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骑田岭白腊水锡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腊水锡矿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锡矿床,主要由矽卡岩化破碎带蚀变岩型、蚀变岩体型和斑岩型等类型的锡矿脉组成。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包裹体特征和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认为:①锡矿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其中高序次断裂控制着锡矿带的展布,低序次断裂控制着矿脉(体)的分布及其形态、产状等;②由均一法测温得出锡多金属成矿期有3个成矿温度区间;③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物质为深部来源,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④矿床应该属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湘南芙蓉矿田白腊水锡矿床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腊水锡矿床位于骑田岭复式岩体的南部,矿体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脉(体)的分布及其形态、产状等受低序次断裂控制。矿物中V-L包裹体、V-L-Lco2包裹体发育,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有三个区间,可划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反映出成矿多期次叠加的特征。根据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值(177Ma)和锡矿化强蚀变岩石Rb Sr同位素年龄(136Ma),表明成矿时代应为燕山早期,并且该矿床形成可能是二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骑田岭芙蓉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芙蓉矿田锡矿体产于骑田岭复式花岗岩体中,受NE向断裂构造的控制。锡矿类型主要有云英岩型、矽卡岩型、蚀变岩体型、构造蚀变带型及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等。在阐述区域锡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期次,探讨了矿床成因机理及找矿模型,认为区内锡矿成矿与岩浆岩多期多阶段演化分异和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福  龙洪波 《矿物学报》2000,20(1):28-34
对金属矿床成矿溶液的性质,特别是pH值(酸碱度)的确定,是认识含矿溶液的成因、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的关键。目前对成矿溶液性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围岩蚀变矿物包裹体的测定方面,并得出近中性热卤水成矿的结论。作者认为,多数围岩蚀变矿物的包裹体溶液不能代表原矿溶液的性质,“近中性的热卤水成矿”的认识有误,应是酸性水形成的含矿溶液成矿,并从矿物包裹体溶液的特征,Roedder的高金属含量的矿物包裹体溶液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胡传胜 《地质与勘探》2014,50(6):1164-1172
满都拉探矿区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满都拉苏木。矿区地表中元古界白云岩中出露大面积含孔雀石、蓝铜矿和辉铜矿的硅化蚀变带,含铜矿物与石英脉在空间上紧密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可能保留了原生成矿流体特征。为确定其成矿地质体和成因类型,指导后续找矿工作,本文对硅化蚀变带中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根据石英中包裹体的产状可将包裹体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富含CO2(C型)和水溶液(W型)包裹体,偶见含子矿物(S型)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为195~384℃,盐度为2.77%~21.37%Na Cl.eqv,反映了原生成矿流体的特征。晚阶段仅出现水溶液(W型)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集中在95~213℃,盐度为1.27%~12.63%Na Cl.eqv。流体由早阶段的中高温、中盐度、富CO2流体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贫CO2流体演化。据此推测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流体,流体形成深度大约在5.7 km以上。  相似文献   

6.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是产于甘孜-理塘金矿带南端的大型金矿床。矿体产于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的构造蚀变带内,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蚀变玄武岩矿石、凝灰岩矿石。由深部至浅部,依次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他形黄铁矿组合、石英-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毒砂组合和石英-碳酸盐±少量立方体黄铁矿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早阶段热液石英中发育CO_2-H_2O型包裹体(C型)和水溶液包裹体(W型),中、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51~371℃,盐度w(NaCleq)为3.3%~13.7%;中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87~294℃,盐度w(NaCleq)为1.6%~13.9%;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44~224℃,盐度w(NaCleq)介于0.2%~10.6%之间。估算的早阶段流体捕获压力为102~343 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10~11 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中高温、富CO_2的变质热液演化至晚阶段的低温、贫CO_2的大气降水热液;流体温度降低、CO_2逃逸是控制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矿床地质及流体包裹体特征指示梭罗沟金矿床可能为断控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陈静  陈衍景  钟军  孙艺  祁进平  李晶 《矿床地质》2015,34(1):98-118
龙江亭矿床地处福建省紫金山矿田的西南部,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控制,产于燕山早期中细粒花岗岩中。含矿岩体整体遭受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蒙脱石化,浅部为强硅化-迪开石化,深部保留有钾化;后期蚀变主要分布在地表,为硅化-高岭土化和褐铁矿化,偶见萤石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矿物组合和穿插关系显示,成矿前为无矿石英脉;成矿期脉体矿物组合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铜硫化物;成矿后脉体矿物组合为石英-方解石±石膏。根据矿石组构和铜硫化物类型,成矿期脉体可细分为3个亚类或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黄铜矿组合,浸染状和网脉浸染状构造,见于矿体深部;中阶段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硫砷铜矿组合,具梳状、胶状或皮壳状构造,见于矿体中部;晚阶段为蓝辉铜矿-铜蓝组合,浸染状或晶簇构造,见于浅部坑道和地表。早阶段脉体矿物含大量富液相包裹体,少量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2~403℃,w(Na Cleq)介于0.2%~18.6%,显示中-高温热液的特征;中阶段脉体中的包裹体几乎全部均一到液相,完全均一温度为201~302℃,峰值为250℃,w(Na Cleq)介于0.2%~10.1%,总体显示中-低温热液的特征;晚阶段包裹体全部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为117~250℃,w(Na Cleq)介于0.4%~9.5%之间,表现出低温、低盐度大气降水热液的特征。根据蚀变类型确定成矿期logf(O2)=-42~-38,p H值=3~5;根据金属矿物组合估算出中阶段logf(S2)=-9±,晚阶段logf(S2)=-6.5±。龙江亭矿床硫逸度-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可能经历了2次成矿事件,后期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在早期的斑岩型矿床之上,一方面造成了复杂多样的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和矿石组构,另一方面继承、残留了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此,其属于叠合成因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而非斑岩型与浅成低温热液型之间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金矿床位于佳木斯地块东北部,矿床的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高角度张性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和蚀变岩两种。笔者在对平顶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成矿阶段代表性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类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主成矿阶段流体均一温度具有中低温(142.2℃~267.3℃)、低盐度(1.90%~4.32%NaCl)、低密度(0.81~0.94 g/cm3)的特征。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其次为CH4和CO2,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H4。综合研究表明,平顶山金矿属于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对金属矿床成矿溶液的性质 ,特别是 pH值 (酸碱度 )的确定 ,是认识含矿溶液的成因、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的关键。目前对成矿溶液性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围岩蚀变矿物包裹体的测定方面 ,并得出近中性热卤水成矿的结论。作者认为 ,多数围岩蚀变矿物的包裹体溶液不能代表原成矿溶液的性质 ,“近中性的热卤水成矿”的认识有误 ,应是酸性水形成的含矿溶液成矿 ,并从矿物包裹体溶液的特征、Roedder的高金属含量的矿物包裹体溶液的发现、氢氧同位素资料、矿物包裹体中高卤水溶液的起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机理等方面论述了酸性金属含矿溶液的成因及成矿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金昌金矿位于海南岛西部戈枕韧性剪切带北东段,属碎裂蚀变岩型金矿。据矿石结构和构造特征及矿物共生组合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且中阶段为金成矿的主要阶段。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早、中阶段原生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为主,晚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上述三个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80~324℃、211~303℃和147~259℃,盐度范围分别为6.20%~9.98%NaCleq、1.74%~10.73%NaCleq和0.18%~10.11%NaCleq,指示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为特征。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成矿流体属于典型H2O-CO2-NaCl流体体系。利用不混溶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计算得到主成矿阶段包裹体捕获温度为330~360℃,捕获压力为130~150 MPa。综合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发生的流体沸腾与相分离为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