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海  李才  李涛  宋爱学  王利杰  周刚 《地质学报》2014,88(11):2141-2149
利用钻井岩芯、岩屑地质化验资料及测井、二维、二维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储层的发育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峡谷中、下部堆积的多期浊积砂岩,储集物性好,是该区带的优质储层;峡谷内发育的大量岩性、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为天然气聚集造就了重要场所;凹陷中的渐新统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及广厚的半封闭浅海泥岩生气潜力大,提供了丰富的烃源基础;峡谷下方的底辟/微裂隙是深部崖城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的重要通道.可见,中央峡谷成藏条件优越,圈闭有效性和运移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由于峡谷内圈闭大多数定型于上新世莺歌海组沉积时期,与下伏崖城组烃源岩主生气期形成合理配置,因此,天然气成藏较晚,L1、L2和L3气田的重大发现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南部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勘探已证实陵水凹陷浅层新近系发育中央峡谷莺歌海组—黄流组有效天然气成藏组合。渐新统崖城组煤系是陵水凹陷的主力气源岩,也可为陵水凹陷南部提供烃源。渐新统上部陵水组一段—中新统下部三亚组二段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水道、海底扇砂岩储层,砂体富集的主控因素是凹陷边界断裂转换带、断阶带及构造坡折。陵水凹陷南部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陵水凹陷生成的烃类通过断裂、砂体向南侧发生垂向与侧向运聚。综合储层、运移及圈闭条件等因素,优选出陵南斜坡反向断阶构造带为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3.
魏永佩 《地学前缘》2001,8(4):275-276
通过对中国重点盆地大中型气田运聚规律的总结 ,可知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 ,归纳起来共有如下几点 :1 区域构造运动是造成天然气运移的决定性控制因素区域构造运动不但控制盆地的发育和消亡 ,而且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如区域性构造变动造成的地层产状变化 ,将旧的天然气分布格局破坏 ,天然气发生重新运移并聚集成藏。较大规模的褶皱运动一方面破坏气藏 ,也可使天然气向隆起幅度更高的部位运移 ,并在地下完整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区域的断裂活动 ,可极大提高天然气的垂向输道性能 ,将深部烃源岩生…  相似文献   

4.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对该区不同气田、不同层段的72个天然气样品,开展了化学组分及其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天然气存在迥然不同的分布差异:西南区块(XY1-1S/XY13-2构造),浅层天然气中CO2含量高,天然气成熟度总体也较高,而中深层天然气中CO2含量很低,天然气成熟度也相对较低;东北区块(XY1-1/XY13-1构造),浅层天然气中CO2含量总体较低,天然气成熟度也较低,但是中深层天然气中CO2含量总体较高,天然气成熟度也相对较高。根据天然气系列地化特征,结合底辟活动的分析,提出东方区受底辟影响的低能量区和高能量区具有截然不同的天然气充注成藏模式:①西南区块(XY1-1S/XY13-2构造)远离底辟核心区,属低能量活动的底辟波及区,受底辟活动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早期低CO2含量、低成熟天然气沿小断裂或裂隙输导体系运移到中深层的黄流组、梅山组聚集成藏。由于底辟能量较低,中深层早期形成的气藏得以完整保存。后期,烃源岩生成的高CO2含量、高成熟天然气沿着底辟活动产生的断层向上运移至莺歌海组浅层聚集成藏。浅层和中深层天然气输导体系可能存在一定差异;②东北区块(XY1-1/XY13-1构造)处于底辟核心区,属高能量活动区,多期强烈的底辟活动形成深大断裂,为天然气的快速运移提供通道,使得早期在黄流组、梅山组中深层聚集的低CO2含量、低成熟天然气遭受破坏,向上发生再次运移至浅层莺歌海组聚集成藏。后期高CO2含量、高成熟天然气主要充注中深层。该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天然气复杂的分布特征,为莺歌海盆地不同领域,尤其是中深层高温超压领域低CO2的优质天然气勘探提供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区天然气勘探中遇到的天然气运移认识不清的难题,在实验(数值)模拟和大量调研基础上,综合钻井、构造和地震等资料,利用盆地模拟软件,开展了深水区天然气运移规律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深水区天然气运移主要受到“流体势场” —“通道场(输导体系格架)”—“约束场(区域盖层)”3场耦合的控制。高势生烃凹陷内的底辟带和晚期活化沟通气源断裂发育区的陵水组区域盖层完整性被破坏,天然气垂向运移为主,利于在区域盖层之上形成多个中小规模气藏组成的浅层大中型岩性型气田;部分凹陷边缘—低凸起及之上地区陵水组区域盖层保存完整,断裂—砂体—构造脊汇聚型复合输导体系发育,天然气运移侧向为主,利于在区域盖层之下形成深层整装构造型大中型气田,而新构造运动是深水区晚期大中型气田形成的重要诱因。深水区最终形成了浅层和深层两套成藏体系和3套有利成藏组合。成果指导勘探,在松南低凸起深层成藏组合勘探中首次获得突破性发现,继续拓展,有望在中央峡谷外找到新的大中型气田群。  相似文献   

6.
垂向输导体系主控下的热流体活动是莺歌海盆地重要的地质特征之一, 决定了盆内独特的油气成藏过程.依据地震剖面综合解释、三维地震属性提取和岩石薄片观察, 分析了流体垂向输导体系的构成要素, 并利用PetroMod v11进行2D盆地数值模拟, 定量化计算了自源超压和传导超压的大小, 获得以下主要认识: (1)底辟伴生断裂和水力破裂是东方区最主要的2种垂向输导要素, 且在垂向上存在分异性, 深部流体输导以水力破裂为主, 浅层输导以底辟伴生断裂为主; (2)流体的垂向输导刺穿了超压封存箱并导致自源超压面在盆地中央抬升近2 000 m, 现今盆地东方区3 000 m左右黄流组油气藏中剩余压力的90%来自传导型超压; (3)盆内存在2个有利天然气聚集带: 箱顶传导常压带和箱内自源-传导超压带, 其中后者天然气藏受水力破裂输导控制, 具有流体输导高效且距离烃源灶近的优势, 是盆地内最有勘探潜力的天然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歌海盆地的高温高压环境、构造断裂不发育、泥-流体底辟发育及热流体活动强烈等独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伸展-转换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与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分析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天然气藏形成到天然气分布为主线,提出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即宏观上天然气聚集在盆地内成藏条件配置好的中央凹陷带底辟区,微观上天然气则聚集在底辟成藏条件配置好的顶部、两侧及周缘的构造和岩性圈闭中。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突破了以往紧邻凹陷带的斜坡带是油气聚集最有利区带的传统观点,使人们认识到只有符合优势聚集规律的构造带和圈闭才可能聚集天然气,这对于调整伸展-转换型盆地的油气勘探思路,针对性地解决莺歌海盆地勘探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明有利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探讨莺歌海盆地的成藏动力学过程, 具体表现在: 通过成藏流体非均质性剖析揭示了底辟浅层气田多源混合-幕式充注的成藏特点, 流体活动的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底辟断裂为深成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而异常高压是流体压裂运移的关键动力, 并驱使梅山-三亚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聚集和散失.由于中央坳陷带气源丰富, 存在供大于散的物质基础, 尤其是“幕式”集中运移具有高的排烃效率, 因此,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浅层构造在距今1.2~ 0.1Ma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天然气依然能够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勘探和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绝大部分探井和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亦主要集中于浅层。但迄今为止,浅层好的勘探目标、规模较大的局部构造大多已钻探,剩余好的勘探目标不多,故天然气勘探潜力不容乐观、本区中深层勘探领域则探井甚少,勘探和研究程度非常低,故发现并落实的天然气储量亦少,通过叶浅层与中深层勘探领域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类比和评价,指出和强调中深层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优于浅层、中深层应是本区手找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通道。文章基于琼东南区域构造与沉积演化认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区底辟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了底辟的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其发育机制以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底辟主要发育在乐东—陵水凹陷结合部的陵南斜坡带及凸起之上,向凹陷中心规模逐渐减小。新近纪时期盆地快速沉降和生烃作用共同导致了深部异常高压的存在,其为底辟发育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陵南斜坡带古近纪发育的断裂为区域内的构造薄弱带,且在新近系发生活化为异常高压释放提供突破口,进而导致了底辟的形成,即底辟形成时间为新构造运动时期。底辟构造可沟通崖城组烃源岩及黄流组、莺歌海组储集体,是深水西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了天然气藏的分布。根据底辟构造与烃源、储层的配置关系,提出了陵南斜坡带和松南低凸起区是深水区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1.
缅甸D区块构造特征与油气储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区D区块位于缅甸中部,包括钦敦凹陷北部和沙林凹陷南部,面积12384km2。D区块以南分布有许多油田。其中,Letpanto油田紧临该区块,在D区块内还有许多人工井或油苗,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勘探潜力很大。为了研究该区的勘探方向,笔者从区域构造和沉积演化入手,分析研究了该区的生油层、储层和盖层的沉积相带特征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其中,晚始新世巴当组是始新世地层中产油的储层,为区块主要生油岩系;中新世和渐新世砂岩为良好储层;渐新世尧河组泥岩为较好的盖层;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之间形成的各类局部构造圈闭均可能成为油气聚集场所,展示了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2.
The Triassic in the Longmengshan foreland basin is rich in oil and gas resources. Its reservoirs feature low-porosity, low-permeability, small pore throat, high water saturation,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 The existence of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and various reservoir-cap combinations developed at different times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rapping oil and gas. Taking the theory of petroleum systems as a guide, and beginning with research on tectonics, sedimentary history,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reservoir evolution, hydraulic force distribution,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alysis and study of static factors like source rocks, reservoirs and cap rocks, and dynamic factors such a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Triassic petroleum system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The deepbasin gas in the central hydrocarbon kitchen of the Upper Triassic, structural-lithological combination traps on the surrounding slopes, and the structural traps of the Indo-Chinese-Yangshan paleohighs, are potential plays. The relatively well- developed fault zones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gshan foothill belt are favorable Jurassic gas plays. Pengshan-Xinjin, Qiongxi, and Dayi are recent exploration targets for Jurassic oil/gas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3.
钻井资料显示莺歌海盆地现今存在超压,纵向上由浅至深可划分为常压带、过渡带和超压带。利用测井声波时差和地震速度资料,按等效深度法计算了莺歌海盆地大量排气期(1.9 Ma)和现今超压值,并恢复了单井超压的演化。结果表明,地层超压平面上是以乐东区为中心向北向东递减的,临高隆起带和莺东斜坡带大部分为常压,单井上超压演化是逐渐增大的。这一结果与不同地区地质历史上沉降中心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莺歌海盆地超压的存在使天然气在剩余压力的作用下垂向运移。天然气藏均分布在乐东和东方地区黄流组顶底压差大、莺歌海组盖层超压封闭能力强的地区。靠近底辟区、且同时满足上述2个条件的储层更有利于天然气成藏。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油气勘探表明天然气是本地区主要的资源类型。与石油相比,天然气藏的形成对盖层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开展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统计和调研的方法,将砂岩储层孔隙度12%定义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有效储层评价的下限参数,将泥岩排替压力1 MPa定义为天然气有效泥岩盖层评价的下限参数。利用测井资料开展了单井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窗口定量预测,得出陵水凹陷W22-1井发育单个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窗口。在此基础上,针对稀井或无井区,提出了基于地震反演速度剖面的天然气藏储盖组合定量预测方法,以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主洼过井测线为例,开展了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窗口地震预测,确定出该凹陷主洼发育单个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窗口,大体上包括陵水组-莺歌海组上部多套地层,拓宽了陵水凹陷天然气勘探层系。这种方法对其它深水区和低勘探新区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钻井、测井、地化以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的油气成藏条件。松南低凸起位于中央坳陷带5大(潜在)富生烃凹陷包围中,烃源充足。中新世早期三亚组大型海底扇、中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陵水组生物礁、渐新世早期崖城组扇三角洲—滨海相沉积、前古近系古潜山风化壳等多类型储层发育。生烃凹陷深部沟源断裂、崖城组大型疏导砂体和多条古构造脊构成了本地区主要的垂向+侧向输导体系。多层系多类型大中型构造、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研究表明,多成藏要素的耦合促使松南低凸起成为深水区的独有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其成藏模式为它源-侧向-复式成藏,主要成藏组合是三亚组海底扇、三亚组—陵水组生物礁、前古近系古潜山,成藏主控因素为储层与运移。此结论可为南海北部深水区进一步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莺-琼盆地三维压力场和油气运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具有高温高压地层特征.莺歌海盆地的异常压力分布显示,平面上异常高压自中央坳陷带向盆地两侧斜坡带逐渐减小并过渡为静水压力,纵向上中央坳陷带受底辟活动的影响,压力系数自上新统下部地层往下逐渐增大,向两侧斜坡带逐渐减小,呈现"圣诞树"的展布特征.底辟带中浅层及底辟带周缘压力过渡带、中深层压力回倾带均是油气运移的指向,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域.琼东南盆地的崖南凹陷和乐东凹陷的超压最高,宝岛凹陷的超压较低,地层压力的纵向分布揭示由浅至深地层压力系数逐渐增大,但存在着中新统三亚组和中新统陵水组三段2个明显的泄压带,这2个带也是重要的天然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