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敦一  董树文 《地质论评》2006,52(3):431-432
国际地学计划(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me,IGC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五大科学计划之一,亦是联合国系统(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唯一的国际地学计划。该计划由UNESS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于1972年共同发起,并于1974年正式实施至今,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地球科学家积极参与,其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一个覆盖基础研究设施和高水平人力资源的世界网络。截止到2005年底,已批准实施了295个项目,其中254个区域性与全球性的地球科学研究项目已先后完成。国际地球科学界普遍认为IGCP是对各国科学家开放的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内一项最为成功的计划,为地球科学家进行项目合作提供了一个国际平台,是最为引人关注的UNESCO科学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2.
地球系统科学—一门新的综合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一 《地质论评》1989,35(6):574-577
80年代初期,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SCU)提出筹组90年代新的国际科学规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该计划主要研究全球变化。世界各地科技组织都在积极筹备和提出计划方案。美国和加拿大是这一计划的主要发起国家,并在国内从组织上、经济上积极推行和实施这一计划。最近,美国的科学家正式提出了“地球系统科学”并对它作了较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5):592-593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第一届研讨会于2010年6月28-7月1日在同济大学成功召开,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8个。  相似文献   

4.
走向地球系统科学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2003年9月30日,大洋钻探计划将宣告结束。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我们一方面赞颂这项空前规模的国际合作,19年来不断创新的辉煌历程;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地学界感到庆幸,我们赶在世纪帷幕落下之前,进入了深海研究的科学前沿。国际深海科学钻探至今35年(DSDP,1968—1983;ODP,1985—2003),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科学贡献,那就是推动地球科学进入了“地球系统科学”,或者说“地球系统演化”的新阶段。确实,地球表面60%是超过2000m的深海,缺了深海不可能得到全球概念。深海沉积中堆积的海洋浮游生物,集四大圈层的信息于一身,也为研究过去的全球…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国际地球科学正在登上系统科学的新高度,从学科细分走向整合集成,从现象描述走向机理探索。上海7年前开始的"地球系统大会"系列,就是要在中国搭建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的转型,推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16年7月4~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156个单位的一千余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单位16个。大会共设26个专题,收到770篇论文摘要。会议共安排670个报告,其中354个口头报告,316个展板报告。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2017,44(6):封三-封三
<正>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简称国际地学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科学计划之一,也是联合国系统唯一的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计划。于1974年正式实施,2003年前称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截至2017年,IGCP计划从全球科学家倡议、申请的600余个项目中,择优资助支持了356项国际地学合作项目,全球有150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26~29日,由"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其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联合组织的"压力下的星球——迈向解决方案的新知识”(Planet Under Pressure2012:NewKnowledge To-wards Solutions)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中国大陆及邻海岩石圈研究的进展(1986—198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立言 《地质论评》1990,36(6):564-570
国际岩石圈计划与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于1983年,国际科学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代表我国参加了本世纪80年代地球科学前沿的国际多学科《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自然资源和减轻灾害纲要》计划。在这项6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合作研究中,我国是最早参加国之一。该计划是60年代国际上地幔计划和70年代地球动力学计划的继续。该计划的中心任务是阐明岩石圈的性质、动力学、成因与演化。作为固体地球石质外壳的岩石圈,既孕育着矿  相似文献   

9.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是国际上地球系统综合研究的重大跨学科研究领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先后组织发起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四大科学计划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其组成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开展对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当前,全球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界、经济界都关注的重大问题。 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对SCIE和SSCI数据库收录的全球变化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了解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看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论文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以地球科学多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领域为主。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已进入国际前列,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尚缺少高影响力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人类如何合理地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全球环境变化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 ,GEC)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 t ionalHumanDimensionsProgramm eon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IHDP)侧重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HumanDimension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HDGEC)研究方面。在对国际HDGEC研究发展大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HDGEC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HDGEC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我国HDGEC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展望未来,我国HDGEC研究应立足国情,着眼全球,把握趋势与时机,在重大研究问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发展、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大洋钻探比作人生,那么50岁的国际大洋钻探,历经沧桑,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功成名就,但也正面临重整旗鼓,再次出发;而20岁的中国大洋钻探,风华正茂,后来居上,年富力强,踌躅满志,但在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的号角声中,能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整装出发,打造全球视野,引领地球科学的前沿?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地质》2010,(8):1264-1264
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4):477-478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6):703-704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进展》2019,(6):F0002-F000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 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 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进展》2019,(4):F0002-F000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