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野外调查发现的广东阳西福湖岭剖面,自上而下呈云母石英片岩→斑点状和条纹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或"脏花岗岩")的连续分带,且不同类型岩石具有不同变形特征,为研究壳内熔融和花岗岩浆形成及大陆流变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实例。初步测年结果表明,混合岩和花岗岩均形成于415~445 Ma之间,为加里东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卢耀 《云南地质》2007,26(1):62-70
对个旧西区陡岩锡矿原生晕的研究,认为金属矿物组合分带有规律,(从内向外)Cu、Sn带→Sn、Pb、Cu带→Sn、Pb带;金属元素水平分带(从内向外):Cu、Bi→Ag→Sn→Pb、Mn→Cd;垂直分带序列(从下至上):Cu→Zn→Sn→Ag→Pb→Mo→In→Bi→As;可将异常划分为:Sn、Cu型,Sn、Cu、Pb型,Sn、Pb型;通过地表、剖面原生晕特征的分析,提出找矿标志;预测花岗岩的深度及成矿有利地段,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湖南崇阳坪地区寨溪山钨矿床属于中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强烈,蚀变分带明显,依据蚀变岩岩相学及岩石化学测试结果,并结合钻孔编录资料,将矿区围岩蚀变划分为3种类型的蚀变带:(1)电气石化→钾长石化→云英岩化→花岗岩;(2)电气石化→硅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边→花岗岩;(3)硅化花岗岩→花岗岩。钨矿化主要赋存在钾长石化、电气石化、云英岩化蚀变花岗岩中。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主量元素除Ti O2、Mn O、Mg 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Si O2、Al2O3、K2O、B等元素富集或亏损明显,W在钾长石化、电气石化蚀变花岗岩中富集明显。  相似文献   

4.
广西姑婆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姑婆山锡矿田锡矿床类型丰富,其中以矽卡岩型、矽卡岩-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矿床为主,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早期姑婆山花岗岩西南接触带2km范围内,且具一定的分带性,从接触带往外,依次为矽卡岩型→矽卡岩与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石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矿床受成矿花岗岩、有利赋矿层位及构造复合等因素的控制,与成矿花岗岩关系尤为密切,成岩、成矿时间接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矿床为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湖南连云山剪切重熔型花岗岩的野外构造岩相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连云山扁透镜状花岗岩侵位于长寿街—双牌走滑断裂带内。野外地质剖面观测结果表明 ,该岩区存在如下连续过渡的构造岩相分带 :未卷入断裂变形变质的冷家溪群 (围岩 )→含石榴子石云母石英构造片岩→混合岩化石英云母片岩→条带状、肠状混合岩夹透镜状花岗质小块岩→片麻状、块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主体 )。区域地质构造解析结果表明 ,连云山花岗岩与晚三叠世—侏罗纪 NNE向会聚走滑断层动热变质—剪切重熔型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太平川钼铜矿床位于该带满洲里—莫尔道嘎段(中段).矿区具有面状蚀变的特征,绢云母化强度总体上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似斑状(混合)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中绢云母化强度具有自上而下的强→弱→强→弱的"韵律"变化特征;从矿(化)体中心向外,具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泥化(高岭土化)的蚀变分带;矿区平面上具有Mo、Cu、Au、Ag的元素组合及由内向外Mo→Cu、Au、Ag→W的元素异常水平分带,剖面上则具有(Pb、Ag)Hg、As、→Mo、Cu、Au(Zn、Sb、Co、Ni)→W、Bi(Mn、B)元素异常垂向分带.矿区绢云母化的强度及蚀变分带特征,平面上地球化学元素组合以及水平方向、垂向上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带,可以有效的指示矿区深部及边部找矿.  相似文献   

7.
林森 《地质与勘探》2016,52(5):874-884
通过对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小柳沟矿田中部祁青钼矿床4线构造叠加晕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为重点,用围岩31件背景样品的几何平均值,为构造叠加晕分带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以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单期次成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r、Co、Ni、V、Ti→W、Mn、Be、Sn、Bi、Mo、Cu→Pb、Zn、Ag→Au、As、Sb为基础,分析认为祁青钼矿4线构造叠加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u、Mo、Pb、Sb→As、Zn、Sn、Nb→Bi、V、Ti、Ba、Cr→Mn、W、B具"反分带"特征,且存在地球化学参数"反转"现象,指示成矿作用有叠加,预测深部存在第二成矿空间,钻探工程验证在祁青钼矿深部发现含钼隐伏花岗岩体,且岩体上部仍有石英脉型钼矿体,证实了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找矿预测的有效性。认为小柳沟矿田深部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较大,晚期花岗岩体凸起部位和外围分别是是寻找钼、中低温硫化物有关的铅锌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8.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钨矿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含钨石英脉产于成矿花岗岩顶部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带外脉式"的石英脉几乎全部产于接触带外侧。湖南白云仙钨矿田头天门钨矿床发育较完整的"带外脉式"钨矿矿化组合和空间分带,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分布于岩墙上部,后者发育于上方外侧的砂岩中。笔者研究了头天门钨矿床中花岗岩和各类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演化与钨的富集成矿过程。提出头天门钨矿床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岩墙→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石英脉的岩浆-热液演化-成矿全过程,成矿流体表现出"上液下浆"的分带特点。在岩墙形成前的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岩浆晚期分异作用的制约,岩墙之后的演化则主要受热液作用的影响。成矿地质体为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以及上部的岩墙。建立了带外脉式型钨矿床成矿模型,形成机制主要为:在岩浆固结之前,岩浆中的挥发分和H2O在岩体顶部聚集引起围岩破裂,岩浆充填形成岩墙,挥发分和成矿物质在岩墙上部聚集形成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钨矿,并在外侧形成石英脉型钨矿。  相似文献   

9.
闽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的分带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宁  陈礼明 《福建地质》1990,9(3):177-185
本文在花岗岩风化壳宏观分带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花岗岩风化壳进行了定量分带研究,提出了闽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定量分带指标的区间值,建立了完整的分带方案。  相似文献   

10.
龚智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4):276-280
祁宝钨钼矿床矿化受岩性控制,钨矿化主要与夕卡岩有关,钼矿化主要与花岗岩及其岩脉有关;该矿床钨钼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水平方向上,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钨含量由低→高→低,钼含量由高→低;在垂直方向上,钨含量由低→高→低,钼含量由低→高;根据该矿床钨钼元素的平向变化规律与垂向变化规律,推测该矿床西北角中部和深部夕卡岩及其夕卡岩化角闪云母片岩是今后找钨的首选地段、中部深部花岗岩体及其两侧花岗岩脉是今后找钼的首选地段.建议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对祁宝矿床西北角中部和深部夕卡岩及夕卡岩化危闪云母片岩、中部花岗岩体及两侧花岗岩脉进行工程验证和控制,以期发现富大钨、钼矿体.  相似文献   

11.
湘东北幕阜山岩体南部是近年来我省新发现的一处重要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地。该区舌状岩体内外接触带分布有众多花岗伟晶岩脉,形成了仁里超大型铌钽矿、传梓源中型锂铌钽矿等多个铌钽锂矿床(点)。本文对该区密集发育的伟晶岩脉水平分带及结构分带进行研究,从花岗岩体内至外接触带随岩浆分异演化程度不断增强,依次划分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二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带等较为完整演化序列的水平分带;不同分带伟晶岩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对应形成了较完整的稀有金属演化序列:Be→Be+Nb→Be+Nb+Ta→Be+N b+Ta+Li+Cs。区内稀有金属伟晶岩可分为早晚两期,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由低至高,成矿时代由老至新,早期稀有金属伟晶岩以Be矿化为主,晚期稀有金属以Li、Be、Nb、Ta等矿化组合为主。不同期次、类型、结构分带伟晶岩应注意不同稀有金属的找矿。  相似文献   

12.
湘东北幕阜山岩体南部是近年来我省新发现的一处重要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地。该区舌状岩体内外接触带分布有众多花岗伟晶岩脉,形成了仁里超大型铌钽矿、传梓源中型锂铌钽矿等多个铌钽锂矿床(点)。本文对该区密集发育的伟晶岩脉水平分带及结构分带进行研究,从花岗岩体内至外接触带随岩浆分异演化程度不断增强,依次划分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二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带等较为完整演化序列的水平分带;不同分带伟晶岩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对应形成了较完整的稀有金属演化序列:Be→Be+Nb→Be+Nb+Ta→Be+N b+Ta+Li+Cs。区内稀有金属伟晶岩可分为早晚两期,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由低至高,成矿时代由老至新,早期稀有金属伟晶岩以Be矿化为主,晚期稀有金属以Li、Be、Nb、Ta等矿化组合为主。不同期次、类型、结构分带伟晶岩应注意不同稀有金属的找矿。  相似文献   

13.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6,11(2):21-26
信宜东镇的片麻状花岗质岩石是一种糜棱岩化混合岩一混合花岗岩;由岩体边部至中心,具有由长石化区域变质岩→条纹(条痕,斑点)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粗粒黑云混合花岗岩(具塑性流动特点)的分带规律,岩石内常含有早期的经受过韧性变形的长石,云母和石英等残留矿物(古成体)它是花岗质原岩经过深层次韧性剪切与重熔形成的原地型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再经受中浅层次脆韧性变形(糜棱岩化)形成的,其中锆石Pb-Pb法最古  相似文献   

14.
广东尖山铁矿床内发育了一个完整的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矿物,它们与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石榴石的标型特征对探讨矿床形成条件是很重要的,对找矿也是有意义的。 一、石榴石的产出特征 尖山矿床赋存在尖山花岗岩体与中—上石炭统壶天群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层的接触带中。从花岗岩体向碳酸盐岩层形成了如下蚀变分带:绿帘石化花岗岩带→透辉石钾长石石英岩带→石榴石透辉石夕卡岩带→石榴石夕卡岩带→钙铁辉石夕卡岩带→大理岩带。钨钼矿化迭加在透辉石钾长石石英岩带中,铁矿化迭加在石榴石夕卡岩和钙铁辉石夕卡岩带中。  相似文献   

15.
广东尖山铁矿床内发育了一个完整的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矿物,它们与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石榴石的标型特征对探讨矿床形成条件是很重要的,对找矿也是有意义的。一、石榴石的产出特征尖山矿床赋存在尖山花岗岩体与中—上石炭统壶天群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层的接触带中。从花岗岩体向碳酸盐岩层形成了如下蚀变分带:绿帘石化花岗岩带→透辉石钾长石石英岩带→石榴石  相似文献   

16.
下桐岭钨矿床成矿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江 《地质论评》1986,32(1):50-58
下桐岭钨矿床位于武功山混合岩田边缘,两个褶皱构造的交汇处,矿区地层为震旦系浅变质岩。该矿床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一花岗岩化钨矿。主要特征有:矿化类型多,矿石组分较单一;从花岗岩内带到外带均有矿化发生,并形成规模较大的钨矿床。沿着岩体内带→外带的方向,成矿金属元素具有钨、钼、铋(铍)→钨、钼→钨水平分带现象;矿床是在一个钨背景含量很高的地球化学环境中形成的,并受裂隙构造、矽卡岩、花岗岩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锂、铀作为重要矿产资源,且在花岗岩中的富集部位存在交集,其成因问题长期备受关注。桂东北紫花坪岩体中的淡色花岗岩Li含量(质量分数)高达678.7×10~(-6)(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具有富集Li元素的特征。通过对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Na__2O、Al__2O_3和F含量,以及较低的K__2O、FeO、MgO和CaO含量,属于过铝质花岗岩;以离子电位5.7为界,淡色花岗岩中的微量元素随Li含量的增加,呈现出高离子电位元素含量增加而低离子电位元素降低的趋势,相对富集Rb、Ta和Hf,具有低ΣREE及重稀土富集特征;岩体中元素富集分带从早到晚、自下而上依次为LREE→Y→HREE→U(Ⅳ)→Zr-Hf→Nb-Ta→Li,花岗岩中的晶质铀矿早于稀有金属形成;铀矿石中As、Ni等元素富集,见地开石及钾交代现象,表明铀成矿过程中经历了热流体作用;结合区域成矿资料及上述结论认为,紫花坪岩体中的淡色花岗岩为泥质源区重熔的产物,其形成与岩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有关,相对靠近重熔界面顶部;淡色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区内主要含铀花岗岩,经历了晚期热流体作用,深部存在铀成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新桥花岗岩体处在政和一大埔深大断裂的中段。其围岩有麻源组和中下石炭统的区域变质岩系及下侏罗统梨山组地层等。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自岩体中心往外有交代花岗岩→混合岩→区域交质岩的规律分带性,由地质、岩石、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含矿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均表明新桥岩体属变质交代成因型的花岗岩。由于西太平洋板块的消减,洋壳物质俯冲到一定深度脱水所产生的气热液和来自地壳深处的岩汁一起沿政和一大埔断裂上升,对处在该断裂带中段的变质岩系进行贯入和渗透交代,使原岩经过化学和矿物的交换而成为花岗质岩石。由于原岩组分的差异而交代生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  相似文献   

19.
山东招远前孙家金矿床地质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矿区地表和井下四个中段共采集地层、岩体、蚀变岩、石英脉和矿体样品503件,测试了Au、Ag、As、Sb、Cu、Pb、Zn、Sn、Bi、Mo、Co、Ni、Mn、Cr、V、Ti、Ba、Rb和Sr等19种元素的含量,运用Suffer软件编制了19种元素的矿脉地球化学纵剖面图,根据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了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建立了原生晕地球化学立体分带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由花岗岩→钾长石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石英脉或硅化带→金矿石,随着蚀变作用增强,成矿元素Au、Ag、As、Cu、Pb、Bi、Mo、Sb增加,然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绢英岩化后的硅化阶段。矿区成矿元素Au、Ag、As、Cu、Pb、Sn、Bi、Mo、Co.Ni含量呈多峰分布,分布范围大,离散度大,其中Au、Ag高含量峰值区峰型突出,成矿富集趋势强烈。矿区成矿阶段可分为:石英-金-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F1因子(Au、Ag、As、Co、Ni、Sn、Bi)为主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F3因子(Mo、Sb)和F5因子(Cu、Zn)反映了成矿热液活动的多期叠加。F4因子Rb、Sr、Ba组合在本区最具典型意义,Rb与Sr、Ba为对抗性元素,Sr、Ba、Ca低值带,Rb、K高值带恰好与Au、矩高值带吻合,显示花岗岩长石类矿物的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与成矿关系密切。与矿体的侧伏方向一致,总体上矿脉纵剖面地球化学高值带均向SW侧伏。其中Au、Ag高值带宽且比较连续,上下均未封闭,结合金矿体虽已出露地表但规模不大和原生晕分带特征,推测为一浅剥蚀矿床,向SW深部仍有一定延深。矿区原生晕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Hg2、Sr、Ba、Rb)→(矩、Au、Sn、Mo、Cu→(Zn、Pb)→(Sb、Mn)→(Ni、V、Co、As、Hg1、Bi)。As、Sb、Hg高值带偏于中下部,可能指示下部隐伏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矿体具明显的矿物分带,从紫色层向浅色层,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顺层分带,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