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下水》2017,(3)
甘肃省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属西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貌起伏变化大,软弱岩土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暴雨和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中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本文针对甘肃省的白龙江流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基于研究区各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采用gis建立的数据库对主要地灾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区域地质、人类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对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成果和结论可作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参考依据,为促进区内防灾减灾,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康定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及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县域内地势险峻,地形切割强烈,地层与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加之降水充沛,致使山地灾害十分发育,其中滑坡灾害占山地灾害的38.32%。通过搜集资料及现场调查,概述了该县县域内滑坡灾害的分布;从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及灾害规模等3方面统计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发育现状;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总结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条件,并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力求有效地预防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其发生、发展又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利用GF-2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营口地区地质灾害信息进行遥感识别与提取,并辅助野外验证,在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圈定崩塌21处,泥石流16处和塌陷1处。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因素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合区域上典型灾害点遥感特征分析,总结区域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揭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国产高分影像地质灾害识别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南平市延平区地处闽北地区,岩土体结构类型复杂,人类活动强烈,降雨量大且集中,地质灾害发育。在对延平区地质灾害调查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总结出延平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结合各类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因素,通过数理统计,剖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效力和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表明,延平区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规模以小二和小三型,主要为房前屋后的小型崩塌、滑坡。这类地质灾害主要制约因素为人类切坡情况,另受降雨的诱发,在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上与雨量分布密切相关。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植被条件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育,但影响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5.
黔东北地区是一个地质环境复杂的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属于贵州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为了深入研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孕灾地质环境规律,以黔东北地区沿河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孕灾地质条件实地调查成果资料,结合历年地质灾害数据,详细阐述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的总体特征,总结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深入分析各类孕灾因子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内孕灾地质条件,进一步将研究区划分为三大孕灾地质条件区,为减轻地质灾害风险、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受月平均降雨量影响十分显著;空间分布情况受地层岩性特征影响较大;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等,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为外部诱发因素;区内易滑地层主要为中志留统秀山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奥陶统大湾组等;易崩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大湾组、下志留统雷家屯组、中二叠统茅口组;不同灾种的斜坡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滑坡主要发育于凹型和折线型斜坡,崩塌则多发育于凸型斜坡;研究区内地表水系与地质灾害发生具有一定关联性,区内乌江流域水系沿线200m范围内发生地质灾害数量占...  相似文献   

6.
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地处秦岭褶皱山地南部,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强烈,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体破碎,暴雨频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甘肃省滑坡、泥石流严重发育区之一。南山潜在崩塌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强降雨作用下稳定性大大降低,有可能发生失稳,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系数低于1,将会发生崩塌灾害。因此,对南山崩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全县处于巨型青藏滇缅印度尼西亚"歹"字型构造体系中部与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结合部位,构造活动强烈。受5.12地震的影响,境内发生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是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分析认为:区内的地质灾害在时间上主要发生在2000年,而5.12地震以后更甚;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东部地区及318公路一带;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层岩性、地貌类型、地质构造、植被分布、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根据地质灾害的勘测结果,提出了避险搬迁、生态建设等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谷城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伏永朋  常宏  李逵 《华北地质》2007,30(1):70-75
通过实地调查,认为谷城县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其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雨关系密切。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规律、致灾因子,利用GIS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因子进行属性叠加统计分析,对谷城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评价,指出盛康、赵湾和五山等乡镇人类工程活动密集区是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  相似文献   

9.
分析防城港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探讨其成因机制十分必要。在充分收集并梳理前人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及植被发育情况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有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以崩塌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降雨集中的6-9月;空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小于100 m,坡度在30-50°的斜坡区域,其中以海拔小于50 m区域最为发育,且多数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在地貌变化的结合部位。绝大多数灾害发育在侵入志留系连滩组、三叠系的花岗岩中,逆向斜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且与植被分布具有密切的联系。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斜坡结构、地质构造,外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对远安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资料数据统计,梳理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数量、类型、规模等发育特征,同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地灾灾害分布发育与地貌有密切的关系,滑坡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西部的中低山区,县域中部的冲积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雨季。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外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成果资料,结合湖南、湖北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历史近代地震数据等,全面梳理分析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总结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系(带)及控震特征、地震活动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活动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为主,主要活动断裂系有6个,自北向南分别为秦昆北西向断裂系、鄂东北东向断裂系、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鄂西-湘西北东向断裂系、湘中南北东向断裂系、湘东北东向断裂系,其中第四纪活动较为显著且影响程度大的是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及秦昆北西向断裂系西段。“两湖”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第三活动期的相对平静期。结合近代中强震资料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特征分析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南部的东、西边界、鄂州-黄冈-武汉一带以及鄂西北断块隆起区地壳较不稳定,具有发震潜力,应在城市群规划建设、护江大堤设防和重大工程建设中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
宁夏盐池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较为频繁。以SPOT6、RapidEye、无人机以及LandSat8 OLI等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研究遥感影像特征,建立地质灾害解译标志,共解译出滑坡125处、崩塌84处、泥石流19处、地面塌陷区3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特征,并利用GIS技术对灾害点进行点密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了7个集中分布区,归纳了盐池县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同时,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植被、地形等因素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地质灾害点具有规模小,灾害轻;点密度整体南高北低,且南部聚集、北部分散;地层、植被、坡度、坡向等因素与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识别地质灾害聚集的热点区及驱动力对于区域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定西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等7个评价因子,利用确定系数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集聚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定西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特征,其主要受降水、坡向、工程岩组等因子的影响;地质灾害与降水、坡向和工程岩组的空间关系为高高聚集;地质灾害危险性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3 km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且随距离阈值增加而降低;距离阈值为5 km时,正相关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以团块的形式存在,而高低聚集与低高聚集多以零星状分布。研究可为区域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汶川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军  杨青华  严嘉  薛重生 《地球科学》2010,35(2):324-330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重灾区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平台,获取了研究区的次生地质灾害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内次生地质灾害与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系、地震断裂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并结合信息量法模型进行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高度、中度和轻度危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 130.196 km2、1 739.584 km2、1 213.219 km2.本次地震触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集群式分布的特点,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而远离断裂带区地质灾害很快衰减,呈零星分布;从灾害发育的区域特征分析,汶川县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呈现出北部和东部重、西部和南部轻的特点.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表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信息量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以及危险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未来发展中地壳环境的潜在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旭东  薄万举 《现代地质》1995,9(4):475-487
通过研究北京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时间尺度内地壳运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认为地震是北京城市未来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潜在危机之一:(1)北京地区NE和NW向两组主控断层目前仍在活动,大多属继承性活断层;(2)45a来北京地区地形变具有北升南降和西升东降特点。地形变等值线的区域分布具有突出的上升区、下降区及高梯度区;(3)30a来断层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超短周期断层活动规律性的监测,以利于地震预报的研究;(4)目前北京地区仍处在本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地壳强活动期内,推论今后发生较强烈地震的长趋势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北活动构造带中段,是中国东西部地质、地貌边界带,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在区内地质资料收集分析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活动断裂、浅表层地质灾害、深埋隧道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角度,分析了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规划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认为:研究区内对成兰铁路和甘肃天水等城镇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断裂带主要有15条,并对区域构造应力场具有重要影响,具有强震诱发背景;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受强降雨、地震和活动断裂影响大,并发育一系列古地震滑坡,部分崩塌和滑坡方量大,具有高位、高速远程等特征,已严重制约着城镇、铁路、公路等地面工程建设,危害严重;研究区内深埋长大隧道多且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已经遇到并严重受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和高地温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影响,同时还存在活动断裂断错效应对深埋隧道和桥梁等重要工程设施的长期影响。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深入探讨了其发育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调查研究途径和解决办法,对区内重要城镇、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州矿区采空塌陷区公路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煤矿采空塌陷是影响徐州地区区域规划与交通建设的重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本文对徐州东部、西部及北部矿区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采空塌陷区公路灾害类型与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加查-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地形起伏度大,地质灾害分布密集。本文主要基于机载雷达获取的10 m精度影像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高精度无人机航拍数据,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并研究其主控因素。共计识别41处崩塌与92处滑坡,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崩塌、滑坡与各主控因素的相关性。对于识别的崩塌滑坡进行厚度识别,从而建立了灾害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在已知崩塌滑坡灾害面积的情况下,对灾害规模的估算。本文阐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研究了区域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雅鲁藏布江南岸以及北岸坡体的中下部,而崩塌主要发生在北岸坡体的中上部。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是崩塌、滑坡的主控因素,崩塌主要集中在砾岩和花岗岩地区,而千枚岩地区多发育有滑坡灾害。研究区内的崩塌由坡度、坡向和高程共同控制,其中坡度为主控因素;滑坡主要受到断层的控制,坡度对滑坡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程和坡向对滑坡的影响较小。滑坡主要以牵引型为主,且大多数滑坡滑动的方向大致垂直于断裂的走向;崩塌主要以滑移式为主,通过对岩体结构面的提取可以分析其结构面发育情况,从而分析结构面对崩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