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及邻区重力特征与块体构造单元初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分析结果和区域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在总结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组和前人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宏观特征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块体构造理论应用于解释中国海陆宏观大地构造格架,并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域和20多个块体。对3个构造域及块体构造单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印支运动使中国岩石圈应力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为现今宏观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主要进展和成果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栋 《中国地质》2006,33(4):689-699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取得诸多新发现和新成果:建成中国第一个“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建立了中国岩石圈结构模型;深化了对中国东部岩石圈、软流圈性状、结构的认识,证明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存在呈“层块结构”的过渡带,在东亚至西太平洋地区70~250km深度发现一巨型低速异常带;揭示中国东部岩石圈呈现明显的“上老下新”的年龄结构;初步建立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把中国大陆及毗邻海域岩石圈划分为5种类型;提出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把中国大陆及毗邻海域划分为2个岩石圈构造域和6个岩石圈块体;证实青藏高原存在巨型南北向构造;在地质上获得一些新发现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依据合肥盆地的高精度重力、航磁和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处理,通过地层密度、磁性和电性等物性特征的分析,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盆地的断裂展布及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征,认为合肥盆地构造平面展布大体上可看作"周坳围中隆"的构造格局,将盆地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为十个二级构造单元,为丰富盆地构造分析提供了综合地球物理信息。根据各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指出六安低凸起和蜀山断裂带为盆地内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其中防虎山构造、小庙构造、木厂埠构造和小庙断块等为油气运移的指向,该带成为盆地有利勘探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多重信息的综合研究 ,可将东北东部地球物理及地质块体划分为A、B、C三类。它们在空间上有序的分布 ,特征上各自相异。揭示出所共处的区域岩石圈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历史的全过程。B类地块代表了太古宙陆块的形成 ;C类地块反映了古亚洲构造域复杂的造山过程 ;A类地块则揭示出中生代以来壳幔作用动态过程—拆层作用和盆山构造的形成及对前期构造的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5.
福安—南靖断裂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在全国统一的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框架下,以反映早古生代末构造格局为主,福建省大致以福安—南靖断裂构造带为省内一级构造单元为边界划分西部华夏地块、东部闽浙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带2个三级构造单元,讨论了福安—南靖构造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多重信息的综合研究,可将东北东部地球物理及地质块体划分为A、B、C三类。它们在空间上有序的分布,特征上各自相异。揭示出所共处的区域岩石圈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历史的全过程。B类地块代表了太古宙陆块的形成;C类地块反映了古亚洲构造域复杂的造山过程;A类地块则揭示出中生代以来壳幔作用动态过程—拆层作用和盆山构造的形成及对前期构造的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7.
根据形成地质作用对中国大陆岩石圈作构造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采  于常青 《地质论评》2015,61(4):709-716
在综合评述前人关于大陆板块内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讨论了以大陆岩石圈地质作用序列对亚欧大陆板块内部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准则与方法。相邻单元之间地壳生成演化作用序列不同,造成地层和岩石圈构造属性不同。基于板块运动的规律,可以根据地层和构造属性不同特征推断构造单元演化作用序列,并依据岩石测年资料划分大陆岩石圈构造单元。据此,大陆板块可划分为四个二级构造单元,包括克拉通、大陆碰撞造山带、大陆俯冲增生带和叠复构造单元。中国大陆板块的克拉通包括华北、扬子、塔里木和华夏四个;大陆碰撞造山带包括天山—西拉木伦河、昆仑—秦岭—大别、喜马拉雅、萍乡—江山—绍兴和台湾五个。大陆俯冲增生带包括吉黑、准噶尔、柴达木祁连、羌塘—拉萨—松潘和江南五个。这种分区同时把形成时代和区域构造形成地质作用作为区划的主要根据,体现了构造单元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8.
非洲大陆地质演化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非洲大陆地质背景、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单元特征进行简要总结.非洲大陆跨特提斯和冈瓦纳两大构造域,大部分属于冈瓦纳构造域,主要由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上覆盖层和泛非构造带组成.根据非洲大陆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非洲大陆划分为2个一级构造...  相似文献   

9.
论菲律宾海板块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菲律宾海板块是毗邻中国大陆的一个独特的小型板块。除南端表现十分复杂外,它的构造边界多以海沟为界,比较清楚,然而次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则比较复杂。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按照块体构造理论注重统一的地球物理场、相似的地壳结构、有机的成因联系等3个基本原则,将菲律宾海板块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构造演化特征的单元,即西菲律宾海块体、四国-帕里西维拉块体和伊豆-博宁-马里亚纳块体。西菲律宾海块体包括两部分:一个是西菲律宾海盆,始新世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近南北向的相对俯冲作用影响,并顺时针旋转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样式,于30 Ma左右停止扩张。另一个包括大东盆岭、花东盆地、帕劳海盆和吕宋岛弧蛇绿岩等洋壳在内的白垩纪洋盆。根据形成年代和形成时的扩张方向可将四国-帕里西维拉块体分为两部分:四国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两者以索夫干断裂为界。伊豆-博宁-马里亚纳块体沿博宁高原南缘分为南北两部分,两者表现出不同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重点论述了新疆阿合奇县托什干河上游地区地质构造格架,在前人按照大洋和大陆岩石圈两种构造体制演化形成的板块构造带为原则划分的Ⅰ、Ⅱ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和命名了研究区内的二个Ⅲ级构造单元。再根据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变形特征、变质程度、变形期次等差异进一步划分出了六个Ⅳ级构造单元。根据实际资料对主要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概括和总结,并对研究区构造变形相和大地构造相作了初步研究和分析,同时对研究区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史进行了较合理恢复。  相似文献   

11.
The tectonic structure of the junction of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Fold Belt and the Siberian Platform, along with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crust and lithosphere in this region, has been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new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seismic, geoelectric, and space-structural studies as well as new-generation geological maps), combined with new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processing of the previous data by special software). The data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oblique collision during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ctonic plates and, correspondingly, tectonic units composing these plates, when the Mongol–Okhotsk paleobasin closed. Such a scenario within the Aldan–Stanovoi Shield is evidenced by areas of syn- and postcollisional magmatism, with their deep-leve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y the presence of a Late Mesozoic fold–thrust zone. Deep “traces” of these tectonomagmatic events, detected in the course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modeling, are manifested in inclined deep boundaries between the crustal and lithospheric blocks. On the Earth's surface, they correspond to large fault systems: the Dzheltulak, North and South Tukuringra, Gulyui, and Stanovoi.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llision decreases northward with distance from the junction of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Fold Belt and the Siberian Platform (Dzheltulak and North Tukuringra transcrustal faults).  相似文献   

12.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或者同一单元的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散模式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地揭示区域地质构造总轮廓.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的碰撞带.本文利用新取得的区域化探扫面资料,来初步探讨该区板块构造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多元素区域背景与多元素区域异常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深大断裂和板块缝合线具有明显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为今后研究板块构造提供了有意义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我国截止到2011年基本覆盖陆域及部分海域的航磁数据编制的全国航磁系列图为基础,以航磁反映的区域磁场和磁性基底起伏特征为依据,汲取主流大地构造观的划分理念,以板块构造理论及大陆动力学思想为指导,以磁场反映的构造特征为切入点,结合重力、遥感、地质资料对中国陆域构造单元进行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4个级别:一级构造单元为陆块区和造山系,共划分出8个;二级构造单元为陆块、弧盆系和地块,共划分出32个;三级构造单元为盆地、坳陷带(区)和隆起带(区),共划分出85个;四级构造单元为隆起和坳陷,共划分出332个。本划分方案旨在为油气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及油气勘探提供一份地球物理资料。文中重点讨论了一、二级构造单元界线厘定的磁场依据及与前人划分存在的不同之处,而三、四级构造单元完全依据磁场及磁性基底起伏情况进行划分,并在盆地和坳陷区给出了深度信息,这为油气勘探者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借助丰富的航磁信息提示出一些地质构造方面难解现象,供同行专家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新格局——从岩石圈角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陆的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和根据岩石圈动力学性质划分的克拉通型、造山带型、裂谷型、边缘海洋壳型和岛弧型5大岩石圈类型为基础,结合现今中国大陆西部挤压、东部拉张伸展的特点,提出以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银川盆地西边界的岩石圈不连续为界,把中国大陆分为东部和西部2个一级构造单元;不同类型岩石圈为其二级构造单元,一些造山带型岩石圈的亚类为三级构造单元,并结合地质历史,简要讨论了其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其边界的变形构造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宏观构造特征的确立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动力学建模”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是由来自塔里木-中朝板块的北昆仑-阿尔金-祁连地体,华南-东南亚板块的南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和冈瓦纳古陆的羌塘地体、冈底斯地体及喜马拉雅地体等3大板块(或古陆)的6个地体经多次裂解、会聚和陆内俯冲作用拼合而成的巨型“会聚-陆内俯冲型”岩石圈块体,它以青藏高原南缘结合带、青藏高原北缘结合带和青藏高原东缘结合带依次与印度岩石圈块体、塔里木-阿拉善-鄂尔多斯岩石圈块体和扬子岩石圈块体相隔。按现今动力学特征,这一巨型岩石圈块体(一级构造单元)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喜马拉雅、藏北、青南和昆仑-阿尔金-祁连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地块),它们依次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西金乌拉-金沙江结合带、中昆仑结合带为界。4个地块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以断裂为界的三级构造单元(地体)。组成青藏岩石圈块体的各构造单元处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它总的表现为: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强烈俯冲和热的、具柔性流变学特征的青藏块体整体向北北东方向移动的区域构造背景上,其南、北两侧的喜马拉雅地块、昆仑-阿尔金-祁连地块分别向冷的、刚性的印度岩石圈块体和塔里木- 阿拉善-鄂尔多斯岩石圈块体不对称逆冲叠覆。位于青藏高原腹部的藏北地块和青南地块,在深部存在大量低速体向上涌动和整体自西向东扩展的区域构造背景上,前者叠置近南北向挤压,形成以南北向断陷带及北西和北东向共轭走滑为主的构造格局,而青南地块除松潘-甘孜地体显示自北而南的逆冲叠覆外,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以逐一向东挤出的左行走滑作用为主,以致整个青南地块呈现向扬子岩石圈块体逆冲扩展和向三江构造带平移扩展。因此,就现今动力学而言,青藏高原在随着时间推移、隆升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还逐渐向外缘的刚性地块扩展,即高原面积在不断增大。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具有扩展性质,按扩展机制可区分两类扩展型动力边界:走滑型扩展边界和逆冲型扩展边界。典型的走滑型扩展边界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和青藏高原东缘的三江地区,青藏高原南缘的动力边界属典型的逆冲型扩展边界,而位于祁连山和龙门山的动力边界兼有逆冲和走滑双重扩展性质。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尺度的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晋福  莫宣学 《地球科学》1997,22(3):227-232
基于大陆根柱构造概念,讨论了新生代以来大陆岩石圈尺度的大地构造分枢,地壳浅部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即西部挤压造山带、东部大陆裂谷带和中部克拉通块体群,它们分别对应山根与造山岩石圈根、地幔热柱和大陆(岩石圈)根,认为浅部构造开矿对对壳幔深部构造的一种响应,简述了地于岩石圈度的3个大地构造单元的软流圈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伸展陆壳和正常洋壳之间重要的过渡和衔接,洋陆转换带(ocean-continent transition,简写为OCT)蕴含有丰富的地壳岩石圈伸展破裂过程的信息。文中通过系统的资料调研,在总结OCT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明了OCT的现代概念、类型及其识别标志;详细介绍了以OCT为基础而建立的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表层沉积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重要的构造变革界面特征;分析了大型拆离断层在地壳岩石圈薄化、地幔剥露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揭示了陆缘变形集中、迁移和叠合的规律,建立了被动陆缘岩石圈伸展、薄化、剥露和裂解模式。最后,论文对比了国际非岩浆型被动大陆边缘与我国南海OCT的研究,介绍了南海OCT和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研究的新发现,提出深入研究南海OCT将为南海陆缘构造演化、洋盆扩张过程和深水超深水盆地的成因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地构造区划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训  李廷栋  耿树方  游国庆 《地质通报》2012,31(7):1024-1034
在"新全球构造"思想的指导下,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以大陆动力学为线索,对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和演化进行讨论并进行构造区划。由于板块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的构造区划以古生代时中国的板块构造格局为基础,同时考虑前古生代和后古生代时期中国的地壳构造演化,将中国划分为7个一级构造单元(板块)和30个二级构造单元,包括克拉通(或微陆块)和不同时期的造山带。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的边界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岩石圈结构的板条构造分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大陆以银川-昆明-线(105°±2°E)为界,其西部和东部的岩石圈结构,构造等多方面均表现出重大差异,而且,根据山川大势和新构造断裂、地震活动、重力和地壳厚度、地磁异常、人和幔内高导层等方面的表现,西部和东部都可以再分出若干二级构造分区。以东部地区为例。本文 其分为东北区、东北区、大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华南区和南海区,这七个二级构造区之间依次 被47°N构造线、阴山构造带、34°N构造线、北岭构造带、南岭构造带和20°N构造线等 所分隔。这组构造分区的基本特征是.近东西走向,宽度都在5个纬度左右,平行排列 彼此在岩石圈结构组成、构造变形的历史、方式和强襄等各方而都有明显差别.故称之 为板条状构造分区.它们是在中生代晚期以来对早期老构造进行强烈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44  
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归属历来为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笔者结合区内的地质实际,拟定出一、二、三级构造单元划分和命名的一般原则;运用板块构造观点和多旋回开合构造理论,将本区共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8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6个三级构造单元;阐述了各构造单元主要地质特征。认为本区先后存在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早古生代)和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晚古生代)两条缝合带,后者是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板块的最终缝合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