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扇三角洲体系具有相变快、相带窄、多物源等特点,导致扇三角洲砂体储层的精细对比十分困难.根据地震、钻井等资料,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提出了以5级层序为框架、以点物源为中心的储层精细对比思路.赵凹油田储层精细对比研究表明,扇三角洲砂体的沉积类型明显受控于沉积体系域,湖扩张体系域以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水道砂体为主,局部发育泥石流沉积;高水位体系域以三角洲平原辫状水道砂体为主.扇三角洲砂体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明显受点物源的控制,在不同物源砂体的叠置区,根据主物源方向、砂体展布形态及岩性差异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不同物源的砂体,并进行单砂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冯怀伟  许淑梅  王金铎  张关龙  曾治平  任新成  修金磊  王千军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8-2023040028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远近和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敞流盆地快速抬升/缓慢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序列,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1、2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强烈冲刷,导致河道砂体叠置,微相类型单一,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砂体全区稳定分布,储集性较好。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3、5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冲刷不明显,形成河道“二元结构”,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粒度变细,储集性好;河口坝组合砂体见于第4砂组,在三角洲退积过程中,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坝,总体岩性向上变细,砂体不连续,储集性好,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见于第6、7砂组,砂体零星分布,储集性很差。在浅水、低可容纳空间、快速抬升/缓慢幕式沉降构造背景之下,浅水三角洲的物源的方向、远近及类型是影响沉积微相展布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砂体构型及其储层物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远近和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敞流盆地快速抬升/缓慢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序列,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1、2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强烈冲刷,导致河道砂体叠置,微相类型单一,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砂体全区稳定分布,储集性较好。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3、5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冲刷不明显,形成河道“二元结构”,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粒度变细,储集性好;河口坝组合砂体见于第4砂组,在三角洲退积过程中,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坝,总体岩性向上变细,砂体不连续,储集性好,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见于第6、7砂组,砂体零星分布,储集性很差。在浅水、低可容纳空间、快速抬升/缓慢幕式沉降构造背景之下,浅水三角洲的物源的方向、远近及类型是影响沉积微相展布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砂体构型及其储层物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油田留18断块内岩心、录井、测井、三维地震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进行了相带划分,对砂体构型进行了解剖,明确了各相带内沉积构型样式的特征,建立了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精细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表明: (1)研究区水体整体较浅,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并进一步分为前缘近端、前缘中端和前缘远端3个相带,不同相带在砂体厚度、岩性组合特征和砂体横向连通性等方面存在差异。(2)前缘远端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较弱,所携带沉积物较少,形成横向连通性较差的小规模河口坝,河口坝之间的厚层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的夹层类型。(3)前缘中端分流河道水动力强度中等,形成串珠状或分叉树枝状的河口坝,单一河口坝由2~4期前积增生体构成,前积倾角约2.2°,增生体间的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的夹层类型。(4)前缘近端分流河道水流强度较大,下切作用较强,所携带沉积物较多;下伏河口坝互相叠置切割,形成连片分布的复合体;单个河口坝由多个前积增生体构成,前积倾角约3.5°,增生体内的漫溢夹层及增生体间的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夹层类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口坝砂体构型分析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砂体,也是我国陆相石油地质储量的重要载体,加强河口坝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将会为许多大型油田下步挖潜提供依据。以河口坝构型思想为指导,分单一河口坝和叠置河口坝两种类型,建立不同厚度、不同渗透率、不同夹层频率、不同注采条件的共计18个概念模型,并数值模拟至模型极限含水。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点坝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认为:影响单一河口坝砂体及叠置河口坝砂体剩余油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渗透率级差和夹层位置与夹层上下储层渗透率韵律特征;单一河口坝砂体剩余油模式有三种,顶部富集型、均匀驱替型和底部富集型;叠置河口坝砂剩余油模式也有三种,界面之上富集型、界面之下富集型和界面上下富集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油田留18断块内岩心、录井、测井、三维地震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进行了相带划分,对砂体构型进行了解剖,明确了各相带内沉积构型样式的特征,建立了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精细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水体整体较浅,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并进一步分为前缘近端、前缘中端和前缘远端3个相带,不同相带在砂体厚度、岩性组合特征和砂体横向连通性等方面存在差异。(2)前缘远端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较弱,所携带沉积物较少,形成横向连通性较差的小规模河口坝,河口坝之间的厚层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的夹层类型。(3)前缘中端分流河道水动力强度中等,形成串珠状或分叉树枝状的河口坝,单一河口坝由2~4期前积增生体构成,前积倾角约2. 2°,增生体间的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的夹层类型。(4)前缘近端分流河道水流强度较大,下切作用较强,所携带沉积物较多;下伏河口坝互相叠置切割,形成连片分布的复合体;单个河口坝由多个前积增生体构成,前积倾角约3. 5°,增生体内的漫溢夹层及增生体间的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夹层类型。  相似文献   

7.
赵俊峰  屈红军  林晋炎  刘祥  杨扬  林川 《沉积学报》2014,32(6):1026-1034
客观、精细刻画储集体内部结构已成为油气精细勘探开发的必然要求.沉积露头为地下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裴庄剖面延安组为例,采用沉积学和构型要素的分析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三角洲水下沉积的内部结构.研究表明,裴庄剖面发育9种岩相类型,3类岩相组合,进而可识别出前三角洲、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等6类沉积结构单元.在水下分流河道中可识别出5级界面.研究认为,浅水三角洲前缘的砂体并非仅有水下分流河道,还有河口坝、远砂坝以及席状砂等多种类型.裴庄剖面总体为一套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三角洲前缘的前积结构表现不明显.加强露头研究并开展针对性的物理模拟实验,是解答浅水三角洲研究争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从军  赵逸  贾鹏  颜佩丽 《地质科学》2013,48(4):1234-1245
针对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研究的不足,在考察鄱阳湖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和解剖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古代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卫星照片、岩心、测井等资料,建立了浅水湖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浅水湖盆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上部曲流型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下部顺直型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3种砂体类型,曲流型分流河道主要为侧积的点砂坝沉积构型模式,顺直型分流河道主要为垂积的心滩坝沉积构型模式,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主要为垂积的分流砂坝沉积构型模式。同时从沉积亚相、砂体几何形态、夹层倾向及倾角、废弃河道、决口扇、粒度分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判别标志,为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内部构型及地质建模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扇三角洲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扇三角洲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明确构型分布规律,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和野外剖面观察技术,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等方法,对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湖现代点物源扇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8种垂向序列和8种构型单元。点物源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主水道(MCH)、分支辫状水道(DCH)、片状洪流沉积(SF)、辫流坝(CB)、洪漫沉积(OF)、水下分流河道(UCH)、河口坝(RMB)以及间湾/席状砂(SS)共计8种典型构型单元,以分支辫状水道和辫流坝构型单元为主。分支辫状水道构型单元厚度1.5~2.0 m,宽厚比30~70。辫流坝厚度2.0~3.0 m,宽厚比50~70。同一沉积时期,点物源扇三角洲发育5种基本构型单元组合,分别为SF-MCH-SF、OF-DCH-CB-DCH-OF、SS-UCH-RMB-UCHSS、SS-RMB-SS和SS-UCH-SS。不同沉积时期的构型单元分布表现为4种基本组合类型在横向上的重复和垂向上的叠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已有的勘探成果也证实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结合构造发育情况,预测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新疆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一、二段是一套由细砂岩、中粗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的碎屑岩组合。通过30余口钻井(包括6口新取心井)的岩心、测井、录井、薄片及粒度等资料的分析,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确认克拉苏冲断带巴什基奇克组一、二段发育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岩性以岩屑砂岩为主;粒度概率曲线具有牵引流特征;砂体中发育楔状交错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等丰富的强水动力沉积构造及间断正韵律;砂体延伸远、面积大展布稳定, 砂地比值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等微相。据三角洲砂体的岩性、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特征, 建立了三角洲沉积模式。稳定的构造背景、开阔的盆地、丰富的物源供给使得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非常发育, 其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 物性好, 砂体延伸远, 可向盆地中央方向推进35~60km, 砂体纵横叠置, 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3.
Sandstone bodies in the Sunnyside Delta Interval of the Eocene Green River Formation, Uinta Basin,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point bars formed in meandering rivers and other types of fluvial bars, are herein interpreted as delta mouth‐bar deposits. The sandstone bodies have been examined in a 2300 m long cliff section along the Argyle and Nine Mile Canyons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Uinta lake basin. The sandstone bodies occur in three stratigraphic intervals, separated by lacustrine mudstone and limestone. Together these stratigraphic intervals form a regressive‐transgressive sequence. Individual sandstone bodies are texturally sharp‐based towards mudstone substratum. In proximal parts, the mouth‐bar deposits only contain sandstone, whereas in frontal and lateral positions mudstone drapes separate mouth‐bar clinothems. The clinothems pass gradually into greenish‐grey lacustrine mudstone at their toes. Horizontally bedded or laminated lacustrine mudstone onlaps the convex‐upward sandstone bars. The mouth‐bar deposits are connected to terminal distributary channel deposits. Together, these mouth‐bar/channel sandstone bodies accumulated from unidirectional jet flow during three stages of delta advance, separated by lacustrine flooding intervals. Key criteria to distinguish the mouth‐bar deposits from fluvial point bar deposits are: (i) geometry; (ii) bounding contacts; (iii) internal structure; (iv) palaeocurrent orientations; and (v) the genetic association of the deposits with lacustrine mudstone and limestone.  相似文献   

14.
川西新都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都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是由多套含气砂体组合而成的工业性气藏,河口坝为其最有利沉积微相,储层岩性以细粒岩屑砂岩、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岩性较为致密,以中一低孔渗为主。含气地震响应模式为“低频、强振幅、低阻抗”;测井信息反映储层具有“二高三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是一套以碎屑岩沉积为主的地层,其主要岩性为正常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居次。砂岩在所有岩性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的成分特征与酸性火成岩一致,反映火山岩物源的特点。营城组可以分为4 个砂组,充填序列显示营城组主要由两个大的旋回组成: ①营Ⅱ砂组和营Ⅰ砂组; ②营Ⅳ砂组和营Ⅲ砂组。营Ⅱ末期和营Ⅳ末期分别为这两个大的旋回的最大湖泛面,识别出的沉积微相有14 种类型,包括静水泥质沉积、浊流沉积、临滨砂坝、浊积水道、泥石流、辫状河道、片流沉积、分流间湾、河口坝、重力河口坝、水下河道、重力水下河道、远砂坝和席状砂。扇三角洲的重力河口坝和重力水下河道以及水下扇的浊积水道较为发育,是构造活动背景下沉积和再搬运的产物。这3 种类型的砂体也是十屋油田重要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6.
委内瑞拉卡拉高莱斯合同区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岩心分析和大量的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沉积相标的分析,对委内瑞拉卡拉高莱斯合同含油层系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该区海内库莱(Mercure)组和奥菲西纳(Oficina)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环境的三角洲相沉积,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与之同期伴生的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砂体,其次,在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根据测井,地城和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合同区含油层系100余个小层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状况及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水进体系域以退积型扇三角洲为其沉积主体,靠近构造枢纽的陡坡带边缘,冲积扇相域越来越窄,而向盆内则由滨浅湖逐渐过渡为半深湖。断陷湖盆水体属水进型湖泊。水进体系域中油气潜在储集体包括冲积扇的辫状河道砂体及扇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体。但由于它们形成的古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其砂砾岩中所含粘土矿物类型及数量亦有显著差异,对其储集性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玛湖凹陷斜坡区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砂体内钻遇工业油流,但其沉积成因还未见报道.以玛西斜坡区为研究范围,在岩心沉积特征观察、镜下岩矿成分分析及粒度分析等基础上,结合测、钻井资料等,对白碱滩组沉积相类型进行鉴定,并阐明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白碱滩组内包含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两个相类型,并可进一步细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