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红娟 《物探与化探》2012,36(3):372-376
以陕西长武某勘探区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分析黄土塬地震勘探存在的难点,介绍了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及解释所使用的技术措施,经过矿方打孔验证,取得的资料比较满意,符合本区的地质构造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铁法矿区7个矿11个采区三维地震资料工程实践为例,介绍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采集、处理与解释技术)与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野外复杂的地表情况直接影响地震资料的采集难度和采集质量。通过对河南、内蒙古、新疆、山西等多个省份难度高的复杂山区野外项目现场实际施工经验分析,总结出一些针对复杂山区野外施工的特殊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野外施工成本,提高野外施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土塬梁峁区复杂地形及特殊的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陇东黄土高原彬长矿区DFS煤矿首采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规则束状接收不规则沟中激发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法。即依据区内地震地质模型,按照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原则,使用地震采集软件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映像区分析等手段,考察炮点、检波点设计和修改时对反射区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最佳的炮检点分布。DFS煤矿首采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成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信躁比较高,其解释的地质构造位置、规模准确,反映清晰。根据勘探成果,建议矿方修改工作面,经采掘验证真实可靠,可见规则束状接收不规则沟中激发是黄土塬梁峁区复杂地形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地区地震勘探程度较高,目前大多进入全面二次三维、目标三维地震采集阶段,要求实现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而又不增加采集成本。为达此目的,笔者提出一种实现宽方位、高密度采集的方法,将目标三维采集的观测方向与二次三维的观测方向相互垂直,通过不同期次三维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全方位、高密度观测,改善了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以冀中坳陷Z42潜山构造目标三维采集为例,展示了这种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晋煤集团成庄矿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区内大部分基岩裸露,少部分黄土覆盖,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相对高差436.4m,区内村庄较多,地震测量和野外采集难度较大。区内的黄土覆盖区与坡积物区成孔困难,激发条件差。矿区地层较为平缓,煤系地层较稳定,主采煤层及标志层全区基本上可连续追踪对比。成庄矿共施工三维地震勘探面积51.648km^2,解释陷落柱为165个,断层66条,现已验证4个盘区内9个工作面,验证面积达4.68km^2,准确率平均为50%。通过探采对比,证明勘探边界、陷落柱大小、断距落差及长度以及地形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7.
从基础地质资料收集、镶边偏移量估算、勘探边界"整形"、时间采样间隔加密、有效覆盖次数,以及新区三维地震勘探设计建议等几个方面的讨论入手,结合实例分析与正演模拟,对今后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供煤矿业主方与地震勘探施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是一项工程量庞大的野外作业,根据现阶段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实际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把质量管理的思想应用到野外采集中,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结合目前勘探队和煤矿管理人员的需求,研制并开发了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工区管理,文件管理,炮点、检波点分布及覆盖次数定量计算,施工面积统计,方位角、炮检距计算,单炮记录定量分析、统计及交互评价等.系统在实际生产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内多冲积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根据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三维地震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地震资料处理等常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以山西省某山区三维勘探为例,介绍了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2):70-70
地震勘探时,特别是三维地震勘探,对野外数据采集方法、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施工质量评价、以及在采集过程与结束时对完成地质任务的预判,一直没有一个准确、量化的分析手段。北京瑞地兴业石油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开发出地震勘探质量监控分析软件——READY-QMA,很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以张家口蔚县单侯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在松散厚砾石层覆盖区使用可控震源组合激发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原始资料.地震资料经精细处理及三维多属性地质解释,断层的断点清晰、自然,煤层缺失区反射波特征明显,褶曲(向斜、背斜)显示明显.在使用炸药震源难以取得较好地质成果的厚砾石层覆盖区,使用可控震源组合激发取得了较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勘探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通过运用三维和二维地震勘探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采取合理的观测系统,选取有效的激发与接收因素等技术措施,依照设计精心组织野外施工,做好资料处理与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的不断推广,对其采集参数选择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线束方向、线距大小、最大炮检距以及覆盖次数与CDP面元等关键采集参数的选择。从理论计算到工程实践角度,对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道距、线距、炮点距、炮线距的大小与面元尺寸大小密切相关,能否实现无假频空间采样取决于面元大小,增大线距有利于提高性价比;以煤层构造勘探为目标的前提下,最大炮检距可以大于目的层埋深;在地震条件良好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设计的覆盖次数不宜太高,以提高分辨率;高密度三维地震是面积采集、立体勘探,其线束方向设计不应受制于构造走向的约束。通过不同面元大小、不同覆盖次数以及大线距采集的典型工程实例,初步印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反射波检测煤层厚度的直接反演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矿井建设时采区地震勘探检测煤层厚度的需要,从煤层具有地震勘探中"薄层"特点出发,建立煤层反射波数学表达式在频率城直接反演,并采用可减少非煤厚因素影响的谱平方比法检测煤厚,取得良好效果,可达到煤矿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三维地震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设计思路、采集方法、处理和解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用数字检波器接收,观测方式为全方位、高密度、大偏移距,获得更接近理想波场的信息;采用宽频带处理,获得宽频带、高保真度的数据体,为解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淮北矿区近年施工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为例,从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处理解释思路及方法、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新模式,对进一步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以及为煤矿采区设计、工作面开采提供详实的地质保障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村煤矿深部区的三维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深部三维地震勘探区目的层埋藏深、地表条件复杂、钻孔资料少的特点,阐述了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地质效果。经矿井生产实际验证,三维地震资料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准确率高的特点,在煤层地质构造的精细化勘探中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当前地震勘探装备多数体积笨重、施工布设大量线缆,效率低下,施工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煤矿井下高精度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借鉴节点式地震仪的设计理念,将动圈检波器与采集控制电路、时间精度保持电路以及电源电路一同集成在一个完整的腔体中,省去大线传输,观测系统灵活、无约束,解决煤矿井下复杂工况环境下多道数地震数据采集的问题。并设计授时同步装置,通过GPS授时与温补晶振相结合的时钟机制,解决各个采集单元间的时间同步性问题,实现采集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高集成度化。经过实验室及现场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苑昊  刘佳朋  姜在兴 《现代地质》2021,35(4):1018-1023
煤矿采空区塌陷是一个重要的地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区地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传统三维地震勘探探测方法难以准确查明采空区边界。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四维地震特征的煤矿采空区识别方法,并以淮南煤田张集煤矿为靶区开展采空区探测。该方法从模型驱动入手,通过建立煤层开采前、后地质模型及进行正演模拟,利用模型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回溯分析采空区引起的地震特征差异。根据模型数据采空区的地震反射特征,指导识别实际地震数据中的采空区,并通过地震解释圈定采空区范围。张集煤矿的实际四维地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采空区域反射波连续性变差,采空区边界出现同相轴错断现象;因此,利用采空区四维地震特征差异能够有效识别煤矿采空区,并能准确圈定采空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惠俊刚 《物探与化探》2008,32(3):279-282
针对新疆塔城地区某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区戈壁地表复杂、目的层埋藏浅等地质条件,阐述了在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及资料解释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相应技术措施和取得的地质效果。勘探结果表明:在目的层较浅的复杂地表区,采取小CDP网格、高覆盖次数、现场监控、精细处理、人机交互辅助解释和多元地质信息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勘探精度较高的地震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