不能直接用于解决洪水反流向演算问题;提出了马斯京根法和迭代试算相结合的过程迭代算法;实例表明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王光生  张建新  袁国霞  孙春鹏 《水文》2002,22(1):35-37,43
从河道洪水运动波方程的有限差分解入手,推导出了涨落差法的计算公式,进而证明该计算公式为河道洪水扩散波方程二阶精度的有限差分解。该洪水预报方法参数少,计算方法简单,有预见期。实际应用表明,涨落差法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而且具有较高的洪水预报精度,但同时也存在误差累积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Muskingum法及其分段连续演算的若干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芮孝芳 《水科学进展》2002,13(6):682-688
根据水力学原理和洪水波运动理论,通过对Muskingum法的关键参数X与特征河长、扩散波动力方程和运动波数值扩散之间关系的分析,给出了X更为全面的物理解释;证明了Muskin gum法槽蓄方程是扩散波动力方程近似的表达;指出了Muskingum法演算公式在一定条件下是扩散波方程的二阶精度解。讨论了Muskingum法的使用条件和分段连续演算的必要性;应用Z 变换方法导出了Muskingum法的分段连续演算的汇流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典型工程实例综述波动与振动测试技术在工程勘查和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饱和砂层驱水渗透注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红元  荣耀 《岩土力学》2009,30(7):2016-2020
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对饱和砂层在毛细力作用下的平面径向流、球形向心流两种渗透性注浆模型进行了推导,得到了球形和柱形渗透性注浆扩散公式。以球形扩散公式为例,结合工程实例并与常用的Maag球形扩散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Maag公式计算注浆所需时间偏小,文中公式更接近工程实际。最后探讨了注浆参数对扩散半径的影响,表明扩散半径对注浆参数的变化均较敏感,文中公式与Maag公式所得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膨润土中离子扩散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俊  施建勇  廖智强  朱宁 《岩土力学》2007,28(4):831-835
膨润土在填埋场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膨润土材料作为衬垫时,扩散是污染物运移的重要方式。为深入了解不同应力状态下膨润土阻滞污染物运移的能力,对Ca2+,Cl-和Zn2+在不同孔隙率膨润土中的扩散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与已有文献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孔隙率的增加,离子扩散系数增加,验证了二者之间的指数关系。讨论了在一定孔隙率范围内离子有效扩散系数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与实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6.
应力波在平台-桩系统中传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应力波在平台-桩系统中的传播图案。对有限尺寸的平台来说,应力波在平台边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反射波不仅有同类波同时还有转换波,除此之外,平台表面的响应还受桩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除非桩身反射波走时较长,可以避开平台上的各种干扰波,否则,由平台实测波形特征来分析平台下桩的完整性是很困难的。通过对平台上完整桩实测波形与异常桩波形进行比较,可以提高波形识别的准确度,此外,根据桩侧面测点及平台表面测点走时,相位、幅值间关系,将两者信号进行比较,可以从复杂的信号中辨别出桩身反射波信号。  相似文献   

17.
滑坡涌浪的产生与传播波形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平匀速滑坡涌浪传播过程中,当滑坡体匀速前进时,会形成一个冲击波,停止前进后,在滑坡体与冲击波之间又形成一个稀疏波,当稀疏波追赶上冲击波时,两个波则会发生相互作用。对稀疏波与冲击波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反射冲击波和入射冲击波的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从入射冲击波的轨迹方程入手,通过分析和计算,分别得到了入射冲击波和反射冲击波波高、波速等一些定量的关系式,并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陕北黄土塬煤层采空区地震勘探方法研究项目,在该类复杂地质背景和地震地质条件下进行了煤层采空区多种地震探测方法的应用。探测中依据不同的地震勘探方法原理,针对同一目标地质体,提取了识别其地震波场的响应特征:①在地震反射时间剖面上呈现反射波组中断缺失、不连续特征;②在折射层析速度剖面上反射为低速异常;③面波记录出现强能量基阶面波传播中止(波散),面波速度剖面呈现为低速异常,频散曲线发生畸变(呈"之"字型回折);④煤层采空区边界显现出散射波特征。这些地震波场特征在鄂尔多斯等地的煤层采空区探测中也已得到验证。陕北煤田采空区探测实例表明,采用综合地震勘探方法探测可有效解决单一方法的多解性问题,提高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Garnet is a prototypical mineral in metamorphic rocks because it commonly preserves chemical and textural features that can be used for untangling its metamorphic development. Large garnet porphyroblasts may show extremely complex internal structures as a result of a polycyclic growth history, deform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growth structures by intra‐ and intercrystalline diffusion. The complex internal structure of garnet porphyroblasts from garnet–phengite schists (GPS) of the Zermatt area (Western Alps)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coded. The centimetre‐sized garnet porphyroblasts are composed of granulite facies garnet fragments overgrown by a younger generation of grossular‐rich eclogite facies garnet. The early granulite facies garnet (G‐Grt) formed from low‐P, high‐T metamorphism during a pre‐Alpine orogenic event. The late garnet (E‐Grt) is typical of high‐pressure, low‐temperature (HPLT) metamorphism and can be related to Alpine subduction of the schists. Thus, the garnet of the GPS are polycyclic (polymetamorphic). G‐Grt formation occurred at ~670 MPa and 780°C, E‐Grt formed at ~1.7 GPa and 530°C. The G‐Grt is relatively rich in Prp and poor in Grs, while E‐Grt is rich in Grs and poor in Prp. The Alm content (mol.%) of G‐Grt is 68 of E‐Grt 55. After formation of E‐Grt between and around fragmented G‐Grt at 530°C, the GPS have been further subducted and reached a maximum temperature of 580°C before exhumation started. Garnet composition profiles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lly very sharp contacts between the granulite facies fragments of G‐Grt and fracture seals of HPLT garnet (E‐Grt) have been modified by cation diffusion. The profiles suggest that Ca did not exchange at the scale of 1 µm, whereas Fe and Mg did efficiently diffuse at the derived maximum temperature of 580°C for the GPS at the scale of 7–8 µm. The Grt–Grt diffusion profiles resulted from spending c. 10 Ma at 530–580°C along the P–T–t path. The measured Grt composition profiles are consistent with diffusivities of log DMgFe = ?25.8 m2/s from modelled diffusion profiles. Mg loss by diffusion from G‐Grt is compensated by Fe gain by diffusion from E‐Grt to maintain charge balance. This leads to a distinctive Fe concentration profile typical of uphill diff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