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狗头金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金矿体中存在大块金金狗大头金与原生金矿体关系密切和表生条件下金的增生程度十分有限以及表生成因说无法解释的一系列疑点为基础,对狗头金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存在于表生环境中的狗头金是原生块金在表生条件下经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的结果,狗头金发育地区应存在或曾存在原生金矿体。  相似文献   

2.
镉的表生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Cd)是一种分散元素,在地壳的丰度值仅为0.2×10-6,但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分布很广,目前发现的镉矿物有11种,常见与锌矿和多金属矿共生.在表生地球化学条件下,镉容易释放到表生环境中,造成镉的环境危害.本文从矿山环境的角度,从其毒理学特征、致毒机理、化学形态和环境效应的关系侧重分析了镉的基本化学性质、氧化与分解、迁移形式,以及表生环境中风化作用对镉污染的特殊贡献,阐述了镉的表生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钠硝石蕴藏丰富,成矿地质条件特殊。矿床的形成受大地构造环境、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近代气候、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新疆钠硝石矿床可分为表生卤水裂隙充填矿床和表生孔隙卤水蒸发矿床两类,具多阶段成矿的特点。吐鲁番-哈密盆地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一定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然气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朱莲芳 《沉积学报》1995,13(2):140-149
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和成岩环境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成岩环境划分为海洋、埋藏和表生三种环境。碳酸盐岩储气层的形成主要为白云岩化作用和岩溶作用。对次生孔隙的储集空间成因,提出了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溶孔的机制。岩溶作用是在地壳抬升的表生环境作用下,碳酸盐岩发生溶解、溶蚀、坍塌等作用的总和。提出了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明确指出在成岩过程中有三次储集层形成,每次伟层的形成,都可形成气田。并论证了储集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变化因素、形成时间以及对储层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5.
金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的表生地球化学演化行为,表现为其成色提高,品位变富,金颗粒增大等明显的地质规律,次生矿物、如赤铁矿、针铁矿及粘土矿物等,对金具明显的表生吸附作用,特别是2M1型伊利石与金的表生富集作用关系密切,除腐殖酸以外,脂肪酸对金的表生富集显著;无机酸的作用与矿床氧化剖面中的Eh,pH环境共同制约着金的表生集散规律,干旱气候区矿床氧化带中金、银呈双峰富集,而在潮湿区呈单峰富集,金的物理特性是金的表生形态复杂  相似文献   

6.
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的次生变化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富荣 《矿床地质》1991,10(2):179-186
滇东地区磷块岩在表生条件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受其表生地球化学制约的,本文讨论了次生磷块岩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已有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实验研究表明,铂族元素除通常在基性岩浆中迁移和富集成矿外,在表生和热液条件下同样表现出一定的地球化学活动性。因此,铂族元素的热液迁移和富集规律已成为铂族元素成矿作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总结了表生和热液环境中铂族元素活动性的地质证据与溶解度实验研究成果,以加深和丰富对铂族元素成矿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北方干旱区表生介质(土壤或水质沉积物)中的金进行了7种存在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自然金相为主(50%)以上,其次为水溶相、吸附相和有机相等。水溶相金在北方干旱气候带普遍存在,说明此自然景观区的金矿床,其表生介质中的金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呈水溶相金的形式进行迁移。当环境物化条件改变时,金沉淀形成局部富集。应用野外泡塑测金法,金异常衬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罕见的自然硒矿物,同一地域内产生自然硒矿物的规模和多种成因类型并存的现象为首次报道。按自然硒的形成环境和赋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是碳质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中的原生自然硒,表生环境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自然硒和“石煤”自燃形成的自然硒晶体。自然硒矿物的发现将为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提供新的认识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东北地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本底和现状整体良好,但母质为基性火山岩的土壤环境状况易受破坏。  相似文献   

12.
涡北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涡北井田勘探阶段的地表水,地下水采样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综合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对该井田各含水层的水环境质量现状作出评价,获得了各含水层水环境质量等级分级结果。并就井田开发后对水环境的质和量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指出矿井开发必须注重整个矿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三姑泉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采用常规方法对泉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姑泉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已不同程度遭受污染,水环境的污染与煤矿开采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有关。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成果为三姑泉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省已开发利用的矿种39种,拥有各类矿山企业7400多处,矿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2%。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地面塌陷、地下水源枯竭、环境破坏和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经济建设和发展,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列举典型事例,重点阐述了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危害程度;矿区排水状况及对供水的影响;采矿及废碴堆放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等。提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合理采矿、恢复环境,充分利用矿区排出的地下水,以科学的途径利用煤矿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质环境及其功能的控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环境是天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居住和赖以生存的浅部地质空间。地质环境具有如下特征:空间性,其上限为地表,其下限视研究目的而定;稳定性,其环境要素是相对。稳定的;可变性,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可能改变局部地质环境;系统性,地质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环境系统,该系统本身具有恢复调节功能。地质环境的环境功能是指它对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影响。其影响有两种,一是使环境质量恶化的影响,是一种不良的功能;一是使环境质量得以保护和改善的影响,是一种良性功能。地质环境是环境工程的一种,是控制不良地质环境功能和开发良性地质环境功能的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工程是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个新思路。地质环境工程包括有:地下水环境工程、控制不良地质环境的地质环境工程、净化废物的地质环境工程、贮存废物的地质环境工程、特殊地质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中,土体因失水而产生收缩、开裂的过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其中,环境温度在土体开裂的起始与结束中,起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鲜见关于土体内部黏土、砂粒配比对于裂隙发育影响的研究。故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环境温度、含砂率条件,展开一系列室内蒸发试验,通过记录试验过程中土体内部水分散失以及表面裂隙发育、发展情况,利用相关图形分析软件,对裂隙率、裂隙网络的几何形态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探究不同温度、含砂率对土体干缩、开裂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砂粒的存在,导致土体内部的结构发生改变,部分输水通道被堵塞,从而延长了自由水的运移路径,水分蒸发速率随着含砂率的增加而降低。(2)砂粒的存在将导致土体表面提前产生开裂,此现象受含砂率的影响较小,与是否含砂有关。(3)土体内部含砂率越高,裂隙发育纵深越小,延伸长度越短,同时裂隙的宽度与含砂率呈反比。(4)相同含砂率条件下,环境温度越高,水分蒸发速率、土体表面形成的裂隙宽度越大,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表面裂隙提前产生。  相似文献   

17.
刘树田  张东丽 《地质论评》2000,46(6):651-659
土壤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A、B层元素含量特征参数对比,表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异常特征、环境容量状况评价,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状况良好,但土壤污染已从城区开始,向广大农村地区扩展,农作物所需的有机质及微量元素亏损严重,因此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甘肃地质》2011,(3):71-74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不断加剧,市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制约,其中以地下水资源衰减、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以及特殊土地质环境问题最为突出。本文在研究上述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环境气候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扼要阐述了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冰川物质平衡值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虽然它与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山地冰川末端进退变化和冰川物质平衡与全球升温对应较好。极地冰盖现代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主要阴、阳离子、生物有机酸、微粒、超痕量重金属元素、宇宙尘埃以及火山灰等杂质的含量,为认识地球现代环境气候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极地冰盖冰芯的分析结果为重建过去气候环境提供了大信息量,高保真度和高分辨率的资料为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其它任何载体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山地冰川的现代和过去气候环境记录,对研究全球和区域性气候环境状况与变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Micromorphology of quartz grain surface was studied with the use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 order to specify sedimentation environment in the Protva River Basin in the central Russian Plain. Quartz grains from medium sand fraction (0.25–0.5 mm) taken from 27 samples of Early Pleistocene alluvial sedi-ments and Middle Pleistocene glacial, fluvioglacial, and lacustrine sediments were examined.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studied sediments contain three major types of quartz grains with (1) glacial, (2) hydrodynamic, and (3) eolian features of transport. Sediments of these genetic types differ by ratios of grains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typ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eluvial (frost-glacial), hydrodynamic, and eolian components regularly change with variations in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portion of fluvial component increases in warm conditions, whereas increase of eolian component is typical of cold conditions. The data obtained suggest that the study of morpholithogenesis in glaciation environment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not only terrigenous provenances, but also terrigenous agents, i.e., groups of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of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