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崇喜  季强 《地质论评》2008,54(5):679-682
本文简要回顾了蜀兽类哺乳动物的研究历史,论述了在哺乳动物牙齿演化和中生代陆相地层对比研究中的科学意义。粗壮假碾磨齿兽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哺乳动物中“三磨楔齿形臼齿趋同演化”的假设,并再一次以直接的化石证据表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含蜀兽类化石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2.
季强  袁崇喜  王旭日 《地球学报》2012,33(5):715-720
真兽类哺乳动物是现代最为丰富多彩的哺乳动物类群,其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国际科学界高度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中国辽宁中侏罗世髫髻山组产出的中华侏罗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真兽类哺乳动物,代表了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一个新里程碑。研究表明,中华侏罗兽的发现将以前国际上的白垩纪化石记录提前了3500万年,填补了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化石记录间隔,帮助校正了现代基于DNA方法研究的哺乳动物演化历史,并与基于DNA方法测定的真兽类哺乳动物起源时间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为哺乳动物演化历史建立了以化石为标准点的新标尺。中华侏罗兽的精确年龄有助于确定真兽类哺乳动物与其它哺乳动物,如后兽亚纲(它们的后代包括有袋类,如袋鼠)和单孔类(如鸭嘴兽),分异发展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15,61(2):6102345-6102346
<正>(1)从中国侏罗纪神、仙二兽再论哺乳动物起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王元青、孟津等人根据辽宁建昌发现的160 Ma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了贼兽类2个新属3个新种:陆氏神兽(Shenshou lui)、玲珑仙兽(Xianshou linglong)和宋氏仙兽(X.songae),首次从头骨、下颌、牙齿和头后骨骼等方面,全面地揭示了贼兽类的形态学特征。这项研究还澄清了有关贼兽类牙齿同源性、定位、咬合关系等方面的争议,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哺乳  相似文献   

4.
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毛发和软件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季强 《地质通报》2002,21(1):29-34
中国辽西地区素以产出丰富多彩的中生代热河生物群闻名于世。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区大量长羽毛的恐龙、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化石的发现更加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极大关注。1997年秋,作者在辽宁北票四合屯地区发现了一块完整的保存有毛发和软体印痕的对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身体保存有手发和软体印痕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对对于研究对齿兽形态结构、生物习性、系统关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六合发现一保存较好的下颌骨化石,保存有5枚完整的臼齿。经刘冠邦教授鉴定,认为与他1993年在江苏北部泗洪地区发现的泗洪泗洪炭兽(Sihongotherium sihongense Liu et zhang)相似,但臼齿相对稍小,且齿冠磨损严重,故仅确定为泗洪炭兽未定种(Sihongotherium sp.),时代属中中新世;其照片经邱占祥院士鉴定也认为属炭兽类无疑。炭兽类始于欧、亚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扩展到非洲和北美,到中新世灭绝。炭兽类在我国过去仅分别发现于内蒙、山西、云南的始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贵州也曾发现两枚臼齿,但时代不祥。由于化石较重要,经在六合实地调查,化石应产于六合组。六合组和雨花组是归于上新世或中新世,一直有争论,故泗洪炭兽在南京六合的发现,为六合组和雨花台组应为中新世提供了新的重要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强  袁崇喜 《地球学报》2008,29(3):377-384
本文介绍了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发现的几种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纤细辽兽、獭形狸尾兽、远古翔兽和粗壮假碾磨齿兽,除纤细辽兽发现于辽宁凌源房身九龙山组外,其他3种哺乳动物化石均发现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的髫髻山组.这些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中侏罗世生物群的组成,加深了人们对于中侏罗世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解决我国北方东部地区晚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  相似文献   

7.
李素  周瑶琪  姚旭  李超 《地质论评》2012,58(3):434-443
鲁东诸城皇华镇地区下白垩统莱阳群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足迹化石赋存地层为龙旺庄组灰绿色、黄绿色泥质细砂岩、粉砂岩,为滨浅湖—河流相沉积环境.足迹特征显示:蜥脚类恐龙体重大,四足行走,前后足迹面积相近,似椭圆形;鸟脚类和兽脚类恐龙为两足行走,足迹为三趾型;兽脚类恐龙体重最轻、数量最多.三大类恐龙...  相似文献   

8.
广东油柑窝组以含丰富的茂名无盾龟Anosteira maomingensis和石油马来鳄Tomistoma petrolica等爬行类化石而成为我国古近系的一个重要化石层位,但长期以来关于油柑窝组的时代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最近,在油柑窝组油页岩中又新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L.youngi,根据茂名盆地油柑窝组的爬行类、鱼类、孢粉化石以及新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油柑窝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封面故事     
中华侏罗兽(左)和八臂仙母虫 (右)的标本及复原图。中华侏罗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真兽类哺乳动物, 代表了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一个新里程碑。八臂仙母虫确定属于原始类群的栉水母动物, 为追溯早期多细胞生物的起源提供了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辽宁西部地区以产中生代热河生物群,尤其发现众多长羽毛恐龙、原始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化石而闻名于世。本文记述了一件保存有精美的毛发和软体印痕的对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产自辽西北票四合屯地区义县组的底部。笔者将其命名为Maotherium sinensis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浙江东阳发现的中国第2个翼龙足迹化石点, 也是亚洲发现的第8个翼龙足迹化石点。化石足迹产于晚白垩世早期方岩组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发现有3个手的印迹和1个右足印。手的印迹的长宽分别为6.5 cm 和4cm. 非对称具有3个指的印迹。足迹9 cm长和1.5 cm宽。该足迹不同于以前发现的, 可能代表一新的类型。除了翼龙足迹外, 还发现鸟类、小型兽脚类、鸟脚类及蜥脚类脚印, 形成一个丰富的动物群, 它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及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以后在该地区发现这些造迹动物的骨骼化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牙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昌  韩建新 《地质学报》2012,86(3):363-370
黑龙江嘉荫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产地,在我国晚白垩世恐龙的研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地区曾发掘出土大量鸭嘴龙类化石,是研究大型鸟脚类恐龙尤其是鸭嘴龙类系统分类和演化的理想地区。但相对应于鸭嘴龙类化石来说,兽脚类恐龙化石在该地区的发现却较为鲜见,主要以牙齿的形式出现。本文主要对最近在该地发现的一批兽脚类恐龙的牙齿化石进行详细描述对比,初步研究显示含有霸王龙类、驰龙类、白鲨齿龙、福井盗龙以及可能为新的兽脚类恐龙的牙齿。  相似文献   

13.
新近野外调查发现,山东诸城西北棠棣戈庄下白垩统大盛群发育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其赋存于大盛群田家楼组紫红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黄绿色粉砂岩韵律层中。研究区共发现29个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有23个构成1条半圆形行迹,初步研究确定造迹者为蜥脚类恐龙,个体较小、身长3~4m、处于漫步状态。根据岩层中共生发育的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爬升波纹层理、水平层理、雨痕、泥裂等沉积构造,认为研究区下白垩统大盛群为滨浅湖沉积,可进一步划分出砂质滩坝、滩坝边缘、沙泥混合滩及泥滩等沉积微相,恐龙足迹化石产在砂质滩坝微相细砂岩、粉砂岩层面上。河湖相细砂岩、粉砂岩有利于恐龙足迹化石赋存,也暗示蜥脚类恐龙喜好在湖岸边活动,表明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红嘴子首次发现猛犸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石核、石片及刮削器等旧石器。其中刮削器为目前吉林省境内发现最好的两刃刮削器。旧石器和猛犸象等哺乳动物化石一起出土,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该发现证明早在1~4万年前长春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为在该区寻找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遗存提供了佐证,对研究当地第四纪气候、古地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伟 《地质通报》2008,27(1):153-153
2007年4月,笔者等在进行云南1:5万大同幅区域地质测查中,在云南省师宗县大同镇一带蔡家冲组中发现炭兽类化石。经中旧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鉴定,为先炭兽(Anthracokeryx sp.).这是至今为止首次在蔡家冲组中发现的先炭曾.化石  相似文献   

16.
多瘤齿兽是一类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其以后部牙齿上有很多小瘤(小的隆起,或者小尖)来适于咀嚼植物为特征。总的来说,它们的门齿和臼齿与那些啮齿类相似,但在演化时间上多瘤齿兽比新生代的啮齿类早的多。多瘤齿兽是杂食者,或者说是成功开拓了其它脊椎动物无法开拓的植食生境的植食者(可以树叶、种子、蕨类、裸子植物,再加上蠕虫和昆虫为食)。由于它们多种食性和运动方式,多瘤齿兽成为中生代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几乎占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一半。它们的支系是哺乳动物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的支系,出现于170 Ma前,大约绝灭于35 Ma。但是,因为多瘤齿兽具有很多独特的、高度特化的牙齿和头骨特征,古生物学家们长期困惑于它们的进化起源。最近,中国辽西发现了一件产自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由于其牙齿上发育明显的纹饰,如很多小的脊、沟、凹槽等,新发现的哺乳动物被命名为皱纹齿兽(Rugosodon)。另一方面,由于与皱纹齿兽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产自西欧的侏罗纪地层,因此其种名被命名为欧亚皱纹齿兽(Rugosodon eurasiaticus)。新发现为晚侏罗世时期欧洲和亚洲的哺乳动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提供了最新的证据。皱纹齿兽是一种夜行的哺乳动物,生活于气候温和的湖滨,与长羽毛的恐龙近鸟龙、翼龙类达尔文翼龙、大量节肢动物、其它几种哺乳动物共同生活于一起。根据与现生哺乳动物的比较,并依据欧亚皱纹齿兽手部比例、末端指节的形态等,推论欧亚皱纹齿兽很可能是地栖哺乳动物,或者说地栖比攀爬的可能性更大。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多瘤齿兽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近年对中国中、东部晚第三纪生物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研究成果的综述。在河北泥河湾地区,根据小哺乳动物化石新建立了稻地组。其下是含哺乳动物化石的蔚县组(早上新世)及壶流河组(最晚中新世)。宁夏同心地区晚第三纪生物地层可划分为两部分:上部可能属上新统;下部属中中新统上部。二者皆含哺乳动物化石。在甘肃广河地区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证明,车头沟组及咸水河组分别属于早中中新世及晚中中新世。在湖北钟祥地区,根据采集的哺乳动物化石,将罗汉寺组划归中新世。 根据上面4个地区哺乳动物群的研究和对比,广河车头沟组最老,其它依次是广河咸水河组、泥河湾壶流河组、蔚县组及稻地组。钟祥罗汉寺组可能相当于车头沟组或者时代稍早。同心下部地层的时代可能与咸水河组相同。  相似文献   

18.
在1:25万鸡西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阿尔布——赛诺曼期猴石沟组砂岩中发现大型脊椎动物化石。经野外初步鉴定,主要为恐龙(?)化石,此外还有龟化石和鱼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对重新厘定地层时代、进行区域地层划分及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色帕巴衣地区志留纪柯坪塔格组岩性以片理化泥岩和中厚层长石石英细砂岩为主,生物化石较少,缺少时代依据。该地区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笔石化石,计有5属5种,并有2个相似种和8个未定种,这些属种为Glyptograptus perscuptus带常见分子。初步确定,该区柯坪塔格组时代为早志留世(兰多维列世)鲁丹阶—埃隆阶。根据笔石化石及岩石组合特征分析,柯坪塔格组中段沉积环境以陆棚相为主,水体能量较低,利于笔石化石保存;上段为近滨相沉积,水体能量较高,不利于笔石化石的保存。  相似文献   

20.
新疆色帕巴衣地区志留纪柯坪塔格组岩性以片理化泥岩和中厚层长石石英细砂岩为主,生物化石较少,缺少时代依据。该地区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笔石化石,计有5属5种,并有2个相似种和8个未定种,这些属种为Glyptograptus perscuptus带常见分子。初步确定,该区柯坪塔格组时代为早志留世(兰多维列世)鲁丹阶—埃隆阶。根据笔石化石及岩石组合特征分析,柯坪塔格组中段沉积环境以陆棚相为主,水体能量较低,利于笔石化石保存;上段为近滨相沉积,水体能量较高,不利于笔石化石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